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93427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专业财政第十一章.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第一节 工商税制改革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第三节 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第一节 工商税制改革,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the leading theory of tax refor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practice of tax reform in developed country)三、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actuality of the tax system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China and reform in the f

2、uture),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人生只有两件事情是注定不变的,那就是纳税与死亡”。现在有人重新措词:“人生只有两件事情是注定不变的,那就是死亡与税制改革”。税制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近几十年来,局于主导地位的税制改革理论有: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20世纪70年代的最适课税论;20世纪90年代复兴的财政交换论,(一)公平课税论(theory of equitable taxation)1、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1)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几乎不涉及纵向公平,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2)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

3、为指导原则。(4)主张按纳税能力来纳税,但纳税能力的大小不用效用理论来衡量,其衡量方法,即所得(纳税能力)等于适当会计期间消费加上应计净财富的变化,使之直接对应于可计量的现金流量。,2、公平课税论的理想税制 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宽所得税税基中的“毛所得”包括工资和薪金、经营所得、资本所得以及赠与和遗产所得等。3、公平课税论税制的改进 反对公平课税论者指出:综合所得(如政府服务等)无法适当计算,在“所得”中提出的应计概念具有假定性质,可能造成税法复杂化,使税务成本加重,并助长避税和扭曲行为,随着公共支出特别是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几乎完全以纳税能力为标准征收个人所

4、得税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公平课税论的支持者开始认识到税种的搭配(包括公司税、工薪税、间接消费税)是必要的。,随之,在世界各国的税制实践中,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单一税率的消费税以及为社会保障、保健、和相关支出融资的工资或工薪税,成了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税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最适课税论(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1、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命题(1)研究政府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来筹集税款,实现效率与公平。(2)最优税收:是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和征收的,不产生税收额外负担或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理想化的纯理论分析)(

5、3)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的税收。,2、最适课税的基本目标 内在优化目标:使征税对相对价格和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不发生或仅发生较小的影响。要求:(1)尽可能对经济主体按其使用公共商品的情况课征受益税,如燃油税、土地税等(扭曲效应小)。(2)要对需求弹性或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和生产要素课税(替代效应小)。(3)要选择课税范围广的税种并尽可能按单一税率课税(难以用非税、低税行为替代应税、高税行为)。外在优化目标: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纠正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谋求效率的提高。主要包括:,(1)矫正外部效应(如环保税、污染税等)(2)限制垄断行

6、为(如垄断利润税等)(3)鼓励风险投资(加速折旧、风险投资退税、盈亏互抵、优惠税率等)3、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体现在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最适商品课税理论和最适所得课税理论三个方面。(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 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直接税主要体现税收公平原则,间接税(差别商品税)主要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以所得税还是商品税为主体的因素 A、政府收入目标:高,以商品税为主体;B、税收征管能力:强,以所得税为主体;C、政府政策目标:公平优先,以所得税为主体;效率优先,以商品税为主体。(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最适商品课税研究商品税设计如何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

7、小。对全部商品实行统一税率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A、逆弹性法则: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呈反比,又称拉姆齐法则。(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就越大,逆弹性法则可减少扭曲效应。),B、“逆弹性法则”的局限性:受信息和征管能力限制,不可能充分实现;只考虑效率,不考虑公平,税负具有累退性。因此,还必须开征其他扭曲性税收。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最适所得课税的主要问题 是如何设计所得税率才有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累进所得税制符合公平原则,但削弱了效率)。(2)最优的税率结构应使收入再分配增加的边际福利(效用)与累进税制削弱激励机制造成的边际效率损

8、失相等。,(3)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会导致效率损失,而且也无益于公平分配(最低收入者获得的免税额或补助额是不变的)。(4)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对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可适当提高,这既比提高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又能使对这两个阶层征税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保持在相同的程度。相反,对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可以较低,前者可增进低收入阶层的福利,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后者可强化对经济主体的刺激,促进效率的提高,增进总的社会福利。,(三)财政交换论(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纳税人能够根据自己对公共物品数量的效用判断和承担相应的税收份

9、额的意愿,在交换中选择最佳的公共物品数量和税收份额,达成一种每个参与者都能一致接受的协议。通过重新确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宪法规则,对政府权力施以宪法约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税制改革。财政交换论的主要内容1对政府征税的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2财政交换论研究的重点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限制宽税基和高税率),3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有助于确保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水平和类型符合公民的意愿。(限制政府将税收过度投入特定的公共物品如道路,以追求税基和税收机动车辆税收的最大化)4要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限制政府课以高名义税率并辅之以

