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课件(疾控中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8123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脑课件(疾控中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乙脑课件(疾控中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乙脑课件(疾控中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乙脑课件(疾控中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乙脑课件(疾控中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脑课件(疾控中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脑课件(疾控中心).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现况及防控措施,主要内容,一、乙脑的概念二、病原体三、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四、乙脑的诊断及治疗五、乙脑疫情概况六、乙脑的防控措施,概念: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是威胁广大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一、乙脑的概念,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B组;乙脑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为RNA型病毒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人或动物感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乙脑病毒的抵抗力较弱,但耐低温和干燥。,二、病原体,三、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点,传染源 包括家畜、家禽和鸟类;其中猪(特别是幼猪

2、)是主要传染源,人不是重要传染源(病毒血症期5天)。,传播途径 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为主,蚊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乙脑传播示意图,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10岁以下(26岁)儿童多见(80%)。成人大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特点1地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2有严格的季节性,夏末秋初(7、8、9月)。3年龄:10岁以下,2-6岁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极少见。4发病特点:农村城市;高度分散性;隐性病例显性病例。,四、乙脑的诊断及治疗,乙脑的症状及特点乙脑的诊断标准乙脑的治疗乙脑的预后,乙脑的症状及特点潜伏期:1014天典型的过程分为四期:一、

3、初期:病程第1-3天 1.体温:逐渐上升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 重型病人可以没有初期,直接进入极期,二、极期:病程第4-10天1.持续高热:100%发热2.意识障碍:发生率50-90%烦躁 嗜睡 昏睡 浅昏迷 深昏迷;3.惊厥:发生率40-60%。持续时间、形式;4.呼吸衰竭:发生率15%-40%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5.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为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搐抽,呼吸衰竭,高热,三、恢复期 多2周内完全恢复重者(5%20%)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多汗、瘫痪等恢复期症状,积极治疗下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

4、症。,四、后遗症期 积极治疗下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期,5%20%见于高热、昏迷、抽搐等重症患者。后遗症以失语、瘫痪和精神失常为最常见。失语大多可以恢复,肢体瘫痪也能恢复,临床分型,体温 神志 脑膜刺激征 抽搐 呼衰 病程 后遗症 轻型40 昏迷 明显 反复 3周 常有 极重41 深昏 明显 持续 3周 严重,乙脑的实验室检查一、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均明显增高;二、脑脊液:外观、细胞数、蛋白、糖和氯化物、特异性IgM、IgG抗体;三、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IgG抗体。,乙脑的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

5、、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二)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三)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

6、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四)排除病例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学实验阴性、或能够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应排除乙脑诊断。,乙脑的治疗一般治疗:隔离病人 护理 饮食与营养对症治疗:重点把好三关 高热 惊厥 呼吸衰竭:脱水剂、激素、吸氧、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帮助脑细胞恢复的药物中医中药,乙脑的预后临床类型及病情轻重:极重型病死率较高,存活者易发生后遗症。发病的时间:一般流行早期重症较多,病死率较高,流行晚期重症较少,病死率较低。年龄:婴幼儿病死率较高,存活

7、者易发生后遗症。治疗早晚:早期治疗病死率低。并发症有无:有严重并发症的乙脑患儿病情较严重,预后更差。后遗症:1.神经系统后遗症: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失语、言语迟钝、肢体扭转、挛缩畸形、瘫痪,吞咽困难、视神经萎缩、听神经损害(耳聋)、癫痫。2.精神方面后遗症:记忆力及理解力减退、性格改变、精神状态异常、痴呆。3.自主神经系统后遗症:多汗、流涎、中枢性发热、高血压、营养障碍等。,金沙县:2012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3例,死亡0例。2013年我县同期相比共报告乙脑病例7例,死亡0例,发病县(区)数增加133.3%,占全市病例的26.9%。病例分布于五龙街道、鼓场街道、西洛街道、禹谟镇、安底镇、石场乡及

8、木孔乡等。发病时间:去年7月份2例、8月份4例、9月份1例。人群分布:2岁1例、4岁3例、7岁1例及8岁2例;散居儿童3例、幼托儿童1例、学生3例;其中,男生3例,女生4例。,五、乙脑疫情概况,乙脑疫情概况,免疫史:7例病例,有接种史5例,不详1例,无接种史1例。其中,5例接种史患儿已规范完成乙脑疫苗2针次预防接种,1例接种过第一针乙脑疫苗。说明:乙脑疫苗为无效接种。问题:1、疫苗本身的问题?疫苗已经国家药监局批检,不可置疑。2、疫苗运输冷藏问题?至少省、市、县、乡等级疾控机构疫苗管理基本规范及冷藏设施完善。村级是接种后剩余疫苗立即返回乡保存。3、接种技术: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用75%

