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和利润分配.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4380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润和利润分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利润和利润分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利润和利润分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利润和利润分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利润和利润分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润和利润分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润和利润分配.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财务会计,第十二章 利润和利润分配,一、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两个部分组成。二、利润的组成(一)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各种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利润。,第一节 利润概述,营业利润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七小部分组成。,具体构成见课本P419420,(二)利润总额 企业的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 金额。1.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2.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退还的税金,或按销量

2、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净利润是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公式表示如下:,(三)净利润,净利润=利

3、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一、本年利润的核算(帐结法、表结法)期末应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期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第二节 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将“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如为净损失,作相反的账

4、务处理。,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亏损,作相反账务处理。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二、利润分配的核算利润分配科目下应分别设置以下明细科目:(一)其他转入(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三)提取法定公益金(四)提取储备基金(五)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七)利润归还投资(八)应付优先股股利(九)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十)应付普通股股利(十一)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十二)未分配利润,【例】A公司2000年实现净利润500000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5%提取法定公

5、益金;并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现金股利100 000元。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5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0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0000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 25000 贷:盈余公积 75000,分配现金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100000 贷:应付股利 100000实际支付时借:应付股利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结转利润分配科目中的明细科目: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75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0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 25000 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1000

6、00,如果2001年亏损800000元,20022006年每年实现利润为80000元,2007年实现利润100000元,本年企业决定用盈余公积弥补剩余亏损。2001年将亏损数由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0000 贷:本年利润 800000 20022006年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时 借:本年利润 8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000,2007年用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借:所得税费用 33000 贷:应交税金-应缴所得税 33000 借:本年利润 33000 贷:所得税费用 33000 借:本年利润 67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00,借

7、:盈余公积 8000 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8000 借: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8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00,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 175000 500000 800000 80000 80000 80000 80000 80000 67000 975000 967000 8000 0,一、所得税会计概述(一)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 1.会计: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既要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又要决策相关。2.税收: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实现经济合理、税负公平、促进竞争。,第三节 所得税会计

8、,(二)所得税会计 1.现行制度:所得税会计是以利润表为依据,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2.新准则:所得税会计是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三)所得税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IAS:1.1979年7月,发布IAS12所得税会计)要求企业可以在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中进行选择;2.1994年10月,修订IAS12取消递延法,要求企业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3.1996年10月,发布I

9、AS12所得税)要求企业在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选择;4.2000年10月,对IAS12进行有限的修订,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CAS:1.1994年6月,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2.2000年12月,颁布企业会计制度沿用了94财会第25号的做法。3.2006年2月,颁布了CAS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实现了与国际趋同。,(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思路 1.企业根据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得出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并以此确认为“所得

10、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纳税对未来的影响是否应在当期考虑?,2.资产负债表日,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并根据税法规定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并将其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与其对应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什么是账面价值?),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或: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本期实际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1、负债为 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与其期初账面余额两者之差.,3.利润表中列报的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或=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例外: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对应影响计入权益和商誉。,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会计实务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的主要在于确认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首先要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就可以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以及与其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是今天的交易

12、或事项对未来纳税的影响在今天的确认,是否确认、确认多少取决于未来的情况)。,(一)为什么要确认今天的交易对未来的影响 例: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1000万,20 x1年预计了200万元的产品保修费用,实际发生于20 x2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33%。会计处理:20 x1年计入损益200万元 税收处理: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20 x1 20 x2税收:利润总额 1000 1000 预计保修费用 200(200)应纳税所得额 1200 800会计:所得税费用 396 264 净利润 604 736,1.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不配比(同一会

13、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应相互配比)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3.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的不一致导致税后利润波动。,(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20 x1 20 x2税收:利润总额 1000 1000 预计保修费用 200(200)应纳税所得额 1200 800会计:当期所得税费用 396 264 递延所得税费用(66)66 净利润 670 670 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抵扣

14、的资产价值 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全无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1.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后续计量:会计按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当期损益 税法不认可持有利得或损失,例:企业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100万元,该时点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即可作为成本费用自未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为100万元,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90万元。账面价值:90万元 计税基础:100万元 如果公允价值变为11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计量 会计:一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税法:(1)构成企业改组的,区分免税改组与应税改组:免税改组-以账面价值计量

