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实录.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1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找出要求,明确单元主题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并说出感受。师:其实生活中不论是一首歌一幅画,还是一篇*一部电影,都是美的艺术,都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在第二单元中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感受艺术的魅力。打开第二单元导读,快速读读,看导读为我们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读导读,划出学习要求。师:明确了学习内容和要求,我们一起学习本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生齐读课题,师强调“弦”字读法。并投影出示没有标点的古文。师:这是一篇什么文?生:文言文。师:大屏幕上的*没有标点,这就是古时候的*,它需要你凭借自己的理
2、解来断句读,自己试试。生练读。师:有什么感受?生:不知道在哪停顿。生:很难读。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生读。师:现在老师降低难度,加上标点,你再来试着读一读,注意这次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生练读师指名读。师:你读得很准确,句子也很通顺。有几个生字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师板生字,并让学生跟读书空。师:知道峨字的意思吗?生:高。生:巍峨。师:怎么知道的?生:课文下面的注释有。师:课文的后面有一些生词或者生字的解释,这就是注释,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那若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想想。生:像,好像。师:谁能联系这两个生字的意思,说出“峨峨兮若泰山”的意思。生:高高的像泰山一样。师:你的理解能力很
3、强,认识了生字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生齐读课文。师:大家读得很不错,有一句大家节奏把握得很准,注意了兮和若之间的停顿。投影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师:知道兮字的意思吗?生:语气词相当于啊。师:它是和峨峨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读到这时要稍作停顿。像老师这样,师范读。生跟读两遍。师:大家觉得这样读比刚才更怎样了?生:比刚才更有感情了。师:现在老师也这样有感情的为大家范读*,你仔细听,用心感受。师配乐朗诵。师:你也像老师一样投入感情的读读,注意在老师划斜线的地方稍作停顿。出示划出节奏的古文。生练习朗读。指名读。生:他读出了韵味。生:他读的很有感情。师:谁能再来试一试,比他还有感情。生再读。师
4、:你真的读出了古文的味道,我们也被感染了。现在我们男女生配合读,一起感受古文的魅力。男女生配乐朗读。三、再读课文,读懂读透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先来看看题目,谁知道绝的意思。生:断绝。师:伯牙断绝了什么?生:伯牙断绝了琴弦。师:换句话说也就是?生:伯牙不再弹琴了。师:伯牙在楚国当时是一流的琴师,前途无量,为什么不再弹琴了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抓住重点词语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或者,读读课文,同桌互相说说*的大概意思。投影*并在重点字词下加点。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课文,同桌互相讲故事。指名讲故事。师:你的故事讲的很流畅,如果能把加点的字词理解透彻,故事内容就会更生动了。现在我们交
5、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个生字词?生:我知道了第一句话中的善字的意思,是擅长的意思。师:能说说整句话的意思吗?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师:文中还有两个善字,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吗?生:好啊。生:真妙啊。师:这是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之词,我们还可以怎么理解?生:真棒啊。生:太妙了。师: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师:我们来读一读。生读。师:你还读懂了那个生字的意思。生:我知道了峨峨和洋洋是高高和广大的意思。师:这两个词是用来形容高山和江河的。生:志的意思是想。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文中的念字其实和它的意思是一样的。生:我知道了也是心里想到的意思。师:这两个字体现了伯牙心里想到了
6、什么就能弹出什么,可见伯牙的弹奏水平怎样?生:很高。生:钟子期必得之的必是一定的意思。生:是都的意思。师:大家的理解都可以,古文的解释是丰富的。师: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之后,谁能结合理解再来讲讲这个故事?生讲故事。师:这次你的故事讲的更充实了。四、品读课文,读情悟境师:理解了内容,现在谁来说伯牙为什么不再弹琴了呢?生:因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没有知音了,所以摔破琴扯断弦,不再弹琴。师:用文中的话怎么说呢?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投影展示这句话。师:什么样的人称之为自己的知音呢?生:了解自己的人。生: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师:伯牙为什么把子期当作自己的知音
7、呢?快速读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并划出来。生读课文,划出答案。生:我认为这句写出了他们之间的知音之情。“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感叹地说:“真妙啊!就像宽广的江河在我心里流过。”师:你从这句话中还能读出什么?生:无论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说出来。师:他们真是心意相通。生:我还能读出伯牙的弹奏水平很高。师:从哪可以看出来。生: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师:如何理解。生: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琴声就表达出高山,心
8、里想到流水,琴声就表达出流水。师:能用自己的话形容伯牙的弹奏水平吗。生:出神入化。生:独一无二。生:登峰造极。师:大家的词汇真丰富。请同学们看图,此时伯牙身边青松翠柏,云雾缭绕,他在动情地弹奏一首高山流水,子期在欣赏着陶醉着,并赞美着,能猜想出子期眼前出现了怎样的高山流水吗?生:巍峨的高山,澎湃的江河。师:带着你这种感受读读。生读。生:子期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入云的高山,奔腾不息的江河。师:读出你的这种感受。生读。师:你读的很有气势,谁还能读出这种气势。生自由读。师:如此丰富的画面,我们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呢?生:峨峨和洋洋。师: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我们浮想联翩,这就是古文的魅力呀,我们再来读读
9、体会一下这种魅力。生读。师:伯牙的音乐*于大自然,那他的琴声肯定不仅仅表现了高山流水,还有可能表现大自然的哪些场景呢?放音乐生闭眼想象。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蓝蓝的天空,自由的飞鸟。生:苍茫的大地上,郁郁葱葱的森林在旺盛的生长,林间欢快的动物们在高兴的飞奔。生:我仿佛看到了皎皎明月挂在天空,徐徐的清风迎面而来,好一个宁静淡雅的夜晚。师:能不能用子期一样的语言赞美一番呢?师生配合读。师:这真是伯牙所念。生: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书。师:这就是心意相通的知音啊!知音相遇心情怎样?生:激动高兴。师: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体会体会。生齐读。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感受情意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伯牙绝弦感受
10、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意,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生读。师:世事难料,就是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知音,却染病而死,离伯牙而去,试想一下此刻伯牙心情怎样?生:悲伤。生:难过。生:悲痛欲绝。师: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读。师:我真的体会到了伯牙的悲痛心情。为什么如此悲痛呢?生:因为再也没有人听懂他的心声了。师:是啊,当他弹琴心里想到高山的时候,再也没有人会像子期一样赞美他。生: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师:当他弹琴心里想到流水的时候,再也没有人会像子期一样赞美他。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所以伯牙才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伯牙此时断绝的仅仅是琴吗?他还将什么一并断绝了?生:前途。
