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98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青岛市市北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社区,1999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区在青岛市率先提出发展税源经济的创新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街道经济的有关规定,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20xx年,区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健全和完善发展税源经济体制、强化激励机制、整合区域资源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较大力度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促进街道经济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一、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几点成功经验市北区各街道在发展税源经济中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思路超前、政策到位、

2、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他们把发展税源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一)转变观念,把发展经济作为街道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各街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税源经济是全区各项事业的生命线的共识,把发展街道税源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区委、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各街道行动迅速,实施得力,制订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从落实组织机构和制订政策入手,结合执行新财政体制,就是除4家市属重点企业税收外,其它各类企业税收均是与市共享收入,市与各区共享收入统一按照5:5分成。根据市财政体制,各区也制定了相应的街道财政体制。各街道掀起了招商引资、扩大税源的高潮。如宁夏

3、路路街道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可利用资源不多,但街道领导思想超前,积极到区外找资源,找税源,并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人,办事处人人都有指标,招商成效明显,20xx年该街道已经从经济弱街一跃成为经济强街。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二)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招商引资。市北区多数街道办事处存在地域小,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这些困难,各街道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再对区域内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合区域内资源(就是立足辖区,不分类别,对闲置厂房、场地,

4、闲置资源、设备等,通过统一的调查摸底,做好利用规划,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地对外推介招商。这样做既可盘活各种闲置的有效资产,又能扩大全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建设经营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二是采取“内注外营”的方式(就是在区内注册和纳税,在区外经营企业),向区域外要资源,要税源。三是积极利用好驻区资源。各街道逐渐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从自己的管辖范围扩大到驻区资源。另外,许多街道还积极探讨引进环保、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等新型产业项目。(三)制订优惠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调动多方面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意见对街道完成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成绩显著的负责

5、人实行重奖,各街道也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内、对外的奖励力度,促使街道税源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同时各街道都制定了内部的招商引资责任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目标到各科室,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人人有责任、有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街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该区许多街道认为,制约街道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地域面积小,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小。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充分利用好驻区资源外,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有的街道最大的秘诀是满腔热情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感情引资、服务留资、扶持壮资”等形式,积极吸引区外企业尤其是纳

6、税大户来本辖区经营。有的街道营造投资环境的经验是“快”“诚”当先,服务为本,以快捷的工作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客商放心。二、市北区街道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一是市北区区委、区政府发展街道经济起步早,出台的经济发展政策适应了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在街道系统普遍建立了发展税源源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他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新的街道财政体制以及“定死基数、考核增幅、三年不变”的街道经济目标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了全区上下特别是街道办事处干部群众建税源、拉税源、保税源的积极性。每年的奖惩兑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是街

7、道发展经济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街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区意见的要求,各街道在原经发办和财政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发展税源经济办公室,下设财税科、统计科、经管科。这些机构的设置,显示出了其在发展街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三、对霞山区街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多年来,霞山区街道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低,存在着抓发展街道经济的力度不够强,街道经济的总量小、底子薄、基础差,街道的投资环境不够理想等等问题。在20xx年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要转变观念,多途径发展街道经济目标。在进一步完善霞山区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霞山区街道经济的若干意见,全区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

8、、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经济发展热潮。笔者借鉴先进地区发展街道经济的经验,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霞山区街道经济提出一些建议:(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街道经济是增加街道财政收入,提高我区街道社区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区政府可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一把手和驻区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发展街道经济工作指导组”,制定区四套班子领导定点帮扶制度,定点挂钩帮助和协调指导工作。各街道办成立领导小组,使发展街道经济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发展街道经济工作例会制度。区工作指导组和街道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总结街道经济发展工作,协调矛盾,及

9、时解决街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整合利用辖区内的有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发展税源经济和社区服务业。街道要研究制订本区域内资源利用和招商引资规划,注意把“近的、远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机结合起来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区域内各种闲置资源和充分利用好驻区企业、单位的资源,拓展发展空间。(1)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建设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壮大税源。如海滨街道可充分发挥一年一度湛江酒吧街欢乐节的品牌效应,经营好“酒吧一条街”的特色街。解放街道:利用时代广场、解放东路绿化、美化、亮化的优美环境,将解放东建成婚纱摄影、摄影器材特色街。利用海滨路精品店、服装店的品牌效应,建设服饰精品一条

