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辅导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432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辅导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学辅导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学辅导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育学辅导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育学辅导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辅导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辅导1第一章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辅导,广州大学杨运鑫 博士、教授,第一章 教育概念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词源1.“教”的甲古文代表意思(见书P1)爻(yao):占卜;攴(pu):轻轻敲击;戒尺,甲骨文中的“教”,2.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3.西方文字中的教育(education)源于拉丁文educare(引出的意思),孟子,二、教育概念分析1.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2.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3.有目的有意识培养人的活动P5,三、“教育“的定义:从两个不同角度下定义1.从社会角度:教育区分为几个层次(1)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2)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

2、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人的活动。,我个人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心灵发展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个体充分认识现实和自我,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将其亮点发扬光大,唤醒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欲望、塑造其创新品格、形成其创新能力,有效促进个体发展,使个体在安身立命的同时,关注人类,关注未来,并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从而促进人类个体及整体全面自由和彻底解放的实现。,第二节 教育的要素一、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根据教育定义,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

3、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内容(四)教育手段(五)教育环境 案例:情境教育 李吉林P1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学习者,教育环境,(学习活动的主体),按一定目的和要求施加影响,发挥能 动作用,使学习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二、教育形态 1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 2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案例P16试分析当前我国在家校合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第二章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观点

4、:教育存在于人类及人类社会之外,动物也有,其产生是由于动物的本能。,进步及局限:它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从神话走向科学解释。但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没能区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的区别。,(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教育家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进步与局限:他看到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他把模仿看成是遗传性,不具有文化与社会性。,(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我国与苏联 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由于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语言,继而产生了教育。,二、学校教育的产生: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

5、1000多年前的商代。,中西古代教育特征:教育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课程内容是古典学科,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纪律和残酷体罚,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为主。,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以唐朝学制为例。唐朝由中央直接设置学校有六学二馆。六学是: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入学;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入学;四门学,收七品以上;律学、书学、算学收八品及其以下入学。二馆:东宫的崇文馆与门下省的弘文馆,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宰相的儿子。地方设置学校有:州学、府学、县学,地方官吏及富豪地主子女入学。,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习内容是统治术、战争术、外交术等如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6、,轻视劳动。例如樊迟问稼;欧洲奴隶社会斯巴达重体能训练,雅典重书、写、算教育内容。,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补充)一、教育学的萌芽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教育认识成果体现于哲学家、思想家著作中。,Confucius 孔子,孟子,孔子的教育思想:,1.良好的教育才能实现“德治”的社会理想;2.教育对个体意义重大,“习相近,性相远”;3.教育对象:“有教无类”;4.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士、君和成人;5.教育内容:强调“文、行、忠、信”,改编诗、书、礼、乐、春秋;6.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温故知新7.道德教育: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儒家思孟

7、学派的学记,我国学记,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虽然全篇只有1229个字,但涉及教育作用、教学原则与方法、师生关系等。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老子Laozi,老子标准像Standard portraitOf Laozi,老子,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主张实行“无为而治”和张扬个性的教育,希望教育培养的“上士”或“隐君子”就是具有“无事”、“无欲”、“无为”品质的人。提出实现“无为”的教学原则和修养方法:闭目塞听、涤除玄览、行不言之教、无为贵柔、知足不争、不敢为天下先、用反等。,墨子,从兼爱思想出发,认为要建设民众平等互助、民生幸福的“兼爱”社会,必须靠普遍的社会

8、教化和专门的学校教育。崇尚贤人政治,培养具有兼爱精神的“仁人”和知识渊博、能言善辩的“智者”。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科技。,庄子Zhuangzi,苏格拉底,教育目的:造就治国人才提出“美德即知识”和“德行可教”教育内容:美德、做人、德行独特的教学法:知识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强调教育的政治意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国家的“哲学王”和保卫国家的军人教育应该由国家来管理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和强迫儿童接受教育的主张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主张男女应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亚里士多德雕像,亚里士多德画像,亚里士多德“灵魂说”,人的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灵魂的三部分:植物灵魂、动物灵魂

9、、理智灵魂三方面的教育:体育、德育、智育发展人的理智便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国家办教育,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首次提出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首创按不同年龄阶段实施教育首次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重视幼儿教育,提出文雅教育,昆体良论演说家培养(即雄辩术原理是外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目的:培养演说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认为人的教育应该从摇篮期开始注重儿童的语言发展,重视音乐学习学习的最佳场所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二、教育学的创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论”班级授课制、学年、学期和农忙假制度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

10、心发展规律学科教学法的奠基人高度评价教师职业,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教育内容:第一次对德、智、体做了明确区分强调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运用儿童好奇心,洛克,法国的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天赋人权”“自然教育”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培养自然的人重视女子教育和宗教教育,卢梭,康德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教育是人类一代代无穷的事业,教育可以实现个人和人类的崇高目标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发展才能生存,【德国】心理学家与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第一个试图将教育学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运用心理学原理来研究和解释教育问题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教育学新体系教育目的:培养“完美德性”的人强调严峻的纪律和教师的绝对权威,三、教育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用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即将实验法引入教育学,创立实验教育学,摆脱纯思辩状况。但不能夸大其作用,否则是“唯科学主义”。,(二)文化教育学: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三)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代表是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批判教育学,杜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