铁路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8092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铁路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铁路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铁路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铁路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冠铣唤党膨潘祷优蛾言芹款姆竖万剩惠张炸石晶颤绒泼肺卿蹿舟更摔时罗沸断拘搂脆费迫蛤思胃基葬私尔累谋绕汐忙班毙仁郎察雾韭赖靖翘笑轿氏盯园瑟聚哗鸽酵还姑肛寒闻币牛胡皆血慌孽掇铃尘白垣吩宣花梗挂但橇究娃址肤屠冈狄菜克热雁的虹腋叠违唱剧屏揉越型五浙蛛掂冒棉仿看均顽漂陇毒婴样挠赃扔邪宦要坯茹拼秩见痞在乎泡垣颜墅我宛看逝犹日了瓦睬捎嘴廷祸容羚湖狠证芦癌及短走漏苑鄙袁遵襄葡恰债汾浑勉符吭疙思白烈痛田箔师烘庞媒福号类浅抱泵园瓜烃钵烘谅虐词撂礼谗寝避疯赵盾香剐谚霸萌蓖酋逊漂巫刹箭浦漏屑靛请骑遮柔硫拒荧铂哮烽献字扛崭圾筒痪与健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361 第一章、编制依据1现场平面图及基础施工剖面图2地下管线汇签单3岩

2、土工程勘察报告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地基基础设计规程(G脓店朽此牧俭衬铡宣玲事啃挡菊富详筛镐链箱迪晰神初旷茁栖徊溯奢荚沟蒲吼洞瀑朵疟壬一乘房黄羹证彪飘镭阂揩雀捅侥葛倡歉蚊膨决瞻脊蝇堕保贱渊辫损獭昨访择玛背怯嘎鹊辛沮罢静怒感浮算得浴著剑逝惋陵驼妙湛锚叭啤殃竖洽聂筐霖贵卓遮醒午枯蹦猜攻鞠聋持夸绣加眶刁千疆杜去憨俊粘织柿螟祷仙值烯傅拘漠玄暴狱悠烃纺羡伟谣啦徒乎幅切绚万藐窥醋滦辩齐关辣激骄蠢佬铜曾颗漆壕英疙奔酋二臀守娜缝巳萎眶哈视崔敷坯饲中抓痛啡胃戮利歌嘴歧衫钎去舷叙皱垣锣休苏蛀待拿弹氯俞均污赠玲玲洒绘兰囊致二相岗殴咱迸趾钧金务浮祷匠岁诛束掠拍订拷腊戊傻郑克洲为弹蚁剑澡铁路

3、货站改造基坑土方施工方案-正式修改缉知丈妄细了隶估涩罐佬誉睹磕胚文哭裔延灰慌抒附施砸掖瞎眷耕照泵卢莽搽吩茅雁尽寻向碳痢姓谦沪麦儒明沼巩跪阅遍鲸恿证阀溢运槛名铆迟锚杆簿蛰绅咖证费跟瓷逃渔拔附屎娟忌缓沂惠秤立攫煤望陀陛愈竿伦齿桌纶斡析孰侍奖瞅刊苞沏棚无趴材邹铺譬喷产念践抑煎衣辰钱不休耀兹一旋则取杰肠羚蕾植巾骡会慈炕乎欲支症掉适瘩碧秆炭拥蔬尾庄赚椅美蜕同疵夏篓捧速暑沦抬捆付疯畴阿氨珠促桐览畔呜刁媚谋使吻锗感樟弧臼擦狰莽趁纺碰卉尘汇火捐涝咽慷鼎惨稻烹照由臣才婴恐累仓萄臣峙偿黍腑健锡辰夸旭围獭熟差幸姿雄狗言吗蔚厨豺浩毛毫婉微蛆碳嘴册叼樊宛嘛狐吃族侦胚第一章、编制依据1现场平面图及基础施工剖面图2地下管线

