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3522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分厂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材料编语:客观来说,本质安全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要真正达到本质安全,消除灾害根源,是十分困难而不现实的,需要科技和资金投入,因此本质安全只有在有限的范围内才能实现,实现不了本质安全我们可以通个各种措施来减低危险有害因素,使发生的风险我们可以承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安全,当通过措施以后,发生的危险我们仍然不能承受时,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个人防护,要想个人防护起到作用,一方面需要一定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能够正确熟练使用防护器材,潜意识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怎样才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应该佩戴什么样的防护器材, 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作为员工,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其他安全现状,

2、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作好个人安全防护,就能够为自己筑造一道安全屏障,保证自己在工作时不受到伤害,确保自己和家人明天更加美好和幸福!通过学习下面的案例,让我们明白提高安全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的重要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杜绝习惯性违章,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保证自身的安全。目录案例一:触电事故4案例二:深圳市南山区2005年“2.27”高处坠落事故5案例三:净化车间检修变换增湿器时窒息事故6案例五:氨水桶爆炸7案例六:废氨水槽爆炸8案例七:稀氨水桶爆炸8案例八:煤气中毒9案例九:气柜水封池内中毒10案例十:疏通阀门煤气中毒11案例十一:多人煤气中毒11案例十二:

3、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2案例十三:变换钳工坠落伤害事故14案例十四:山西丰喜死亡事故14案例十五:山西某化肥厂煤气中毒15案例一:触电事故一、事故时间:2010年2月27日9时50分许二、事故地点:建筑工地三、事故类别:触电四、事故经过在一建筑工地,操作工王某发现潜水泵开动后漏电开关动作,便要求电工把潜水泵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接上电源。起初电工不肯,但在王某的多次要求下照办了。潜水泵再次启动后,王某拿一条钢筋欲挑起潜水泵检查是否沉入泥里,当王某挑起潜水泵时,即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五、事故原因1、操作工王某由于不懂电气安全知识,在电工劝阻的情况下仍要求将潜水泵电源线直接接到电源上,同时,在明知漏

4、电的情况下用钢筋挑动潜水泵,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电工在王某的多次要求下违章接线,明知故犯,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六、事故主要教训1必须让职工知道工作过程及工作范围内有哪些有害因素和危险,其危险程度及安全防护措施。王某认为漏电开关动作,影响了工作,但显然不懂得漏电会危及人身安全,不知道在漏电的情况下用钢筋挑动潜水泵会导致其丧命。2必须明确规定并落实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因为特种作业的危险因素多,危险程度大。本案电工虽有一定的安全知识,开始时不肯违章接线,但经不起同事的多次要求,明知故犯,违章作业,就是因为没有落实应有的安全责任。3应该建立事故隐患的报告

5、和处理制度。漏电开关动作,表明事故隐患存在,操作人应该报告电工,而不应要求电工将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接到电源上。电工知道漏电,就应检查原因,消除隐患,而不能贪图方便,随意处理。七、防范措施1、同本案相似的违章操作很常见,如当保险丝烧断时用铜线代替、私自退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等。违章的种类很多,后果都很相似,常常导致重伤或者死亡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不断提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但违章操作仍然存在,且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技术不能代替对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要求。2、仅仅通过完善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来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来预防事

6、故是不够的。因为操作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价值观念和预防为主的理念。如果职工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果职工不知道如何防止事故,再好的行为规范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只要安全第一的安全价值观念,预防为主的理念和遵章守纪的行为规范作为重要的内容,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训练,使职工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职工的安全素质就会不断提高,事故就能不断减少。案例二:深圳市南山区2005年“2.27”高处坠落事故一、事故时间:2005年2月27日9时50分许二、事故地点:深圳市南山区三、事故类别:高处坠落四、事故经过:2005年2月3日,海月花园三期阳台栏杆工程进行验收,

