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伦理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9886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3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与伦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经济学与伦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经济学与伦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经济学与伦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经济学与伦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与伦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与伦理学.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伦理学与经济学,薛为昶,1,文明初始,伦理与经济同源共生,伦理与经济都是人类社会文明演化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关系关系与人类社会关系是属人的“动物不对任何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人类社会与人的社会性,伦 理,伦理:风俗、习俗、性格(希腊)人伦之理,人之为人的道理(中国古代)伦人,辈份,秩序理治玉,道理,治理道德:道道路,道理,规则德得,伦理与道德,伦理: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二是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伦理关系,伦理关系就是自然存在的人之所以谓“人”

2、和维系人的社会存在的秩序,包含着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性关系,作为生产和利益关系的“经济”关系自然也就包括在其中。,经 济:,古希腊:色诺芬尼:经济论“家政管理和持家之道”古汉语:“经纶济世、经国济民”现代:与生产生活相关;与财货、财富相关;与节省节约相关,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社会关系与经济关系利益关系,2,古希腊:伦理学与经济学,古希腊的哲学、伦理学:伦理学(道德哲学):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与科学分类:理论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第一哲学”;实践知识伦理学、家政学、政治学;创制知识修辞学、诗学、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伦理源于习惯;伦理道德既

3、不完全有教育产生,也不完全有自然产生,而是从自然接受过来又通过习惯使它完善的。最好的生活方式称之为幸福,幸福作为本身就是目的的最高目的,乃是“自足”即自我完善。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相反的活动则导致不幸。,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理智德性;伦理德性在灵魂中有三种东西:情感;能力;品质。情感本身无所谓善恶,而且是被动的;自然赋予的能力亦无善恶;德性既不是情感也不是能力,而是一种品质。中道:恐惧和自信的中道是勇敢;易怒与麻木的中道是温和;挥霍与吝啬的中道是慷慨;献媚与傲慢的中道是友爱;狡诈与天真的中道是明智。,伦理学中的经济学滥觞,色诺芬的经济论:道德伦理、政治、社会价值、经济等观点之大全是研究

4、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的,包括组织和管理奴隶进行生产,家庭财产的管理、家庭成员的关系的协和等纷杂的伦理、经济、管理等问题从自然秩序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一个人是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分工是必要的,并且,分工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高人们的技艺,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政治学说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构成;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来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国家三个阶层: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的德性是智慧、勇敢、节制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是希腊人的四主德,柏拉图 的理想国,柏拉图在人们的“天性”和“正义”原则的政治伦理框架里论述了关于分工、交换、市场分配、商业和利息等诸多

5、的现在看来是属于经济问题的范畴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不仅有他的分工学说,而且还有废除财产私有制,建立奴隶主“共产主义”的设想,亚里士多德 的经济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将经济问题纳入政治学的范畴,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尼可马科伦理学中,“他主要的工作以及他主要的兴趣,就社会现象而言,都在我们称之为经济社会学或者毋宁说是政治社会学的领域之内,而他将经济社会学与技术意义上的经济学都隶属于政治社会学之下”。可以说,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古希腊的伦理思想集大成者,也是经济思想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的经济思想,亚里士多德把“经济”规定为家庭管理。“经济”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即主奴、夫妇

6、、父子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的技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把“致富的技术”规定为“经济”的研究对象,并且系统的探讨了“致富的技术”,他的货殖观、对价值形态的分析以及他的货币观,是他“致富的技术”研究的系统理论,也是对他之前思想者的经济思想的归纳和重要发展,这些理论也说明了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经济问题的重心在从家政管理的讨论开始向财富研究转移,经济问题研究从笼统的研究向具体的系统的方向发展,经济学要在伦理学和政治学中萌生,3,文艺复兴与重商主义,文艺复兴与人道主义宗教改革;新教三大发现重商主义,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以前,经济思想大多包含在哲学、法学、政治学和神学家的著述中,经济学处于这些科学的附庸地位重商

