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5328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5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详细规划.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第四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第五章 交通用地规划第六章 水利用地规划,详规的重点部分有关居民点布局的理论、方法;居民点规划的内容;居民点用地影响因素体系及评价;居民点各业用地配置;居民点用地规划的技术经济评价等。,第四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居民点是城市和乡村的总称,是人们聚居和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资料集中配置的场所。居民点用地又称居民地,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居民点用地由于在其上附着的人口、产业集聚和城市社会支持系统,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而有别于自然土地,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各种用地功能相互关系复杂,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级差收益。,居民点用地,居民点用地由于居住人

2、口众多,建筑密度高,具有较高的聚集性。居民点用地的特点可概括为:功能的多样性、系统的不完整性、开放性、高度聚集性等特征。,居民点用地,居民点分类历来是人口分布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各国采用的城乡定义口径不一,但均包括以下五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行政地位、职业构成和城市设施。我国城乡居民点划分的依据是国务院1955年6月制定、1963年12月修订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城市大致分为四级。,居民点分类,第一级:人口超过100万人的特大城市;第二级:50-100万人的大城市;第三级: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第四级:20万人的以下小城市。这种分法同世界各国对比,大、中、小城市的

3、上限都偏高。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规定,超过10万人口的为大城市,按照我国的规定则要超过50万。,居民点分类,居民点用地规划的内容,居民点用地影响因素分析居民点体系布局(体系布局理论)居民点用地发展预测(基本因素及用地需求规模预测)居民点用地发展方向布局(门槛分析理论)居民点用地内部规划(功能分区及居民点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地质条件建筑地基 滑坡与崩塌冲沟 地震 矿藏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分析,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建筑地基居民点各项工程建设都由地基来承载,因而,

4、建筑地基的承载力大小较为重要。由于土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层的形成条件不一,其组成物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它的承载力也就不同。,地质条件,滑坡与崩塌是一种物理地质现象。滑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即土体和岩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造成的。在选用坡地或紧靠崕岩建设时往往出现这种情况,造成工程损坏。崩塌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山坡内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使山坡失去稳定性造成的。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沿顺坡方向,则易于崩塌;尤其是因争取用地,过量开挖,导致坡体失稳更易造成崩塌。,滑坡与崩塌,由于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冲沟切断用地,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道路的

5、走向世界往往受其控制而增加线路长度和跨沟工程,尤其是冲沟发育地带,水土流失严重,给建设带来问题。所以在选择时,应分析冲沟的分布、坡度、活动与否,弄清冲沟的发育条件,采取响应的治理措施,如对地表水导流或通过绿化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冲 沟,地震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造成破坏的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即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震。目前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只能消极预防,尽量减少其破坏程度。在居民点规划中的防震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地 震,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地震烈度有基本烈度与设计烈度之分。前者通常是以百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后者则是在地区基本

6、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地区内的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地质、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所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小区域烈度标准。,地 震,避免在强震区别建设城市。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需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在居民点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地震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适宜的城市设施。如在地下有断裂带的地面上,设置100米宽的居住区卫生防护带等。,地 震,矿藏的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居民点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在居民点规划中,要查清矿藏的分布并预测其开采量,确定开采的延及范围,这是居民点布局的一大重要依据。,矿 藏,水文条件江河湖泊等

7、水体,既可作为水源,同时还在水运交通、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及梅花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某些水文条件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洪水、水流冲刷以及河床的泥沙淤积等。在居民点规划和建设之前,要对变化后的水文条件加以分析。,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以及动态等条件。地下水常常是居民点用水的水源,在远离江湖或地面水水量不够、水质较差的地区,勘明地下水源尤其重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按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其中,对居民点意义重大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基本上是深入成因,大气降水是其补给的来源,所以潜水位及其动态与地面状况

