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说课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5425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的快慢说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运动的快慢说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运动的快慢说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运动的快慢说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运动的快慢说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的快慢说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的快慢说课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的快慢,实验中学 段林艳,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用长度表示速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分析从而得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和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

2、美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3.说教学重难点:因为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学生遇到未知事物要去发现,遇到新问题要去解决。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简单的计算。,二、说教法与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我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观察法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

3、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在学法上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及观察法等。主要体现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规律。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说教学程序:,(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通过四组生活中常见的和运动快慢有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物体的运动情况,得出运动有快有慢从而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分析,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新课的教学。,三、说教学程序:,(二)自主学习,找出疑难:,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有不少项目创造了新

4、的世界记录,更好的体现了奥林匹克所提倡的更快、更高、更强精神。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和女子10000米决赛的两张图片,这两位选手都打破了世界记录。让学生体会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使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的超越自己。通过学生讨论怎么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从而总结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b)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这样的设计先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使每个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5、都被调动起来,然后自然过渡到今天所要讲的新问题上,学生在前两个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想到思路。这样环环相扣,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讨论的效率自然高了起来,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刚开始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为接下来教学重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百米冠军:,万米冠军:,(三)合作交流,互动解释:,三、说教学程序:,速度,2、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路程,时间,路程 S 国际单位:m,时间 t 国际单

6、位:s,速度 v 国际单位:m/s,小资料,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km/h,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蜗牛的爬行 约1.5mm/s;人步行 约1.1m/s;自行车 约5m/s;高速公路上的小车 约28m/s;普通列车 约40m/s;雨燕 最快达48m/s;喷气式客机 约250m/s;超音速歼击机 大于700m/s;子弹出膛时 约1000m/s;同步卫星轨道速度 3070m/s;第一宇宙速度 7900m/s;真空中光速 3108m/s,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的速度大还是汽车的速度大?,历年来中考中经常涉及到各种不同单位间的比较问题,所以让学生掌握此类题目的做题方法

7、很重要。并且速度单位间的换算是本节的重点,学生经常不看单位而直接比较数字就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到比较的方法,并且能将这种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在遇到类似的单位不统一而要进行比较大小的问题时,知道先统一单位后再进行比较。,(四)精彩点拨,重难点突破:,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方法一:,方法二:,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方法一:,72km/h=721 km/h=72=72,1km,1h,1000 m,3600 s,(30m/s20m/s,汽车

8、快),方法二:,=30m/s,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方法一:,30m/s=30=30=108km/h(108km/h72km/h,汽车快),72km/h=72=72=20m/s,1s,1m,1/1000 km,1/3600 h,1km,1h,1000 m,3600 s,(30m/s20m/s,汽车快),方法二:,1m/s=1=1=3.6 km/h,1 kmh=1=1=3.6,1m,1s,1/1000 km,1/3600 h,1km,1h,1000 m,3600 s,1,m/s,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记住这两个单位间关系,我又专门把这两个

9、换算的具体过程让学生进行板书,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在遇到换算时就能很快运用上,为以后做题节约了时间,并且提高了正确率和学习的效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后,就进入到教学难点即速度的简单计算的学习,这也是历年来考试中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通过课本上的两个例题使学生明确做计算题的思路和要求。然后通过练习题进行检测,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步骤,其他学生做出评价。这样的设计可以及时纠正解题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直观的呈现解题过程,使学生尽快熟练做题的思路和规范要求,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并且提高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

10、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1、写出公式;2、代入数据,要有统一单位;3、写出结果,要带单位。,例题1: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是12.91s,这项奥运会记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例题3:小华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6km,他骑自行车去上学所用的时间是12min,小华骑自行车去上学的速度为多少m/s?是多少km/h?,(四)精彩点拨,重难点突破:,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节的

11、一个难点,并且在中招考试中经常考察,为了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匀速直线运动,我设计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频闪摄影照片,思考提出的问题来认识,并且和变速运动进行区分。这样的设计放手让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通过直观可见的现象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展示出来,使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思考:整个过程中是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还是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平均速度的计算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了

12、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并会进行平均速度的计算,我设计了用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熟悉的故事情景中进行思考、讨论,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认识和理解。,平均速度计算公式:,(1)公式中的v表示物体在路程s中的平均速度,t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2)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都是平均速度,注意:,例题: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2)如果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话,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速度。(3)通过你的计算结果

13、,体会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内或者是哪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了检测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和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计算的掌握情况,我特地设计了一道题目,综合考察这两个知识点,通过具体的题目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理解更深刻,从而顺利突破本节的两个难点。,小结,一、速度 1、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计算公式v=4、国际单位是ms 常用:kmh 5、单位间换算关系:1 ms=3.6 kmh 1km/h=3.6 二、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计算:v=,1,m/s,s,t,t,s,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2、一个

1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是什么?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五)检测反馈,拓展延伸:,四、说板书设计,一、速度1、物理意义:2、定义:3、计算公式:4、速度单位间的换算:二、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1、平均速度含义:2、平均速度的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你还想知道那些有关速度的问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