7、主义的思想家试图使经济思想系统化重商主义者在西欧的几个发展较早和商业资本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都存在过。重商主义是以经济问题,准确的说是以货币、贸易、财富、利息等经济范畴为论述对象的第一个有理论系统性的经济思想,4,亚当斯密与斯密体系,培根提出伦理学应该注重情感研究的任务以后,伦理学中的情感论倾向便不断地得以发展洛克在唯物主义感觉论基础上对情感以及情感的各种情状的研究沙夫茨贝里把道德感概念引入伦理学后,经过哈奇森和大卫休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与唯理主义伦理学说相对立的情感论伦理学派。这种学说强调道德来源于情感,情感来源于感觉经验,人性本质是“趋乐避苦”的道德情感,并把驾驭理性之上的仁爱

8、情感同增进人们的利益、大多数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尤其是休谟的通过同情感受把人的利已心和利他心统一起来,并且通过同情感受使利已心走向利社会的同情论观点,表现出功利主义的新倾向,情感论,哈奇森和休谟的情感论和功利主义思想仅限于仁爱情感范围内。他们虽然主张自由主义,却没有用自由主义把伦理学和经济学贯串起来,从经济关系中找到道德感和伦理原则的根据,把自由主义的伦理原则贯彻到对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生活的研究上,这个任务是由斯密来完成的,斯密伦理思想及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并吸取了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在自由主义哲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发挥了关于道德同情的理论。“同情”是斯密伦理思想

9、中首要概念。“同情”就是把自己和别人等同起来,使自己分有别人的感觉、情绪或感情,或者说,人们设身处地并同他人分担由环境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它包括人的本性中都明显地存在着某种关心别人的命运和幸福的情感,也包括人们看到或想象到别人的不幸时所产生的“哀他人之所哀”的感情。同情或怜悯的情感是人类原初的感情,是人类的普遍本性。,道德情操论,道德同情心的形成,要依赖于在一定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感觉和想象。感觉是产生同情心的基础。通过想象,我们设身处地地想到自己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处于对方的地位,从而就能感受对方的感觉。人们之间的情感是可以相通,是可以共鸣的,这就是“情感共鸣”。“情感共鸣”,

10、来源于两种具体情况,一是对事件境况的观感,一是对别人的感情的想象。,道德情操论,斯密提出了对行为评价的两个标准,一个是要求行为完全适当或完善,个是要求行为离完善较近或一定程度的完善和适当。他认为前者是人们做不到的,后者是大部分人的行为能够达到的。完善、适当是比较而言的,是指通常所能达到的一般程度,即“合宜”。,道德情操论,斯密从同情心出发,提出了以谨慎、正义、仁慈等美德范畴体系。斯密认为,谨慎是个人最有用的品性。仁慈、正义、慷慨和公众精神是对他人最有用的品性。谨慎的品性约束我们以免受到伤害,而仁慈等美德敦促我们促进他人的幸福。,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斯密时代政治学和法律学也包括在道

11、德哲学之中,所以,也可以把这个演讲记录稿看作是斯密的广义伦理学、哲学著作。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的主题是论证“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的,也就是证明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无限制地促进财富的增长。在这笔记稿中,斯密特别强调分工,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富裕是起因于分工,在劳动没有分工的野蛮国家,一切东西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自然需要。但在国家已经开化,劳动已经分工以后,人们所分配的给养就更加丰富。这是因为分工使得劳动的熟练程度提高,改换工作所造成的时间损失减少,促成机器的发明,从而增加劳动生产物的数量。分工提高劳动效率的观点,在国富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国富论与斯密经济学体系