10、大量特殊规定,以获得最大税收)5政府应该取消对资本的课税(固定资本更缺乏弹性,政府提高税率后,投资者很难作出反应,那么税制结构就不合理。因此,需要用弹性大的税基来取代对资本的课税),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术语解释: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一)所得税: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税率档次 1、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的降低,主要表现为最高边际税率的降低,自1986年以来,大多数OECD国家都降低了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平均降低幅度达10个百分点,降幅最大的瑞典由50%降到25%。到

11、了90年代趋于稳定,但加拿大、意大利、瑞典和美国最高边际税率还有所回升。,个人所得税税基的拓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延拓宽,即扩大征税范围,主要根据综合所得概念来扩大税基;二是内涵拓宽,即减少税收优惠(包括各种扣除、豁免、抵免等)个人所得税减少税率档次 在OECD国家中,除了丹麦、瑞士和土耳其以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减少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档次,平均税率档次 由10个减少到6个,西班牙由34个减少到17个,瑞士由10个减少到只有1个比例税 率。但到了90年代中期,加拿大、丹麦、瑞士和美国的纳税档次又有所增加。,2、公司所得税 除奥地利之外,几乎所有OECD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的税率

12、,平均削减近10个百分点。公司所得税大税基主要靠内涵拓宽,许多国家限制或取消了各种税收优惠。3、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 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双重征税容易导致重复征税问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缓解或消除这种重复征税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各国普遍采用的是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部分一体化,在公司层次上或个人层次上减除对股息的双重征税。,在公司层次上可采用两种方法:(1)股息扣除制:允许公司从其应税所得中扣除全部或部分已支付的股息,仅对剩下的所得征收公司所得税(2)分税率制:对作为股息分配的利润以低税率课征;而对保留收益或未分配利润以高税率课征。个人(股东)层次上可采用三种方法:(1

13、)归属制:指个人(股东)可以从其股息所得(还原成纳税前的毛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中扣除公司对该股息已缴纳的全部或部分税额。这是较流行的方法(2)股息免税制:个人(股东)分得的股息全部免征或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前者如土耳其,后者如奥地利(3)税收抵免制:基本方法同于税收支出中的抵免法?,税收抵免: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二)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 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 1、普遍开征增值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美国以外,几乎所有OECD国家都实行了增值税。2、提高标准税率 OECD国家开始引入增值税时的平均税率为

14、12.5%,到1997年平均税率达到17%,奥地利初始标准税率为16%,现行标准税率已提高到30%。3、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 欧共体一直在致力于在成员国中统一增值税的工作,但短期内难以做到。,(三)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 护的作用“绿色税收”(green taxation)是环境税收(environmental taxation)的一种形象比喻,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和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绿色税收”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提高以上应税行为的成本,达到限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税收”将是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重点,也将是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重点。2008

15、年12月,据工人日报报道,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有专家呼吁,政府,可以考虑对企业甚至排放二氧化碳的市民征收生态税。他说,居民生活在地球上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者,应该为节能减排付出代价,“可以考虑让市民每个月买20块钱的生态基金”。你是否同意?此话一出口,立即召来一片骂声:即使要征生态税,也是以企业为主,。即使针对个人,向有车族征税才说得过去。如果人人有份,这“呼吸税”的合理性何在?谁听说过喘气还要交税?有少数专家自恃“学识渊博”,语不惊人死不休。人们对他们有了另类解读“砖家”(挨板砖的家伙)。,三、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一)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制结构性失调

16、,税收调控作用弱化。在全部税收收入中商品课税比重占70%左右,而所得课税的收入功能和经济调节功能都显得十分薄弱。2、某些税种的相互交叉及某些税种本身存在突出问题(1)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在征税范围上存在交叉和重叠(2)生产型增值税存在重复征税、影响投资和科技进步、出口退税不彻底。(3)消费税品种少、税目多、调节范围和调节力度小。(4)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配套考虑不够,存在双重征税,造成避税漏洞。,(5)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过高,优惠太多且不合理。(6)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定率、分项征税,累进税率只适用于部分项目,形成税负不公,加上征管薄弱,未能很好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7)地方税种的改革迟滞

17、,地方政府正常的税收收入需要难以保障。3、一些急需开征的税种尚未开征,如遗产税、社会保障税、生态环境保护税等;证券市场税制和资源税制度等尚待进一步完善。4、不同地区之间的税收政策差异较大,区域性的税收优惠过多过滥,不利于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的形成。5、税费改革的成果尚待巩固,政府收入的法制化、规范化仍然任重道远。,6、税收征管制度改革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税收征管仍存在诸多疏漏和薄弱环节。(二)面向21世纪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思路和内容1、增值税改革(1)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国务院已决定2009年在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全面铺开)(2)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应包括所有创造和实现增值额的领域(各