7、发现部分需要修补的问题。2月27日,施工单位安排作业人员对栏杆验收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缺陷修补。约9时50分,杂工李翻过18层的花坛内侧栏杆,站到18层花坛外侧约30厘米宽、没有任何防护的飘板上向下溜放电焊机电缆,不慎从飘板面坠落至一层地面,坠落高度约54米,经抢救无效死亡。 五、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李违章冒险作业,在未系安全带、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高处临边悬空作业。 2、间接原因 :(1)死者进场仅三天,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记录。(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混乱,现场无专职安全员,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施工单位对工人只使用、不管理、不教育。六、事故教训 :(1)临边作业必须有可靠

8、的防护措施。(2)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杜绝违章行为。(3)施工单位应落实安全措施,提供安全作业环境。(4)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工程收尾阶段 。案例三:净化车间检修变换增湿器时窒息事故一、时间:2010年5月8日晚22:10分二、地点:三分厂净化车间变脱现场增湿器内三、事故经过2010年5月8日晚18:50分,按计划进入二段增湿器(简称二增)检查二增喷头(已通氮气保正压),发现下边环管有一个喷头漏,上边环管有一组喷头喷雾不好(呈水柱),20:00整取样分析炉内气体,结果为CO+H2=0,车间主任、安全员、监火人、动火人都签名,最后由李东华厂长批准。(中修前已制定1#二增带水检修方案,并经过

9、主管厂长审批,操作工学习并熟悉检修方案)在检修前已将登高证、入塔入罐证、安全检修作业票等票证办理完毕。20:50分维修车间于本中戴长管面具钻进增湿器内,田时忠和周金飞在塔外面监护,21:20分维修车间焊工于本中将漏点焊好后,田时忠联系钳工上二增调试喷头,发现有1个喷头喷雾不好,维修副主任张军轩看后,21:30分戴上长管面具,田时忠、张鹏、苏会军在塔外面监护,张军轩在里面调试喷头。21:40分调好后,张军轩让田时忠开水试喷雾情况,由于面罩上有水,看不清喷头,于是张军轩憋住气将面罩取下,待看清后重新戴上。经过二次调试正常,张军轩在将头探出人孔时将面具拿下,田时忠、张鹏、苏会军去拉张主任的手臂,此时

10、张军选因缺氧突然向后倒去,张鹏探身向增湿器内拉张军选,田时忠发现张鹏腿也开始哆嗦,田时忠、苏会军迅速将张鹏挪至平台一边,田时忠迅速戴上长管面具,然后跳至增湿器内,将张主任推出人孔,外面监护人周金飞、苏会军拉张主任拖至平台。拿氧气袋迅速进行吸氧,之后将两人送至职工医院,在医生照料下逐渐恢复,次日两人正常上班。四、原因分析1、入塔人员明知变换炉已用氮气进行保护,塔内气体为高浓度氮气,还在塔内憋住气将面罩去掉,使其面罩内充满氮气。再戴上时其实吸的为高浓度氮气。在出塔时又过早去掉防毒面具,所以造成缺氧出现短暂昏迷,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监护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经验不足。在未采取防护措施情况下,盲

11、目施救是造成次生伤害的主要原因。3、培训不到位,对氮气的危害性理解不深,造成人员麻痹大意,虽知道氮气能使人窒息,但是不知道,仅吸入一两口就能使人缺氧昏迷。4、中修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制订了安全检修方案,方案中对各项安全措施要求的比较到位,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却为了一时之便,对安全措施打了折扣,进入设备作业的人员未系留绳,作业人员在设备内取下防护面罩,使安全检修方案形同虚设,典型的违章作业。5、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安全检修方案的制定仅仅是安全作业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过程的执行控制,对这项高度危险的入设备内作业,并未引起各级管理干部的高度关注,过程监督控制不到位,造成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最终出现事故。属

12、于监管不力。6、安全整顿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脱胎换骨相差甚远,部分干部、员工的安全技能和意识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一名维修主任居然能在一个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违章作业,说明我们的安全整顿尚未触及到每一位管理干部心灵,更未触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灵。五、整改措施1、检修前制定详细的检修方案,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对操作工和维修工培训学习。使人人都能熟知检修中存在的危害,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检修中存在的危害进行有效控制。2、严格执行化工部四十一条禁令的有关规定。组织对员工进行逐条细致解读,并举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各车间安全员负责。5月30日前完成。3、对生产系统的有毒有害介质重新加强培训学习,系统性