11、生:音乐。生:心灵。师:是啊,他将自己的心灵大门关闭,留给自己的是无边的痛苦和孤独。师:读一读,体会这种感情。生读。师:读出了伯牙的悲痛。二、诵读课文,读出感受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这份高山流水深相知的情意。生齐读配乐。师:关于伯牙与子期之间成为知音的传说在哪部书中有记载呢?资料袋介绍的很清楚,请同学们读一下。生读资料袋。师:正是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三、课外拓展,加深理解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作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投影这首诗歌。师生配乐读读。四、展开想象,课堂练笔师:短短的一首诗,把伯牙的痛苦心情展
12、现无余,可是人生路漫漫,伯牙能这样一直消沉下去吗?如果此刻,你置身于春秋时期的楚国,作为伯牙的新朋友,你会如何劝慰他,开导他积极乐观的面对今后的生活呢?结合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把你想对伯牙说的话写下来。生写。全班交流。师:正如大家所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只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赞美的口吻对待周围的人,你就会拥有很多的朋友,这节课大家学的认真,读得投入,真是“善哉,善哉”,课文能否背上来呢?学生练习背诵。检查背诵。伯牙绝弦教学实录2我一直坚信:解读决定设计。如果说每一个教师遵循的教学理念各有侧重,那么对文本的解读可谓千姿百态。因此,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
13、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 “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拥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声以及他通过琴声所
14、传达的心声都有子期能够理解,而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尝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难觅,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从此也向整个世界封闭了心灵的大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却是难上加难。可能我们并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永远不放弃对知音的寻求,不被人理解时也能够坦然地面对孤独,拥有知音是人生的幸运,没有知音也不会陷入绝望的深渊。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我们寻求着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但这份温暖却
15、总是那么难以企及。即使我们曾经有幸感受到这份幸福,但因为人生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我们的幸福往往转瞬即逝,反而加倍地承受着失去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教学实录】课前文字游戏: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词语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要求后
16、面两个字是叠字。板书:杨柳依依生1:白雪皑皑。生2:流水潺潺。生3:其乐融融。生4:春风习习。生5:书声琅琅。师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流水潺潺春雨潇潇白雪皑皑云雾蒙蒙霞光灼灼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生:这些词描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揭题导入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不一样。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
17、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二、整体读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再读课文。师:请一个同学读。指名一生读课文。(该生读得通顺流利。)师:真是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没有做任何讲解,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再指名一生读课文。师:真好!我最欣赏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还
18、有一个地方: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强调得好!第三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得好!看来同学们读课文没问题了。现在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自由读课文。师:放慢节奏试试。学生放慢节奏再读课文。三、初解绝弦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的意思是不是自见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们:*的题目伯牙绝弦,怎么解?生:伯牙从此不弹琴了!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了!“绝”怎么解?生:“绝”就是断绝。师:“绝”就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但是这个同学刚才却直接说伯牙从此再不弹琴了。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
19、按照下面的注释进行翻译,而是变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经常在用的表达方式来说,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题目的意思,他真会学习。我们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学会变通。师:*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师:*的最后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了吗?它意味着什么?它向世人宣告了什么?生:宣告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知音了。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彻底地放弃了弹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绝弦不是一般的绝弦,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将永不弹琴,彻底地放弃弹琴!我相信如果我们
20、继续读课文,你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对这篇*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四、再解绝弦1、何谓知音:师:现在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师:这里的“善”字怎么解?生:擅长,喜欢。师: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个“善”字在*中出现了几次?生:四次。师: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生:不是。善鼓琴,善听,“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师:后两个“善”字?生:感叹词!师:感叹词?但我们解释的时候不能直接解释成“感叹词”,要善于变通啊!生:这里的“善”就相当于“啊”!师:有不同意的吗?生:“善哉”就是“好
21、啊”!师:“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赞叹,“哉”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赞叹,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只“好啊”这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怎么说?生:我们还可以说“真棒啊”!师:你也真棒啊!生:真行啊!生:不错啊!生:了不起啊!生:真厉害啊!生:妙极了!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可有多种解释,不论是“好啊”还是“妙啊”,还是“棒啊”还是“行啊”,都表示赞叹。我们看出来了,四个“善”字用法不一样。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往往有这种现象。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
22、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师: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对你说一声“善哉”!同样,后面一句你应该也能读懂啊!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光大!”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生:我对他有补充。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什么来。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的确是“善鼓琴”。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辽阔,表现了出来,钟子期就听懂了伯牙的意思
