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精选.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3105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精选.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传染病预防治理工作计划20年,全市急性传染病防制、疫情治理以及免疫预防工作以“非典”、人禽流感、霍乱、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制为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治理,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检查指导、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综合防治能力,更好的发挥疾病控制对人民健康的保障作用。一、急性传染病防制与疫情治理工作(一)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预防和控制,防止重大传染病传播。14月、1112月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认真做好不明原因肺炎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抓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各项防治措施,继续贯彻落实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

2、情应急处置预案和湖北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做好监测、报告、防控工作,及时发现、控制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二)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等的快速应急和处理能力。根据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治理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要求,制订应急处理方案,成立疫病防制机动队,强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全面推进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同时,加强组织领导、人员培训、预案制订和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对突发事件、重大传染病和原因不明疾病以及因自然灾难引起的重大疫情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三)加

3、强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报告与治理。一是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办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途径、时限报告各类传染病。针对我市传染病的漏报、迟报问题仍然较为严重,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存在缺项漏项情况较多的问题,20年主要从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入手,以规范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减少迟报、杜绝漏报为重点工作内容,定期对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综合质量纳入各地各单位年终考核指标,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我市传染病网络报告综合指数,提升我市在全省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中的排名。二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进一步提高各种报表的及时性、

4、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瞒报、谎报、缓报现象的发生。三是开展传染病疫情分析猜测工作。各地要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规疫情汇总报告,于每月5日前报出疫情简报,有半年和全年疫情分析、特殊时期做好专项疫情分析。(四)抓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监测防制。510月份开展对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督导,进一步要求各医疗机构规范肠道门诊,加强腹泻病人的检索,做到“五专”,“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必报”,检索率达到20以上。各地CDC要按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和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要求开展外环境和食品监测,在510月份每月完成公厕、污水、水产品、可疑食品等外环境样品的检测任务,并于每月5日前报出监测报表。同时,认真做

5、好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病例监测工作,完成菌株上送工作。(五)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的相关疾病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按照国家CDC或湖北省CDC下发的各种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方案,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我市各种重点传染病具体的监测方案,并严格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重点控制霍乱等疾病爆发流行,加强对流感、流脑、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百日咳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开展相关疾病病例监测工作,落实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努力降低发病率。(六)开展对责任疫情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漏报率调查,杜绝漏报、迟报、瞒报和谎报疫情现象的发生。严格按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及全国法定传染病

6、漏报调查方案的有关规定,对辖区内责任疫情报告单位进行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11月底完成并上报调查结果。(七)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八)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九)加强督导培训工作。全年市级对各县(市、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2次以上的督导,各地对辖区内乡镇及直管单位应不少于4次。加强疫情信息治理的培训工作,实行定岗定人。二、免疫预防工作(一)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化治理1、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加强经费保障,落实免费接种政策。我市温泉城区和咸安区、崇阳县已于20年全部或部分落实了

7、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但其它地方还没有落实,各地今年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及时足额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经费,确保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2、落实免疫规划基础治理工作,加强接种单位的治理。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湖北省免疫规划基础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免疫规划基础治理各项工作。一是各接种单位(包括接种门诊、接种点、产科接种点)的设立应按照“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定点接种、规范治理”的原则进行。各县(市、区)卫生局应明确辖区内各接种单位具体的责任区域和预防接种工作职责,杜绝治理上的盲区;每年进行1次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格认证或审核。二是各县(市、区)CDC及各接种单位要认真做好辖区内基础资

8、料(包括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托幼机构及学校数、学生人数等)的收集与治理。各接种单位应对责任区域06岁儿童开展主动搜索工作,每年至少1次,并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完善基础资料治理,保证建证、建卡率达98以上。三是以乡(镇)、县(市、区)为单位,每半年进行一次计免资料、账册的整理、核对工作,把握本辖区内的儿童接种情况,分析未种原因。每季度与计生部门、公安部门、医院产房核对新生儿登记,多渠道把握适龄儿童数。四是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实施免疫接种,杜绝接种差错、事故的发生。认真

9、落实预防接种前前告知工作,严格把握接种禁忌症,避免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引起的纠纷。3、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落实湖北省免疫接种治理规定、湖北省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基本标准,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启动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按湖北省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鄂卫发209号),各县市区今年完成三分之一乡镇规范化建设。4、开展经常性计免督导工作。按照湖北省免疫预防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价实施办法(暂行)要求,对辖区开展经常性计划免疫督导工作。县(市、区)每年至少对所有乡镇的免疫预防工作督导4次,对直接管辖的免疫接种门诊至少督导6次;乡镇卫生院每年对所辖的每个免疫接种门诊(点)至

10、少督导6次。5、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治理制度,提高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和接种率一是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治理,完善流动儿童治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动儿童接种登记簿和流动儿童迁入、迁出登记簿,认真落实流动儿童接种,力争借居三个月以上流动儿童建卡率95,五苗接种率90;二是每季度应对辖区内流动儿童变更情况进行一次核查。三是全年至少组织一次流动儿童接种率专题调查,有调查总结。6、加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治理,防范预防接种反应和纠纷一是各接种单位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100。使用后及时毁型、消毒处理,并有记录;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器(安全盒)使用率达85以上;二是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11、反应监测方案(试行)、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指南要求,认真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明确专人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上报,积极调查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三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实施零病例报告,每月5日前上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和常规月报表。7、认真实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按照鄂卫发200596号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转发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按统一表式进行登记,对接种史不全者,均要实施补种,10月底前将工作总结报至市疾控中心。(二)继续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成果1

