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其一)完美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7159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城道中(其一)完美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城道中(其一)完美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城道中(其一)完美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城道中(其一)完美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城道中(其一)完美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城道中(其一)完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城道中(其一)完美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城道中(其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苏轼的诗今存 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

2、”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走近作者,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写作背景】,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新城道中,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首联巧妙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东风似乎知道我要出行,于是吹走了连绵不断的阴雨天

3、气,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1)首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整体上看首联起到了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作用:“欲山行”领起下文,引出下面六句对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具体描写;“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感情基调;“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诗人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点明了季节气候和出行环境,为下文设置背景。,颔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像挂着铜钲。,颔联描写春晨

4、山村晴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以絮喻白云并非苏轼首创,此前韩愈就有“晴云如擘絮”的诗句(见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但苏诗用“披絮帽”来比喻笼罩在山头上的白云,在前人的基础上是有所突破,较为贴切、形象、生动。诗人以“挂铜钲”喻“树头初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

5、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至极,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出句“野桃含笑竹篱短”重在描写“野桃”,对句“溪柳自摇沙水清”主要是刻画“溪柳”。前者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

6、种喜情。本联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呢?如此美景良辰怎不使山人倍感欢欣呢?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嬉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诗人这个想法并不合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际,但从中可以领会,他在这次山行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尾联:想象乡野人家的美好和闲适.,结合诗的二、三、四联描写的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象,分析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以“披絮帽”状山顶的“晴云”,以“挂铜钲”写树梢上的“初日”,以“含笑”拟人桃花的艳丽,以“自摇”写溪

7、柳的舞姿,以“最乐”写农家的春耕,这些充满了欢乐和生机的景致和人物都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这首诗首先以“东风多情、雨声有意”写出行时的愉悦心情,随后诗人描写了山行途中的所见之景,出得门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岭上晴云”“树头初日”),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这些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好不快活自在!),充满着欢乐和生意,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活泼、闲适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

8、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总结全诗,此诗描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色调明丽清新,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表达感情,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9、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诗词风格,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ch)锦,朝露漙漙(zhun)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定风波红梅 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y)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