23、,好像他俩心灵相通一样,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那么我们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的确是善鼓琴,钟子期的确是善听呢?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从这两句看出了伯牙的确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志在流水,曰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生:我就仿佛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现在你还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什么?生
24、:我就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真好。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资料中也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生:还会表现鸟语花香的景象!生:还会表现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无边无际的蓝天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生:还会表现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生:还会表现秋风习习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生:还会表现春天杨柳依依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的景象。生:还会
25、表现鸟在枝头歌唱的景象。生:还会表现春天竹子拔节的景象。生:还会表现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师:好!作为一个善鼓琴的人,作为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正如同学们所说,他的琴声一定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的情景。(出示课件。)师:他的琴声一定还表现了那徐徐清风生: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师: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风!师: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师: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我们都是钟
26、子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师: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师:志在炊烟生:善哉,袅袅兮若炊烟!师:志在流水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师:志在春雨生:善哉,潇潇乎若春雨!师:志在白雪生:善哉,皑皑乎若白雪!师:志在云雾生:善哉,蒙蒙乎若云雾!师:志在霞光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生:知音!师: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
27、,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板书:知音生:知音!2、相遇相知: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生:不会!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生:因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师:那别人呢?生:而别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内心深处的感觉。师:也就是说,不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生:别人的赞美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赞美吗?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师:可是伯牙的琴
28、声到底好在哪儿,却说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赞美是空的,是不着边际的。生:别人的赞美始终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哪里好,只是说你好,没说出哪个部分好,而钟子期却说出他的哪个地方好,理解得很深!师:那你说别人的那些肤浅的赞美到底是怎样的赞美?生:伯牙,你的琴声真是太美了,没有人能弹出这么美的琴声!师:尽管这样的赞扬是很高的评价,但这样的赞美却没有像钟子期这样真正道出伯牙琴声的妙处。所以这样的赞美是肤浅的,是毫无价值的。生:别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乐家,所以听到别人赞美,就都觉得伯牙的琴声一定是非常棒的。师:别人赞美就跟着赞美,却并没有真正听出美在何处,所以这样的赞美也是没有什么价值,是吗?生:钟
29、子期是最能体会和了解伯牙内心深处是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别人却没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师:也就是说只有钟子期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可以想象,在遇到钟子期之前,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去说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说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当伯牙听到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心情?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来听他弹琴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师: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生:他还有一种无奈!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的高潮部分却无人能够听懂,因此他感到无奈!师:他感
30、到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无奈!生:我想伯牙这时候肯定感到寂寞,因为他想到听他弹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听懂他内心所想,因为他感到寂寞!师:他一定是寂寞的,有道是曲高和寡!生: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充满渴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是怎样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伯牙绝弦教学实录3师:心有灵犀可能是对知音最好的注解。正如这个同学所说,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遇到一个真正的生:知音!师: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万次地发出一种呼唤,他呼唤什么?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处啊?师:然而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
31、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生:很快乐的,一定要在音乐事业上走得更远,一定要有成就,是钟子期带给他的希望。师:因为有了知音,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欣慰的,因为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知音。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兴奋的,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师: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感慨万千,这万千的感慨又汇集成一句话,他一定会对钟子期说什么?生:他一定会说,知我者,乃钟子期也!师:知我者,子期也!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意,伯牙曾为等待子期在江边的船上苦苦地守候了一夜,而子期也把伯牙视为兄长,最后一次相见两人依依不舍,洒泪而别
32、。此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生:我觉得不只是音乐方面的知音,他们已经是一对生活上的知音。师:他们已经成为一对人生的知音!生:我觉得钟子期和俞伯牙不仅是音乐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为钟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声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关心俞伯牙,所以我觉得他们是生命中的知音。师: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绝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心有灵犀,他们的相遇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相遇!生:他们有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伯牙是善于弹琴的,他总是能把他的心情表现在琴声里面,而这时钟子期在旁边默默地听着,能够努力使自己领会琴声的精神,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他们都能够互帮互助,这对于俞伯牙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大