13、的培训其有害性,如何防护,特别是没有毒性但易造成窒息的氮气、二氧化碳气。各车间安全员负责。5月30日前完成。4、继续加强检修现场的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必要的教育、考核。5、继续深入的进行安全整顿,切实让每名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明显提高,真正达到安全整顿的三个目标。案例五:氨水桶爆炸一、发生日期:1978年9月二、事故类别:违章指挥三、事故经过:9月,上海市某化工厂发生一起氨水桶爆炸事故,死亡2人,重伤2人。该厂合成车间的回收氨水桶漏夜,需要焊补,电焊工提出办理动火许可证,最好分析一下,这时车间副主任说:“不碍事,我站在你身边,死了咱一块死!”电焊工无奈,只好听命。刚一打火,氨水

14、桶爆炸,这名副主任和电焊工均死亡,还重伤2人。四、事故原因:违章指挥,造成违章作业;生产管理干部安全意识差,也反映了安全教育工作跟不上;未办理动火许可证。五、事故教训:氨水桶动火必须彻底置换,直到分析合格为止;氨水桶进、出口插盲板,防止检修过程中串入氨气;管理干部要加强安全法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按科学规律办事,严禁违章指挥,因为你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保护。案例六:废氨水槽爆炸一、发生日期:1980年8月8日二、发生单位:广西临桂氮肥厂三、事故类别:违反劳动纪律四、事故经过:8月8日22时50分,两名工人坐在废氨水槽上抽烟引起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造气岗位两名

15、操作工韦某、姚某两人工作结束后,与22时离开岗位到锅炉房用饭盆煮花生,然后拿到90M3废氨水池顶部吃。吃完后,韦某拿出香烟让姚抽,姚不要,韦就自己抽,划第一根火柴未点燃,划第二根火柴时氨水池随即发生爆炸,池上的水泥盖板炸翻,韦、姚两人也被抛出池外,韦当场死亡,姚受重伤。五、事故原因:此氨水池1977年加固密封,但盖板仍有漏气,遇到明火而发生爆炸。六、事故教训:违章违纪,不发生事故是侥幸,发生事故是必然。案例七:稀氨水桶爆炸一、发生日期:1993年5月25日二、发生单位:河南省郾城县第一化肥厂三、事故类别: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四、事故经过:5月25日15时,精炼岗位稀氨水桶动火时发生爆炸,电焊工死

16、亡。该厂当天小检修,大部分检修项目已经结束,前工段准备开车,合成车间副主任想趁机焊补精炼岗位一个稀氨水桶出气管上的一个小漏点。他让一名操作工负责稀氨水桶的置换工作。该工人开上水阀向氨水桶内加水,当他看见氨水桶顶部出气管漏点向外冒水冒气时,误认为氨水桶已经灌满了水。于是停止灌水,待补焊。这时车间副主任问:“置换好了没有?”回答是:“置换好了。”于是该副主任叫来本车间的电焊工吴某,让其焊补。焊工站在氨水桶顶盖上,刚一打火,只听“嗵!”的一声,氨水桶爆炸了,爆炸气浪从顶盖环焊缝处冲出,电焊工死亡。五、事故原因:氨水桶未灌满水,可燃气体未能赶净;未取样分析,办理动火许可证,违章指挥,造成违章作业。六、

17、事故教训:氨水桶动火一定要置换彻底,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准动火;动火前要办理动火许可证,允许电焊工拒绝没有动火证的一切动火;安全管理人员要把好动火关。案例八:煤气中毒一、发生日期:1975年12月22日二、发生单位:甘肃某县三、事故类别:违反操作规程四、事故经过:22日19时,造气车间的地下消防栓被冻裂,大量漏水,厂方决定停车抢修,车间领导派人去消防井内排水。当消防井内存水排至一半时,水中突然冒出泡来,当时有人判断是碳化系统串气,便去关闭了碳化系统有关阀门。但不久就有人昏倒在井中,井上的人见状便盲目下井挽救,致使先后共有12人相继倒在井内,直到取来防毒面具,才将中毒人员救出。中毒人员经医护人员奋力

