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6975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新明E-mail:,2,内容提要,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概况当前教育技术学科的设置与取向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现状的调研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思考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12)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的修订,3,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概况,教育技术学专业建立了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234个本科专业点、8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北京师大和华南师大是国家级重点学科。,4,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

2、的基础理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7论”、“13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管理与信息化教育队伍培训,5,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2002年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协会下设28个专业委员会,覆盖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四大领域学校和机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设立学术委员会,有中国知名教育技术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组成,使我国教育技术走上了有组织发展轨道。积极开展多种学术活动,提高教育技术学水平。,6,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中小学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

3、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教育办学体系。,7,2、当前教育技术学科的设置与取向,高校教育技术学科设置,8,教育技术学科的院系设置,9,教育技术学科的取向,10,教育取向的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绩效技术,教育取向的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应用,11,计算机取向的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取向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理论,计算机专业性,12,传媒取向的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Adobe公司系列软件、三维动画、人机界面设计,传媒取向的教育

4、技术学专业,教育媒体设计,大众媒体设计,企业公关媒体设计,13,3、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关于学科独立问题学科中“大同”和“小异”的关系学科特征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4,关于学科独立问题,现状1:教育技术学科仍隶属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现状2:大部分院校教育技术学科未独立建院调查高校计24所,其中教育技术系设置在教育类学院有6所,占25%;设置在传播类学院的有6所,占25%;设置在信息类学院的有7所,占29%;单独成立院系的有5所,占21%。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专业成长的学科背景较为复杂。,15,基于调查统计,教育技术学是一个交叉学科,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其专业方向较多,涉及的面较广,全国教

5、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设立“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教育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等五个方向。因此,教育技术学科设置在哪个学院,各有利弊,但主要取决于该校的教育技术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师资、设备资源等方面。,16,学科中“大同”和“小异”的关系,现状1:不同院校间课程内容、培养人才规格不同现状2:大多观点一直伴随教育技术诞生与发展,17,国外主要大学教育技术学培养模式及目标,美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相当于国内来说学制比较灵活,可以修一些学分后工作一段再来学习,可以57年完成学业。在培养目标上,兼顾教育领域的需求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要求,主要培养在教育领

6、域中担当教学设计师或教学技术专家和政府、企业和商业领域内作为培训专家和咨询师。学习内容主要是教学系统设计及相关内容,重视教育技术94定义的阐述,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和开展研究,特别是在设计和评价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教学媒体制作也列入教学内容,学生主要是学习、研制网络方面的软件。强调培养软件的设计者,而不是培养软件的制作者;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协作讨论学习。,18,举例1: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掌握教育模式及技术应用以及与学习相关的教育技术最新知识;掌握关于教育技术领域内已存在的研究体系、意义、影响,以及教学过程中新技术手段的实

7、际应用知识;获得技术应用学科研究,评估的计划和执行的能力;能够将系统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在教学情景中加以运用;获得在特殊教育中运用适当技术手段的规划能力,选择与设计以改进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以及应用的客观评估能力;精通各种教学材料(包括发展中的)的使用技巧;获得编制和设计新的和改进现有的媒体和学习工具的能力,以及掌握在运行和操作中的管理技巧;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人际交流技巧;通过积极的参加适当的专业组织和社区服务培养正确的职业态度。,19,举例1: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去向定位一般包括:学校学区的技术专家、教育项目协调人、多媒体产品开发人员、教师、教学设计师、多媒体制作人员。其中

8、以教育设计师和懂教育技术的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这样的教育设计师一般就职于企业或专门的教学设计公司,为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的设计、制作和管理工作。,20,举例2:印第安娜大学教育系统技术系,印第安娜大学教育系统技术系是美国教育技术的老牌专业。自1913年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而印第安娜大学教育系统技术系的硕士课程体系阐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设计者和开发者。这与美国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向是一致的,在美国AECT94定义所确定五个工作和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设计和开发两个范畴最为成熟和受到重视,因此也在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中体现出来了。,21,举例3:佐治亚大学教育学院教学技术

9、专业,硕士培养总目标为:系统分析绩效问题,设计有效教学,但具体又分两个方向:学校图书馆媒体方向和企业/公司/教育方向。学校图书馆媒体方向重点学习学校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_,管理和利用资源,解决学校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在组织和利用资源解决学校的教学问题方面具备专业水平的技能;企业/公司/教育方向主要是企业、公司和教育中的培训,给学生提供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在教育、培训环境中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专家资格认证和学校图书馆媒体认证,求职范围集中在k12教育中任教、教学设计公司和企业培训部门、高等教育、计算机销售和咨询公司(软件开发和员工的计算机应用培训)。,22,国内主要大学教育技术学培养模式