10、街。爱国街道:抓住旧城区改造时机,利用地处渔港码头优势,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效应,在东堤路、洪屋路一带建设经营渔具器材、船舶用品特色街和海货干鲜产品的特色街。(2)挖掘驻区单位和企业的闲置资源,打造我区的商贸品牌。如工农街道:国贸、广百、湛新市场是个商贸云集、财源兴隆的黄金商贸圈,通过挖掘周边一些商贸企业闲置的资源,开发新的商贸产业吸引税源,拉动区域内的商贸经济发展。新兴街道:利用屋山家具市场的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屋山家具市场做大做强;利用机场路两旁的大片土地,招商引资开发餐饮业、专业市场等。建设街道:利用社坛村综合市场,做好木材装饰市场商铺的搬迁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家进市

11、场经营,形成装饰材料一条街。东新街道:充分利用南站服装批发市场和金纺服装城的品牌效益,在适宜开发的空地吸引商家开发相关产业,形成规模较大的市场群。(3)在我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带动下,湛江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临港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友谊、海头街道可以临港工业园、华港工业小区为载体,注意发展港口工业的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与港口经济相关的货运信息咨询、船运代理、船舶用品服务、港口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工业项目。利用闲置、荒芜的土地低地价吸引客商建设农业园区,培育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4)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主要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

12、。区一级可建立政府领导、民政主管、社会参与的领导管理体制。要统筹规划社区服务业,以街道为主体,大力发展便民利民、连锁化、品牌化的服务,如便利店、药店、快餐、洗染、美容理发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保洁、保险、公共设施养护、房屋租赁、音像租赁、家政服务、非义务教育培训等新形式的社区服务业,并形成社区服务相对集中的区域。有条件的要重点抓好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残疾人收托所、托幼所等设施的兴建。大力发展以中介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会展旅游、餐饮娱乐为代表的关联度高的服务业。(三)落实政策,创造条件,大力扶持街道经济。(1)落实发展街道经济有关制度。各街

13、道要继续落实区委、区政府已制定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霞山区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根据各街道的实际,不断完善有关发展街道经济工作计划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街道办可相应制定出发展经济责任制、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奖励措施,区政府制订检查评比、目标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奖励先进,树立街道办事处发展税源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街道税源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建议在今年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在发展税源经济方面成绩突出的街道办事处,形成人人为街道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浓厚氛围,以促进全区经济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优化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街道机

14、关及社区全体干部职工要热情地为各类来街道投资办企业的单位和个人牵线搭桥,协助前来投资者做好项目报批、规划建设、施工投产、正常运转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继续做好原企业和已引进落户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二是成立组织机构,完善招商网络。各街道可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的二级招商引资辖区资源、房产、土地、合作项目数据信息库,对辖区资源的重点单位落实具体人员专人负责联系,招商引资渠道,提高招商成效。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跟踪研究报告从20xx年开始,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从点到面正逐步向前推进

15、,包括乡村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配套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为了系统研究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课题组在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政策、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把握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先后到江苏、安徽、黑龙江、贵州等地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可以说,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是顺利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暴露的矛盾和问题也是突出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改革。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xx年初,中央决定在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安徽省进行全面试点,标志着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xx年,江苏省依靠自身财力在全省自主进行了农

16、村税费改革试点,其他省份大都选择了部分县(市)进行了局部试点;20xx年,中央在总结安徽、江苏等地两年来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6个省份,同时,经过国务院批准,浙江、上海两个发达省份也依靠自身财力进行了自费改革。至此,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20个省份全面展开,其余11个省份继续在部分县(市)进行局部试点。根据财政部统计,20xx年全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地区,农业人口达到6.2亿,约占全国农业总人口的3/4。(二)试点政策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政策

17、,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xx年3月2日,中发20xx7号)明确了以“三项取消”、“两项调整”、“一项改革”为主体内容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20xx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xx年3月24日,国发20xx5号),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对有关政策进行了完善和具体化。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的核定,除强调坚持按照中发20xx7号文件规定、以二轮承包土地面积为依据外,明确提出“对新增的耕地或因征占、自然灾害等减少的耕地,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但“经过核定的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要征求农民意见,得到

18、农民认可,并张榜公布”。2、将“如何均衡农村不同从业人员的税费负担”的权限赋予省级人民政府,强调“对不承包土地的务工经商农民,是否需要和具体采取什么形式收取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3、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农业特产税政策,减轻生产环节税收负担。在20xx年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环节,简并、调整农业特产品应税品目,调整部分农业特产品税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农业特产品(如茶叶、水果、原木、原竹等)税率,并将部分农业特产品(如烟叶、牲畜产品)的征收环节由生产环节改为收购环节。4、关于解决村级三项费用缺口问题。国务院明确,“可以由乡镇财政适当补贴,也可以按