15、,账面价值为计税基础;应税改组-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为计税基础。(2)其他不构成改组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即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其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权益法)会计:根据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税法: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调整的账面价值不认可,但应考虑是否补税。,例:一项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1000万元购入,初始投资成本及计税基础均为1000万元,即企业为取得该项资产而实际支付的价款允许在未来期间作为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期末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份额为50万元(如需补税)账面价值:1050万元 计税基础:1000万元 如果不

16、需补税?,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会计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相同 后续计量: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 税法维持原计税基础,4.投资性房地产(1)成本模式,除折旧摊销外不存在差异例:一项用于出租的房屋,取得成本为500万元,会计处理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0,一年后。账面价值:400万元 计税基础:450万元,(2)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会计: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不提折旧或摊销。税法: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基础,分期计提折旧或摊销。,5.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 后续计量: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

17、际成本累计折旧,6.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一般税会相同(研发支出例外)后续计量:会计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或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税法计税基础 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值得说明的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可能会将一部分研发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税法并不认可。这样,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就形成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商誉 会计: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 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税法:外购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即不认可外购商誉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价值。,8.应收股利 会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时确认。税法: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机构作出利润分配方案

18、时确认,但是否征税,视投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是否高于被投资单位。,9.资产减值会计:预计减值准备使账面价值减少。税法:除坏帐准备0.5%外,其他的减值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前不予税前扣除。,(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以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不可以抵扣的负债价值,一般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清偿不会影响到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税所得额,使得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1.预计负债 会计:

19、按或有事项准则判断,对估计将支付的金额确认预计负债 税法:因确认预计负债所产生的费用能否税前扣除取决于产生预计负债的事项是否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2.预收账款 会计: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按照现行税法规定条件,可能要作为收入反映。,例:企业收到客户的一笔款项8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作为预收账款反映,但符合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该笔款项已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账面价值:8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8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80万元0,如果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规定保持一致,则上例中会计处理确认为负债的情况下,税收处理亦不能计入当期的应

20、纳税所得额。则该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8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80万元,3.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所有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支出均应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负债;税法: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仍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计税工资标准、福利费标准等。,例: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2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170万元。账面价值:2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万元可从未来应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200万元,4.其他负债例:企业当期应交纳的违反有关规定的罚款和滞纳金为10万元。会计:计入费用,同时确认其他应付款 税法:罚款和滞纳金等不

21、允许税前扣除 账面价值:1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 中扣除的金额0 10万元,(四)特殊交易的计税基础 会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税法:如果该企业合并为应税改组,不会造成差异,若该企业合并为免税改组,税收上维持有关资产负债的原账面价值,会计上按公允价值确认,则会造成差异.,(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差异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等 暂时性差异 与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无关,特殊情况:无账面价值,有计税基础(开办费可抵扣)有账面价值,无计税基础(研发费应纳税)无账面价值,无计税基础(亏损视可抵扣),1、暂时性差

22、异的内容: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及其他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从利润表出发,仅涉及到对利润表有影响项目;其他暂时性差异:某项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可能不影响利润表,但会影响到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企业合并中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等。,2、暂时性差异的分类: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计税基础为150万,未来纳税义务增加,

23、因此应确认为负债;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例: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计税基础为120万元,未来应税所得调增因此应确认为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计税基础为200万,未来纳税义务减少,因此应确认为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例: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20万,计税基础为100万,未来应税所得调减,因此应确认为资产。,产生暂时性差异的特殊情况:某些情况下未作为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或负债列示的项目,如存在计税基础,而其账面价值为0,与计税基础之间得差额也是暂时性差,如企业的开办费 会计: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于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账面价

24、值为0。税法: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分5年摊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原则: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某些特殊情况除外。,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1.商誉的初始确认会计:合并成本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税法:外购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准则要求不确认商誉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的初始确认 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由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确认。,3.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不予确认。投资企业能够控制

25、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七)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原则:应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额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二:是以前期间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产生的应税所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1.某项交易不属于企业合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计税基础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按税法规定可结

26、转以后年度的亏损 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可取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亏损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在估计未来期间应税所得时,应有足够证据。,3.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应当确认: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计量:适用税率的选择:按照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转回期间适用的税率计量。我国企业在不同年度一般适用所得税税率不会发生变化,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外.,如果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后续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全部或部分经济利益无法实现时,应计提减值准备,该减值准备允许转回。,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递延所得税费用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转回期间的税率(要比较账面余额),当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入利润表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一般情况下 利润表企业合并 调整商誉计入权益的交易 计入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