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196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彩虹乐园棋牌游戏,研究的意义,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中国社会最大的人口群体。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条件,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农民负担支出增多,中央屡禁不止,农民怨声载道,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农村税费制度,被称为新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议题: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轨迹和特征我国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第一节 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变化特征,一、研究农民收入的主要指标1、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考察农民收入水平的指标纯收入:

2、农民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集体提留和摊派、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上述收入的人均值。,2、农民收入的构成,家庭经营收入:农民家庭从事农业和二、三产业的生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农民受雇于单位或个人,出卖劳动而得到的劳动报酬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农村居民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收入,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农村以外亲友赠送的收入、调查补贴、保险赔款、救济金、救灾款、退休金、怃恤金、五保户的供给、奖励收入、土地选用补偿收入和其他转移性收入等。财产性收入:指农民

3、向他人或机构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出让特许权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其他财产收入。,二、改革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特点,1.改革以为农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1978年全国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元1988年越过500元(544.9元)1994年越过1000元(1223.6元)1997年越过2000元(2090.1元)2005年越过3000元(3255元)。2006年3587元。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并非那么乐观(见指数),1978-2006:我国农民收入增长,2.农民收入增长起伏较大。,改革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经历了三个阶段(1)19

4、78-1984年:高速增长阶段。(2)1985-2000年:缓慢增长停滞徘徊阶段,其中可以划分1985-1989、1989-1997、1997-2000年三个波折阶段。(3)2000年以来:恢复增长。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2,刹住了过去连续四年增幅下跌。2004年又一次较大增长。2006年,扣除物价因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7.4%,是1997年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增长率,*以扣除物价因素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年增长率绘制,3.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农业收入比重下降,但依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978年全国农

5、民人均收入中农业收入占85%,2000年占51.2%,2003年占45.6%。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1985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71.71元,所占比重18.0,2000年702.3元,占31.2,2005年1174.53元,占36.1%。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比重偏低,变化不大。1978年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比重为7.1%,2005年7.2%。,4,农民实物收入比重下降,货币收入比重上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实物收入的比重:1978年58.1%,1990年31.7%,2000年27.2%,2005年15.5%。原因:工资性收入增长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提高。,5,农民收入差距扩大

6、,(1)平均数掩盖的收入差距全国农村约一半人口的收入水平在平均数以下。2000年农村低收入标准865元,低收入人口6213万人,占农村人口6.7%。2006年农村低收入标准694-958元,农村低收入群体数量3550万人。1978我国农村贫困人口2.5亿,占农村人口30.7%。2006年农村居民贫困标准为人均纯收入693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如果按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测算,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接近1亿。,(2)基尼系数扩大。,按照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收入绝对均等,基尼系数在为收入相对均等,基尼系数在时收入差距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在0.4以上收

7、入差距过大。1978年我国农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0.2124,1980年0.2407,1990年0.3099,2000年0.3536,2003年0.3680。我国农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呈增大之势。,(3)农民收入地区差异扩大,我国农村区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1980年0.137,2000年0.224。分经济地带,从1980到1993年,东部地带基尼系数由0.28扩大为0.33,中部地带由0.25变化为0.26,西部地带由0.24扩大为0.30 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上海最高6224元,贵州(西藏除外)最低1490元。,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8、,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2.57倍,1985年缩小到1.24倍。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滞后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所扩大。从1995年起,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超过了改革初期。2000年达到2.78倍,2001年达到2.9倍,2002年达到3.11倍,2003年达到3.23倍。2005年达到3.22倍,2006年达到3.3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福利性收入,估计每年人均3000元,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6倍以上。,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国际比较,世界银行1997年对36个国家的分析显示,一般城乡收入差距为1.5倍 按照货币收入计算,当今世界城乡收入差距大于中国的只有南非和津

9、巴布韦,如果考虑城市居民的实际消费,则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第二节 农民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农民负担是农民收入的净减少,是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削弱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农民负担的内容,1,农业税(公粮-实物税)2,村提留和乡统筹(三提五统)村提留:村提留是本村成员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一部分收入,这部分收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掌握,主要用于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三项。乡统筹:乡统筹是乡(镇)政府向所管辖范围内的农民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和乡村道路建设费等五项。3,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每个农

10、村劳动力每年承担10-20个劳动积累工,5-10个义务工。4,收费(收费,集资,摊派)5,剪刀差(农民低价出售农产品给国家而蒙受的损失),二,农民负担沉重的表现,“头税”轻(农业税)“二税”重(村提留和乡统筹)“收费”是个无底洞,1.农业税较轻,农业税条例颁布于1958年,至今未做实质性调整,当时国家确定的农业税税率为15.5%,计税耕地为13.5亿亩,计税产量为2800亿斤。由于实际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而且实际耕地面积接近20亿亩,因此农业税率实际逐年下降,实际为3左右。农林特产税和牲畜屠宰税(问题:生产和流通环节重复征收;猪头税成了人头税),农业税知多少,2001年,我国农、牧业税285.

