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综合统计评价.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2264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综合统计评价.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综合评价的意义,评价是最初步,最基本的统计分析。所谓统计评价,是指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适度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可见,从统计分析意义上讲,评价是指从总体上展示分析对象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各种关系是否协调合理等的分析研究方法及其结果。它是从“度”上来反映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但对任何事物进行评价都不能孤立地进行,都必须要与其他有联系的现象进行对比来实现,并且还应当在质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量的标准,来作为判断的依据。我们说某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是与其他国家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相比较而言的,说某个

2、企业经济效益好,或者经济效益差,也是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才能做出判断。统计评价虽然进行的是数量比较,但也包含同样的道理。1.,数量比较是一种传统的统计评价方法。古典统计学的创始人之一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英)在政治算术中,对英国法国、荷兰的国情国力进行分析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适应范围广,约束条件少,并且可以简明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因此,在今天的统计分析活动中,仍然是一种被统计工作者广泛采用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示矛盾的基本方法。,在统计评价中,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评价标准选择的合适,进行比较后,才能客观做出评价,选择的不合适,不仅不能正确反

3、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反而还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在实际的统计评价分析中,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1)时间评价标准 即选择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作为评价标准。通常应用的是与前一时期进行比较,如:2001年与1999年进行比较;今年下半年与今年上半年进行比较;今年第四季度与今年第三季度进行比较;本月与上月的比较;本年的某季度、月份与去年或者以前的某年同期进行比较;与历史上达到的最好水平的年份或者时期进行比较;与历史上的一些关键年份、代表年份的比较分析,等等,都可以进行。,2)空间评价标准。即选择不同空间的指标数值进行比较。归纳起来主要有:(1)与相似的空间比较,如与本地区或单位在空间条件上

4、有相似的国家、地区、省、市、县、单位等进行比较。其“相似”既可能是土地面积、人口规模、地理条件、资源条件等的相似,也可能是生产规模、市场化条件、产品种类、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相似,还可以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惯等方面的相似,这需要根据我们具体的研究目的的不同来进行具体的选择。(2)与先进(或最优)空间的比较,如西部地区某省(市、地区、县)与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地区、县)进行比较分析;中国某省(市、区)与中国最好的省(市、区)进行的比较分析;我国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进行的比较分析,等等。,(3)与扩大的空间标准进行比较,如某省(市、区、县)的水平与全国或者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最好水平进行的

5、比较,我国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最好水平进行比较,等等。3)经验或理论标准。经验标准是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归纳总结而得出的标准。如:衡量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的经验系数,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结构,等等。理论标准是指通过已知的理论知识经过推理分析得到的依据。如: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工资水平的增长不能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水平,等等。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时,可作为评价标准的经验标准和作为评价标准的理论标准是各种各样的。他确定于人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丰富程度。实际应用中,应当将这两种

6、标准结合起来应用。,4)计划或目标标准。计划标准是指计划制定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标准。如:计划数、达标数、定额数,等等。他是计划制定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指导或控制执行单位或部门的数量标准。对于引导部门或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具有重要作用。计划标准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是统计分析中最为广泛的标准,不管在宏观或者微观都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宏观经济中的计划成分极少,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计划评价标准及其评价相对来说要少一些。而对于微观经济分析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评价分析仅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比较。虽然这种方法的优点明显的表现为:灵活、简单、约束条件少、适用范围

7、广出;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分析、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而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对总体某一方面特征的单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进行对比。即通过相对指标来说明分析对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状况,这种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着如下的局限性。1)在进行评价时,各个指标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是不同的,经常会出现不同指标所说明的状态相互发生矛盾的情况,如在两地区的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时,从劳动生产率上看甲地区比乙地区好,而增加值率乙地区比甲地区好,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评价出两地区之间的优劣。,2)传统评价只限于两个或三个单位且较少的指标的评价分析,在进行多指标、多单位的相互评价时,将会出

8、现较大的难度,且几乎不可能。往往会出现判断不清到底那个单位好,那个单位差的极其混乱的情况。综合评价方法 近年来随着统计分析活动的开展,评价对象范围不断扩大,评价内容越来越复杂。人们在 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规范的对于多个指标、多个单位同时进行评价的方法,即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简称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有如下特点:评价过程不是一个指标接一个指标顺次完成,而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进完成。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评价的结果为根据综合分值的单位的排序,并据此得到结论。由以上特点可见,综合评价可以避免一般评价方法局限性,使得运用多