19、照中发20xx7号文件精神在农业税及其附加总体负担水平不超过8.4的前提下,通过适当降低农业税税率,相应提高农业税附加比例的办法,增加村级收入”。5、关于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后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问题。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属于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淮河、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地区,进行大中型水利基础修建和维护,所需资金应在国家和省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予以重点保证;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项目,应从地方基本建设计划中安排资金。坚决取消基本建设投资中要求农民出资出劳进行配套的做法”。6、进一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过去的乡镇政府和当地农民集资办学,改为由县级政府

20、举办和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并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对教师管理和教师工资发放的统筹职能,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管理上收到县,由县级财政按国家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省级政府要参照改革前农村中小学实际公用经费,核定本地区标准和定额,扣除学校适当收取的学杂费,其余部分由县级地方政府在预算中予以安排。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7、按照“财力向下倾斜,缺口上移”的要求,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对乡镇因改革出现的收支缺口,由县财政予以弥补;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要全部兑现到乡,省和有条件的市县也要加大对改革的支持力度。(三)试点内容进一步拓展近两年,各

21、试点省份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大都是按照中发20xx7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及其政策措施进行的,但与20xx年安徽省试点方案相比,一些省份的试点内容又有进一步拓展,浙江省的试点方案和内容与中央的统一规定相比有较大改变。主要包括:1、安徽省。20xx-20xx年,安徽省在原有方案基础上,一是坚决制止向农民乱收费:详细规定了农村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在国家级贫困县对农村初中和小学实行“一费制”;二是对农民建房、结婚登记和计划生育等,除按规定向农民收取证件工本费和其他合法费用以外,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取消,并不得代收任何费用,不得强行服务收取费用;三是将毛茶、水果、干果的农业特产税税率由2

22、0xx年的10下调到8,并选择萧县、砀山两县进行将水果等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全部改征农业税的试点;四是取消基本水费,一律实行计量收费,不用水不交费,并详细规定计量水费的收取标准;五是选择天长、五河两县进行给农民直接补贴试点,即在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基础上,取消在流通环节对新收购粮食的补贴,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将国家实行按保护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间接给农民的补贴转为直接补贴。2、山东省。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新的农业税税率按照最高不超过6,农业税附加不超过正税40的比例执行;二是改革后的农业税由乡镇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并不再征收实物,一律征收代金,具体可委托粮食部门在收购粮食、

23、结算粮款时代扣代交;三是关于农业特产税,对在大田中生产西瓜、甜瓜、甜叶菊3种农产品改征农业税,不再征收农业特产税,对原在生产、收购两个环节征收特产税的应税产品,属于一个纳税人的,合并在一个环节生手,税率要略低于原两个环节适用税率之和,属于两个纳税人的,暂维持生产和收购两个征收环节不变,农业特产税附加的比例暂定为正税的10-20;四是取消一切不利于控制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干部考核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得对乡镇,乡镇不得对村级组织下达不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指令性政绩考核指标,不得出台与财政支出挂钩或规定支出比例的政策和措施。3、黑龙江省。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种植(养殖)农业特产品的,只征收农业税,不征收

24、农业特产税,对在非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继续只征收农业特产税,不征收农业特产税附加。4、浙江省。从20xx年开始,浙江省执行以“减调改稳、合理负担、转移支付、配套进行”为主要内容、与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不完全一致的农村税费改革,一是实行“三个取消”:取消乡统筹、屠宰税和统一规定的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二是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在计税土地上农、特两税合并只征收农业税,不征收特产税;三是改革和规范村提留,按村民认可的办法向全体村民合理收取一定的村公益事业资金,收取标准不超过现行村提留负担的数额;四是稳定农业税,继续按现有的负担水平和征收管理办法执行;五是按照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办法的有关

25、规定,省级自筹资金,加大对县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保证欠发达县市的资金缺口补助,各县市要对财政困难的乡镇实行转移支付。(四)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刚开始时,中央在中发20xx7号文件之所以没有强调要给试点省进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立足于两点:一是确定7的农业税税率和占农业税20的农业税附加比例较高,已经考虑到因“三项取消”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二是中央希望试点地区能够立足自身,自我消化。但20xx年安徽的试点工作暴露出因地方财政缺口影响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等严重问题,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xx年底,“国务院已经决定,中央财政每年拿出200

