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艾滋病医院职业暴露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0591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艾滋病医院职业暴露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7艾滋病医院职业暴露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7艾滋病医院职业暴露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7艾滋病医院职业暴露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7艾滋病医院职业暴露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艾滋病医院职业暴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艾滋病医院职业暴露(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目的,目 的宣传艾滋病知识,降低对艾滋病的恐惧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保护医务人员安全。,HIV对消毒剂的,HIV理化特点离体后的HIV抵抗力很弱,几乎所有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均可将其灭活。HIV病毒对热很敏感,WHO推荐加热10020分钟。HIV病毒不耐酸,较耐碱;酒精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70%酒精只需1分钟即不能检出RT酶活性。HIV对紫外线或a射线不敏感。,艾滋病职业暴露,形势风险防护应急,艾滋病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

2、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相同之处: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艾滋病病人有明显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

3、健康人一样。,艾滋病职业暴露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以往职业暴露资料,在职业暴露史上,最早报道(1984)的是2名 护士在护理AIDS病人过程中,不小心将含有病人血液的针头刺伤足背皮肤,通过皮损接触血液传播HIV。湖北省2002年2004年,共发生33起、35人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东莞市20022004年医院发生12起,27名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常见职业暴露的方式,针刺 58.4%皮损 22.7%黏膜污染 11

4、.2%割伤 7.7%,职业暴露的暴露源,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含HIV的实验样本、生物制品、器官等。,职业暴露特点,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HIV感染者从外表无法辨别,却具有传染性;艾滋病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病人常到各科就医,就诊时不易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医务人员面对更多的是潜在的传染源。多发生在非传染科室。,职业暴露常见人群,护理人员:在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抽血、注射时,被针头刺伤;或其伤口接触到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等。国外曾报道2名护士在护理艾滋病人过程中,不小心将沾有病人血液的针头刺伤脚背皮肤,分别在27天和45天出现HIV抗体阳性;,职业暴露常

5、见人群,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在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手术时,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口腔医生在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拔牙或镶牙时,被病人的牙齿刮伤或被医疗器具损伤;,职业暴露常见人群,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被带有HIV的针头或玻璃损伤;或有伤口的部位接触到被HIV污染的血液、含血体液;血液透析人员的伤口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不会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下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常规体检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尿液、汗液、粪便、泪流和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谈话,握手,职业暴露后的危险性,感染率还是很低的粘膜暴露其感染率为0.09

6、%皮肤暴露如针刺后,其感染率为0.33%职业暴露后的HIV感染与下列几方面密切相关暴露接触的面积大小、深度接触HIV污染物的多少污染物中HIV的含量针头刺伤的深度;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污染源来自于晚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高),暴露的风险,最危险空心针深刺,带血量多感染源病毒载量高一般危险实心针,带血少粘膜暴露/破损皮肤暴露危险最小皮肤完整尿液、唾液、眼泪、汗液暴露,暴露的风险,暴露的风险,职业暴露危害,心理的压力:窗口期 精神紧张、恐慌、情绪激动、一位外科进修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后,听说病人是HIV感染者非常害怕,他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一切都完了,想到自己仅八

7、个月的儿子以及离开一年的妻子,万一感染了HIV说也说不清楚,竟在办公室哭了好几次,整天吃不下,睡不着,不能过正常生活,甚至想到自杀。一位护士在给病人抽血时不小心手沾到了病人的血,在得知该病人是艾滋病人后大哭大闹,认为自己已感染HIV.身体的损害:一名有身孕的护士在给艾滋病病人护理时,不慎被刺伤,由于需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被迫终止了妊娠。对家庭的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HIV职业暴露主要和接触血液有关,临床许多科室(外科、手术室、妇产科病房、产科、骨科、供应室、介入、实验室、急诊室,牙科、内科、普通病房的外科操作)医务人员接触血液情况相当普遍,因此必须强调普遍性防护原则。,标准预防

8、原则,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卫生部关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标准预防的要求包括: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合理安置病人;制定并遵守环境操作规程,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场所的清理清洁和被服清洁;对锐器进行

9、适当的处理和处置;制定适宜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操作规程;保障生物标本的处理与运送安全;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设备并定期进行清洗、运输和维护。,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1)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隐形眼镜等。(2)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面等。(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4)在处理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喷、溅、洒落和飞扬或产生飞沫。(5)禁止用口吮吸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6)在收集、处理、操

10、作、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标本应放在防泄漏的容器中。运输过程中按照三层包装的标准要求进行包装。容器密封后进行警示标识或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7)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设备前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消毒。(8)在被污染的设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9)在处理、维修或者运输被血源性病原体污染的设备前,用人单位应告知相关劳动者、维修人员和/或制造商,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注意,无论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11、。把用过的注射器放到专门的容器中,统一处理。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不推荐腐蚀性药物局敷或局部注射抗生素,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对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快向疾控中心报告,由专业人员对职业暴露的级别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需用

12、药,应在4小时内用药。越早越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实施预防性用药,1、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连续使用28天。2、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暴露后的监测,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随访和咨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在暴露后的第4周、8周、12周及6个月要对其本人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监控和处理。,心理支持,及时向被暴露者提供咨询,帮助他们稳定情绪,配合检查、定期监测、随访以及树立生活、工作信心。通过问候、拉家常以及关注的目光、亲切的语调、等让被暴露者安静下来,并与其建立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让其宣泄紧张不安的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讲解做HIV抗体检测及定期监测、随访的必要性,并预约检测后咨询;讲解在家庭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