9、个指标对多个单位进行的评价成为可能。这种方法从计算及其需要考虑的问题上看都比较复杂,但 由于其显著的特点-综合性和系统性,使得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小康生活水平综合评价、科技进步的综合评价,国家(地区)的综合实力评价等。,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常常需要依据统计指标的实际水平对有关的经济活动或经济状况进行评价。统计评价有时很简单,有时则比较复杂。单项评价只依据一项指标,通过适当对比就可以从某一侧面作出判断。综合评价根据多项指标、从多个不同侧面对有关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判断。统计综合评价方法(技术)通过对特定现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多个方面数量表现

10、进行高度抽象综合,进而以定量形式确定现象综合优劣水平与次序的一种新兴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问题的广泛性,从个人素质(能力)、企业经营业绩到综合国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表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还表现为产业结构、居民福利、资源利用等多方面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表现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高低,还表现为水域污染、噪音污染、城市绿化水平、工业三废的治理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清洁能源的利用等;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还表现在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利税率、增加值率、资金周转速度等方面。体操、歌手比赛的评分,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将其归纳为单一的结果。,综合评价一般表

11、现为以下几类问题:分类对所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进行分类,但不同于复合分组(重叠分组);比较、排序(直接对全部评价单位排序,或在分类基础上对各小类按优劣排序);考察某一综合目标的整体实现程度(对某一事物作出整体评价)。如小康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当然必须有参考系。,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1确定综合评价的目的 2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评价指标的同向化和同度量化方法在综合评价时,必须做到两点:(1)使所有的指标都从同一角度说明总体,这就提出了如何使指标同向化的问题;(2)所有的指标可以相加,这就提出了如何消除指标之间不同计量单位(不同度量)对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和不能加总(综合)的

12、问题,即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单项评价值。无量纲化处理过程也就是计算单项指标评价值的过程。4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5求综合评价值将单项评价值综合而成。,第十一章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第一节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概述第二节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节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方法,第一节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概述,一、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二、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基本步骤三、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主要内容,一、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概念,企业综合统计评价又称为企业生产经营多指标综合统计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的目的,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诸方面的指标综合起来,从总体上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13、进行的全面统计评价。,二、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基本步骤,(一)明确评价对象系统和评价目的(二)选择若干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三)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四)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五)计算评价值,进行评价、对比、排序和分析,(二)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建立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统计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其科学性是关系综合统计评价结论正确与否的关键。建立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敏感性原则 4.简约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为使建立的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满足以上原则,就必须在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众多指标中进行认真筛

14、选。筛选的主要方法有:1.经验判断法2.数学分析法,(三)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常用的有以下四类标准:1.计划标准2.动态标准3.平均标准或最优标准4.行业标准、国家或国际标准,(四)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 1.德尔菲法(Delphi)2.相邻指标比较法3.方差倒数加权法4.变异系数加权法6.复相关系数倒数加权法7.层次分析法(AHP)8.主成份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二、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他模仿人的决策思维过程,开发一种综

15、合定性的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主要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特别是难以定量描述的社会系统的分析方法。,1977年第一届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Saaty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理论,开始引起人们注意。1980年后陆续出版相关的专著和文章,其理论逐步走向成熟,1982年引入我国,天津大学许树柏等发表我国第一篇介绍AHP的论文,此后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1988年专门在天津召开国际AHP学术研讨会,使得在我国得到广泛运用。,层次分析法,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成对比较阵;3.一致性检验问题;4.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标准化后)为权数,要比较 n个因素 x1,x2,xn对目标z的影响,要确

16、定它们在z中所占的比重,即这n个因素对目标z的相对重要性.每次取两个条件(因素)xi与xj,用正数aij表示xi与xj的重要性之比.由全部比较结果得到矩阵A,称作成对比较阵.,所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即判断矩阵是否满足如下关系:aij=aik/ajk,i、j、k=1,2,n 上式完全成立时,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此时矩阵的最大特征值max=n,其余特征值均为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证明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单根,且maxn。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时,max稍大于矩阵阶数n,其余特征值接近于零。这时AHP得出的结论才基本合理。,对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步骤:(1)计算一致性指标(Consisten

17、ey Index):CI 显然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max-n越大,CI越大,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将CI与平均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进行比较。,(2)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n=1、2、39,Saaty给出了的值,如下表所示:,三、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主要内容,1.企业经济效益综合统计评价2.企业员工素质综合评价3.企业科技活动综合统计评价4.企业市场竞争力综合统计评价,第二节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指标体系,一、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企业员工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三、企业科技活动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四

18、、企业市场竞争力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一、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企业经济效益一般计算公式有两种:1.企业经济效益正指标2.企业经济效益逆指标,(二)企业经济效益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1.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七项综合指标体系(1)总资产贡献率(2)资产保值增值率(3)资产负债率(4)流动资金周转率(5)成本费用利润率(6)全员劳动生产率(7)产品销售率,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十项考核综合指标体系见表11-4:,表11-4:企业十项考核综合指标,二、企业员工素质统计评价体系,(一)企业员工素质的构成要素和相应

