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宏观调控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9930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编宏观调控法.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编宏观调控法,第十章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讲授内容】1、宏观调控及宏观调控法 2、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基本原则【讲授重点】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条件、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方法,一、宏观调控概述,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不能调节 不让调节(2)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2、涵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增长,而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控与控制。,经济总量,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社会的总购买力,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社会总供

2、给,社会总需求,别怪我!,别涨价啦!,3、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宏观调控大事记,2009年03月11日 10:03国际金融报查看评论 2004 3月24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4月11日,再次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实

3、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0月底,央行决定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我国宏观经济局部过热。,2005 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宣告启动。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2006 4月27日,央行宣布1年期贷款利率由558上调027个百分点到585。6月16日,央行决定从7月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15日,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8月19日,金融

4、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9上调0.27个百分点到2.52,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59上调0.27个百分点到6.12。9月,财政部网站发布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通知。,2007 8月15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利息税由20%调减为5%。全年先后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分别提高至4.14%和7.47%;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4.5%,创历史新高。2007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7857.18亿元。总体显现出从稳健型转向从紧型的迹象。多次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性产品(即“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

5、退税并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效降低贸易顺差。,2008 3月18日和6月7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达17.5%的历史高位。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预计总投资约需4万亿元。12月18日,国务院决定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下调油价。自9月15日起至12月23日,央行连续5次降息,4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多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刺激经济措施陆续出台。,20091月12日,中央制定一揽子振兴经

6、济计划,并在其后陆续出台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计划,涉及钢铁、汽车、造船等产业。,二、宏观调控法,1、含义:是指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1)调整对象宏观调控关系:(2)调整手段通过经济政策间接影响(3)宏观调控法是由众多经济法律规范组成。,2、理论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中,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因此,如同市场规制法,它也应以国家干预理论以及相关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论为其理论基础。宏观调控法所依据的是政府干预论。,三、宏观调控法的地位及体系,(一)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条件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3、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转变的集中体现(二)地位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的法的部门,四、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方法,(一)基本原则1、平衡优化原则2、有限干预原则3、宏观效益原则4、统分结合原则,(二)调整方法1、引导方法:(1)经济利益诱导方法;(2)计划指导方法2、规制方法3、监督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