26、亿元用于对地方转移支付,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基层经费的正常开支缺口”。按照转移支付办法,20xx年底,中央财政核定安徽省补助11亿元;20xx年,针对安徽方案实施后新出现的减收因素,将对该省的补助增加到17亿元(包括农村教师工资补助),并对其他省份106个试点县(市)转移支付补助16亿元,还对全国21个省发放农村教师工资补助50亿元(包括安徽省);20xx年,国务院新增16个省份扩大改革试点后,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65亿元用于补助16个省份改革,使20xx年中央财政安排的转移支付总额增加到了245亿元(包括50亿元的农村教师工资专项补助)。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伴随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各地普

27、遍进行了以乡村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配套改革,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撤并与机构改革、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乡村教育体制改革等。(一)乡村撤并与机构改革和干部精简1、乡村撤并。在配套改革中,乡村撤并是力度最大的改革措施。其中有的地方是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同时进行的,有的地方是为了给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创造更好的条件先期进行的。从全国看,到20xx年底,乡镇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了4580个,减少10.24,行政村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28172个,减少3.82;从20xx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看,到20xx年底,乡镇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了344

28、3个,减少10.32,行政村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27701个,减少4.67。从乡镇撤并工作力度较大的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湖北五省看,到20xx年底,乡镇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了2525个,减少29.3,分别减少21.2、33、20.1、36.5和28.5;从行政村撤并工作力度较大的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北四省看,到20xx年底,行政村数量比1999年底减少22127个,减少17.8,分别减少33.6、40.5、5.4和2.75。江苏省乡村撤并工作力度较大,到20xx年底,乡镇总数由1999年底的1922个减到1287个,减少635个,撤并率为33,行政村总数由1999年底的34903个

29、减到20782个,减少14121个,撤并率为40.5。从对江苏省3个县市的调查情况看,其乡村组撤并力度更大。溧阳市36个乡镇合并为18个镇,减少了50;565个行政村调整为291个村和7个居委会,合并率为48,村均行政区划面积由调整前的2.43平方公里增加到4.61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由1081人增加为2050人。宝应县30个乡镇、427个行政村、5108个村民小组调整为16个乡镇、253个行政村和2909个村民小组,分别减少47、41、43。沭阳县713个村委会(居委会)、6237个村民小组调整为472个村(居)委会、3696个村民小组,分别减少了33.8、40.7。安徽省五河县的村组撤并率分

30、别为49和44,村干部减少65。贵州省湄潭县行政村和村干部数量都减少2/3以上(见表1)。表1江苏三县市、安徽五河县和贵州湄潭县乡村组撤并情况表乡镇行政村(居委会)村民小组村、组干部改革前改革后减少改革前改革后减少改革前改革后减少改革前改革后精简减少溧阳市36185056529848-宝应县30164742725341510829094370713600347149沭阳县-71347234623736964178643297456758五河县-43822549312217564431921125206765湄潭县-36912067-1746484126273注:“-”为缺乏数据。2、改革机构、

31、精简干部。各省在乡村撤并过程中加大了机构改革、干部精简力度。江苏省确定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目标是,撤并1.7万个乡镇事业单位,精简分流事业人员11万多人。现已减少7000多个机构,精简分流人员4万多人。溧阳市将每镇原有18个事业机构调整为9个,人员编制总数由2061个缩减到1221个,减幅为40.8。沭阳县37个乡镇的659个事业单位减少129个,减少了20,人员由3255个(不含中小学),减少到2806个;将乡镇的文化站、广播站合并为文化中心,将畜牧站、林果站、水产站、桑蚕站合并为多种经营管理站,乡镇卫生院改革为民办民营。宝应县对乡镇基层站所采取了四条改革措施: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对农科站、

32、农经站、文化站、卫生院等过去由县主管部门管理的基层站所,下放到乡镇,实行属地管理,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以解决“上面管不好,下面管不了”的问题;二是合并有关站所,保留农科站,农机站与水管站合并成立水利农机管理站,企管站与农经站合并成立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兽医站、林业站、桑蚕站、水产站合并成立林牧渔业技术指导站;三是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编制的标准按其服务范围的大小和服务内容确定,农科站、水利农机管理站、林牧渔业技术指导站按服务面积每1万亩确定1.5名,经管站按每两个行政村确定1名;四是强化劳动人事管理:全县清退2220名临时聘任人员,对在编人员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落聘人员分流到企业单位或实行待岗制