12、,国富论以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作为基本命题的国民财富增长的源泉是劳动利己心引出了诸如交换、分工、分配等一系列的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自由主义包括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两项内容,“斯密问题”,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同情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而在国富论中,由于受到法国“唯物主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从利他的理论转向利己的理论。把斯密看作是伦理学上的利他主义者、经济学上的利己主义者。其实,所谓的“斯密问题”是对斯密思想和著作的误读,是对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关系的误解,这

13、两部名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论述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就两部著作的本质而言,却是一致的,“经济人”,在利已心驱动下,自由从事经济活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就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意(主观)是利己,而实际上(客观)也利他,这里的经济人也是既有利己心又有利他心的双面人。,“看不见的手”与“自然秩序”,“看不见的手”就是在一切领域都有作用的自发力量,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作用的“自然秩序”,是影响人们的社会性行为的自利心、同情心、交换倾向。在经济领域则是基于自利的商品交换规律或竞争的作用。自由竞争的自由制度中,在“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资本会得到合理利用,资源会得到最优配置,人们各安其业。,5,马尔

14、萨斯及其人口原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无限地较为巨大。由此所决定,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率增加”。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结果是使穷人更加陷入贫困人口的过快增长才是贫困的根本原因。,6,李嘉图及其功利主义,斯密和李嘉图的这方面理论成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古典理论来源的重要部分 边沁功利主义原则:功利原则也叫最大幸福原则;自利选择原则。,7,约翰密尔,约翰密尔是继李嘉图以后英国最负声望的思想家之一。贯通伦理学和经济学,既是伦理学家,又是经济学家在伦理学上,他继承和发展了边

15、沁的思想,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在经济学上,他重新组织自斯密以来形成的经济学体系,尽可能详尽准确地阐明各种经济观点,使经济学在形式上更趋于完备,他的经济学说被称为经济学说史上斯密以后三次大的综合的第一次。,8,马克思主义 与资本论,马克思的资本论,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意义。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为精髓的马克思经济学说,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伦理观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又使唯物主义历史观、伦理观得到了全面的、周详的科学证明和运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商品交换中伦理关系与伦理意义的同时,鲜明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特殊范畴的伦理意义和伦理界

16、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的特殊性。,9,边际革命,边际理论学派是以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取代古典学派的客观(劳动、生产费用等)价值论,用实证、“算计”和边际分析的方法代替古典学派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方法 杰文斯 门格尔 瓦尔拉斯,10,马歇尔与剑桥学派,马歇尔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经济思想史上约翰密尔以后的又一次综合。马歇尔经济理论基本上属于经济自由主义的,认为“经济自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主要还是把古典学派的理论吸纳和统一到边际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来。在方法论,马歇尔也是综合的,他把实证方法、规范方法、数学方法、进化论、功利主义的伦理标准和心理因素等方法统统应用到他

17、的经济学体系之中。马歇尔以后的剑桥学派主要在福利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和货币理论等方面补充和发展了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利经济学方面是英国的庇古,垄断竞争理论方面是意大利的斯拉法、英国的琼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货币理论方面是英国的霍特里和凯恩斯。,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分为两类,广义的福利包括非经济的内容,如友谊、正义等等,它们难以计量;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经济福利是与货币相关联的那一部分福利,是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的那一部分福利。个人的经济福利与其他福利一样,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满足感。经济福利是由效用构成的,效用意味着满足,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福利虽然有时会与广义的福利

18、发生不同向的变化,但一般来说经济福利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广义福利的增长。虽然非经济福利难以度量,但经济福利是可度量的,从而不同人的经济福利是可比较的,也可加总的。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是各个社会成员的个人经济福利的总和。,11,凯恩斯革命,西方经济学把通论的出版称作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并认为这场革命包括经济理论(方法论)上和经济政策上的两个方面的革命。凯恩斯在经济理论、方法论上创立了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方法。凯恩斯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分析总收入、总需求、总投资、总储蓄等总量及总量之间的关系。,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曾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哲学基础“看不见的手”的假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主