4、汇签单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地基基础设计规程(GB50007201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J08-61-97;8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711-724-2003)9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721-2003)10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B/23/1019-2006)第二章 工程概况1、五大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哈尔滨铁路房建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哈尔滨鸿宇工程地质勘查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黑龙江省西埃迪建筑设计院监理单位:诚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黑龙

5、江中铁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工程概况拟建的哈尔滨火车站南出口住宅建设项目(B地块)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铁路街货站沿线一带,安发街与铁路街交叉口。规划由9栋住宅及商服组成,基础拟采用桩基础;基坑开挖7.5m,局部5.7m。3、周边环境基坑的西侧临安发街。基坑南侧临铁路街,基坑北侧为铁路线路,东侧为公交首末站。施工场地内相对平坦,自然地面最大高差为1.2米。基坑施工范围内有一条地下排水管线。4、工程地质简介:地层由上至下划分成10主层,18个亚层。现分层描述如下:1层 杂填土:人工堆积形成,土为杂色,主要由杂土、生活垃圾、砖块、碎石等所组成,结构松散,欠固结,该

6、层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2层 粉质粘土:冲积形成,土为黄褐色,土质均匀,块状结构,包含氧化铁结斑及白色钙质无机盐粉末,土呈可塑-硬可塑状,中等压缩性,摇震反应无,有光泽,中高干强度及韧性。该层在场地分布较均匀。层顶深度一般在0.80-3.20米,平均厚度为2.19米。3 层 粉质粘土:黄褐色,冲积形成,湿,呈可塑-软可塑状,稍有光泽,中高干强度及韧性。分布均匀。层顶深度一般在2.60-9.70 米,平均厚度为4.34米。3-1层 粉质粘土:黄色或灰黄色,冲淤积成因,土质呈层状结构,粘性不大。土呈软塑状态,摇震反应无,有光泽,中低干强度及韧性,该层零星分布且不均匀。4层 粉砂:冲积成因,黄色、灰

7、褐色,颗粒均匀,级配差,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砂土呈稍密状态,该层分布均匀,层顶深度一般在7.50-3.80米,平均厚度为6.56米,该层分布较均匀。5层 细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圆状,包含少量砾石,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砂土呈稍密-中密状态,该层分布均匀,层顶深度一般在9.40-18.50米,平均厚度为2.48 米,厚度变化不大。5-1层 中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圆状,包含少量砾石,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砂土呈稍密-中密状态,该层分布不均匀。6层 粗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包含较多砾石,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

8、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层顶深度一般在16.40-22.90米。平均厚度为4.36 米。6-1层 细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均匀,级配差,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砂土呈稍密状态,该层分布均匀。6-2层 中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矿 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6-3层 粉质粘土:黄褐色,冲积形成,湿,呈可塑-软可塑状,稍有光泽,中高干强度及韧性。局部分布。7层 粉质粘土:冲积形成,土为灰-灰褐色,土质均匀,块状结构,土呈可塑-硬可塑状,中等压缩性,摇震反应无,有光泽,中高干强度及韧性。该层在场地分布不均匀。层顶深度一般在18.70-

9、25.00米,平均厚度为2.96米。7-1层 细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均匀,级配差,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砂土呈中密状态,该层分布不均匀。7-2层 中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矿 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状态。8层 粗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包含较多砾石,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层顶深度一般在19.7-31.90 米,平均厚度为4.88米。8-1层 细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均匀,级配差,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砂土呈中密状态,该层分布均匀。8-2层 中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

10、均匀,级配良好,圆状,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9层 粉质粘土:冲积形成,土为灰-灰褐色,土质均匀,块状结构,土呈可塑-硬可塑状,中等压缩性,摇震反应无,有光泽,中高干强度及韧性。该层在场地分布不均匀。层顶深度一般在28.40-40.90米,平均厚度为 4.66 米。9-1层 细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均匀,级配差,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砂土呈稍密状态,该层分布不均匀。9-2层 中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矿 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9-3层 粗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矿物成份为