33、度,乡镇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的人事关系实行人事代管,凡缺编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同时,溧阳、宝应、沭阳三县市在村组撤并过程中分别精简村组干部1294人、3471人、4567人,宝应、沭阳的村组干部精简比例分别为49和58。安徽省将乡镇机构数量大大缩减,设1-3个综合性机构,控制领导职数,提倡交叉任职,将乡镇行政编制精简10;并着重进行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是理顺条块关系、压缩机构建制和大力精简财政供给人员,具体内容:一是按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界定管理主体,理顺条块关系;二是合理界定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实行政事分开;三是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增强其生机与活力;四是压缩国

34、有事业单位建制,优化事业单位所有制结构,实现社会事业投资主体和举办主体的多元化;五是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统筹规划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使全省乡镇事业单位(不含中小学校和卫生院)平均由12.2个压缩到7个以内,全省乡镇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平均由43.2名精简至30名以内,实行限额配备,中心建制镇和城关镇限额为30名,其他乡镇限额为25名。河南省决定,在平原3万人以下和山区2万人以下乡镇原则上撤并的基础上,乡镇机构由原来的5个撤为3个,行政编制精简27。黑龙江省规定,为了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分流工作,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人为地要求上下业务对口,不得干涉地方机构设置、人员去留等具体事务;同时规定

35、,乡镇事业单位撤并为四个中心,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人员编制小乡30名,大乡35名。(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我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但目前县乡财政体制却是五花八门,有的安排了复杂易变的分享制,有的干脆继续实行包干制或带有包干性质的“定额上缴(或补贴),超收分成”体制,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几乎所有的试点省都对地方财政体制、尤其是县乡财政体制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以江苏省的做法较为典型。1、江苏省调整了省地(市)县(市)财政体制。依据“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激励苏南,锦上添花;扶持苏北,雪中送炭”的调整财政体制的指导思想

36、。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调整省级财力集中办法。取消了省集中12.5增值税的政策,取消了省按比例对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排污费、水资源费等分成的政策,取消了省从税收返还增量中集中一定比例(5)的政策,而采取定额上交的办法,即以20xx年为基期,核定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基数和税收返还基数,比基数增长部分,省统一集中一定比例(20);同时规定,省财政不集中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收入,金融保险营业税、省属企业所得税仍作为省级收入。二是建立比较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取消了省对市县每年的年终困难补助,通过测算出的标准财政收入、标准财政支出和标准财政供养人员等数据,核定了各地的转移支

37、付基数,将标准人均财力低于全省确定的标准的县(市)列入财政转移支付范围,按照各地标准人均财力与既定标准的差额,省补助50。(2)采取了补助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办法,即地方财政收入每增长1,转移支付补助增长1.1。(3)对没有享受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市、县(市),采取地方上交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对标准人均财力高于全省统一标准的市、县(市),按其地方财政收入当年新增上交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发展资金,用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严格财政收支制度。(1)明确规定各县(市)应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确定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出范围。(2)推行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实

38、现预算安排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3)严格规范部门参与财政收入分配的行为,严禁各部门各单位在财政体制之外调用不属于本级政府的财力。2、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了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理顺县(市)与乡镇财政分配关系和管理体制,江苏省出台了“县(市)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意见”,划分了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各县(市)按省文件的精神对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调整。沭阳县确定了“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额补助(上解)、超收分成”的体制,自20xx年起财政收入实行环比超收分成,建立奖惩机制;对乡镇编制内新分配师范毕业生工资实行县乡共同负担,县财

39、政负担70。溧阳市20xx年实行了市镇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具体内容如下:(1)划分收支范围。收入范围。镇本级收入包括市与镇共享收入和镇级收入。共享收入包括:镇域范围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留成25部分,其中15归市财政,10归镇财政。镇级收入包括:镇域范围内企业缴纳的营业税(不含金融企业)、国有和集体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税、地方税收滞纳金和罚没收入、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等。镇征收的消费税比照增值税计算镇级财力。支出范围。镇财政支出包括:在镇的行政、司法、农业、林业、水利、农机、文化

40、、卫生、广播、财政、计划生育、民政、经管、统计、渔政畜牧等。(2)核定收支基数。收入基数:以20xx年收入实绩为体制基数,按核定递增比例计算执行期各年收入基数。支出基数:以20xx年市财政按标准下达各镇财政的各类人员经费包干支出指标和超收返还形成的支出为体制基数,按核定递增比例计算执行期各年支出基数;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增量形成的支出,不按核定比例递增。(3)收支挂钩。定额上解或补助:对测算财力数大于支出基数的镇,实行定额上缴;对测算财力数小于支出基数的镇,实行定额补助。执行期内,各项增支自行消化。递增上解或补助:镇财政收入递增所得的财力增加数与支出递增增加数之差,作为镇递增上解或补