12、、强化AFP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报告质量。以市为单位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上,要求各县(市、区)不少于1例;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14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及时率、未采集合格粪便标本及分离到脊灰病毒的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达到80以上。2、加强AFP病例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按照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和湖北省AFP病例监测工作规范要求,县级以上疾控机构每旬应安排专人到县(市、区)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AF

13、P监测医院进行访视,主动搜索AFP病例,并做好记录;对去年无AFP病例报告的综合性医院应作为主动监测的重点医院,分析无病例报告的主要原因,消除AFP监测工作盲区;AFP病例主动监测登记表县(市、区)级以旬为单位汇总按月报市疾控中心,及时报告率与完整率在95以上。市疾控中心每季度通报一次监测结果,并分析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全年对各县(市、区)AFP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3、及时、认真地对AFP病例进行调查和随访并及时上报相关调查表格。重点抓好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的综合防制。发生高危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的地区,应按卫生部下发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指南进行调查,做

14、到:患儿居住环境的调查及相关病史资料的收集;采集5名五岁以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调查患儿所在村30名五岁以下儿童的脊灰疫苗接种率;病例所在村及县级以上医院的AFP病例的搜索;必要时,在当地开展应急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4、实行AFP病例报告奖励制度,按省卫生厅有关文件执行;按照上级统一要求,有组织地开展脊灰强化免疫活动。5、开展AFP报告、监测的业务培训。各疾控机构今年至少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有关人员进行一次AFP的定义、报告、标本采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有培训通知、人员签到、培训讲稿、试卷和培训小结。(三)加强乙肝防制,做好乙肝纳入计划免疫治理工作1、按照202010年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

15、划要求,以乡为单位12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以县为单位首针及时率达90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接种点要达到95以上)。2、开展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病例的个案调查上报工作,提高报告质量。3、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和治理,切实做好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疫苗和注射器材治理、资料收集与报告,进一步完善疫苗使用手续,杜绝疫苗挪用现象发生,经常性地开展督导、检查与评价。4、严格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确保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四)加强其它计免相关疾病的监测工作1、开展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落实免疫策略,控制麻疹暴发一是结合AFP监测工作,按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修订

16、)、湖北省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定期到监测医院了解麻疹、新生儿破伤风就诊情况,发现病例及时报告,每月5日前将监测报表报市疾控中心,报表上报及时率和完整率95以上。二是所有新破病例和疑似麻疹病例均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调表要求填写完整,尤其是免疫史的核实,调查表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治理信息系统报至市疾控中心。三是疑似麻疹病例采集血清标本送市疾控中心检测率100。四是对于以县为单位,麻疹发病在1个月内增加5例以上,或发病率超过1/10万的地区,要组织专门调查,分析流行因素,猜测流行趋势,及时采取应急接种等相关控制措施。各县(市、区)应对所有疑似麻疹

17、暴发疫情开展调查、及时采集病人的血样并及时送市疾控中心检测,麻疹暴发疫情的及时上报率应达100。2、加强流脑和乙脑疫情监测工作一是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推广使用精制乙脑疫苗、流脑AC疫苗,努力提高接种率;二是注重疫情动态:以乡为单位,月发生3例以上病例;或以县(市、区)为单位,发病数比同期发病数高20以上,要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三是发现流脑、乙脑疫情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个案调查表报市CDC,同时报省CDC。采集乙脑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采集流脑脑脊液、血清等标本,送省CDC检测。3、主动开展免疫监测工作按省、市有关监测方案要求,积极开展

18、免疫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疾控中心下的监测任务。各疾控机构也应根据当地情况,主动开展相应的免疫监测工作。(五)加强冷链和疫苗的治理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治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湖北省免疫规划基础治理工作方案以及湖北省计划免疫疫苗冷藏、冷运治理办法等规定,加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理,保证冷链正常运转,严格各种疫苗的供销渠道,确保疫苗冷藏,并节约用苗。2、一类疫苗冷链运转原则上由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逐级运转。全市一类疫苗冷藏冷运治理工作坚持统一治理、分级负责、统一渠道、加强监督、规范储运的原则,市及各县(市、区)对本级治理的疫苗冷藏冷运实施监督治理,并对下级的疫苗冷藏

19、、冷运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同时负责申报辖区内疫苗使用计划,对疫苗使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辖区内的疫苗冷藏、冷运情况进行查验,做好冷链运行设备的维护等工作。3、市、县、乡级应建立健全冷链设备帐册,并有专人治理,建立疫苗进出库和贮运温度记录。冷链设备维修时应做好记录,备查。4、每逢单月5日前上报上次冷链运转生物制品使用数、库存数等。健全生物制品的领发手续,生物制品进出账目清楚,帐物相符,领发手续保存三年以上,索证资料要存档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六)认真开展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率稳定在较高水平1、维持农村每两月一次、城镇市区每月一次以上的冷链常规运转,以接种点为单位每

20、年冷链运转不得低于6次。重点抓好06岁儿童“五苗”常规免疫和百白破、麻苗、脊灰苗、白破二联的适时加强;以乡为单位06岁儿童“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及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0以上。各县(市、区)CDC每年应组织开展一次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包括乙肝疫苗)接种率的调查。应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的要求,定期逐级上报流脑、乙脑疫苗的接种情况。2、及时统计、分析辖区内各接种门诊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情况,注重接种数据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每逢单月10日前将上次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15日前报至省疾控中心。3、市疾控中心每半年对接种情况进行一次分析,以简报的形式反馈至各有关单位。(七)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开展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治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为重点的学习和培训。市、县两级每年应落实举办包括预防接种工作规范、AFP监测、安全注射等免疫预防规范化治理相关知识的培训班,加强与各级同行之间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