19、张加强国家干预,并认为这是消除市场经济弊端和经济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凯恩斯与斯密、密尔、马歇尔等古典、新古典的节俭价值观相悖,提出节俭有害论,反对勤俭节约,主张扩大消费。,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学说从总体上来说是和古典、马歇尔的新古典大相径庭的经济学学说,但凯恩斯的学说的哲学观仍是利己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他的思想体系仍然是以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说为其哲学基础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通论也是一部蕴含着深刻伦理内容、有价值判断和心理分析方法的实证经济学著作。按照通论中的分析,就业量决定于消费倾向、流动偏好和对资产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三大基本心理因素。这三大心理因素中都有伦理考虑。,凯恩斯主

20、义分支:新古典综合派,把凯恩斯经济理论同凯恩斯以前马歇尔、瓦尔拉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综合”成为一个集凯恩斯以来西方经济学之大成的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主要理论是典型的“纯”经济学理论,用实证的方法去分析经济现象,就连和社会伦理密切相关的社会分配和贫困等问题,在新古典综合派那里也很少有价值判断、伦理判断的阐释,成为纯经济学的或者被称之为“中性”的经济学问题,凯恩斯主义分支: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的杰出代表罗宾逊不仅是位优秀的经济学家,她也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二战后,她还以反核和环境保护者著称她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是全方位的,涉及不少社会层面。她在经济哲学和

21、自由与必要以及其它著作中,恢复了经济学的价值判断、规范论证和伦理分析的传统,触及了经济学之外的不少领域。她指责新古典综合派完全忽视了经济理论的社会影响。他们只要维持充分就业便万事大吉,却丝毫不曾想到通过消费性的生产,尤其是国民经济军事化来实现的充分就业后面潜伏着多少危机,12,经济学的伦理缺失,从斯密到密尔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经济学是“人的本性的科学”,是在伦理学人性论的框架里建构经济学体系,经济学理论是对伦理学的人性论,尤其是对“利已”、“功利”的人性论的论证,伦理学和经济学的综合带来了伦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上的丰富多彩从边际革命,从瓦尔拉斯(或马歇尔)开始,经济学逐渐形成规范和实证分

22、野的格局,实证经济学占据经济学主流地位,主观价值论代替客观价值论,资源最优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理论证明成为经济学目的,数学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替代经济学的价值判断、规范论证和伦理方法的传统。更有甚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数理经济学把源于现实生活的经济学逐步改造成数学计算、公式、曲线、模型充斥,远离世俗生活的象牙塔里的玄学。数学方法的滥用是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的一个严重缺陷,13,伦理学的贫乏,现代西方伦理学派别众多,其中比较流行、并占有突出地位和影响颇大的派别有存在主义伦理学,新实证主义伦理学,自然主义伦理学,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及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等派别;此外,人格主义及

23、鲍波尔主义的伦理观,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也比较时髦,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元伦理学,上个世纪前半期的西方伦理学各个流派热衷于道德术语、道德判断的语义以及其逻辑形式的抽象研究。新实证主义把元伦理学的概念引入伦理学,并把它当为与规范伦理学相对立的概念来认识。西方伦理思想各个流派都有把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加以割裂,抛弃规范研究,偏重元伦理学的抽象主义、形式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非道德主义的倾向。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只偏重对价值的抽象形态研究,人格主义把人格看作是超脱现实生活即超脱自然界和社会的本原,存在主义又把道德建立在对脱离现实的“孤独个人”的抽象研究的基础上,弗洛伊德主义则把道德归结到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

24、的抽象上。,现象学等伦理思想,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只偏重对价值的抽象形态研究,人格主义把人格看作是超脱现实生活即超脱自然界和社会的本原,存在主义又把道德建立在对脱离现实的“孤独个人”的抽象研究的基础上,弗洛伊德主义则把道德归结到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抽象上。,人(本)道主义,把人(本)道主义、人格主义看作是道德的基本法则也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重要共同特征之一。存在主义声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称自己是“基督教的人格主义的人道主义”。新实证主义把伦理学看作是人的愿望及其情感主义的联想。实用主义伦理学则把个人的愿望和需要的满足看作是最高的效用。弗洛伊德主义又用生理和心理学的方法泡制和论

