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525237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1认识毫米 教学设计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分米和毫米一课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编排的内容很充实,由于有较多的学生操作活动,又是一节低年级数学概念课,所以把这一课上扎实上好不容易。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

2、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教

3、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

4、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二、认识毫米。(1)引导: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有的同学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完成课题板书:分米和毫米)(2)小组学习。出示学习步骤。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

5、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是多少毫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说明: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较弱,所以出示了具体的学习步骤。这样,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汇报:通过小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追问:1厘米中数出了多少毫米?想想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3)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教师先演示一下,再

6、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比画,并用一分硬币进行检验。(4)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互相说一说。三、总结1.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2.提问: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或厘米)四、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想一想,再指名回答。启发学生用不同

7、方法确定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反思:分米和毫米一课重点是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都能比划出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大部分学生也能正确利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如黄瓜长2( ),在认识厘米和米时,也

8、曾有类似题:黄瓜长25( ),却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厘米”。学生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课后,我突然想到了一则关于长度单位运用错误的笑话: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于是我拿出来让学生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刚读了两句,班中便发出了“啊”的惊讶声,读到最后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故意疑惑地问:“笑什么呢?”学生马上按捺不住了,“2分米长的床只有两个这么长,怎么睡人呀!”“1厘米的牙刷这么长,那只能小人国的人用了!”纷纷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9、。“对呀,你们在选择单位时,可要注意了,可以用我们身边的“尺”,比如“一庹”、“一拃”、“一步”等来比划一下,看看自己填得是否合理。”这样,学生在比划和说理想结合的过程中,拉动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更深刻地明白自己就像随身带了一把尺,可以随时进行估测。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2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计算。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

10、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法】:谈话引入法、矛盾冲突法、演示操作法【学法】动手操作、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每小组的一把只有厘米刻度的硬纸尺、尺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人物,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孙悟空)他带来了什么?(金箍棒)想看孙悟空表演几招吗?看清楚了,变、变、变!师:哎,你看到了什么?师:是啊,金箍棒越变越短,最后放进耳朵里了。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真的金箍棒。(1)出示木棒一根,来估一估它有多长?(生

11、:一米长)师:来现在让金箍棒变短。(变成后让学生猜有多长? 20厘米)小结:刚才同学们在估计的时候用到了米和厘米,(板书:米和厘米)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2)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1厘米又有多长呢?比划一下。看来我们同学心中这把尺子还是很准的。现在是越变越短,越变越短,最后变到孙悟空的耳朵里了,那大家猜一猜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有多长啊?生:不到1厘米。2、动手测量师:这是你的猜测。到底有多长啊,咱们用直尺量一量。在量之前回顾测量方法。(出示判断题)(2)会了方法后同学们开始量一量吧!你们测量的结果是(生:7小格,不到1厘米.)3、导入新课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太小了都不到1厘米,看来用

12、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已经不能精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了。要想精确的表示出小金箍棒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师: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生:1个小格。(学生台前指指看)师:从哪到哪?看清楚了吗?生: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师: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吧。师: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吗?。师:同学们,1毫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啊!生:太小了师:接下来,请把目光移到我们的学具盒,从中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是多少?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呢?想一想。2、探究毫米与厘米

13、的关系师:请你画一条5毫米的线段。生:动手画(同桌互相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师:请你再画一条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板书“1厘米=10毫米3、体验毫米的应用考考你:从0刻度-2刻度长度是多少?从0-3呢,从1-3呢现在你能表示出孙悟空耳朵里的小金箍棒有多长吗?4、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5、感受毫米a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1毫米、1厘米的长度b.举例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

14、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找一找说一说。6、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出示各种物体的长度,学生认一认。2、先估一估盒子的长、宽、高,再量一量。3、测量四、课堂总结。师: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篇二:毫米的认识 微课教学设计 郭红星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例1、做一做以及第24页练习五1、5。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块,课标中提到要求在实践活动中,知道毫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材从测量身边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导入,引出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

15、、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用毫米测量,会举例身边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分两个层次进行技能训练。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 对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及计量单位是一种标准比较物有了一定的感知,同时测量物体长度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从生活经验上说,学生在运用学生尺以及生活中都有接触到毫米。通过学习毫米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分米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以后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也

16、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厘米的学习过久,可能会导致现实经验与知识经验的脱节,对于用厘米的知识来估计、测量会出现陌生感。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2.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借助具体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重难点: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身份证、校讯通、学生尺、1分硬币、1元硬币、1角硬币、身份证。

17、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测量,你还能想到测量的单位吗?1厘米、10厘米有多长?身高1米多等。(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回忆二年级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唤醒学生的旧知,为下面如何估计数学书的长、宽、高打下基础)二、探究新知(一)毫米的产生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高。(预设:若学生估的很离谱,让学生说说估的方法)(学生估,教师板书)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例1及做一做。【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

18、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编排的。从知识方面来讲,学生有了米、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但是,学生对于物体测量的认知只限于整米、整厘米的数,如果不

19、是整厘米数的测量,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学习“毫米的认识”,能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20、【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分、一角、一元硬币各一枚、公交卡、银行卡、光盘各一张;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小蜜蜂卡一张。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吗?2.请同学们看一看,先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要想知道到底有多厚怎么办?你能说一说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 3.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