11、8亿元,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税和契税为195.9亿元,合计481.7亿元,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5.6%。在农民负担总额中,国家农业税占1/3,其它2/3为各种收费。,2.村提留和乡统筹,5%来之不易!1991年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农民负担的村提留和乡统筹不超过以乡为单位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998年又改为以村为单位。主要问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由基层按需要“确定”。农民负担村提留和乡统筹不均:低收入农民的负担相对较重,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民负担相对较重,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负担相对较重。,3.乱收费,政府、各行政部门和乡村的各种收费、集资和摊派(即“三乱”)游离于5以外,是农民负担沉

12、重的主要内容。故事:几十个戴大盖帽的,围着一个戴草帽的。以199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涉及农民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为例说明“三乱”。,4.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现金收入在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到70%,而以现金支付的三项负担占全部负担的比重接近90%。农民负担的现金支出份额大,加重了农民负担的心理压力。,5.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统计资料显示,1979-1994年的16年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占有了大约15000亿元收入。,全国农民主要负担总量(亿元),农民主要负担人均水平(元),三,农民负担沉重的制度原因,1.财政体制的弊端。,在中央与地

13、方“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等,有事权而无财权,所谓“中央请客,地方买单”。中央财政预算不足,便允许地方税外收费弥补。然而,一旦收费成了基层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它的性质就会产生异化,会把创收变成目的,千方百计使它最大化。,2.行政体制的弊端,干部政绩考核:政绩工程人事制度:基层政府庸肿,机构林立,人浮于事,费用猛增。腐败:陪吃饭的,陪唱歌的,陪跳舞的,3.国家宏观分配重城市轻农村。,为什么城市没有出现普遍的市民反映负担重?这说明存在城乡歧视的制度安排:义务教育是国家承担的公共产品,而教育费用是乡镇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1/3到1/2。城市公共事业锦上

14、添花国家办,农村公共事业主要靠农民自己办。农民税负严重脱离收入水平。城市居民从事工商业缴纳增值税的起征点是月销售额600-2000元,折合年销售额7200-24000元。而相当多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不到这个起征点。,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1,改革的阶段(1)初期:分散试点1993年以来,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相继在安徽、河北、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农业大省近50个县市进行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费改税:取消乡统筹,取消村提留中的公益金、管理费,改征农业附加税。,(2)2000年后改革扩大到以省为单位,2000年,中央确定安徽以省为单位进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则选择少数县市进行

15、改革试点。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主要内容取消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改革村提留征集和使用办法。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中国改革农村版2002年第7期),个案:2000年安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三个取消:取消乡统筹,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生猪屠宰税。一个逐步取消:全省用3年时间,到2003年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个调整:调整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一项改革

16、: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办法。,关于两个调整:调整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农业税以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作为计税面积,以1998年前5年平均粮食单产作为计税单产,以7%为地区差别比例税率上限。农林特产税只在生产环节比照农业税略高的税额征收一道税。农业税和农业附加税一定几年不变。征收办法是采取征收代金制,统一由财政机关负责征收,可以由粮食、林业、供销社在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时代扣代缴。,关于一项改革: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办法。,取消乡统筹和村提留,改为征收农业附加税,作为乡和村支配的资金。农业附加税最高不超过改革后农业税的20。村提留中的公积金被剔除出去,兴办集体生产和公共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由村

17、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2002年改革扩大到20个省,2002年,国务院确定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江西、山东、四川、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上海、广东、浙江自费进行改革试点。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择少数县市进行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继续执行2000年中发2000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行;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

18、知国发200225号(中国改革农村版2002年第7期),2003年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巩固改革成果,防止负担反弹。具体内容: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0312号(人民日报2003年5月18日,(3)减免农业税,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取消农林特产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减免农业税:2004年吉林、黑龙江省为国务院试点省,农业税全免;河北、内蒙古等11个粮食主产省及广东降低农业税3个百分点,其余省降低1个百分点;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福建自主决定免征农业税。截止2005

19、年1月,全国31个省中有22个省减免农业税。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2,后农业税时期的农民负担问题,乡镇机构臃肿和债务沉重(据统计全国乡镇债务愈4000亿元)巧立名目的各种收费依然存在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部门之间不协调。,课程论文,题目: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民负担问题或其他重要问题要求:2000字左右,逻辑清楚,论点清晰,有论据(包括数据)写作格式:一、1.2.3 二、1.2.3 参考文献:中国期刊网关键词检索,文末列出不少于10篇2005年以来的重要论文(期刊级别),格式见教务处关于本科论文的要求。排版:A4纸,小4号宋体,1.5倍行距完成时间:2007年6月11日交打印稿一份到傅晨教授办公室,同时以班为单位统一发送电子邮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