9、的酒精消毒,待酒精干后(或用干棉签擦干消毒酒精后)方可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0.5ml/剂次,接种完成后严谨用酒精按压注射部位。可能由于2012年来村级防保人员更换,培训不到位,而出现接种有效率降低。,流调体会,病例大多数在农村及城郊结合部,居住环境较差,尤其是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狭小、拥挤、乱、差)文化水平低,健康意识差未采取防蚊灭蚊措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存在难点与薄弱环节。同时,各级传防人员应自我反省存在的问题:(1)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接种证查验不到位(2)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不到位(3)对大众的健康教育工作未做到位(4)接种技术问题,造成无效接种,六、乙脑的防控措施,1.预防接种

10、2.防蚊灭蚊3.加强疫情监测及处置工作4.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工作5.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6.禁忌7.注意事项,1.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措施乙脑疫苗已纳入免疫规划,接种对象为8月龄儿童。接种程序为接种2剂,8月龄、2岁各接种1剂各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通过以下三点乙脑预防接种工作:(1)做好日常免疫接种工作,尤其要加强农村、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密集地的免疫接种工作;(2)各镇卫生院主动搜索辖区流动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3)在开学之际,认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漏种的患者及时补种,努力提高乙脑疫苗覆盖率,减少免疫空白。,2.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蚊

11、和灭蚊是控制乙脑流行的重要环节。各镇卫生院要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以村为单位广泛动员群众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减少蚊虫滋生地降低蚊虫密度的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农村地区群众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蚊虫,养成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夜间睡觉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等预防乙脑的良好卫生习惯和行为。家有儿童的居民,要特别注意防止儿童被蚊虫叮咬。,3.加强疫情监测及处置工作全县各医疗机构如发现乙脑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要立即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同时按规定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要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及时采集病例或病毒性脑炎病例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脑脊液标本;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

12、调查;病例所在镇卫生院要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指导病家所在地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患儿预防接种情况、居住地的蚊密度、蚊种及动物宿主(主要是猪)情况的调查,探索患者疾病关联的危险因素。,4.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工作各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发送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积极普及预防接种和灭蚊防蚊等预防乙脑的知识。此外,要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及时就诊意识,一旦被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5.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指导要针对院内及辖区村站医生做好乙脑诊疗知识培训,加强对村站医生的指导,提高各

13、级医护人员乙脑诊断水平及报卡意识。若接诊具有高热、头痛、嗜睡、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的病例应高度警惕,及时转诊至XX等上级医院,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安排,2014年4月20日县卫食药监局接到毕节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乙脑防控工作的通知(毕卫发201449号)文件。2014年4月22日安排县疾控中心起草金沙县2014年二类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实施方案;2014年4月25日县卫食药监局下发金沙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我县2014年二类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并全县下发。,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安排,2014年5月26日县疾控中心给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发乙脑疫苗家长告知

14、书及金沙县2014年接种乙脑疫苗通告;2014年5月2728日全县各乡级单位完成对村卫生室接种人员的培训,将培训照片通过QQ传给疾控中心;2014年5月2930日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村卫生室接种人员到辖区内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开展乙脑相关知识宣传并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安排,2014年6月35日各村卫生室在乡级机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提供的学生名册填写乙脑疫苗家长告知书,明确告知接种时间、地点及收费;2014年6月6日学校老师将各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写乙脑疫苗家长告知书发给学生,交家长请进行知情选择;2014年6月910日,根据回收学生让家长填写的乙脑疫苗

15、家长告知书 对愿意接种的对象进行统计,得出各校应种对象的数量及名单,并事先收取疫苗接种费。如接种率过低,可通过开家长会及村级健康讲座的形式重新开展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再次人家长填写通知单,再次重新统计应种对象。,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安排,2014年6月1113日各乡镇街道社区向疾控中心报告以学校为单位的疫苗需求计划。2014年6月1718日到县疾控中心购取疫苗。2014年6月1930日按事先制定的接种计划开展预防乙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具体操作按金沙县2014年二类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实施方案 进行。2014年7月5日报告接种成果统计表。,接种注意事项(1)注射疫苗过程中,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2)疫苗复溶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复溶前疫苗变红、疫苗瓶有裂纹或瓶塞松动者,均不得使用;(3)疫苗复溶后立即使用完;(4)本品为减毒活疫苗,不推荐在该疾病流行季节使用;与其他活疫苗接种或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注射间隔1个月;,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