25、证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按照它的重要代表胡塞尔的说法也把它规定为“是一门具有严格意义,把人道主义的精神和价值作为永恒真理的纯粹主观性的哲学科学”。人格主义则更把人格看作是一切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本原。其实,人道主义并不是一个永恒的道德法则。,意志自由,现代西方伦理学既然把道德论建立在个人自我的抽象存在的基础上,因此也自然地要把意志自由作为道德生活的首要前提,把一切道德责任归咎于意志自由,形成一种唯意志或者说是主观主义倾向。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的先验的自我价值体系,弗洛伊德主义的自我中心的人格结构,实用主义的情感兴趣的价值效用,新实证主义的情感主义,则都是把道德归于主观

26、随意性,归于意志自由。现代伦理学各派伦理思想大都具有唯意志论倾向,唯有新托马斯主义的人性至圣说,把人性归结为上帝的决定,这是唯心主义的精神决定论。,现代西方伦理学保守倾向,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各派,还抛弃了对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的追求。在早期资产阶级那里是富于道德理想的,例如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甚至于为之做出牺牲。可是,对理想的道德生活的追求,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表现出愈来愈保守的倾向。鲍波尔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再不可能有什么理想的世界,“永久也不会有一个公正的世界”,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历史最美好和最公正的世界”。这是悲观的、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阻止人们去追求理想的社会道德。所以,鲍波尔主

27、义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中属于保守、反动的一派。其他如实用主义伦理学也曾认为对理想的追求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存在主义伦理学的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把人生看作是磨难、痛苦和死亡,因此,也不可能去唤起人对理想的积极追求。,现代伦理学的现实合理性,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诸流派,在理论形态上表现出抽象主义、形式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非道德主义的特征,他们的理论并没有多少超过于前人和古代的伦理思想的命题,它们只是把一些古老的命题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加以诠释、“推陈出新”而已,现代伦理学和现代经济学一样,与前现代相比较,也是明显的贫乏了许多。但是,现代伦理学,它毕竟是在现代化和科学大发展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28、,它虽然是翻新了的形态,但是它也有与现代社会合拍的现代性的内容,有它的现实合理性。,1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模式”在伦理-经济关系研究领域开发了新的视野:伦理等文化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决定的上层建筑,而是内在于经济生态中的因子,是推动经济活动的人文力量。韦伯模式的内在合理性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源的揭示,从而演绎出一个普遍化的原则:文化传统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社会进行结构性转变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15,罗尔斯与正义论,罗尔斯正义论的这种契约主义的理论展示,实际上已触及到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以及经济学的根基层面的一些问题: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责任是什么?政府的合法以及合理的作用是什

29、么?个人与政府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的本质是什么?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中的正义原则又是什么?并且,罗尔斯主义的正义论探索,实际上也触及到追求着个人最大利益的人是如何为了相互的或共同的利益而达至合作这一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所要考察的根本问题。,罗尔斯与正义论,罗尔斯认为在原初状态中将被各方选择的两个正义原则是: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罗尔斯的正义观念的重心仍然是平等。而实际选择中有诸多的不平等,罗尔斯认为,对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

30、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16,贝尔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者,而在文化方面是保守主义者 书中集中探讨了当代西方现代社会的内部结构脱节与断裂问题,以揭示现代社会病的病灶所在。他的基本判断是:资本主义历经二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己形成它在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领域间的根本性矛盾。“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领域各自拥有相互矛盾的轴心原则:掌管经济的是效益原则,决定政治运转的是平等原则,而引导文化教育的是自我实现(或自我满足)原则。由此产生的机制断裂就形成了一百五十年

