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主编闫金莲830.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9318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期主编闫金莲83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期主编闫金莲83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期主编闫金莲83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期主编闫金莲83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期主编闫金莲83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期主编闫金莲83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期主编闫金莲830.ppt(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期 主编:闫金莲 2012-8-30,小学语文212班简报,卷首语,学员朋友们,请伸出你的手,打开你的心,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一起走进这温暖的阳光地带,去迎接明媚的春天。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和智慧,书写出语文212班教育活动的精品,与孩子们一同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收获在宽容之后 杨俊英英国教育家密尔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能教育人以公正、技巧和宽大的胸襟来处理各项事情。”记得一天下午我刚到教室门口,就有学生告诉我张帅的试卷不见了。我心里边嘀咕边和学生急忙找。忽然有一位学生悄声告诉我是博鑫拿的。经了解是该生考得不好怕家长批评,于是拿了一张分数高的试卷冒充

2、交差。虽然目标锁定了,但怎么也没想到是他一个非常老实的孩子。我真想去检查他的书包,但是理智让我没有这样做。放学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斥责没有批评,更没有询问试卷的事情,而是让他拿出自己的试卷,告诉他哪里的知识掌握得好,哪里还存在缺漏,哪里是因为粗心失分,哪里的确没学懂,并给他耐心讲解,讲着讲着只见他涨红了脸,轻声说老师对不起试卷是我拿的,我怕爸爸看了批评我才做了错事。我听了随机夸奖说你能主动告诉老师很诚实,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而且很懂事很有上进心。知道这次没考好是吗?他点点头说我再也不会这样了。借机我向他承诺不会告诉任何人保守秘密。事后,我与他爸爸进行了沟通。在平时的教学中,当他取得成绩时,给

3、他充分的肯定,有时摸摸他的脑袋,有时给他鼓励的微笑,有时在作业本上写一些肯定性的话语,有时还故意给他一些不太难的小难题让他去解决。半个月、一个月渐渐地,他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没想到一件无心的错事因宽容却成为孩子进步的源泉及不竭的动力,我心里的欣喜别提有多大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面对孩子的错误,用宽容来处理,定能育成片片绿荫。,教学故事分享,教学做合一 李晓莉 昔日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教学的结合,却不知做的重要。以至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是过眼烟云,学过后感觉已掌握牢固,复习时又措手不及,好像有复习不完的东西。弄得是师生很被动,以至于学习效率低下,不免有丧失信心的举措。在此次学习

4、中,我感受到了平时教学中的失误,悟出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是何等的不可一失。所谓课程是一种活动,它重视生活的教育作用,教学做应合一。陶行知先生也最早提出并实践“教学做合一”理论,他认为:一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二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三是在做上教的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新课程注重学生动手去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贺斌院长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国外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讲“同情心”一课时,没有在教室里机械的述说“同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而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和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看到和感受到残疾人生存的艰辛与不易,孩子们的同情心便

5、油然而生。此时他们已不用老师再讲什么是“同情心”了,因为听到的很快就会被忘掉,只有亲身经历的才能记住。这样就以做促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己教学“鞠躬、拍怕胸脯时”不妨让学生弯腰动手做一做,给他们创造一次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性练习,长期下来,不仅给孩子带来了轻松,也教学开辟了一条畅通之路,何乐而不为呢?,精彩研修日志,被扼杀的创造力李晓莉 一次,我旁听一堂社会课。老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同学说像公鸡,有的同学说像山羊。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中国地图像山羊。也是第一次惊讶地发现,真的,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而不是公鸡。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那些说像山羊的孩子。没想到

6、那位老师问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同学们依然回答说像山羊。想必那位老师认为在他的公开课上竟然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是丢他的脸,他恶狠狠地再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他把“再”字说得很重。那些同学胆怯地说:“像公鸡。”老师提高嗓门再问全班一次:“中国地图像什么?”全班齐声回答:“像公鸡!”老师满意地笑了。在我们的教学中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达到目的却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