21、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1)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现在知道些什么知识?(学生思考、交流)(2)现在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1cm=10mm)。考考你:4小格是多少毫米?6小格是多少毫米?9小格呢?比1厘米多2小格,是多长?(1

22、厘米2毫米)比3厘米少1小格,是多长?(2厘米9毫米) 填一填:2厘米=( )毫米 3厘米5毫米=( )毫米70毫米=( )厘米 54毫米=( )厘米( )毫米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现在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了吗?(6个小格,就是6毫米)再测一测数学书的长到底是多长并汇报。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长度接近1毫米。(小蜜蜂卡、公交卡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光盘的厚度)(2)拿出一张小蜜蜂卡,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小蜜蜂卡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小蜜蜂卡,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

23、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并谈谈自己的感受。(3)生活中的毫米: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4)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三、解决问题,拓展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约70( ),也就是( )厘米。 一块橡皮长约5( ),厚约15( )。 你的大拇指指甲宽约( )毫米。2.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

24、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3.动动手:拿出你喜欢的的一种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四、总结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一分硬币、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就可以用毫米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

25、生的实际意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学会测量。 教学准备: 一分的硬币,电话卡,光盘、学生尺及文具,测量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谁能告诉大家我们学过那些长度单位。板书2、你们能用手比一比一米、一分米、一厘米有多长?我们已成功进入长度单位王国,看看这里的小朋友用尺子在干什么?(生答)3、生活中还要用到很多长度单位,快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26、)4、长度单位的聪明猴也一起来和我们上课了,看看聪明猴在为什么为难呢。课件:聪明猴的难题原来,有两兄弟为了一枚一分硬币的厚度争吵了起来。哥哥说厚一厘米,弟弟说厚一毫米。你同意谁的意见?5、当我们量较短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就要用毫米做单位。 板书:毫米 用字母mm表示。二、感知1、观察引出“毫米”师:请你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尺子上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生:厘米之间还有更小的刻度。师:我们可以用两支笔尖指出来,两笔尖之间的这一小段的长度就是1毫米,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一毫米么?找学生展示台操作2-3预设:(看看其他两个刻度中还有没有1毫米了)。生:用手比1毫米的

27、长度。师:纠正不太规范的。师:那你现在能帮聪明猴解答一分硬币到底多厚了么,是1厘米还是一毫米? 你有什么感受?生:1毫米特别短特别小。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1 毫米 师:1毫米确实太短太小了,所以就可以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看老师手中的这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生:举例。电话卡、身份证、充值卡等。3、明确进率师: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从0刻度起到刻度1中间有几个小格?赶快数一数。生自己数。10个小格。看你和老师数的一样不一样。课件:毫米的渐变带着学生一毫米一毫米的数,1毫米、2毫米、3毫米10毫米。那刻度2到刻度3之间是几毫米?

28、1厘米=10毫米,那2厘米=?毫米 你是怎样想的?生:一个1厘米等于10毫米,两厘米就是2个1厘米等于20毫米7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 90毫米=?厘米4、练习师:(1)同学们说的可真好,老师这有一根黄粉笔,想知道它有多长,谁能帮帮我。4厘米6毫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生1:1厘米1厘米地数,到4刻度就是4厘米,1厘米=10毫米,4厘米=40毫米,再加上6毫米就是46毫米。生2:从0刻度到4刻度是4厘米也就是40毫米,再加上6毫米是46毫米。 师: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看整厘米,整厘米是几就是几厘米,再数有几小段。或者一厘米一厘米地数,看有几个一厘米就是几厘米,再看有几小段。5、测量

29、师:同学们都很会说,不知你们的动手能力怎样,我这有一根彩笔,谁能帮我量出来。师:测量时要注意:物体一端对齐0刻度,末端对着那个刻度就是多长,没有0刻度找一个刻度为起点,用末端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是他的长度。6、请你测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并记录下来。 如果出错:你是怎么测量的。7、画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长28毫米的线段。三、综合练习1、34页2题。看来同学们在长度王国里旅行很愉快,可有个人还闷闷不乐呢,聪明猴、他想让我们帮他闯过第二关。快伸出我们友爱的手帮帮他吧。课件:实物高度 预测:如果出现用错单位的,用手比一比。2、同学们真棒,闯过第二关了,看看第三观。课件:文字叙述四、小结。那通过今天的学习,

30、你有什么想说的。五、延伸:那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用毫米做单位。老师找到很多用毫米做单位的物体,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吗?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10 10米 分米 厘米 毫米mdmcmmm1厘米=10毫米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2题。【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编排的。从知识方面来讲,学生有了米、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但是,学生对于物体测量的认知只限于

31、整米、整厘米的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测量,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学习“毫米的认识”,能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32、【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学生卡一张、光盘一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

33、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二、 动手操作,认识新知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

34、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1cm=10mm)。(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

35、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4)生活中的毫米: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三、解决问题,拓展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

36、是( )厘米。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 (内容见练习纸)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学生完成P5第1题。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学生完成P5第二题。5.动动手:拿出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四、总结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收获?(开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就可以用毫米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板书设计】毫 米 的 认 识1厘米=10毫米 1cm=10mm12毫米=1厘米2毫米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