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文言文翻译.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9701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破文言文翻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突破文言文翻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突破文言文翻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突破文言文翻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突破文言文翻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破文言文翻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破文言文翻译.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突破,南宁市一模回顾与经验,7.(1)既战,斩贼骁将,宪宗壮之,诏图状以献。交战以后,杀了敌军勇将,宪宗认为他雄壮,命令军中画他的图像献给朝廷。(得分点:既、壮、图各1分,句意2分)(2)听日整勒,士皆奋,即掩贼不虞,降之。(2)李听每天整顿训练,士兵全都振作起来,随即趁敌人不备(发动攻击),使敌人投降。(得分点:奋、虞、降各1分,句意2 分),评分细则:7.(1)“既”译成“已经”“以后”给1分。译成“不久”“即使,既然,到时候”不给分。“壮”译成意动用法,如“认为豪壮,觉得厉害,认为勇敢”给1分。只要译成意动的相关表述均得分,译成类似“很赞扬和推崇”不给分。图:必须译成动词,“画

2、”“画下”“画出”给1分。最后一句语意翻译成“写奖状”“画图状“把地图形状”作战图纸等都不给分。,评分细则:7.(2)日:名做状,译成“每天,天天”。奋:译成“振奋,振作,发奋,亢奋”都可降:使动用法,译“成使降服,使投降”。译成“收降,降服”也给分。译成“打败”不给分。虞:料想。不虞:没有料到。掩贼不虞:只要译“乘其不备”即可。,全卷得分109分,文言文翻译得分3分,南宁市一模回顾与经验,全卷得分109分,文言文翻译得分4分,南宁市一模回顾与经验,文言文翻译突破,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文言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

3、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高考常见的三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学案略语,自我诊断,找出翻译过程中的疑难点,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栏目索引,示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段会宗,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拜为沛郡太守,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护。会宗为与谷永相友善。谷永予书戒曰:“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万里之

4、外以身为本。”,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会宗既出,城郭甚亲附。康居太子保苏匿率众万余人欲降,会宗奏状,汉遣卫司马逢迎。会宗发戊己校尉兵随司马受降。司马畏其众,欲令降者皆自缚。保苏匿怨望,举众亡去。会宗还,以擅发戊己校尉之兵,有诏赎论。拜为金城太守,以病免。岁余,小昆弥为国民所杀。征会宗为左曹中郎将,使安辑乌孙,立小昆弥兄末振将,定其国而还。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元延中,复遣会宗发戊己校尉、诸国兵,即诛末振将太子番丘。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发兵垫娄地,选精兵三十弩,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责以:“末振将骨肉相杀,杀汉公主子孙,未伏诛而死,使者受诏诛番

5、丘。”即手剑击杀番丘。末振将兄子也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宛王、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昆弥以下服,曰:“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会宗曰:“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昆弥以下号泣罢去。是时,小昆弥季父卑爰疐拥众欲害昆弥,汉复遣会宗使安辑。明年,会宗病死乌孙中,年七十五,城郭诸国为发丧立祠。”(节选自汉书段会宗传),(1)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万里之外以身为本。(5分),(2)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5分),问题反思1.翻译中,你有“采分点”意识吗?

6、能判断出所给句子中的“采分点”吗?2.翻译有三大“采分点”,你哪方面“采分点”翻译较强?为什么?哪方面“采分点”翻译较弱?为什么?,【评自己】根据下面的评分依据,看看你的答案得了几分,想想问题出在哪里。,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评分依据】(1)“愿”“旧贯”“毋”“身”“因循”,各1分。(2)“豫”“逃匿”“即”“伤”,翻译正确各1分;“为大罪”判断句,翻译正确1分。,考情解读,积累小贴士,“豫”的义项其义项有四个:安乐、快乐,如“逸豫可以亡身”。出游,特指帝王秋日出巡。事先有了准备,预先。又写作“预”。通“与”。参加。,考情解读,积累小贴士,“即”的义项其义项有七个:走近、靠近,如“来

7、即我谋”。就在(某时、某地),就(某物)。副词。立即,马上。副词。就是。连词,如果。连词,即使。连词。与“则”用法相同。那就。,理由:,该答案失分主要在未译准关键实词,如“身”字漏译,“逃匿”字未落实。只有“愿”字勉强得1分。考场落实关键实词,一要靠积累,二要结合语境推断。,得分 1分,【评他人】看看下面的答案能得几分,并说明理由,总结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现场答案(1),理由:,该答案得分点“为大罪”判断句译得准,“旧贯”勉强得分,“愿”“因循”“毋”“身”“豫”“逃匿”“即”“伤”多个关键词不译或翻译错误。,得分 2分,【评他人】看看下面的答案能得几分,并说明理由,总结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现场答

8、案(2),理由:,该答案得分点在“因循”“毋”“伤”“豫”“为大罪”,失分主要在未译准关键实词,如“愿”字漏译,“旧贯”“即”字未落实,“身”意译为“身家性命”,“逃匿”使动用法未落实。,得分 5分,【评他人】看看下面的答案能得几分,并说明理由,总结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现场答案(3),理由:,该答案对“愿”“因循”“逃匿”“毋”四个关键词、“为大罪”判断句译得准,“旧贯”结合语境讲得通,但“身”“豫”“即”“伤”四个关键实词则大而化之,未能结合语境准确翻译。,得分 6分,【评他人】看看下面的答案能得几分,并说明理由,总结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现场答案(4),理由:,该答案对“愿”“因循”“逃匿”“毋

9、”“身”“伤”关键词、“为大罪”判断句译得准,“旧贯”结合语境讲得通,但“豫”“即”未能结合语境准确翻译。,得分 8分,【评他人】看看下面的答案能得几分,并说明理由,总结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现场答案(5),关键采分点的突破之道:审出关键点,落实关键点审题要审出关键采分点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只有审出采分点(一个分句有一到两个采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文言句子哪些地方可能成为采分点呢?,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关键实词:1.从词性上看,是动词,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2.

10、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故事”)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在确认这些实词为采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五类关键实词译到位:,1.一词多义:代入语境2.活用:语法判断、译到位。换词法,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换成现代汉语“杀”;扩充法;用形式表明。3.古今异义:区别、拆分4.通假字:同音、形似5.疑难词:多方推断,关键虚词:1.高频虚词:“以”“其”“因”

11、“乃”2.可译可不译虚词:“者”“焉”等。该译则译。3.常见副词:“甚”“益”“咸”“既”“诚”“信”等。要求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4.特殊虚词:“无以”,兼词“诸”等。词义固定,固定翻译。,特殊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3.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句4.宾语前置局5.省略句6.固定句式,特殊句式: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12、和省略句。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识。,课堂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赵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选自宋史郭劝传),(1)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译文:,

13、赵元昊虽然使用超过中原王朝(授予)的名号,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使他屈服,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要点:“僭”“中国”“屈”“孰”,句意通顺。),考情解读,积累小贴士,话说“孰”与“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354页。,(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译文:,于是拜呈表章,多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要点:“拜”“三”“谢”“市”,句意通顺。),考情解读,积累小贴士,“拜”的义项“拜”是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常见词。它的义项有: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由此义又引申出“谒见,拜见。”授给官职。拔。,考情解读,积累小贴士,反训词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如本题译句中的“赐银使市田宅”中的“市”,在这里是“买入”义,在别的语境中又有“卖出”义。这样的词语还有诂:买或卖。置:置办或放弃。报:报恩或报仇。从:跟随或率领。纳:收进或交出。迁:升官或降职。,谢谢观看,欢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