19、的指标1.能力素质2.文化素质3.品德素质4.身体素质企业员工素质的指标体系见表11-5:,表11-5 企业员工素质统计指标体系,三、企业科技水平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达到对企业科技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目的,本书将企业科技活动过程“投入活动产出”的三个部分作为框架来建立指标体系。建立包括反映企业科技“投入”、企业科技“活动”和企业科技“产出”统计指标体系。根据企业科技活动的过程,将企业科技进步贡献指标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促进生产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相应的指标体系见表11-6:,表11-6 企业科技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说明,1、R&D research and de

20、velopment“研究开发”,在科技统计中又定义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研究开发活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基础研究 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2)应用研究 是指为应用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原理性)方法或途径。(3)试验发展 是指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知识,为产生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产生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

21、统性工作。,指标说明,2、专利成长率 专利成长率测算的是专利数量成长随时间变化的百分率,可显现技术创新随时间的变化是增加还是迟缓。例如:专利季成长率是将一企业于某季所获得的专利数量与前一季所获得的专利数量相比较,计算出该季所获专利较前一季增减幅度的百分比率。专利年成长率测算的是和上一年相比专利增长变化的百分比,用来衡量一年来技术活动发展的变化状况。,指标说明,3、专利效率 专利效率测算的是一定的研发经费支出所创造的专利数量产出,此项指标用来评估企业在预定时间内专利数量产出的科研能力和成本效率。专利数量产出的越多,专利效率越高,则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越强。,四、企业市场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一

22、)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内容市场竞争能力简称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由多因素所决定的综合概念。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是指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品种、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方面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把竞争力分解成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两部分。其中,生存能力包括:产品销售状况;活力能力(资产贡献率效益评价)。发展能力主要指的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资产保值增值率效益评价)。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简单概括为:品种、质量、价格、销售手段、服务、科技。(要素),(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产品竞争力、产品寿命周期、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产品获利能力和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与投入强度五个方面反映市场竞争能力并建立指标体系。1.产品

23、竞争能力强弱指标(1)价格:,(2)成本:(3)质量:产品质量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产品质量水平、质量评价指数。(4)商标:实际操作中商标较多使用“品牌评价指数”来反映,其计算公式为:,(5)服务水平:(项目、种类、次数等)2.反映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的指标,3.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指标:企业市场规模竞争力多用市场占有份额来体现,其计算公式为:4、产品获利能力指标:可以用某产品获利能力评价指数和产品销售率两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5.企业市场竞争压力与投入强度指标(1)反映企业竞争压力指标。(2)企业竞争投入强度 固定资产更新系数,产品更新系数反映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投入水平和速度,计算公式为:

24、技术开发投入强度 市场拓展能力和投入强度,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所建立的指标构成可如下的指标体系:(见表11-8),表11.8 产品竞争力统计综合指标体系,第三节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方法,一、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打分综合法二、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综合指数法三、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功效系数法,一、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打分综合法,运用打分综合法进行综合统计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1.将每一项指标的实际值与基期值(计划值或其他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得分。凡是实际值好于标准值的计100分;实际值与标准值持平的计50分;实际值劣与标准值的计0分。2.计算某一类指标的平均得分。计算公式如下:3.计算企业综合评价

25、总得分。计算公式为:,二、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综合指数法,第一步,确定各个指标动态对比的标准值。例如把各个指标历史上某一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作为标准值。第二步,计算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实际值与相应标准值对比的相对数或指数。第三步,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指标加权平均的权数,这样可避免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同等看待的缺陷。第四步,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指数值越大,经济效益越好。故在运用该方法时,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应采用正指标,若所选的指标是逆指标,在综合之前应将其转化为正指标。可以看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实质就是若干个单项经济

26、效益指标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每个经济效益指标指数,其对比的基数不是各企业自己的基期值,即是全国的平均值或标准值。这样,经济效益在总体内的各单位之间就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可以广泛用于横向对比。,三、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法该方法具体步骤:1.根据经验和评价目的,确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并计算出各指标报告期的实际值。对每个指标确定一个上限值(或称满意值)和一个下限值(或称不允许值)。2.确定各指标对应的重要程度即权数,计算每项指标的功效系数。其一般公式是:3.用各项指标的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各类指标的功效系数综合得分和平均企业功效系数总得分,其计算公式为:,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功效系数法的优点是可比性强,适用面较广。可用于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对比。另外,功效系数得分的计算中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加以确定,能够反映综合经济效益的实际水平、动态水平和计划完成水平,从而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本章结束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