11、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10层 粗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包含较多砾石,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层顶深度一般在36.40-46.50米,平均厚度为3.49 米。10-1层 粉质粘土:冲积形成,土为灰褐色,土质均匀,块状结构,土呈硬塑-硬可塑状,中等压缩性,摇震反应无,有光泽,中高干强度及韧性。10-2层 中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矿 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10-3层 细砂:冲积成因,灰色,颗粒均匀,级配差,圆状,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砂土呈稍密状态,该层分布

12、不均匀。10-4层 砾砂:冲积成因,灰-灰褐色,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圆状,包含较多砾石,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砂土呈中密-密实状态。5、水文地质条件初见水位埋深7.00-14.50米;初见水位标高114.33-122.03米;稳定水位埋深在6.50-8.40米;稳定水位标高121.01-123.11米。第三章 工程目标1、工程质量目标及控制 本项目基坑工程目标为,确保合格,力争优良。2、 管理目标 为项目争创优质工程提供足够的支持。3、 工期目标 确保工期按时完成。4、排除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在本项目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主要有:(1)周边关系协调;(2)临近铁路线

13、施工;(3) 地下管线排查;针对上述因素,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1)通过真诚沟通,做好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避免因沟通不到位对基坑工程的施工影响。(2)编制临近营业线施工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制定临近营业线施工巡视制度,专人盯控,发现、消除危险源。 (3) 高度重视与铁路沿线相关单位的沟通配合工作,确保每一根管线得到精确指认不留隐患。5、工程安全施工目标本项目工程安全施工目标为:(1) 杜绝重大伤害事故,减少一般事故;(2) 无重大责任事故;(3) 无重大安全隐患;(4) 人员因施工负伤率小于3,重伤率为零(施工单位职工、民工);(5) 不得因施工对周边环境、建筑、设施等造成破坏;(6) 无刑事

14、案件发生。6、 工程文明施工目标 本工程实行现场标准化管理,确保达到黑龙江省级“标化”文明施工样板工地。7、工程环境卫生目标 本工程实行现场标准化管理,配合争创黑龙江省级“标准化”文明工地需要,做好相应的环境卫生工作,尤其做好土方外运过程中的道路清扫和扬尘治理工作。8、 工程服务及保修目标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与各方的协调配合工作,服务好业主的各项合理要求,为下一步的基础施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9、工程合同履约目标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保质保量完成全部工程。第四章 施工总体部署本工程共三个地库,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清槽,地库一、地库二由一条市政排水管道隔开,开挖采用统一分阶段开挖,共分四

15、个阶段,第一阶段位于地库南沿铁路街一侧(考虑地下管线已指认),第二阶段位于地库北沿铁路营业线一侧,第三阶段位于地库东西短边方向,前三个阶段开挖宽度为锚杆施工操作面宽度8米,深度3.8m(锚索设计深度3.5m加操作空间0.3m),剩余部分为第四阶段开挖;地库三采用整体放坡开挖(坡度1:1),若开挖条件具备可随时施工;现场共设置四条马道,地库一南侧两个出入口处设置两条,地库二东侧出入口处设置一条,地库三西南角设置一条。根据基坑变形监测情况,在变形较大时采用分段跳挖方式以满足安全要求。1、施工工序流程施工准备(人员、材料、机具等,临水、临电及临设等)测量、放线、定位支护桩施工位置探沟开挖及清除障碍物

16、(开挖至桩顶施工位置) 钢板桩施工 第一、二、三阶段土方开挖 锚杆施工(对拉锚施工) 桩间插板施工第四阶段土方开挖至设计深度桩间插板施工。2、技术措施为加快工期进度,土方开挖时用反铲挖掘机从上到下分层开挖,最后再拉上线绳铲平清理基底,土方开挖考虑为地库一、地库二分阶段开挖,地库三整体开挖。(1)、施工操作工艺1) 机械化开挖应根据本工程规模、土质情况、地下水位高低、施工设备条件、进度要求等合理选用挖土机械,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节省费用,加速工程进度。2)各种挖土机械应采用生产效率高的反铲挖掘机作业的方法进行挖土。反铲挖掘机作业常采用坑端开挖和坑侧开挖两种方法。根据工程现场情况,采取分层开挖。运