8、有关。承压水是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受地面影响较小,也不易污染,因此往往是主要水源。,水文地质条件,在居民点用地规划中,应根据地下水的流向安排各项建设用地,防止因地下水受到工业排放物的污染,而影响到生活居住区的水质。具体应注意三点:A 有害工业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及地下水下游一側,防止有害物质对居住区环境及居住区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水文地质条件,B 地下水位过高,则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地基建设。必要时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C 地下水的采用要适当,防止盲目过量采用。盲目过量采用,将回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严重的甚至水源枯竭。有的规划合理,但因盲目过量采用,形成地下水的“漏斗”,造成地下

9、水流向紊乱,从而恶化水质。,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居民点规划与建设的气候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度等几方面。其中以风向影响最大。在居民点规划布局中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生活居住区的危害,一般工业区按当地主导风向应位于居住区的下风向。,气候条件,分析、确定居民点主导风向和进行用地分布是,特别要注意微风与静风频率。在一些位于盆地或峡谷的村镇,静风往往占有相当比例。如果只按频率大小的主导风向作为分布用地的依据,而忽视静风的影响,则有可能加剧环境污染之害。,气候条件,A.影响居民点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B.地面的高程和各用地部位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

10、地面排水沟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据。C.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多方面影响。地形坡地的大小对道路的选线、纵坡的确定及土石方量的影响尤其重要。D.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E.特殊用地,如电视广播、雷达设备等对地形有一定要求。,地形条件,用地评定是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用地类别的划分须按各地的具体条件相对地拟定,通常将用地分成三类:,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评定门槛分析方法,一类用地:指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 A 需要或只需要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

11、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限制。,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评定,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评定,建设现状条件建设现状条件是指居民点现存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形态与数量的状况。包括两方面:居民点用地布局结构服务设施状况,居民点用地建设条件分析,A.居民点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B.居民点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C.居民点用地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居民点内外交通系统结构的协调性、矛盾和潜力。,居民点用地结构布局方面,主要指公共服

12、务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两方面。它们的建设现状,包括质量、数量、容量与改造利用的潜力等,将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用性与经济性。,各类设施方面,除上述条件外,在居民点用地选择,尤其是新城城区选址时,还需要考虑建设地区的外部环境的技术经济条件。如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供水供电条件等。,其他条件分析,人口预测A 人口自然增长法 B 劳动平衡法C 职工带眷系数法D综合分析法在小镇规划时,采用此法,即将分布在镇上的各个系统的人进行分项推算,然后加总。,居民点用地需求规模预测,城镇化水平预测A 相关法 B 趋势预测法居民点用地预测A 指标概算法 B 用地累加法,居民点用地需求规模预测,居 民

13、点 布 局 理 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门槛分析理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认为城市和其所在区域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应的地域吸引范围,同时,一定地区范围内也必须有其相应的区域中心,这就是城市。在一个地区内,城镇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城镇居民点体系。,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的布局,目前在世界各国已有初步的尝试。在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等世界特大城市,尝试了建立反磁力吸引的卫星城。这些卫星城镇功能各异,但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从卫星城镇功能的发展看,经历了卧城、半独立的卫星城、独立的卫星

14、城三个阶段。在卫星城镇发展中,必须防止城镇的不断蔓延,造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连成一片,达不到预期的反磁力效果。,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门槛理论对城市发展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认为在居民点发展中,有三种限制条件,即门槛。这些限制都是相对而言的,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必须增加基建投资。一是地理环境条件。这类门槛能在用地上具体规定,如地形地貌限制,或土地已有用途不宜改变,或要改变需要花费较大投资。,门 槛 理 论,二是基本工程管网状况与铺设的技术限制。这类门槛是扩大居民点用地所必须的基本建设投资,包括供水、排水、电力、交通管网的铺设与改建。三是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这类门槛体现在城市结构上,因人口

15、增加和省会标准提高而导致改造原有居民点结构,迁移公共中心,兴建集贸市场等,必须增加投资。,门 槛 理 论,门槛理论对城市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首先应用与方向性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确定城市发展到达门槛的时间来具体计算方向性规划的年限,并提供进一步发展用地和跨门槛时应采取的建设方针与政策。另外,应用门槛理论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门 槛 理 论,核心是居民点用地功能组织。根据居民点的性质和规模,在分析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居民点各组成部分按不同功能要求有机组合,以保证合理的用地布局。其内容包括居民点用地功能分区、生活区用地规划与生产区用地规划。,居民点用

