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8717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文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5 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五年级,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m,su,读诗句,读准字音,p,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读诗句,读出节奏,草铺横野六

2、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铺,铺:铺开,弄,弄:逗弄。,饱饭,饱饭:吃饱了饭。,蓑衣,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卧月明,明诗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传来悠扬的、时续时断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吃饱后已是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明诗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

3、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淡泊,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思想感情。,悟诗情,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标检测,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可爱、调皮、疲倦。一个“弄”,一个“卧”。,标检测,牧童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第二句写,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 和。诗的三四句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者。,标检测,牧童是 唐 代诗人 吕岩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所见,第二句写 所听,分别从 视觉 和

4、听觉 上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句写 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标检测,牧童中“铺”字好在 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的感觉表现出来了;“弄”字的意思是 逗弄,好在 传达出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标检测,舟过安仁,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之一。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

5、,名诚斋集。,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go,zho,zh,读诗句,读准字音,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读诗句,读出节奏,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使风:借助风的力量。,篙,棹,怪生,遮头,使风,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明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

6、和桨。,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也张开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明诗意,“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气、可爱和天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两个小孩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悟诗情,舟过安仁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标检测,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 杨万里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所悟。

7、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标检测,课后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明天课堂默写,请大家回去认真背诵;2.背诵两首古诗的大意和小结;3.在“词语本”上认真抄写古诗;4.在作业本上工整抄写课后生字。,“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个字,

8、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个韵脚,下片有个韵脚字。“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解题,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写作背景: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村

9、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yu,zu,mi,o,ch,bo,w,读诗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村居,宋辛弃疾,清平乐,茅檐,吴音,清平乐:词牌名,“乐”读 yu。茅檐: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白发谁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溪头卧剥莲蓬。,

10、村居,宋辛弃疾,清平乐,相媚好,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翁媪:老翁、老妇。亡赖:同“无赖”,“亡”读w,这里指顽皮、淘气。,翁媪,亡赖,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小茅草屋。,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屋里传来一阵带着醉意的相互逗乐的吴音,这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明诗意,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在编鸡笼,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顽皮的样子让人喜爱。,明诗意,看图,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1、,诗句理解,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诗句理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劳,是为了为下一句,小儿子的天真、活泼的形象埋下伏笔。),诗句理解,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诗句理解,谈谈你从词中悟到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的向往。,悟诗情,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