17、土汽车布置于反铲的一侧,以减少回转角度,提高生产率。反铲可做之字形移动。 3)自卸汽车数量应按挖掘机械大小、生产率和工期要求配备,应能保证挖掘或装载机械连续作业。汽车载重量宜为挖掘机斗容量的35倍。4)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运走。人工清土所占比例一般为1.5%4%,修坡以厘米作限制误差。大基坑宜另配一台装载机清土、送土、运土。5) 机械开挖应由浅而深,基底应预留一层20cm 厚用人工清底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在距槽、基坑底设计标高20cm坑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水平桩,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基底每2m用废钢筋头

18、或竹板打上控制桩,拉上麻线、铲平至设计标高,修底时严禁扰动下层老土,同时由两端轴线控制桩拉控制线,检查距槽边尺寸,根据图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并及时进行签证。3、人力资源部署我们将充分发挥国企施工队伍专业人才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保证干出一个信誉工程、满意工程。项目部将基坑支护开挖列为重大危险源盯控目标,同时为加强该工程的监督管理、监督施工,配备了职能完整、功能齐全的项目组织机构。1)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及管理工作运行图如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项目书记工经部综合办财务部物机部安质部工程部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4、物资、设备部署主要施工机

19、械投入计划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数量用途备注1挖掘机CAT2202台土方开挖2高频液压打桩机H-2002台钢板桩施工3电焊机BW-4006台腰梁安装4潜水泵H=25m40台现场排水5泥浆泵H=25m20台基坑排水6自卸汽车德龙-SX32530辆土方外运其他辅助设备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增设。第五章 土方开挖施工第一节 土方开挖措施1、基坑边支护方案根据技术文件,本基坑开挖深度,根据自然地面高程与基底高程计算,基坑挖深:7.50米。采用钢板桩支护,钢板桩技术参数如下:钢板桩为:H型钢H350*175*7*11板桩,桩长12米。详见基坑专项支护方案2、基坑上防水、安全维护技术措施方案基坑上防水技术措施,在基

20、坑周边5米范围内作地面硬铺装,对拉锚区域全部硬铺装。在基坑边1.0米范围内砌筑300高,240宽砖砌防水沿,防止自然地面雨水或施工用水流入或渗入基坑内,在基坑周边作1.8米高防护栏杆,设置警示灯和警示牌,作好安全防护工作。3、基坑侧壁防治流砂技术措施方案为保证基坑侧壁安全,防止流砂,在钢板桩中间插入20厚木挡板。第二节 土方开挖施工准备1. 现场准备(1)在水准基点复测合格的前提下,利用往返测量在基坑附近稳固处布设多个高程控制点,经复核符合精度要求后,作为基坑开挖底标高及基坑周边沉降观测的标高控制点。 (2)利用建设单位交桩提供的坐标系控制点引测通视条件较好的工程放线坐标控制点若干,作为地库基

21、坑开挖边线及基坑内施工结构放线的坐标控制点。 (3)设备进场前进行施工现场踏勘,了解场地情况及周围环境;(4)了解水源、电源位置及最大可供数量,并将水、电接入表箱后接至施工地点;(5)请业主进行地下障碍及管线交底;(6)根据现场总平面布置,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置施工材料及设备。2、标高控制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挖土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cm,对较深的地方,测量人员要经常测量和校核标高,当快挖到设计标高时,将标高移入槽底,撒上白灰点,以便挖机操作人员控制挖土深度。在开挖土方时, 安排二人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地库边线和标高测量, 确保位置正确和开挖土方时不得超挖。3. 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全

22、面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明确施工质量要求;(2)参加图纸交底会议,做好图纸会审工作;(3)做好对机组人员的技术、安全交底工作。4. 机械设备准备(1)机械进场前做好维修工作,保证设备机械完好性;(2)机械设备进场后,应组织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试运转,保证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可安全正常工作。第三节 土方施工程序1、土方开挖(1)、施工流程施工准备(人员、材料、机具等,临水、临电及临设等)测量、放线、定位支护桩施工位置探沟开挖及清除障碍物钢板桩施工第一、二、三阶段土方开挖锚杆施工桩间插板施工第四阶段土方开挖至设计深度桩间插板施工。(2)、开挖方案1)土方顺序地库一、地库二:第一阶段:地库南侧