18、抢救,有8人脱险,其余4人因中毒过重而死亡。五、事故原因:1、出口阀内有煤渣,关闭不严;2、水封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水封中无水。3领导计划不当,劳动组织混乱,未安排人员关闭洗气塔进水阀,也未打开洗汽塔放空阀,致使煤气从气柜经水封、洗气塔煤气出口、洗气塔进水管线反串到冻破的消火栓而逸散至消防并内。4作业人员判断处理失误,在洗气塔已由二次用水改为一次用水后,仍按用二次用水的方法切断煤气源。5检修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未办理罐内作业许可证,也未进行取样分析和全面检查便进入消防井内作业。6抢救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未采取防护措施便下井救人,以致扩大了灾情。六事故教训:1、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在检修前做好检

19、修组织工作,按进罐要求做好准备,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案例九:气柜水封池内中毒一、发生日期:1976年4月16日二、发生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某化肥厂三、事故类别:违反规定五、事故经过:4月15日15时,厂停产检修后,造气车间用惰性气体置换后工序。在用惰性气体置换碳化400立方米气柜时,发现造气1000立方米气排压力下降而400立方米气柜压力却没有上升,经检查发现,400立方米气柜水封池倒淋管有大量气体冲破水封外逸。生产科副科长和当班调度员在16日1时40分指令一名化工作业工下到5米深的水封池内关倒淋阀。由于池内充满惰性气体,致使该工人一下池便立即昏倒。碳化车间

20、副主任和1名低压机操作工见状后,先后下池救人,均亦昏倒在内。此时当班调度才通知停止送气,并去造气车间等处喊人抢救,低压机操作工、造气车间副主任、生产科工艺技术员等人闻讯赶来下池抢救时,又相继倒下。这时,当班调度找来一副过滤式防毒面具让一位临时工戴上下池救人,其下去后,也中毒倒下。直到有人找了二副长管式面具后,才将池内6位昏倒的同志救出,但先下池的5位同志由于窒息时间过长,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六、事故原因:气柜水封池倒淋阀的设计不符合要求;未对水封池进行分析;末佩戴防护器具便下池抢救,而扩大了事故;防护器具的配置不符合规定;七、事故教训:气柜水封池倒淋阀改为伸长杆式;严格执行化工部颁发的各项安

21、全规章制度。案例十:疏通阀门煤气中毒一、发生日期:1980年1月31日二、发生单位:江苏省六合化肥厂三、事故类别:违反规程四、事故经过:1月31日因煤气中毒死亡2人。气柜水封排污阀堵塞,班长杨某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前去处理。当阀门疏通后,大量煤气伴水冲出,防毒面具失效,杨急忙向上爬梯子,当爬到二蹬时终于中毒倒在地槽里。两名操作工见此情景,慌乱中错戴防毒面具前去救人,王某也中毒倒下,另一名工人刚下到爬梯中部,觉着不对劲,迅速爬了上来,才免遭不幸。后来人戴上氧气呼吸器将二人救出,因中毒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五、事故原因:过滤式防毒面具在毒物浓度大的环境中失效;救护人员缺少救护常识,应戴上氧气呼吸器前

22、去救人。六、事故教训:阴井式气柜进出口水封排放时,最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因此每次排水封都需要两人同行,一人戴上长管式防毒面具进地槽操作,另一人在地槽上面监护,为防止万一,排水封者腰系绳索更好。案例十一:多人煤气中毒一、发生日期:1989年6月15日二、发生单位:福建省邵武市第二化肥厂三、事故类别:违章作业三、事故经过和原因分析:6月15日该厂更换脱硫罐活性炭时,1名民工不慎将装活性炭的口袋掉入罐内,到罐中拾取即中毒倒下,另1名民工急忙下罐救人,也中毒倒下,第3人下去后也中毒昏倒,这时,生产科长戴上过滤式面具下到罐内救人,因一氧化碳浓度高,过滤式面具很快失效,也中毒倒下,导致中毒死亡4人。在罐