31、来的紧张冲突。”这三个领域相互独立,分别围绕自身的轴心原则,以不同的节律交错运转,甚至逆向摩擦。,17,阿马蒂亚森,森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对饥荒的经济、社会机制的揭示和分析,他通过饥荒经济问题的研究,说明了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权利伦理问题,指出经济活动的背后离不开伦理关系。森的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人的权利集合,即在一个社会中,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由个人自由支配的,并受这个社会法律制约的所有资源中可以获取的权利链条。无论人的贫富、贵贱,都有天赋的资格获得经济、社会、文化上的权利,这是人作为人类的基本的、无条件的通行的人权。,18,市场经济与伦理建构,规范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市场经

32、济的伦理维系应含两个基本点:一是肯定人们追求利益在道德上的合理性,二是强调要依靠道德的方式去实现经济利益。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取利有道、诚信、平等、自由与责任,公正等。,19,效率与公平,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作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状况就其实质来说是关于社会生产力的范畴,是生产力水平状况和生产力施展结果的体现,市场经济的效率意味着生产力提高、成本降低以及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作为市场经济伦理范畴、价值评判的范畴的公平与经济利益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它就是调节经济利益的道德机制,而利益的分配又与效率关系密切。,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作为经济领域的公平,其自身就包含着物质内容和社会评价的主

33、客观两个方面:前一方面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就这一方面来说,效率是公平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只有效率达到了一定程度,才有与之相适应的公平,只有效率的提高,才会有公平的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后一方面则是与不同时期的评价主体的价值倾向相关联,这是公平的社会规定性和历史规定性。就这一方面来说,公平又是制约效率的,因为公平的物质利益关系及人们对公平与否的评价是提高效率的条件,公平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不公平也会阻碍效率,甚至破坏效率,公平既是效率的动力因素,又是制约因素,公平是社会效率的最终仲裁者。,20,生态价值理念,把世界,包括人、自然和社会都看作有机的生命体,这些生命体系广泛而普遍地内在联系着,

34、这就是生态的世界观。用和谐、平衡、综合和内在关联的观点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生态的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态理念就是以和谐、平等、综合和有机关联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改造世界的价值理念。,生态价值理念的特征,(一)整体性。生态理念本质上是从系统出发,以生态的整体性为价值本位,把整个世界看成是整体的生态系统,追求生态系统的整体合理性,认为生态整体是合理性价值的主体。生态理念的整体性原则摒弃了人在整个世界中的先验的绝对的主宰地位,具有消解人类在世界中的优先的价值地位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态价值理念的特征,(二)有机性。生态理念把整个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有机的生命体,同存

35、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世界就是由联系中的万事万物所组成的大的生态系统,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之间有内在关联性,这种内在关联性就是生态系统中万事万物的生命秩序。人类也不例外,人类自身、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与其生存环境中的其他有机生命体都是有机的生态系统,是世界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人与这些生态因子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这种内在关联性也构成了人类成长和生命的秩序。,生态价值理念的特征,(三)平等性。构成某一生态系统的有若干生态因子,系统是整体,因子是部分,因子在系统内以平等的地位同处共存、共生互动的,在有机生态体系中,任何因子都没有先验的价值霸权,任何因子只有与其他因子的有机关联,共生互动,自我生长才构成生态运动的价值合理性,生态理念的价值平等性就是要追求生态系统中诸因子的健康互动所形成的价值合理性。生态理念视生态因子之间既相互对应又互依互补的对立统一关系。互补互动、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是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又是万事万物的生命秩序,也是生态体系的平衡合理状态的原由。,生态价值理念的特征,(四)具体性。生态理念在强调整体性原则的同时,追求具体,承认万事万物的具体多样性和自我生长。生态体系的具体结构、组织、运动和诸因子的结构、组织、运动方式等都是多样复杂的。生态理念承认这种复杂多样性,尊重各种不同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的自我生长的规律和生命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