33、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有这么好的知音在自己身边!师: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那样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知音,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够遇到,真是太难得了。知音欢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欢乐、非常融洽的场面,是吗?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学们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生:(饱含深情地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这个同学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3、知音之死:出示句子,学生
34、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怎样的痛苦,这是何等的决心!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再无知音了呢?生: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钟子期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终身不复鼓了。师:伯牙觉得除了子期再也没有别人了,是吗?生:我觉得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非常深刻的友谊,子期死后,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来作他的知音了。师:世再无知音,子期一死,他的心也跟着死了。生:因为只有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的心声,听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师: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听到的赞美都是虚的,不着边际的,肤浅的,是吗?生:俞伯牙和子
35、期的关系是很好的,就像亲人一样,而子期一死,伯牙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心也跟着死了。钟子期给他带了希望,结果子期一死,俞伯牙对生活也绝望了,所以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解他的人了。师:说得真好。在伯牙看来,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伯牙不由得会想,当他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无人能像子期那样赞他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志在流水,再也无人像子期那样去赞叹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这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
36、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生:他在断绝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他在音乐道路上辉煌的前程!师: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全都断绝了。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同时也断绝了他的心弦!他认为已经没有人能真正懂得他,所以他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师:好一个断绝心弦!绝得不仅仅是手上拿的弦,绝的分明是自己的心弦!生:伯牙在断绝琴弦时也断绝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师: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断绝了!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注意,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希望,能够点燃他的希望之火。师:也就是说他在断绝琴
37、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生:我觉得还断绝了他的快乐!因为以前钟子期听他的琴声,子期都能听得出伯牙琴声的好处,现在钟子期去了,伯牙感到非常伤心!师: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化为泡影!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希望,断绝了快乐,断绝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这个知音一死,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知音了!再读这句话。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
38、教学实录4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生:伯牙绝弦。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生齐读课题)师:“绝弦”是什么意思?生:“绝弦”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师:那么“伯牙绝弦”呢?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了。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37页,按照自己的感觉至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生:伯牙和子期。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
39、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点评: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情。初读的标准是什么?正确。“毕竟是古文啊”一句,是对学习起点的自觉尊重,也是对初读标准的坚定捍卫。“生本理念”,既非一厢情愿的“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而是“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与“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的融为一体。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师:
40、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生:想。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出示)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谓:称为;认为,以为;评论。生:认为、以为。师:那么“乃”呢?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生朗读此句,读得准确而且有韵味。)点评:“预设”越是精细,“生成”越是精彩。这是我一贯的看法和课堂经验。问题在于,我们“预设”什么?预设目标、预设重点、预设流程、预设语言、预设练习、预设提问、预设板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唯一不足的,却是对“学情”的预设。学情还能预设?如果说前述的种种“预设”是某种预先设定的话,那么,学情显
41、然是无法预先设定的。但是,学情却可以设想,也必须先做某种设想,这不正是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上的生动呈现吗?我们看“谓”字的教学,显然是预设精细所生成的课堂精彩。预设学情,方能对症下药。师:真有古文的味道。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要在字和字之间分开,尤其是这个“兮”字后边要做一下停顿。师:你知道了怎么断句。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生:因为注释里说“兮”是个语气词。师:你看,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
42、味道就出来了。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朗读,读得很有韵味。)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生朗读全文,很有韵味。全场掌声。)师: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笑声)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全场掌声。)(生齐读,朗读明显有进步。)高山流水明知音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43、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体会到。师:怎么理解?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好啊!师:在古代就说成生:善哉!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生读得很有韵味)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点评:对古文词义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为“意思”、一为“意象”、一为“意蕴”。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