10、及目标,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学制都很固定,一般是4年,必须按照学校的要求集中修完一定的学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求职,学习的内容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门类较多,学习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习和讨论。,23,举例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含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信息工程两个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方向培养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并系统学习利用各种技术与资源促进人类学习的理论与方法。毕业去向:保送或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各类教育部门、教育产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设计、开发、评价、管理、培训和学科教学等工作。,24,举

11、例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教育信息工程方向:培养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和管理人才、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人才和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建设人才。毕业去向:保送或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面向教育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以及教育信息管理等有关的工作岗位。,25,举例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各级各类学校、电化教育馆、电视台、信息技术企业和相关教育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与管理以及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门人才。教育技术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IT企业和相关教育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从

12、事数字媒体策划与制作、动漫设计、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专门技术人才。,26,举例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主要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远程教育、摄录像编导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于到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从事“信息科技”教学、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各类教育媒体设计与开发等工作。教育技术学专业(非师范):要求学生在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各种新教育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学习技术与方法、职业训练技术的学习与研究。毕业生适宜去各大中专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网络教育中心、电视台、企事业单

13、位的培训部门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27,举例4: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系统掌握信息化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适应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28,中外对比分析,培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 美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以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学生来源主要是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培养他们利用教育技术当好教师的能力,毕业后还回学校。另外还有少量本科生和博士生,毕业后既能在教育领域中担当教学设计师,也能在政府、

14、企业和商业领域内作为培训专家和咨询师,可以说是兼顾了教育领域的需求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要求。除此之外还有资格认证学位。,29,中外对比分析,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学历教育,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重点在本科生的培养上,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又主要是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国也有少量的教师的教育技术专业培训,但是并不是主流。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方向(安徽师大、南京师大),30,中外对比分析,培养目标定位不同美国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教学设计师、开发者和懂教育技术的教师上。这些教学设计师一般就职于企业或专门的教学设计公司,承担为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的设计、制作和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似

15、乎都不约而同的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各级教育技术机构,各类大中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电教管理、校园网络开发和教学软件设计等,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培训和人才开发等相关工作上。,31,中外对比分析,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性不同美国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明晰,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极强的具体操作性。我国的培养目标中也有要求,但是不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是要求毕业生能从事怎样的工作。但是具体从事这样工作的人究竟需要怎样的能力,没有明确的指出。正是由于在内容方面的差异而造成了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表述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学生就业预备能力的要求,只重视知识掌握而不注重能力培养,最终给人的感觉

16、是操作困难。,32,中外对比分析,社会适应性比较我国的教育技术专业非师范和师范类培养目标大多含混不清,一味处在“与教育比,我懂技术;与技术比,我懂教育”的自我满足心态的定位下,使得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生存能力弱,造成了当前专业学生就业率与其它专业相比较而言要偏低。由于习惯性的稳定心态作祟,专业设置不求变,一味跟随学科办学大腕的思路,不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不考虑地区人才需求及需求差别实际,人才培养“模板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也就可以预见得到了。,33,学科特征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现状1: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定位问题现状2: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学科交叉问题,34,国外大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特点,美国教育

17、技术学的课程设置中,教育、绩效技术与培训是其课程的三大核心,其硕士学位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主修课程和跨系选修课程。设计类、评价类、实践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中占的比例很高,在同一类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纵深发展,课程体系呈现丰富性和关联性。,35,在美国印第安娜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硕士课程中,教学系统设计类课程占整个课程的很大比重,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学的设计,还涉及公司培训课程的设计等。且在其设计开发类课程中,需求分析、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都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无论设计类课程,还是开发类课程,都是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教学问题,去设计和开发产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开发和管理”这

18、门课程中,给定学生一个实际的教学问题,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制定出一个相关交互产品的计划,并完成教学产品的开发。整个小组一起合作,进行脚本编写、图形设计、界面设计、原型开发、编辑修改和对产品的形成性评价等工作,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任务。,36,1、Harvard University(MA)Technology,Innovation,Education的课程:T 510A 著作权和学习在数字时代(模块)T 522 教育软件工程设计 T 523 形成性评价的教育产品开发 T 526 网络学习动力 T 527 如何教的理解 T 530 设计和制作媒体教育 T 540 认知与教学艺术 T 545

19、参与和学习 T 560 通用设计学习 T 561 新兴教育技术 T 565 创业途径教育T 581 高级设计室 T 598 电子技术和教育领域的经验,37,2.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Y)Communication,Computing,and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硕士教育技术与媒体):必修课程(17分)MSTU 4000:核心讲座(1分)MSTU 403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论MSTU 4032:面向对象编程理论(4分)MSTU 503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论(3分)MSTU 4083:教育技术教学设计(3分)