23、口的5人也相继中毒昏倒。主要原因是脱硫罐与排污池连通,且与外界各管线都未加盲板隔离,造成一氧化碳进入罐中。进塔入罐者没有按规定办理手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四、事故教训:1、加强职工教育,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禁令”中“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2、对职工加强防毒知识教育,不断提高防毒防尘的技能和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案例十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一、发生日期:1989年6月15日二、发生单位:邵武市第二化肥厂三、事故类别:违章操作四、事故经过:6月15日上班后,生产办安排装入新的焦炭和活性炭。8时20分,生产办主任、脱硫工段长、民工等相继进入作业现场,由脱硫工段长在4号罐四周检查了一遍,并下4号

24、罐底检查棚板有无脱落等事项。当罐底板和下料口安装好后,生产办主任与1名民工进入罐底进一步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为使通风良好,安排维修工将4号罐炭床底部的排污阀阀芯、阀盖拆除,之后罐口升始投入焦炭和触媒。大约9时20分,1名民工在向罐内倒触媒时,不慎将几个装触媒的袋子掉入罐内(按规定袋子不得留在罐内),于是该民工便下到罐内去捡袋子,2位民工见捡袋子的民工未上来,便大喊:“中毒了!”2人先后下罐救人,也中毒在罐中。接着,生产办主任接过别人手中的滤毒罐面罩戴好后下罐救人,也因中毒未能上来。工会主席戴好面罩下去时,感到浑身乏力、胸闷脑胀,强憋一口气爬上罐口,被拖了上来。厂安环科长叫人立即把2号炭床旁的鼓

25、风机搬来,拆开4号炭床的卸料口盖,从卸料口对4号炭床进行强行通风,同时将2号炭床的排污阀关闭。待通风后,安环科长等人戴好面罩并用绳子将罐内人员救出。在抢救过程中,罐口及人罐抢救人员又有4人中毒,1名电工对中毒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也中毒,经医院抢救,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脱离危险。五、原因分析:从1号、3号炭床排污阀泄漏的有毒气体与2号炭床内排出的有毒气体均通过排污管进入4号炭床内,导致进人罐内的人员先后一氧化碳中毒。六、事故教训:(1)加强检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安全组织、安全任务、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四落实”。根据设备检修项目要求,制定设备的检修方案,落实检修人员和安全措施。(2)检

26、修项目负责人对检修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对检修工作实行统一指挥调度,确保检修工作的安全。检修项目负责人必须按检修任务书和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要求,组织检修人员到检修现场进行交底,确定检修方法、步骤以及相关措施。(3)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规章制度,听从现场指挥人员和安技人员的指导。检修人员必须按检修方案及作业证指定的范围、方法、步骤进行检修,不得任意更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4)在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的过程中,与检修无关的人员不得启动设备设施;遇有交叉作业,必须进行协调,确定先后作业顺序,不得自行其是,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此外,检修中应准备必要的防毒面具、氧气瓶等,防

27、止意外发生。案例十三:变换钳工坠落伤害事故一、事故发生的单位:一分厂变换车间二、事故发生时间:2010年6月8日下午16:45分三、事故发生地点:一分厂变换车间老变换岗位拆除现场四、事故经过:2010年6月8日下午,老变换拆除饱和热水塔相关联的管道,以具备改造空气储罐的条件。16:35分左右,在割掉饱和塔进口管后,管壁硫化物阴燃,为消除阴燃,车间安排维修工李行对管道进行泼水。办理完登高作业证审批后开始作业,十分钟后处理结束。因为下一步准备拆除出口管下部的水路管道,16:45分,为提前拆除保温,维修工李某沿着管道走到水管准备切割的部位,用手撕保温,未能撕动,于是准备下来到钳工室拿工具。当其解开安

