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1101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品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郭俊 ,李 娜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E-mail:guojun172062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于提高国民福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出发点的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 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本文将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 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观念重视、强化教育、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加快转移、完 善机制、创新制度、借鉴吸收等八个方

2、面有针对性的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科学发展观1.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1。“生产发展靠人才”,决定生产力发展与否的关键是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生活 宽裕靠人才”,生活宽裕的前提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需要人力资本投资。“乡 风文明靠人才”,乡风文明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村 容整洁靠人才”,村容整洁要求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来规划乡村,建设房屋,铺设道路桥 梁,维护水利设施。“管理民主靠人才”,提高我国农村基层政府管理水平需要开发培养

3、大 量公共管理人才2。可见,这五个方面建设都需要农民的参与,因此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主体,必须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须着眼于农民,应充分 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线,对我国未来教育事 业发展和改革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央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任务和新 使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问题3。2.社

4、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2.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劳动力大量剩余,闲置现象明显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统计2007年全国农村人口为72750 万人,占总人口的55%4。8亿多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劳动力适龄人口4亿多,耕地面积仅约8为19亿亩,平均每人1148亩左右,使得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做而闲置5。并且我国人口每年高速增长,绝大部分仍在农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这就必将对农 村就业、耕地利用、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等形成巨大的压力,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开发利用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

5、巨 大浪费,并将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的重大障碍,影响了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2.2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失衡,质量差,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人力资源的质量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文化程 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跟不上农村经济 发展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尤其是西部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2006年末,我国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约5.3亿人,其中文盲约3593万人,占6.8%;小学文化程度约1.73亿人, 占32.7%;初中文化程度约2.6亿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约5215万人,占9.8%;大

6、专及 以上文化程度约648万人,占1.2%6。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导致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落后状 态根本原因。在我国具体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地区差异明显,并且这种差异可直接表现为收入 的差距。农民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同时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低,东部地区 劳动力素质高。2.3就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以重体力劳动为主导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所从事的产业:第一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1%,第二产业的人数所 占总人数的18%,第三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1%7,就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也就是说以 务农为主。改革开放之前,我国90%以上的农村人力资源都在从事传统的农业,改革开放之 后,我国第二、三产业

7、有所发展,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仍占很大比重。农村劳动力中大 部分人从事传统型的重体力劳动,传统农业以重体力劳动为主,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属于体力 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因此在农村许多农业科技产品无法大面积 推广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4农村人力资源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详见图1)。目前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特 征是:青壮年劳动适龄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体,高素质的农民流动性更大,农村“精英”人 才在流动中丧失。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由于基础条件差,经济落后,而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 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快,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8、,这对推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 大作用,但是也让广大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流失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留在农村的不是 老弱病残或儿童就是素质低的体力型劳动力资源,造成大量耕地荒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 慢,使农村人力资源更加紧缺。因此,合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使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服务,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十分迫切的任务。图 1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总量变化结构图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3.1从政府角度来看,主要是政府职能缺位,经费投入存在局限性近几年我国农业系统有限的财政拨款,大都只能支付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使 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在经费上常常是捉襟见

9、肘,高新精的农业科学技术难以得到全面推 广和有效的实施,农业经济的深度开发和规模经营难以全面的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严重 滞后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同时相关政策支持的缺失以及相关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十分 薄弱,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困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过高,进一步导致农村劳 动力转移混乱,劳动力市场环境恶化,损害农村劳动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不健全,药价高、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政府没有完全担负起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 的职能。3.2从农民自身来看,主要是心理适应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由于教育水平的制约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村人力资源中普遍存在着安于现状

10、、因 循守旧、自给自足等观念,他们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具体经济利益,不愿意冒风险,也不愿意接 受新事物,缺乏自信心。同时农村人力资源思想观念保守,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很难适应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此外广大农村的“普法”教育活动大多走过场,农民对法律知识 知之甚少,自我法律保护意识淡薄,在发生纠纷后,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寻求自我保 护,结果却又触犯了法律。3.3从国家制度来看,主要是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结构,难以统一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建立了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结构。改革后,本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善,但由于制度惯性、执行力度、地区差异等各种因素 ,二元结构并未从根本上

11、得到改善。广大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各方面 均未能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这一现状不仅大大阻碍了广大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 而且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使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在短期内难以破解的难题,成为困扰社会 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瓶颈8。3.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看,主要是缺乏一整套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和组织体系 我国相关部门长期以来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对人力资源开 发的全面研究和思考,更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使命感。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做到制度化、法律化9,对农民的培训随机性很大,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 续性。一些地方政

12、府即使实施了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也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致使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流于形式。在教育投入上“重城市、轻农村;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普遍存在农 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管理落后,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农村缺乏一整套人 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和组织体系,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的进程。4.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对策4.1树立科学发展观 ,从观念上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 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彻底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10。国家和政府应从全民 族、全社会的利益出发,有意识