20、,38,每人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完成其中的三个:必须从根据各自的区选择所列的课程(9分)MSTU 4133:认知和计算机 MSTU 4020:社会和交际方面的信息和通信技术 MSTU 4005:公平,道德,社会问题 MSTU 5510:技术,咨询,文化 MSTU 5002:文化,传媒与教育 MSTU 4001:科技与学校的变化 MSTU 4050:网上在线学校和学校教育的K-12 MSTU 4083:教学设计教育技术,39,选修课程(6-9分),MSTU 4029:管理教育科技资源 MSTU 5191:教育短片制作 MSTU 5510:数据库驱动的网站开发、3D建模、Flash Communic

21、ation Server MSTU 5814:Adobe公司的InDesign,数字视频,课程地理信息系统;Dreamweaver创建动态网站,40,国内大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举例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系 教育技术学方向主要课程:教学设计、远程教育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计算机与网络的教育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教育信息工程方向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网页与动画制作、软件工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视频制作、电视原理、教育电视系统、电声系统、摄影技术与艺术等。,41,举

22、例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开设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教育应用、现代远程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系统原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电视教材编制与应用、计算机动画等课程。并安排有教育实习,到电视台及信息技术企业进行电视节目制作和计算机软件制作的专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42,举例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非师范)专业:主要开设有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多媒体原理与应用、数字影音制作、计算机动画、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等课程。安排

23、有网络系统集成、数字影音制作、软硬件设计等项目实践,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设计与网络集成等专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43,举例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学校管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数字逻辑电路、电视节目制作与编导、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娱教技术、Internet应用技术、远程教育原理与实践、CBE导论、信息技术教学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软件工程等。,44,举例4: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师范类专业

24、主要的课程有:教育技术学、学习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远程教育基础、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视频教材设计与制作、多媒体素材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C/C+)、计算机与网络教育应用等。,45,国内对比分析,在以上这几所国外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尽管名字不尽相同,但是所设的课程都是有相同之处的。例如多媒体课程设置,电脑编程技术,人机一体化,远程网络教育技术,还有教育学的一些基本课程都是教育技术学必开的。需要注意到的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几乎每所学校都安排了Internship或者Field Practice。,46,国

25、内对比分析,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设置各不相同,开设课程名称繁多,开设门数也相差很大,也就是各校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基础及核心课程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应该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我国高师院校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采用分方向选修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但各院校不仅专业方向设置比较混乱一,而且就算是相同方向下所设置的课程也大相径庭,这种特色有余的课程体系不利于教育技术学科及专业的发展。,47,对我省教育界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48,专业人员配置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7.3%的学校至今没有专职电教管理人员,从事这类工作的是经过培训的非专

26、业人员的或无专业技术的普通人员。另外,超过一半的学校是没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即使选择“有”的学校,人数也集中在1-2个。他们在学校大多数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占72.7%),占24.2%的从事教辅工作,还有少部分的专业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和行政工作。,49,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在学校从事的工作类型,50,最希望教育技术方面的人才具有哪些能力,51,学校最希望教育技术方面的人才具备哪些专业知识,52,通过以上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已经逐步走入学校、走入社会,且有一定的社会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通过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加强各项专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一定能更好地、更多地满足社

27、会需求。,53,针对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调查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统计,54,55,56,57,58,59,针对国培计划的需求调查(农村),本次调查是以安徽省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为例,调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培训的需求情况,以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情况。主要目的是了解信息技术教师对培训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具体形式等方面的一般要求情况。,60,61,培训目的的调查统计,62,培训方式及方法的调查统计,63,培训内容的调查统计,64,65,66,培训支持的调查统计,67,对安徽师大已毕业学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2005年就业率:人数80人,就业55人,25人待业,就业率

28、(含考研)68.75%,考研人数是7人,考研率8.75%。就业去向:考研:7人普通高等院校:7人职业类高等院校:7人中等初等教育单位:25人选调生:1人企业:8人待就业:25人,68,2006年就业率:人数100人,就业92人,8人待业,就业率(含考研)92.00%,考研人数是12人,考研率12.00%。就业去向:考研:12人普通高等院校:4人职业类高等院校:5人中等初等教育单位:27人选调生:1人企业:33人待就业:8人国家项目就业:3人其他企事业单位:7人,69,2007年就业率:人数97人,就业83人,14人待业,就业率(含考研)85.57%,考研人数是20人,考研率20.62%。就业去

29、向:考研:20人普通高等院校:6人职业类高等院校:3人中等初等教育单位:40人选调生:1人企业:12人待就业:8人其他企事业单位:1人,70,2008年就业率:人数96人,就业90人,6人待业,就业率(含考研)93.75%,考研人数是26人,考研率27.08%。就业去向:考研:26人高等院校:1人职业院校:1人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46人企业:15人待就业:6人应征入伍:1人,71,2009年就业率:人数109人,就业102人,7人待业,就业率(含考研)93.58%,考研人数是33人,考研率30.28%。就业去向:考研:33人普通高等院校:1人职业类高等院校:2人中等初等教育单位:22人选调生:

