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5538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兼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吴 遵 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前言:,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所谓终身教育的时代。在这世纪之初的重要历史时刻,如何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的内部体制改革,强化学校在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方面的机能,以及探索学校教育和学校外教育的连接和融合等,均已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心和急待解决的课题。而要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途径,则需要依据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及在终身教育背景之下来重新定位基础教育的功能,并进而构建新的具有宏观意义的国民教育体系。,一、国际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及现状,三、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

2、示,二、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一、国际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及现状,第一阶段:终身教育理念构想的初创阶段。时间跨度: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保罗朗格朗,R.H.戴维 等 理论的特征:(1)主张对现有的教育进行重新整合和体系化;(2)强调教育要着眼于人格的整体形成,并以“学习社会”的实现作为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第二阶段:终身教育从理念构想向实践活动转化的阶段。时间跨度: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E.捷尔比,保罗.弗莱雷,H.S.霍拉 等 理论特征是:强调终身教育在推动现代社会的民主化和自由化,以及在保障人权和个人学习权方面

3、所起的重要促进作用。,第三阶段:终身教育从一般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全面转向政策化和法制化的探索和实施的阶段。时间跨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代表:以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为代表,他们在全面推进终身教育政策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探索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把学校的基础教育视为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欠缺的起始部分,并主张把学校教育的内部改革置身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框架之下来进行。,二、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1996年6月 第25届世界主要先进国家首脑会议“科隆宣言”,1、国际会议背景,2000年4月 世界主要先进国家教育部长会议“终身教育对任何人来说都是

4、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课题”,2、基础教育新的改革思路产生的缘由,其一是美日等先进国家近年来在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方面遇到了困难,而这一困难的克服不仅仅是靠学校单方面作出努力就能奏效的。,其二是世界上众多的国家目前都在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具有宏观意义的国民教育新体系。而这一体系的理论构建基础就是要求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出发,把基础教育置于在一种大教育的背景和框架之下,来重新定位基础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以及从整体上去构建基础教育和其它教育的关系,以最终为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一个更为灿烂的前景。,3、以美国和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为例,改革背景:,美国:(1)经济在上一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了来自日本等国家

5、的强烈冲击。(2)美国学校目前普遍面临因学生学力低下,学校经营不善所造成的教育危机。“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报告书,日本:自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内少子化、老龄化、情报化和国际化社会的进展,教育也异乎寻常地遭遇到了危机。而这一危机的主要表现是:教育理念的陈旧和僵化,教育方法的死板和划一;同时越演越烈的校内暴力、上学恐惧以及拒绝上学的现象等也层出不穷。,改革举措:,美国:大部分的州都对学生采取了较前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州州政府还以法令的形式,对迄今为止过于强调的多样化现象予以纠正,同时开始编制具有标准性和通用性特征的课程,并还要求学校作出努力去改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以及要求学校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来实施内部改革等等。,日本:提倡构筑心灵充实的教育理念;改革陈旧的学校教育制度;放宽学校管理自主权;改革为升学而陷入激烈竞争的考试“怪圈”,三、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1、基础教育改革是新时期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2、基础教育改革要符合本国实际和切中时弊,3、遵循教育科学规律把握教育活动的整体协调和平衡,4、建立新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必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