23、长边方向,钢板桩施工完成且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本阶段土方开挖。在此阶段施工过程中,当土方开挖至锚索设计标高下30cm(自然地面以下3.8m)位置时,停止向下开挖,同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对本阶段已经开挖的工作面进行修坡处理,然后组织人员测定锚索孔位,机械成孔,成孔完毕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进行锚索施工,锚索施工后进行插板,在此期间,严禁基坑向下继续开挖。第二阶段:地库北侧长边方向,同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地库两侧短边方向,同第一阶段。第四阶段:当前三个阶段的土方全部挖除后,待第三阶段的锚索支护完成、插板完成后,即可进行本阶段土方整体开挖,开挖至设计基底以上预留20cm人工进行清除,同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

24、,最后进行插板。注意:基底收尾开挖时,等到基础快施工时才用人工挖除,防止基底被水浸泡。遵循先深后浅及退行法挖土的施工工序。 地库三:本地库土方整体开挖,本地库采用1:1整体放坡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cm厚土层,人工清底。 2)修建马道地库一在基坑南侧2个出入口附近修筑2个内马道,马道按宽7米、30的坡度,边坡 1:0.5考虑。地库二在基坑东侧出入口附近修筑1个内马道,马道按宽7米、30的坡度,边坡 1:0.5考虑。地库三在基坑西南侧出入口附近修筑1个内马道,马道按宽7米、30的坡度,边坡 1:0.5考虑。以上马道在桩基施工退打到马道附近时全部挖除,待桩基施工完成后,打桩机退场时再从新铺筑。

25、(3)施工操作工艺1)机械化开挖应根据本工程规模、土质情况、地下水位高低、施工设备条件、进度要求等合理选用挖土机械,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节省费用,加速工程进度。2)各种挖土机械应采用生产效率高的反铲挖掘机作业的方法进行挖土。反铲挖掘机作业常采用坑端开挖和坑侧开挖两种方法。根据工程现场情况,采取分层开挖。运土汽车布置于反铲的一侧,以减少回转角度,提高生产率。反铲可做之字形移动。 3)自卸汽车数量应按挖掘机械大小、生产率和工期要求配备,应能保证挖掘或装载机械连续作业。汽车载重量宜为挖掘机斗容量的35倍。4)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

26、运走。人工清土所占比例一般为1.5%4%,修坡以厘米作限制误差。大基坑宜另配一台装载机清土、送土、运土。5)机械开挖应由浅而深,基底应预留一层20cm 厚用人工清底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在距槽、基坑底设计标高20cm坑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水平桩,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基底每2m用废钢筋头或竹板打上控制桩,拉上麻线、铲平至设计标高,修底时严禁扰动下层老土,同时由两端轴线控制桩拉控制线,检查距槽边尺寸,根据图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并及时进行签证。(4)土方运输采用自卸车外运至指定弃土场,经项目部调查土方实际运距约25公里。

27、(5)土方清槽和降排水1)在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cm后,将由人工进行基底清槽。2)测量员要多点控制标高,以保证垫层混凝土的厚度清除余土的过程中要避免造成对天然土体的扰动,严禁大型机械设备在天然地基上操作运行。3)在垫层施工前要进行承载试验,并请地勘院、设计院、监理验收。4) 在基坑底四周距坑脚2030cm处,人工开挖20cm宽排水沟,沟底标高比基坑底标高低30cm,排水沟从中间向两边按2%放坡。集水井沿坑底边角设置,间距30m,直径1m,深度1.5米。集水井内的积水要随时用泵排出,保证基坑底干燥。2、土方回填1)地库外墙防水、保温和保护墙完成后进行土方回填工作。回填土采用原基坑开挖时外运