18、行业、各环节)(3)适时清理不适当的税收优惠,对增值税减免应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2、消费税改革 2006年4月1日以来已对消费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还将继续完善。,3、企业所得税改革(1)将内、外资企业两套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2008年已实现)(2)妥善处理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待遇问题,今后的税收优惠应更多地转向产业优惠。4、个人所得税改革(1)选择适合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近期应采用混合制类型,即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远期应以年度为课征期,对各类所得实行综合征收。(2)税率设置应简化,减少级次,拉大级距,降低名义税率,提高免征额。(3)加强配套体制建设,建立完备的的个人收入管理和

19、大额支付系统,完善财产申报制度。,5、完善其他税种(1)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将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纳入其中,并结合价格调整适当提高税率,以限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2)扩大印花税的征收范围,修改税目,提高税率。(3)改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乡维护建设税。(4)结合税费改革,将某些具有地方税收性质的收费改为地方税。(5)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征新税种,如环保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the nature of reform in tax and charges in the country)二、全面范围取消农业税(ca

20、ncel the agricultural tax in the range of the whole country)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propel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country,protect the achievement for countryside taxes reform),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一)农村税费改革的由来 1、“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重大全局性问题。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明显成效,但“三农”问题的解决难以令人满意,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

21、素是“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农民的税外费收负担过重。(头税轻)4、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中央决定开展农村税费改革,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安徽、江苏全省及其他地区的 102个县(市)试点,2002年试点又扩大到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其他省份的25个县(市)。,(二)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主要内容 1、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以“三个确保”为目标: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而且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受影响。2、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1)“三个取消”: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22、和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2)“两个调整”:调整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调低农(牧)业税负担,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2003年)。(3)“一项改革”: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3、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1)农民负担较大幅度减轻(2)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3)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4)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 请看以下当时的新闻报道:,二、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一)我国原来的农(牧)业税收制度(见教材P296297)(二)取消农业税及其历史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中原已明确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废止农业税。取消农业税具有重大

23、的历史意义:1、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制变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和里程碑 它颠覆了中国2600年“皇粮国税”的历史,搬走了数千年压在中国农民头上的税负大山,开创了中国税收的“后农业税时代”。,2、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的原则 农业税属于所得税类,相当于城市居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但城市居民月收入不足免征额(800元、1600元、2000元、3500元)的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农民月收入不足800元或1600元或2000元或3500元的却要照常缴纳农业税,这显然有悖于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的原则。因而,取消农业税实际上是还给农民以纳税上公平负担的权利。当然,农民作为国家公民,同城市居民一样,也要按国家税

24、法规定依法纳税。什么情况下纳税?从事农业以外生产经营活动的要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以及企业所得税,个人非农业生产所得超过免征额的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3、有利于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时期,农业曾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农业税渠道,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金。例如,1950年农业税占当时财政收入的31%,占全部税收收入的39%。如今,我国已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进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就有利于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取消农业税以后,与农村税费改革以前相比,共减轻农民负担1265亿元。,三、推进农

25、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一)以“黄宗羲定律”为戒,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黄宗羲定律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在研究历代赋税制度更迭演变的基础上发现:每次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该种现象被称为“黄宗羲定律”。农村税费改革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如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的资金来源问题等。因此,必须坚持农村综合改革,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1进一步落实乡镇机构的“精兵

26、简政”建立精干、高效、廉洁的县乡村治理机构,“消肿减支”,从源头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2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 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的保障范围,按照各级负责、中央与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的原则,在2006、2007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同时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水平。3调整和改革县乡财政体制 主要是合理界定县乡级财政的事权和财权范围,适当下放地方税权,完善地方税体系,建立县级财政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明确各级财政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在健全县级财政的同时,实行“乡财县管”,甚至可以考虑取消乡镇一级财政。4逐步化解农村隐性债务

27、 认真开展资产清理和债权债务核定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债权债务抵冲化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办法和措施化解农村隐性债务。这是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三节 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一、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功能(concept、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tax administration)二、多角度的税收管理理论(the theories of tax administra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三、中国

28、税收管理制度的实践(practice of tax administration in China),一、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功能(一)税收管理概念和分类1、狭义的税收管理:指国家为实现税收工作的目标,依据税收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活动。包括税收立法管理、税收执法管理、税收司法管理;而税收执法管理又包括税收征收管理和税务行政管理。2、税收征收管理: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税款征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又包括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检查三个环节。3、税务管理: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和纳税申报等三个方面,也称基础管理。(三者的关系见下图),第

29、三节 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广 义 税 收 管 理 概 念,图11-1 广义的税收管理,(二)税收管理的职能税收管理中必须建立的两个系统:1税收服务系统(1)信息性服务:使纳税人了解自己的纳税义务及履行纳税义务的程序,以减少无知性税收不遵从。(2)程序性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便利的纳税场所,简便、快捷地办理纳税事务,以减少懒惰性税收不遵从。(3)权益性服务:解决纳税人与税收管理机关在纳税或征税方面的争议,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2、税收监督系统(1)税源监控:为有效的税务稽查提供线索。(2)税务稽查:发现各种逃税行为,为税收处罚提供事实根据。(3)税收处罚:处罚各种逃税行为,使逃税向依法纳税转化。,