16、地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简单地讲就是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优美的环境。其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A.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B.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改建地区的用地大小确定人口的数量);C.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居住区规划的内容,D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E 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F 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G拟定有关部门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H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规划的内容,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

17、局完整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居民点布局的原则,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点的性质、规模和类型来决定的,它随着各地自然、经济条件、人口密度和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变化。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实行分级布置,按管理体制在整个区域内形成城镇居民点网。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居民点大致有四种布局形式: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自由式。,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应用相关的布局方法选择居民点最优位置,即选择符合居民点用地要求和标准的运输费用最低的地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线性规划法力多边形法,居民点布局的方法,工业用地布局对外交通用地布局仓储用地布局,居民点用地各组成要素的用地布局,工业用地

18、的具体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A 用地形状和大小B 地形要求C 水源与能源要求D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要求E 工业用地的特殊要求,工业用地布局,为减少和避免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在居民点布置工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 减少有害气体对居民点的污染B 防止废水污染C 防止工业废渣污染D防止噪音污染E 合理布局工业区与居住区,工业用地在居民点中的布局,进行居民点规划时,应结合居民点的总体布局合理地选定公路线路的走向及位置。在进行居民点规划时,公路线路在居民点中的布置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公路穿越或绕过(切线或环线绕过)居民点。采用哪种布置方式,要根据公路的等级、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等因素来决定,也与过境交通或入境交通

19、的流量有很大关系。,对外交通用地布局,A一种改造旧有城镇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它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B一般来说,公路的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则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因而公路宜离开城区,其与城镇的连接采用入城道路引入。,公路在居民点的布局的几种方式,C一般大城市往望是公路的终点,入境的交通较多,应避免与城市交通密集的地区干扰,宜与城市交通密集地区相切而过,不宜深入市区。D在更大规模的城市内,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于城市中心区外围。E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环道路,兼作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性干道。F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称系统,互不干扰。,仓库分

20、类:按仓库的职能分A 储备仓库 B 转运仓库C 供应仓库 D 收购仓库,仓库用地布局,A 满足仓库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B 有利于交通运输;C 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D有足够的用地,并有一定发展余地,尽量节约用地;E 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流出岸线。,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小城市必须设置单独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大、中城市仓库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按下述类型考虑:,仓库在居民点中的布局,A 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城市郊区、远郊、水陆交通条件方便的地步,有专用的独立地段。B 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备紧密结合。C 收购仓库-应设在货源来

21、向的郊区入城干道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D供应仓库或一般性综合仓库-要求接近其供应的地区,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仓库在居民点中的布局,居住区用地组成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较大,其构成会因城市规模、自然条件、居住生活方式以及建设水平等差别而有不同的组成形态,但可以概括地归于四类,即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居住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分类居住用地按照所具有的住宅质量、用地标准、各项关联设施的设置水平和完备程度,以及格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可分为若干类。我国将居住用地分为四类,其中一类最好,四类最差。,居住用地规划,一般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A 有良好的自然条件B 注意

22、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关系C 用地数量与形态的适用性D依托现有城区E 留有发展余地,居住区用地选择,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由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组团三种结构形式。住宅的规划布置形式 住宅组群的不止受许多因素如气候、地形等的影响,一般平面布置有以下几种形式:A条式组群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B 点式组群 C 条、点结合式,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布置形式,公共建筑的规划布置应按照分级、对口、配套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一般与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相适应。要求如下:各级公共建筑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应保持居住区内部的相对安宁;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

23、绿地相邻布置。布置方式可分为两种,二级或三级布置。第一级为居住区级,第二级为居住小区级,第三级为居住组团级。,居住区公共建筑的规划布置要求与形式,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根据规划要求确定;第三级:居住组团级道路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米;第四级:宅前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居住区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专用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组成。其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居住户数 居住人数

