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读后感(王守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9279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行合一读后感(王守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知行合一读后感(王守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知行合一读后感(王守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知行合一读后感(王守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知行合一读后感(王守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行合一读后感(王守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行合一读后感(王守仁).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读王守仁著作大学问,XX专业XX级XX班,目 录,一、人物简介二、大学问内容简述三、读后感,一、人物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2、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二、大学问内容简介,心学箴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大学问是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的纲领性哲学著作,被其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大学问采用问答的形式,通过对“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问题的探讨,阐述修身用功的内涵,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引导人们探求真理,去恶扬善。,三、读后感,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

3、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王阳明提出,要改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内心良知主宰自己。,三、读后感,1、什么是心?王阳明依据陆九渊“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的观点,指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也就是说:人、是天地万物的中心,心、不是一块血肉

4、”,即非人体内的心脏,是“人之主宰”、“人之知觉”,是支配、控制、统率人的感官及运动器官的中枢,是人的各种知觉的综合。“心”,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体。所以、人的心就是天,只要人的心明白了,天地万物就都可以解释了。,三、读后感,2、什么是理?王阳明说:“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耶?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耶?”“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而皆不出于此心之一理,然后知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也就是说:世间万物

5、的道理都在心中,心本来就是性情、性情就是道理,有忠孝之心就有忠孝之理,无忠孝之心就没有忠孝之理。天下的事情无论多少,天下的事情无论怎样变化,无非是一个道理,是事物本来的客观规律。人心只要归于自然,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三、读后感,王守仁“心即理”之说,是其“知行合一”论的基础,它充分肯定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相信自我的道德力量和自我成圣潜在能力,反对迷信外在权威,否定用现成规范和书本教条来禁锢人的身心,而主张依靠自我的“心之本体”(良知)来主宰和支配一切行为,在道德实践中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王守仁认为:大学之道的核心性难题和机会在亲民二字。别的都是主观性的指标,能亲民与否才是区分真

6、伪的实践性的标准。只有在亲民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你是否知行合了,才能将三纲五常等明德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做不到亲民所有的说教都会沦为滑舌利口的恶谈。有了亲民的境界,才会老我老以及人之老,才能有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态,这样才能尽性。尽性与止于至善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体化。而且既不能独善也不能空谈,必须在亲民的过程中实修,开放性的修。这才能找到吾性自足的正确门径。,三、读后感,王守仁说:“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这是一个由己及人的过程,亦即孟子所谓“推仁”以及于四海的过程。王阳明对此有很详尽的解释:“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弟之明德始明矣”。就是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依照这种方法明其“明德”,推广吾心良知,就能形成人人相亲,各安其分、各勤其业的理想社会。这正如王阳明所描绘的:“天下之人熙熙皞皞,皆相亲如一家之亲。其才质之下者,则安其农工商贾之分,各勤其业,以相生相养,而无有乎希高慕外之心;其才能之异,若皋蘷稷契者,则出而各效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