13、地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发展中国家 人力投资收益率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一般比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高。因此,应改变过去 那种只注重增加物资设备能力的倾向,转向重视提高人的素质的培训项目,广开渠道筹措教 育和培训经费。各级政府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4.2强化农村教育,分等级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能力和素质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强化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 本途径,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现行的教育体制。应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 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同时对农 村人力资

14、源的开发要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程度来选择开发战略,可将其中文化层次较高者开发 成具有专业技术管理能力、能决策、会指挥的农村精英;对大部分一般文化层次的人力资源(他们构成了农村人力资源的主体),可将其培养成具有一定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 不同等级的人力资源实行不同的开发, 其产生的人力资本就不同,从而达到人尽其能11 。 图2就是一个不同等级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流程图。图2 不同等级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流程图4.3政策上支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一是要控制我国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使农村人力资源的数 量变化与农村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是从根源上

15、调节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二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缓解农村人力资源就业的压力,而且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 村经济的发展。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保障。 要广开融资渠道,多种形式筹措社保资金,建立国家、地方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投资结构。因 地制宜发展和完善不同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 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 业衔接起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发。4.4资金上保障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与利用从我国的

16、国情看,我国教育投资长期向高等教育倾斜,而对具有较高收益率的初等教育 却重视不够,尤其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更是薄弱。农村教育条件差,办学资金紧张,农村中小 学教师待遇差,这些都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为改变这些不利 状况,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各级财政对农村的投资应优先投资于教育,并带动社会投资 于农村人力资本;二是国家要增加教育投资力度,继续提高财政的教育经费支出比重,使教 育费用支出增长率高于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三是鼓励社会增加教育投入,尤其是鼓励和宣 传一部分富裕农民集资捐助教育,为农村教育筹集大量资金;四是提高个人、家庭对教育的 投入;五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营养、卫生、

17、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广大农 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等,为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资金保证。4.5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空间,促进良性循环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的过程,是一个增加就业机会的过程,也是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规模效益,调整农业结构,加 快农业科技进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二是大力促进农村工业化,发 展第三产业。鼓励在农村发展公司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三是积极推进

18、农村城镇化。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可以直接吸纳大批农村人口;可以充分发 挥城镇对农村辐射和带动效应,加速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发挥城镇的聚集效 应,发展服务业,全面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开 发水平,并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与有序转移形成良性循环。4.6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一是要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农村 人力资源信息库和相应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机构,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当 代信息技术在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要大力开办农村人才市场。通过促进农村劳

19、 动力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围绕农村种植业、加工业等区域特色产业的 发展,树立“哪里有人才需求,就在哪里办市场”的服务理念,将人才市场办到农村基层, 吸引集聚涉农专业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三是要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的中介组织, 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要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服务。由 于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有效的服务,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受损事件屡屡发生。要完善 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服务,维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农村劳动力的 有序流动。4.7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条件一是加大以户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相关制度改革力度

20、,逐渐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状况。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给予同等的待遇,实行教育、就业、社 会福利等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二是建立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入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 业科技进步,积极引导国家、省、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国际国内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民间农 业科研机构参与。通过函授、辅导、委托培养、下乡推广新技术等途径直接为农民、农业和 农村经济服务,努力培养农村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 系。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为农村人力

21、资源 开发提供制度保障。4.8借鉴和吸收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西方发达国家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并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积 累了丰富经验。例如,美国政府扶持的 “赠地学院”12。“赠地学院”主要对农民进行农 业和工业实用技术教育与培训,并把教学活动融入到各种生产实践中,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育与工农业需要紧密相连。法国把农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注重教育的实效性。此外,还有澳大利亚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形式、德国较为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日本的农村教育、韩国的新村运动等都可供借鉴。5.结束语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考虑,只有在

22、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掘和利用农村人 群的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发挥广大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才能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参考文献: 1张燕.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 2刘华鹏,刘顺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 3高书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教育的重要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1日(第3版). 4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EB. 5王晓冬,索志林.

2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J.商业研究,2007. 6刘尧.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培育5.3亿高素质农村劳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8日(第3版). 7国家统计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所从事的产业分布Z. 中国统计年鉴,2005. 8张玉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索J.福州党校学报,2005(6). 9李静.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J.农业经济,2006(9). 10涂国华.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4(2). 11王万洪.农村人力资葱开发的路径选择J.重庆行政,2007(4). 12李燕.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4、12(4).The stud y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uman resources explo itation in the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environmentGuo Jun1 ,Li Na2China Un 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AbstractThe value orientat 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to give priority of the ele

25、vat ion of the national w elfare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affluent society. Whil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new socialist cou ntryside reconstruc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is.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econstruction is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 hich includes polit i

26、cs,economics, society and culture on the grounds of the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ere for, the general farmers are the backbone army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countrysid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it. The essay w hich on the based on the vie

27、w of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 ific development, w ill cover the follow ing eight phases: high light of notion,strengthen ofeducation, support form government, ensure of funds, speed ing up of transference,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uses for reference and absorption, w hich w ill give us a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these issues.Keyword: Socialism Harmon ious Society,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countrysid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作者简介:郭俊,男,汉族,湖北天门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