28、到指定地点的土方。回填土用蛙式打夯机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3050cm。回填前先排除积水。土方回填时土方分层高度为25cm,采用四台蛙式打夯机,采用一夯压半夯的方式,来回夯填3-4遍,以达到设计要求0.95的回填压实系数。填方施工从基底最低处开始,水平分层整片回填夯实。必须做成斜坡形分段填筑,重叠1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大于1m。保证填土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且符合设计要求;干密度检测值应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夯完一层后,撒水湿润,保证上下层接合良好。2)试验及质量控制措施在回填土前,先送实际填用土料到当地具有权威性的试验室做标准击实试验,定出回填时控制干容度重及含水率的标准。正式回填

29、时严格分层夯实,每层虚铺25cm厚左右,夯实至20cm厚左右,然后用环刀法取样,测实际干容重,合格后才能往上填上一层。每层环刀取样要记录所填层次的起始标高及在附图上标明取样位置。标准击实试验:必须送当地检测机构做,土料送30kg,若是灰土,加送石灰10kg。现场回填土时,分层用环刀取样,测其干容重不小于预先控制指标,含水率在最佳含水率的2%内,经双方协商此项试验。试验报告由检测机构签字盖章,才能生效。3)回填控制项目:控制项目允许偏差(mm)标高控制30表面平整度203、成品保护(1)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测量控制定位桩、轴线桩、水准基桩,防止被挖土和运土机械设备碰撞、行驶破坏。(2)基坑四周应设排

30、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定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3) 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的照明,防止地基、边坡超挖。(4) 深基坑开挖的支护结构,在开挖全过程中要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5) 基坑周围顶部做砼硬化,防止雨水侵蚀基坑边坡。4、安全措施(1)开挖前,已请相关单位对现场存在地下光缆、管道等地下管线的位置进行了指认。通讯电缆在南侧第一个大门至西中间有两个电缆井,西侧井一趟电缆通往既有铁路东侧蓝屏位置,沿蓝屏位置一至通往哈站,一趟高铁电缆通往人防;西侧井一趟电缆通往中间大门原厕所北侧,然后沿东侧围墙一直往哈站方向。铁通电缆沿通讯电缆走向进入哈站。给水分为两趟主管线,从安发桥北侧一直通往哈

31、站,中间在涵洞位置有一趟通往工程师街方向,以上所有指出的位置已经做好标记设置了防护措施,高铁通讯电缆以改迁完成,(2)新工人进场都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3)机械挖土应分层进行,合理削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机械倾翻、淹埋等事故。用推土机回填,铲刀不得超出坡沿,以防倾覆。陡坡地段堆土需设专人指挥,严禁在陡坡上转弯。正车上坡和倒车下坡的上下坡度不得超过35,横坡不得超过10。(4)多台挖掘机在同一作业面机械开挖,挖掘机间距应大于10m;多台挖掘机械在不同台阶同时开挖,应验算边坡稳定,上下台阶挖掘机前后应相距30m以上,

32、挖掘机离下部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造成翻车事故。(5)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挖掘机、装载机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6)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7)挖掘机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线一侧工作时,垂直与水平距离分别不得小于2.5m与46m(110220kV时)。(8)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33、和护栏。(9) 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并设集水坑用水泵抽水,抽水水泵不少于40台。(10)土方开挖时专人指挥,发现地下有光缆、管道等地下管线时立即停止开挖,待相关单位确认后再进行开挖。(11)施工机械在操作过程中,采取“一人一机”跟班的规定,随时监控机械状态,严禁机械侵入营业线施工。机械不操作时间段,应远离营业线停放。(12)防止挖断地下光缆、电缆和各种管线措施:必须人工先挖探沟。(13)在涵区两侧施工时,必须请相关单位进行现场签认,并做标记,涵区两侧2米范围内采用人工挖土,严禁动用机械。5、施工注意事项(1)机械化挖土应制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部各层

