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种群的特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种群的特征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则笑话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会看病吗?会制药吗?”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种群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要点:、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的个体隔离。、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问题探讨,学习新课,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
2、密度(population density):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N,a,b,c,数学模型:N:a=b:c,种群密度的表示方法:小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
3、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出生率(birth rate):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总数的比率。死亡率(death rate):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三、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immigration rate)或
4、迁出率(emigration rate),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age structure):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1.年龄组成,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1.年龄组成,衰退型:特点是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密度越
5、来越小。,1.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1.年龄组成,2.性别比例(sex ratio):是指种群中雄雌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2.性别比例,(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2.性别比例,(3)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五、种群的空间特征,
6、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二、出生率和死亡率,三、迁入率和迁出率,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知识小结,1、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五、种群的空间特征,结论!,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巩固练习,1、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环境中天敌增多F环境中阳光不足G寄生生物增多H寄生生物减少2、下列各项属于种
7、群的有。、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一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一窝蚂蚁、一个狼群、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老年中年幼年,A B C,(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A,C,A,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
8、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繁殖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食物和空间而发生竞争,D,5、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100只环颈雉引入某岛屿。一年后,经取样调查,测得种群数量增加到150只。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A200只 B225只 C250只 D300只,B,6、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虫。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第2代以后螺旋蛆蝇种群的年龄组成又变成 型,个体数量回升,说明这
9、种蛆蝇,并用现代生物进化论解释这种回升现象。(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用这种方法能使种群出生率,种群年龄组成变成 型。这种方法不易产生适应,效果好,但起效慢,原因是。(3)若对a组从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预计群体714代数量变化曲线会是什么样的?由此可见是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好还是交替使用不同杀虫剂好?,【解析】(1)第2代后种群数量回升表明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这种蛆蝇已对杀虫剂产生适应。原因是通过杀虫剂的逐代选择作用使抗杀虫剂的基因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2)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属人工诱变,它使种群出生率下降,种群年龄组成变为衰退型。起效慢的原因是人工诱变效率较低,需要在多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雄性不育个体增多。(3)从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714代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图中a曲线相似。交替使用不同杀虫剂害虫难以适应,杀虫效果较好。,种群的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