24、 人口密度总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 平均层数住宅建筑套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密度 改建拆建比 单位土地开发费等,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求如下:A 公共设施的项目要成套配置;B 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额定合理的服务半径;C 要结合城市交通组织考虑;D根据公共设施本身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E 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F 要考虑合理的建设秩序;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公共设施分布规划,第七章 交通用地规划,1.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2.远景交通量的预测3.交通运输网的配置4.公路用地规划4.1公路等级划分 4.2主要技术指标4.3公路选线原则 4.4公路选线特点4.5公路

25、规划经济评价,A铁路运输-载运量大,形式速度快,运输一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连续性强。B水路运输-载运两大,运输耗能少、成本低,不占农田。但水运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连续性差,速度慢,转运条件更差。适宜对速度要求不高的货运。,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C公路运输-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空间活动范围大。但装载量小,能耗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且占地多,对环境有较强的污染性。是我国现在和将来的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D航空运输-速度快,但运载量小,且投资大、成本高。只适于远距离、急需、贵重、时间性较强的运输。E管道运输-一次性投资大,消耗钢材较多,且运输对象限制较大,只适宜于液体、

26、气体等流体货物。,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方式的种类*主要交通线的分布*区外各主要交通之间的距离*客货交通数量、运输量、交通工具种类调查方法可采用OD调查法,亦称起迄点调查法。将结果分别编制成各种调查表。,远景交通量的预测交通现状调查,Y=A+BXY远景交通量预测值;X人口或某种经济指标值;A、B参数。,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回归预测模型,交通运输网的配置,交通运输网是交通运输运营生产的物质基础,它由线和点两大部分组成。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包括交通线走向的确定,交通线路类型的选择和选择交通线路的技术等级标准三项内容。,公路用地规划公路组成,公路主要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系统、

27、安全防护设施,以及绿化、监理系统组成。A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根据不同地形,又分路堤(高于添天然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堑(低于天然地面的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B路面是直接承受汽车年成压的形成地址,通常用各种坚硬材料做成。C路肩是指路面两侧路基边缘以内的地带,用来支持路面,临时停靠车辆和提供人步行之用的。,A.高速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量以上计算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使并全部控制出入B.一级公路1000025000量;120公里/小时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C.二级公路500010000量;100公里/小时,公路用地规划公路划分汽车专用公路依据交通量、任务

28、、性质分为两类五个等级。,A.二级公路 20005000量,80公里/小时B.三级公路 2000量以下,60公里/小时A.四级公路 200量以下,40公里/小时不同等级的公路需要铺设不同的路面。路面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四个等级。我国常用的公路有碎石路面、砾石路面和加固土路面,适应等级不高的公路;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适于等级较高的路面。,公路用地规划公路划分一般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计算行车速度指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公路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汽车达到的最大行车速度,是公路路线规划设计中的主要指标和依据。行车道宽度路基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平曲线半径公路在平面拐弯地形成的圆弧成

29、为平曲线,圆弧的半径即平曲线半径。为保证行车安全,位于平地或下坡的长直线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停车视距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纵坡是公路纵断面设计中的重要控制指标。,公路选线原则,要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布设路线;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要与其它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要做到经济合理。,公路选线特点平原、微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无纵坡限制,应力求顺直短捷,但在长直线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微丘陵地区受坡度约束小,为节省

30、工程量,路线往往沿地形布设。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合理处理路桥关系,对于小桥涵的位置,原则应服从路线走向,但当斜交过大或河沟过于弯曲时,宜采取改河措施或适当改移路线。,在复杂的山岭、重丘陵地区自然条件下,公路应有足够的稳固性。充分利用地形展线,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布设。山岭、重丘陵地区的公路路线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公路布局不规则,其线形可归纳为沿溪线、山坡线、山脊线和越岭线等几种。,公路选线特点山岭、重丘陵地区,A 道路的工程造价;B 年度运营费用;C 占地面积损失。,公路规划经济评价,规划的内容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等级供水工程用地规划灌排工程用

