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本章从考察货币转化为资本开始,进而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和生产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阐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第四节 工资,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与资本的区别在运动中显现出来商品流通公式:资本流通公式:,两者在表现形式有相同之处:两个公式都有商品与货币的对立;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都有卖者、买者和既买
2、又卖者三种当事人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流通目的不同商品流通为买而卖,获得使用价值资本流通为卖而买,获得价值流通内容不同商品流通先卖后买,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资本流通先买后卖,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运动的界限不同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有限性资本流通为卖而买,无限性,、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 因为 这个 公式不仅适用于商业资本,而且适用产业资本于和借贷资本等各种资本的运动形式上式中,被称为剩余价值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古典经济学没能解决这一矛盾,并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剩余价值如何产生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为什么?这需要一
3、种特殊商品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 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而是劳动力的使用权,从历史上看,劳动力大量成为 商品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资本的原始积累直接相关如,英国的圈地运动 当时英国的贵族牧场主为了适应毛纺业发展的需要,圈占农民的耕地作牧场,并通过一系列法令来强迫破产农民进入工厂,成为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
4、力价值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由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价值由生活资料价值决定价值决定包含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在劳动力价值的变动中,两种因素起作用一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趋于下降,劳动力价值趋于下降二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增多,劳动力价值趋于提高,(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超出的部分就是剩余
5、价值。而其他商品一旦进入消费过程,其价值将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剩余价值是在劳动力买卖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三、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一般性任何劳动过程都需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其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一是,劳动隶属于资本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价值增殖过程 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即价值形成过程的
6、延长就是价值增殖过程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则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在创造使用价值,而在于实现价值的增殖如何实现价值增殖?利用劳动的二重性分析,、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首先预付资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然后使二者在生产过程中结合起来在生产中,一方面,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中,即新创价值如果新创价值与同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相等,没有剩余价值,这就是单纯的价值
7、形成过程如果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使工人新创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殖,这就是价值增殖过程,以生产棉纱为例:假设,生产棉纱斤,需生产资料价值元,劳动力价值元(劳动4小时)若生产棉纱斤,就是价值形成过程预付资本元,收回元,没有实现增殖若生产棉纱斤,就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预付资本元(生产资料24元,劳动力3元,劳动8小时),收回元,其中剩余价值元,从而实现了价值增殖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可见,当资本家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劳动力价值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变资本 指转变为生产资料的
8、那部分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原料等,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 指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使价值得到了增殖,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的理论创新之一,有重要的意义(1)进一步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2)计算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3)为创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三、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1、剩余价值率资本分为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商品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 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
9、值 率用物化劳动表示 m=mv用活劳动表示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2、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量 m=m v剩余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例如,原来工作日的长度是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4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把工
10、作日延长2小时,达到10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2小时,变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4小时100%=150%从而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了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局限性?工作日界限最高界限:受生理及道德限制最低界限: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长度有很大的伸缩性。工作日的长度往往取决于阶级力量的对比,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例如,假设原来工作日仍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剩余价值率=100%现将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2小时,工作日总长度不变,则剩余劳动时间为
11、6小时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2小时100%=300%剩余价值率由100%,提高到300%,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的?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 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它是单个资本家率先提高生产率而得到的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活资料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地位不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主要是绝对剩
12、余价值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成为主要的剥削方法资本主义生产经历了三个阶段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这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其剥削方式不断演化的过程,三、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马克思:“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剩余价值规律它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第四节 工资,一、工资的本质二、工资的形式三、工资的国民差异,一、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西方经济学
13、往往不严格区分劳动与劳动力认识工资的本质,关键是说明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工人出卖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为什么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如果劳动是商品,在出卖时必须已经独立存在。但劳动在交易时不可能独立存在如果劳动是商品,它的价值也应由劳动来决定。劳动的价值由劳动来决定,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如果劳动是商品,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剩余价值无从产生,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失去存在的基础,二、工资的形式,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按工人劳动时间支付工资计件工资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支付工资工资形式的发展二战前:将“科学的劳动组织”与工资形式相结合,
14、如“泰罗制”、“福特制”,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率二战后:在工资制度及管理方法中更注重工人感情及心理因素的作用,如“终身雇佣制”、“工人分红制”、“管理民主化”等,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提高生产率,三、工资的变动趋势,1、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 指以货币数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 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能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二者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物价指数,在较长的时期中,实际工资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工人的消费资料结构、消费水平及劳动力训练费用等,随生产力发展变化而提高工人为提高工资的斗争,2、相对工资,指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同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相比数额,又叫比较工资。反映工人在新创价值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工资呈下降趋势,3、工资的国民差异,工资的国民差异 指各个国家工资水平存在的差异影响各国工资水平差异的因素很多,包括:各国经济、文化、历史等条件的差异,使劳动力价值中包含的社会、道德因素得有所不同,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不同;各国生产技术条件的差异,要求工人的劳动技能、文化素质不同,使教育训练费用不同;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