30、1人企业:24人待就业:7人其他企事业单位:8人国家项目就业:10人(包括西部计划2人和2009年教师特岗8人)应征入伍:1人,72,调查结果的分析,就业率相对处于稳定状态 就业去向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广阔的就业途径,73,4、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思考,练好看家本领,保住老饭碗拓展业务领域,寻找新饭碗紧跟社会需求,打造金饭碗,74,保住老饭碗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高校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国际化,7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提出了包括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重大改革试点在内的六项保障措施。其中,“加快教育

31、信息化进程”作为六项保障措施之一单独列为一章,并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7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

32、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77,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具体做5件事情:一是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平台层(基础云服务平台)、网络层(IPv6/IPv4)、传输层;二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教育资源云;三是管理信息化,建立教育管理云;四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在各级各类学校试点、示范、应用;五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包括能力培训、标准研发、研究支持、运维服务。在具体实现上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包括政策、组织、技术和经费等方面。,78,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未来的教室一定是云端教室,包括电子课

33、本、电子课桌、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在资源方面,由模拟媒体到数字媒体,再到网络媒体,资源最终都在教育云上,内容达到极大丰富,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创意与创新、沟通与协作、研究与获取信息、批判性思维、决策与解决问题、信息化公民素养、科技理论与应用六大能力。21世纪的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则包括引发学生学习与创意、设计开发信息时代的学习经验和评估准则、塑造信息时代的工作与学习模式、提升和塑造信息化公民责任感、从事专业发展与领导力培养几个方面。,79,未来的教育管理者要具备富有远见的领导力、信息时代的学习文化、卓越的专业实践、系统性的改善信息化公民素养。在信息化环境下最终形成未来的教育生态,信息

34、化教育教学不再是试点,不再是示范。,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80,寻找新饭碗面向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设计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关系国外企业培训的启示,学校教育,企业培训,文化传承人的全面发展,技能传承员工绩效提高,共享基本理论和方法,81,打造金饭碗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发展学习技术:从技术应用向技术开发、设计的转变,82,国际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趋势,理论研究呈现具体化、务实、包容的趋势技术发展呈现微观研究与宏观预测并行的趋势研究方法要求趋高并呈现多元、混合的趋势,83,5、安徽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12),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

35、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优化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教育技术系在学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下,着力开展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行情况的修订工作。,84,本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定位问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事关本专业的准确定位,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最好是以信息技术专业代替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与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游离现象。目前安徽省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师资紧缺,本专业应转型,重新

36、定位专业培养目标。,85,课程设置问题核心专业课的课时略显单薄。实践课程的比例过低,尤其是教育实习的时间太短,很难通过教育实践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院选课程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且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86,教育实践问题对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目前本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严重不足,且四年中只有一次实习机会。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存在严重的滞后性。,87,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具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能力;具有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具有企事业信息技术培训的策划、实施能力,能胜任信息化环境的开发与管理。,88,核心能力的支撑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多媒体艺术基础、信息哲

37、学、教育传播学、认知科学导论、教育统计与测量、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与教的原理、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导论、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处理、学习科学与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信息安全概论、信息伦理学、网络安全与管理、开源软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与应用、媒介教育学、教育软件分析与设计、机器人教育、人机界面设计、数字化校园规划与管理、教育装备系统建设、教育产品设计等。,89,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思路,围绕专业目标,适应于“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8、修订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课程主要是教育实习的教学时数,强化实践性教育环节主要是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培养力度。同时,与此相适应的是,调整部分课程的开课时间,主要是将第七、八学期开设的课程分散调至其它学期。,90,、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的修订,对近四年硕士学位论文(312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得出一些学科发展方面的结论:河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实践领域、研究范畴、研究方法,91,关于实践领域,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网络与远程教育中小学教育媒体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校相关的领域关于教育技术专业本身、其它教育、企业与组织培训等较少,92,整

39、合教育资源专业扩招明显,就业问题突出,需整合教育技术专业现有资源调整课程设置基础理论是重中之重。选修课应增加一些技术及应用软件方面的课程。处理好创造、使用、管理三个领域方面的课程比例。国外启示:适当增加管理、绩效类课程增设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科课程。加大专业宣传,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93,关于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教与学过程、资源环境的设计与开发领域协作学习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学习环境,94,启示:明确学科定位,制定培养方向教育技术原理现代远程教育教育软件工程或知识工程的计算机专业类教育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新增:绩效技术与人力资源,95,关于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批判性研究文献分析法设计研究混合型研究,96,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学术性(三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二年)现代教育技术方向(脱产班)教学培养方案,97,结语,教育技术学成为一级学科?!谢谢,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