31、地规划,第八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水利工程用地规划的内容,水利工程用地可分为水利骨干工程用地和田间工程用地两种类型本章内容:水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供水工程用地规划;灌排工程用地规划。,防洪工程防洪面积A500万亩以上为大型;B500-100万亩为大型;C100-30万亩为中型;D30万亩以下为小型;水电工程装机容量A.75万千瓦以上为大型;B.75-25万千瓦为大型;C.25-2.5万千瓦为中型;D.万千瓦为小型;E.0.05万千瓦以下为小型;灌溉工程灌溉面积A150以上为大型;B150-50万亩为大型;C50-5万亩为中型;D5-0.5万亩为小型;E0.5万亩以下为小型,水利工程用地的

32、类型和等级,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是通过修建蓄水、饮水、提水工程,为农作物提供必需的水量。兴建灌溉工程时应尽量考虑使蓄、饮、提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平原地区“井渠”结合,山丘地区实行“长藤结瓜”。,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等级,治涝工程 治涝工程可以设置排水闸、排水站或挡潮闸等工程措施,来治理洼地、WAN田的渍涝灾害。防涝设计标准一般以涝区发生一定的暴雨不受渍涝为准,重现期一般为5-10年。2.5输水工程 按总投资分级,城市、工业输水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为大中型;1000万元以下为小型。,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等级,供水工程用地规划,供水工程用地类型供水工程(又称水源工程)用地类型包括水库

33、用地、抽水站用地、机井用地等。,A地形要肚大口小。所谓肚大是指库址谷底宽广平缓、蓄水多;口小即谷狭窄,以缩短坝长,节省工料,降低工程投资。B水源丰富,要有足够的集水面积。大中型水库一般是拦河兴建,小型水库主要是拦蓄地面径流,若集水面积过小,则回造成水源不足;集水面积过大,则洪峰流量过大,溢洪道的工程加大。,水库用地规划水库用地要求,C为了利用水库发电,库址河段应有适当的落差,同时应能集中满足发电要求的流量。D筑坝的地点地质条件好,基础稳固不沉陷、不漏水。,水库用地规划水库用地要求,E库址距离灌区要近,地形要高于灌区地面,以使引水渠道短、沿渠水联合国大会损失小和建筑物少,并能保证自流灌溉。F库区

34、淹没损失要小,淹没农田、村庄和交通设施少,避免大规模人口迁移。同时,水库泄洪道路线要避开人口稠密地区和城市、重要工矿区及交通干线等。,水库用地规划水库用地要求,水库库容由两部分组成:在放水涵洞以上和正常蓄水位以下之库容称为有效库容,可供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发电之用;放水涵洞以下库容称为死库容,用以满足养鱼、沉淀泥沙和水库上游通航等要求。,水库用地规划水库库容,死库容的确定。死库容的大小取决于水库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沉淀泥沙和水库养鱼等因素的要求,一般来讲,修筑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农田灌溉。因此,死库容的确定主要满足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所要求的饮水位高程,以保证放水建筑物泄放渠道设计流量具有的最低水位

35、。有效库容的确定。设计低水位确定以后便可以根据水库的来水和供水资料进行调节计算,其目的在于确定水库的有效库容。有限库容就是水库的供水量。,水库用地规划水库库容,当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时,以需水量作为水库的有效库容;供水量小于需水量时,以供水量作为水库的有效库容。,水库用地规划水库供水量估算,水库用地规划主要涉及内容,水库建筑物由拦水坝、溢洪道、放水涵管所组成,规划时,必须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选择其建筑形式。A拦水坝坝高、坝顶宽、坝坡A 溢洪道与坝脚的位置关系B 放水涵管位置及布局形式C 库区水土保持库岸林、挂淤林的布置,灌排工程用地规划,灌排工程系统 包括渠道取水枢纽、输配水系统、田间调节系统、排水汇水系统、灌排渠系上的建筑物。另外,在丘陵山区,包括塘坝蓄水工程,平原低洼地区包括堤防、和排水枢纽工程等。,灌排工程用地要求 骨干输水工程用地要求 容泄区与排水枢纽用地要求灌排工程用地规划 骨干输水工程用地规划 容泄区与排水枢纽用地规划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灌排工程用地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