28、全带从管道弯头处(距地面约2m)下来时,脚下打滑从管道上跌落,造成左腿摔伤。监护人立即让其躺在地上不动,并喊在附近监护的车间管理人员。车间立即安排将李某送至医院诊治。五、原因分析:1、变换车间钳工李某在登高作业期间,为图省事未从梯子上下来,而直接沿管道行走,属违章作业行为,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的主要原因;2、对现场危险源辨识不到位,登高作业只考虑作业过程的安全措施,对作业结束后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未进行跟踪制止,系统思考存在不到位。对员工培训不到位,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案例十四:山西丰喜死亡事故一、企业名称: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猗分公司二、事故发生时间:2006年9月19日9时

29、40分左右三、事故发生地点: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三分厂净化车间脱硫富液槽处四、事故性质:责任事故五、事故级别:死亡事故(死亡2人)六、事故类别:高空坠落七、企业基本情况八、事故经过2006年9月19日早8时许,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三分厂净化车间召开会议,会上车间主任秦光兴安排给车间脱硫富液槽安装蒸气管,由车间副主任卫仰臣负责安装。会后,卫仰臣派该车间工人李万勤、杜甲虎、解先锋等人去安装蒸气管。当工作至9时40分左右时,正在富液槽上监火的杜甲虎说要下去,在其走到槽爬梯口时被氧气带绊倒,头向槽下倒去,李万勤、解先锋发现后,就拽住杜甲虎的衣服,解先锋随即被杜甲虎带下,杜甲虎跌在地上,李万勤掉入富液槽内。

30、事故发生后,杜甲虎、李万勤、解先锋三人被送往临猗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杜甲虎、李万勤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九、事故原因分析经调查和现场勘查,导致此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忽视安全,违章作业,习惯性违章。杜甲虎、李万勤在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况,进行高空作业。间接原因是:一、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二、现场监护不到位;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案例十五:山西某化肥厂煤气中毒一、事故发生的单位:山西某化肥厂二、事故发生时间:1982年1月23日14时30分三、事故发生地点:l号煤气发生炉四、事故经过:1982年1月23日14时30分,该厂造气车间l号煤气发生炉因炉条风帽掉落,堵塞了北灰斗下灰口,副

31、厂长同意造气、机械车间提出的灰渣排至二层炉条以下的熄火处理方案后,操作人员根据操作票进行熄火作业。24日2时,灰渣排至二层炉条以下,炉温降至100,炉内继续加水。8时,抢修人员开始进炉检修。8时40分,当1名管工单独在炉内作业时,突然昏倒。机械车间支部书记发现后以为其触电,立即同工艺副主任下炉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该书记也晕倒在炉内。工艺副主任出炉后,跑进操作室喊人营救,2名化工作业工闻讯立即进炉抢救,他们将管工救出,但其中一人却昏倒在炉内。这时造气车间副主任赶到现场,与2名化工作业工先后进入炉,在救起机械车间支部书记后,又有1名化工作业工昏倒在炉内。接着2名化工作业工又进炉抢救,其中1人刚入炉

32、便中毒倒下。造气车间副主任见状再资助入炉,还没有到炉底就中毒昏倒。直至原水汽车间主任赶到现场,提醒大家佩戴防毒面具,众人分别取来4个氧气呼吸器和3个长管面具后才将中毒昏倒在炉内的4人救出。这次事故共造成3名化工作业工死亡,3人中毒。五、事故原因分析:1该厂、车间领导违反化工部有关规定采取了灰渣排至二层炉条之下的熄火处理方案。2夜班的造气炉操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未按操作票打开灰斗圆门,以使火彻底熄灭,至在检修打开圆门后,产生大量煤气。3检修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未办理罐内作业许可证,未经置换、分析、未佩戴防护用具,也无监护人的情况下盲目进炉作业。4抢救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未佩戴防护面具入炉进行抢救,以致扩大了事故。六、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严格执行化工部颁发的罐内作业的有关规定,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票进行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