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答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3662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1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答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答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答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答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答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答案.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养花,老舍先生的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第一题,通过查字典理解字词。奇花异草 异:奇异,特别。奇异、特别的花草。大雨倾盆 倾: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雨像盆里的水倒下来一样,形容雨非常大。置之不理 置:搁,放。放在一边,不理不睬。三年五载 载:年。三年五年。秉烛夜游 秉:拿着,握着。秉烛夜游,晚上举着蜡烛游玩。,1养花,第二题,从文中画出能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一个句子。如此循环:按照一定的规律交替重复。应画出的句子在第4自然段:“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1养花,第三题,用课文中的

2、具体事例说说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文章的第3自然段讲养花增长了见识,第4自然段讲养花虽然辛苦但有益身心,第5、6自然段分别叙述养花的快乐与忧伤,最后一段总结了养花的乐趣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2生活是多么广阔,这是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诗。诗中抒发了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第一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几个含义深刻的诗句的意思。这三个句子都是诗的第3节里的,讲的是正确的生活态度。1“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2“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要在生活中满腔热忱地帮助别

3、人。3“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要真心待人,真诚待人。,第二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说,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3中华第一龙,本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赞颂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第一题,借助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犷”“蜥”“椽”“瞩”要查的部首很明显,读音分别是p、gung、x、chun、zh。“弋”是独体字,查“弋”部,读音

4、是y。,3中华第一龙,第二题,“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哪些特点?“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3中华第一龙,第三题,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怎样形成的?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具体讲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学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龙这一艺术形象,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生可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3中华第一龙,第四题,抄写

5、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再写出几个带“龙”字的词语。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通过个人思考,再互相交流,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4狱中联欢,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第一题,用较快

6、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这一题是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狱中联欢的过程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4狱中联欢,第二题:挑选课文中的一副对联读一读,体会对联的意思。文中的五副对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字面看,没有一处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含的欢呼革命大好形势、赞颂革命者、抨击反动派的意思。学生要领悟到革命者贴的对联的这一特点,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作适当提示,然后再让学生挑选一副,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意思。,4狱中联欢,第三题,仔细阅读课文中“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猩猩装作没有听见,溜走了”这一部分,说

7、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一题实际是上一题的进一步具体化。楼七室的对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横额“乐在其中”,最能体现革命者乐观、诙谐的情趣,意在挑剔的猩猩看了以后,可能已意识到某些不同寻常的意义,但他抓不住把柄,只能无可奈何地溜走。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启发,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可以分角色读读这个部分。,5名碑荟萃,本文以西安碑林收藏的石刻为例,介绍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反映了我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第一题,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写出课文介绍的几位书法家的名字。课文依次介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5名碑荟萃,第二题,这几位书法

8、家的书法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画出最能表现每个人书法艺术特点的一两个词语。课文中介绍王羲之的书体“潇洒清秀”;欧阳询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柳公权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6琥珀,1:课文中写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把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一两个句子画下来。答: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这块琥珀的特点。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句子是:“在那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的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6琥珀,2: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答:琥珀的形成经历了

9、两个阶段:一是老松树滴下的的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积成了一个松脂球;二是海水淹没了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课文详细写了前一个阶段,对松脂球变成化石写得很简单。,6琥珀,3:具体体会作者这样想象琥珀形成的依据题目中,列举了作者想象中包含的五个内容。这些想象,都是有理有据的。(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的时间。)(2)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老松树才能渗出松脂。)(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这块琥珀是一个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的,这是想象海水渐渐逼

10、近森林,最后淹没了森林的依据。)(4)树林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如果没有高大的松树,也就不会有松脂了。)(5)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松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这样的想象依据,就是那块琥珀的特点。如果不是刚好这么巧,那两个小东西就不会“仍旧好好地躺”在“透明的琥珀里”了。),7智慧之花,第一题,了解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维吾尔族小姑娘玛丽亚,她运用学过的关于电的基本知识,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救了五个触电的男同学.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东北的小姑娘江雪,她巧妙地向工商管理所商检科举报了卖变质冰棍儿的人,这是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同伴不受伤害.这两个故

11、事都体现了少年儿童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的思想.,7智慧之花,第二题,从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进行缩写,字数不超过150字.进行缩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抓住故事主要内容,把事情讲清楚;二是语句要通顺、连贯;三是不超过规定的字数.学生缩写之前,教师应从这几个方面明确要求.学生缩写以后,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查评价,并联系学生的练笔实际酌情指导.,7智慧之花,第三题,写一写读了这两个故事想到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次习作来安排.根据题目的提示,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自己选定习作内容,一是写读了这两个故事的感想;二是写自己知道的其他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的故事.前者侧重于写“感”,是练习写读后感;后者侧重于写人写事,是练习写记实作文.在学生按照提示完成习作以后,教师要做好讲评,通过师生互评互议,使学生在写读后感和写记实作文方面都有所启发和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