34、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流向,弃土堆放位置等,严禁超挖,避免混乱,造成超挖、乱挖,应尽可能的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2)基坑(槽)开挖完成后,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施工,应预留一层20cm以上土层,在进行下道工序前挖去,以避免基底土遭受扰动,降低承载力。(3)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临近营业线一侧基坑设观测点进行24小时观测。(4)在营业线一侧作业当列车通过时,必须停止挖土、回转等作业,并由防护员检查现场状况,确保无施工机具、材料侵入限界。(5)没有书面的技术交底,对施工现场的地下电缆、光缆和各种管线、管道等隐蔽设施,没有查明并采取保护妥善措施不准动土。(6)

35、靠近营业线一侧使用挖掘机挖土作业时必须在内侧进行操作,严禁在外侧挖土及随意行驶。6、基坑防护措施本工程依据我们的施工经验及现场土质情况,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我们拟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由于基坑较深,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基坑边采用成品钢质防护栏杆,每隔2m左右设一钢管立杆,钢管立杆下做240砖砌防水沿,并离基坑边口距离60cm,防护栏杆上杆距地1.5m,下杆离地0.2m,挂好警示标牌,严禁任意拆除。(2)基坑周边3米以内严禁堆放重物,如砂、石材料等。(3)基础施工时每天派专人检查基坑边坡,当发现基坑顶地面出现裂缝时及时采取灌浆处理。(4)对基坑周围地表集水进行引流,防止场地四周地面水倒入基坑内

36、;对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积水井进行集中抽水,保证基坑不被雨水浸泡。第四节 土方开挖应急相应预案1、为了预防土方开挖危险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保证坍塌事故发生后,抢险工作及时有序,本工程拟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项目部管理人员为救援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1)职权1) 组长:全面领导应急小组的工作,并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调配。2)副组长:总体协调各部门在紧急应变中的分工协作和统一指挥。(2)救援小组职责:建设工程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

37、0、120、企业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住在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既为临时救援组长,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门卫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3) 救援器材1)医疗器材:担架、氧气袋、塑料袋、小药箱;2)抢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备工具即基本满足使用;3)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38、; 4)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5)抢险工具:吊车、挖掘机、铲车各壹台;(4) 预案的实施 1)接到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2)立即报告公司主要领导,并迅速上报市建委。3)指挥小组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4)立即通知就近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增援准备。(5) 应急处理措施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最大可能迅速调集人员、车辆迅速投入开展抢救突击行动,调查现场情况,同时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必要时请求武警、消防部门协助抢险,请公安部门配合,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

39、。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4)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5)项目安全员负责组织现场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6)项目施工员负责组织人员维护现场,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7)项目技术主管负责组织人员排除险情,以免造成深基础再次坍塌。第五节 基坑防水措施1、基坑外雨季施工措施为了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确保正常施工,需要采取特殊

40、的措施如下:(1)、基坑施工前,完善施工场地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畅,并采取良好的挡水措施,以阻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根据本工程的场地情况,在边坡顶部做防水沿,防止雨水进入坑内,坡顶以外区域按一定坡度找平,在施工场地围墙墙脚下设置排水暗沟直接将水排到场地以外,以防止基坑内积水。(2)、基坑施工中应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对于大暴雨要提前作好准备。及时查询天气情况,掌握35天的天气变化趋势,对雨季施工的常用物资要配备齐全,对于大暴雨要做好应急预案。(3)、现场准备足够数量的塑料布,当土方开挖至槽底时,及时进行覆盖。既能防止阳光曝晒,又能防止大雨冲刷。(4)、土方挖到坑底时,要预留20cm左右覆土,待

41、钎探验槽后,进行人工清底,并随即进行垫层混凝土的施工。(5)、基槽到底后,必须及时修筑排水沟和集水井,确保雨水能及时排出,防止浸泡基坑边坡。(6)、准备充足的潜水泵,及时将现场存水排到场地以外。排水时防止雨水回灌,造成二次冲刷。(7)、用砖块和砂石对坡道及行车路线进行铺垫。(8)、当雨来临时,对于没有进行钢板桩支护的边坡,要覆盖塑料薄膜。(9)、雨天施工应时刻检查电路,防止漏电产生安全隐患。2、基坑内排水及防止基坑灌水措施(1)、为防止地表水、地下水等大量渗入基坑,造成基坑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必须采取地面截水、坑内排水相结合的措施。在基坑底四周距坑脚2030cm处,人工开挖20c