41、助数;超过递增比例增加的收入形成的财力镇自留,形成的支出不进入下年支出基数;达不到递增比例影响市级财政财力的,用镇自有财力赔足。农村税费改革后实行转移支付办法需要镇匹配的财力,实行体制内上交。省集中20财力的计算: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市对镇按财力增加部分集中20,统一上解省财政。(4)几个单项财力分成办法:耕地占用税镇留成15.2用于建立农发基金;契税收入市镇三七分成;农业税社会减免和灾害减免年终由市与镇统一结算。(5)增减人员经费的办法。经组织人事部门确定的人员进出,市财政于次年按一定标准核增(减)相关镇的支出基数。3、会计集中核算与会计委派制相结合的财务管理制度

42、。为有效地对县乡村财务进行管理,江苏省沭阳县、宝应县和溧阳市都加大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沭阳县在1998年超前实施政府集中采购、会计委派制和预算外资金票款分离等系列改革的基础上,20xx年成立了县乡会计核算中心,全面实施了以集中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做到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发放工资、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管理会计档案、统一办理财务公开和政府采购。一是县会计核算中心对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实施“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二是乡会计核算中心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财务收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乡村财务统管”;三是对教委系统实行系统内集中核算;四是对城区医院、部分学

43、校和有成本核算的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实现了“管理一个渠道,收支一个口径”。各村也在乡镇会计核算中心专户储存、专户使用,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监督管理。宝应县、溧阳市也成立了乡镇会计管理站或会计服务中心,对不同单位分别实行会计委派或会计代理制,并对村(居)委会财务普遍实行村账乡管。另外,安徽省五河县进行了县乡财政公共收支制度建设试点。主要做法是,以综合预算编制和管理改革为基础,以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为重点,以预算统编、会计统配、国库统付、采购统办为主要内容,做到预算内外“收入一个口径,管理一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一是实行预算统编,即在界定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实行全

44、面综合预算,规定单位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根据单位预算情况与财政供给能力安排拨付;二是实行国库统收统付,即所有财政性收入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实行收入征管与收缴分离,变多头收缴为国库金融部门统一收缴,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经费使用与拨支分离,变多层次分散拨付为财政集中及时统付,支出直达个人或商品劳务供应者;三是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统配,即在单位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改变资金结算和财务核算方式,在县乡两级分别建立会计中心,全面代理各单位的资金结算、财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四是改革单位采购制度,实行采购统办,即取消单位自行采购,县

45、乡分别建立采购中心,单位所需商品和劳务,一律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或定点采购。(三)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责任。国务院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政策规定: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对困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省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和能力,发挥关键性作用,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省级转移

46、支付力度,合理使用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财政困难县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地(市)级政府要统筹协调所辖县(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确有困难的县,给予转移支付,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给予补助。县级政府要承担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统筹规划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建立规范、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正常运转经费和危房改造所需资金;核定中小学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负责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职工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乡镇政府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2、各地改革农村

47、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做法。一是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重新核定教师编制。首先是调整学校布局。江苏省规定,一所农村完全小学施教服务人口为1万人左右,一所农村初中施教服务人口为35万人,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立1所初中,全省已撤并农村中小学4000所左右。南京市计划到“十五”末期调减村小(办学点)600所,将减少50多;沭阳县先后撤并了171所农村小学和12所初中。安徽五河县先后撤并小学177所,初中11所。其次是重新核定师生比和教师编制。江苏省规定,小学教师与学生比为1:27,教学辅助人员为1:300;初中教师与学生比为1:20,教学辅助人员为1:150。据此,江苏省已清退编外教师3万余人,沭阳县辞退

48、代课教师1100多人;安徽五河县精简聘用人员1277人,分流富余人员175人。二是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收到县级财政管理,确保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根据调查,全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省份,绝大多数县市都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由县级财政建立工资专户,优先保证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三是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投入,加强监管。第一,努力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第二,努力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高于改革前的水平,努力做到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三,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公示、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和有效使用。对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拖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以及不及时修缮危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追究领导和直接管理者的责任。四是发展民办教育。据调查,为了缓解教育经费、尤其是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发展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义务教育的路子。目前,江苏沭阳县已有民办高中9所、初中22所、小学27所、幼儿园261所、其它教育机构7所,共326所,有教职工2143人,学生35676人,固定资产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