30、二、多角度的税收管理理论(一)税收管理与管理学帕累托“二八定律”管 理思维的运用“二八定律”:一切事物的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什么成语?),其他80%的力气只能带来20%的结果(什么成语?)。将此定律运用在税收管理中,应抓住税收管理的关键优质管理(如效率、透明、负责任),提高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即用关键的20%的努力来换取80%的成效。,(二)税收管理与法学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税收管理必须依法。研究税法必须以公法尤其是宪法作为理论探索的源泉,税法基本原则的研究应从根本层面上进行,税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抽象为税收法律主义。(凡涉及

31、到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服从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如宪法、刑法等;而凡是涉及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权关系的法即为私法,如民法。)简而言之,税收法律主义,作为指导税收活动和税收管理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功能就在于严格界定税务机关代理国家行使税权的法律界限,将税务机关的征收活动置于法律的控制之下。,(三)税收管理与心理学从纳税人的人格假定 到纳税人心理承受力的测量1、纳税人的人格假定:通过对具体纳税人的经验观察、统计分析以及行为测度探究其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确定一个或几个相对典型化、人格化的纳税人模式,以此为基点,揭示纳税人的行为路径。,可以将纳税人的人格设

32、定为三种模型:(1)纳税理性模型:纳税人是理性的、自利的、清醒的、精明的、对自身行为目标的经济后果和利害关系的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是以较低的风险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用。(2)多重人格模型:不是单纯唯利是图、斤斤计较的“经济人”而是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从更长远的利益和更远大的目标出发谋取“最大的效用”。(3)人本主义模型:指纳税人依据自身偏好对各种纳税事物做出独立的主观价值判断,并依照这种主观价值判断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决策。,2、纳税人的心理承受力分析 纳税人的心理承受力指纳税人面对税收管理活动的心理承受力,即纳税人在其现有价值观和纳税能力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税收管理刺激和已有心理基础的交互作用

33、下形成的较稳定的心理结构,表现为对特定税收管理变化的理解、适应、平衡和抗拒等心理方面的能力。影响纳税人心理承受力的因素来自内、外和主、客观两个方面。3、税收管理的对策 应针对不同的纳税人人格和不同心理下的行为,采取不同的税收管理策略,尽可能做到对症下药,如强化教育、严密税法、强化服务、淡化强制、慎用歧视和防患于未然等。,三、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的实践(一)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和理念转变 1、第一阶段(19491986年),不统一的分税立法阶段税收法制不健全。各税种单独立法,但多为行政法规,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定散见于各单行税收法规中2、第二阶段(19861992年),初步统一立法阶段国务院于198

34、6年4月发布了税收征管暂行条例,于同年7月正式实施。初步实现了我国税收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相对分离,税收征管“统一立法”初具雏形。但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该条例渐渐滞后于客观税收形势的发展。,3、第三阶段(19932001年),统一立法及其实施阶段 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统一的税收征管法律,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税迈上了新台阶。强化了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权,完善了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制约制度和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健全了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制度,体现了我国服务和管理并重的税收征管理念。税收征管法颁布后,先后进行了两

35、次修订,更加强调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标志着我国的税收征管理念逐步向以“税收服务”为主转变。,(二)新税收征管法出台的背景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立法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2、1994年我国进行了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分设了国税局和地税局两套税务机构,税收征管也需要从法律上给予明确和反映。3、在已变化了的形势下,原税收征管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2001年修订后的新税收征管法是对原税收征管法的一次全面修订,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力度上,都有重大突破。,(三)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见教材P307308)1、注重推进税收法制进程,突出立

36、法思想。2、注重法条的可操作性,简化手续,突出征管效率。3、进一步加强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4、强化征税部门的权责意识。5、强化税收征管的现代化基础建设,使税收信息采集、传递和共享以及税控装置的运用有了法律保障。,第十一章小结一、了解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二、了解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三、了解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四、掌握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五、掌握税收管理的概念和分类。六、了解多角度的税收管理理论。七、掌握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第十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狭义的税收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 农村税费改革黄宗羲定律 逆弹性法则 二八定律“绿色税收”二、简述题1、简述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2、简述最适课税的基本目标。3、简述财政交换论的主要内容。4、简述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三、论述题1、试述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2、试述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复习与思考】1简述公平课税论2简述税收最适论3简述财政交换论4简述世界税制改革的的实践5简述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 6简述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7简述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8简述税收管理与管理学9简述税收管理与法学10简述税收管理与心理学 11简述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