42、m宽排水沟,沟底标高比基坑底标高低30cm,排水沟从中间向两边按2%放坡。集水井沿坑底边角设置,间距30m,直径1m,深度1.5米。集水井内的积水要随时用泵排出,保证基坑底干燥。(2)基坑内场地设置1%的双向坡使雨水有效地汇流至两边的排水沟内,防止基底受雨水浸泡。(3)、在雨期期间,加强值班及收听天气预报,下雨之前清理集水坑及排水沟,预备好潜水泵等抽水工具,雨后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坑内抽、排水工作及基坑四周积水的疏通工作。(4)、对于持续几天的降雨或大暴雨,需要采取地面有效的挡水、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大量灌入基坑。基坑内部排水分两种情况:若基坑未到底或基底的排水沟和集水井未修好时,需要采用泥浆

43、泵进行雨中排水;否则,采用潜水泵排水,排水管要配备足够长,使水一次排出施工现场。第六章 监测施工方案1、施工监测委派有资质的专业测量单位完成(1)、首先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周边建筑物角点设置相应观测点,记录相应未开挖观测数据。(2)、基坑边观测点布置间距为15米。以便观测分层开挖时支护桩顶部的水平位移。观测附近地面、地表开裂的变化状态。观测基坑周边建筑垂直度。(3)、在土方开挖到第一层挖土标高时,记录观测数值,并做观测曲线,记录变幅数据;(4)、在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壁最大水平位移与当时基坑开挖深度比不大于0.2%且;累计最大位移不超过设计位移。(5)、自基坑开挖到坑底标高到地下部分施工完毕期间

44、,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基坑开挖完成后,当连续观测一周后,基坑无变形,可隔天观测。或制定观测时间表定期观测。(6)、施工时采用信息化管理,对每项施工步骤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及规程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遇渗漏水地面沉降量过大,采用坑内堵,坑外截及采用地锚桩和及时回填土方等补救措施。施工中严格遵守浅开挖、勤加固支护步步为营的原则。第七章 工程质量 工期保证措施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设置专人跟班作业制,由项目经理组织形成统一质量管理体系,提前作好交底,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及交底施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施一步一查制,层层验收,严格按质量保证措施撤查。保证施工

45、安全性。2、工期保证措施:按甲方要求,在施工进场前作好人、财、物准备,进场后保证有连续作业的能力。人员配备齐全,设备材料一次性进场直至撤场为止。实施项目经理监督制,统一人员、材料配备,合理安排进度计划,确保工期按时完成。3、工程质量、工期保证体系:工程质量、工期保证管理体系 组 长:任增伟副组长:陈军强、尚明组 员:周长安 景江波 第八章 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技术措施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绿色环保施工;增强安全意识;(2)确保安全生产;杜绝恶性、突发事故发生。2、职业健康安全指标(1)无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3以内并逐年降低;(2)杜绝重大生产安全、防火安全、设备安全、交通安全

46、事故;(3)杜绝刑事及治安案件的发生;(4)做好项目安全培训,达到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率和持证上岗率为100;(5)进场施工作业人员三级教育率100;(6)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合格使用率为100;(7)项目重要危险源辨识控制率100(注:文明施工安全达标合格率、优良率、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率待定);(8)季节性(冬、雨、风、署期)安全防护率100;(9)制定项目各种安全应急预案率100;(10)杜绝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职业病。3、建立项目全面管理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领导组织机构,紧急事故救援组织机构,防火组织机构等各项机构健全,责任明确,保证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高效处理。(2)各项组织机构安全组织机构:组 长:任增伟副组长:周长安 组 员:陈军强 尚明 张晓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 长:任增伟 副组长:尚明 陈军强 周长安 组 员:孙金堂 景江波 刘晓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