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487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犯罪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犯罪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犯罪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犯罪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ppt课件.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犯 罪,犯罪,第1节现代犯罪社会学理论流派()第2节现代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第3节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流派()第4节犯罪与精神分析理论流派(Psychoanalysb and Criminility)()第5节学习理论与犯罪(Learning Theory)()第6节标志论(Labeling)()第7节警察科学中的犯罪研究()第7节犯罪学中与警察相关的研究(),第1节现代犯罪社会学理论流派,犯罪社会学理论,是英国与美国警察科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与组成部分。传统犯罪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张从社会的角度研究犯罪,认为犯罪由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所决定,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现代犯

2、罪社会学理论,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参考,本章从第三节到第八节主要参考了犯罪学与犯罪,哈禄德著,南卡诺里那州、1987版犯罪学理论、佛郎克P威廉姆著。犯罪学辞典,张于路等编,湖北辞书出版,1989年版。犯罪学辞典,鲁特来者著编,伦敦,1983年版。还有王大伟在英国学习犯罪学理论的笔记。社会混乱论、不同社会组织论、文化冲突论、亚文化论以及社会反常状态论。,一、社会混乱论(Social Disorganixation),社会混乱论是现代犯罪社会理论流派之一,又称为“社会瓦解论”。英文“Disorganixation”含义为:组织的瓦解。其理论的核心为:

3、产业革命、人口移动和城市化削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社会对人的控制,产生社会混乱与个人混乱,从而导致犯罪上升。该理论有助于警察了解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是西方第四次警务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在解释犯罪成因的各派理论中,社会混乱论独占鳌头。这派理论的产生可从早期犯罪学家的著作中找到一些踪迹。如泰尼、达克海姆等诸位先人,他们都对从乡村农业社会到城市工业社会的天翻地覆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犯罪高潮给予莫大关心,并试图寻找两者之间的因果。,(一)社会混乱社会混乱论假设:从某种程度上说旧的社会结构固若金汤,人们安居乐业,以可接受的规章与条约约束自己,以社会期待的方式行为举止,家庭

4、、学校、经济制度等都尽到了应尽的职责,上符人伦、下合民意。这种荒蛮遥远、世外桃源式的社会可在工业革命前的各国农村发现。如美国的印第安族部落,中国清代的边远村庄等。持社会混乱论的犯罪学家对此津津乐道,奉为楷模。这种貌似单一,却远行良好的社会是由人们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世外桃源式社会有以下特点:这里生活目的明确,没有个人选择的机会。人们有处理各种困难与事变的能力。,返璞归真,以不变应万变。此社会的特点是:采用传统、民俗的知识、强烈的血缘联系、高度道德的的小集体劳动,忽视政府和其他管理机构的作用,相对单一的民族结构等。在这里,社会控制是极为有效的,以至于背离行为规范的严重越轨行为凤毛麟角,很难见到。

5、,人生目的简单明确,生命的期望与能获得的成就延缓此协调,规则与习俗简明易懂,社会控制由风俗与非正式的、非官方的方式实现。这种社会与中国老子所描述的所谓:“小国寡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颇有几分相似。,美国等城市化的西方国家与上述的民俗社会截然相反,特别是在工业地区,混乱代替了宁静。社会变革,移民从农村涌入城市。社会的高活动性成为社会混乱的万恶之源。生活方式的变革引起了移民的极度混乱。从农村、田园式的、协调的民俗社会转向城市的、冲突的、非人性的、传统与法律混乱的、只强调物质成就的社会,变革导致了这一群人犯罪率上升。旧的规范已经瓦解,新的规范尚未形成。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成为适应新环境

6、的选择。这种典型的事例可以从英国工业化以后,伦敦的治安极度混乱中看到。,(二)个人混乱个人混乱是社会混乱的结果或表现。当家庭、邻里关系不足以维持正常行为,限制越轨行为时,犯罪就乘虚而入。持社会混乱论观点的社会学家密切注视移民和从农村涌入城市后,居民的环境改变的后果。他们发现这些家庭难以控制子女的犯罪行为,代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以美国移民为例,父辈尚未适应美国或新城市的文化,仍保留旧世界的标准、价值与习俗。后辈则希望溶于美国文化、新准则和新行为规范之中。,代沟生敌意,敌意生对抗。由于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的理解,父子之间的控制链条被扭断。此外,新的邻里关系也是犯罪的因素之一。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来自小

7、村庄、小城市或市郊,成年人在这些地方的社会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移民居住区具有两大自然特性:一是流动,二是文化差异。自然特性影响了新社会控制的建立。在这种社会里,子女不是长辈控制的对象,而是少年犯罪团伙的对象。例如,美国、英国的黑人区就是这样。,有关社会混乱与个人混乱(失衡)的理论,对研究社会整体犯罪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社会原有的平衡结构与个人价值观的单一稳定,是抵御犯罪最有效的武器。,亚洲部分国家与地区犯罪率相对较低。1990年,日本犯罪率为150件/万人,我国台湾省为50件/万人,香港地区为150件/万人。虽然上述地区均为资本主义制度,但与同年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犯罪率的平均值

8、比较,差距巨大(199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犯罪率平均值为600件/万人)。在这些地区中,传统的东方文明与儒家道德规范在保持社会稳定与心理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述低犯罪地区的共性在于:社会震荡与个人失衡的犯罪理论模式,王大伟著,英国布克佛尔德论文第九期,1992年5月版。,传统的东方文明与儒家道德规范在保持社会稳定与心理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1.共同使用汉字,大多数老年人以传统儒教的行为规范约束举止,人际关系紧密。2.古时道教与佛教为主要宗教。这些宗教的教义已成为社会规范与个人价值观的核心。3.在现代进程中,古老的东方文明依然存在。人们热爱传统,保持传统。,(三)芝加哥学派的研究1892年,芝加

9、哥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犯罪社会研究机构。芝加哥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现代犯罪学理论流派的先驱之一。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个案研究法和生态研究法。个案研究:用以解释社会混乱对个体混乱的影响。生态研究:用以测定解释特定生活区域社会混乱状况。,生态研究,可从伯吉斯、派克1925年关于芝加哥城市模式的研究中获得启迪,这些研究形成了同心圆模式图。该市被划分成5个同心圆或区域。以后单先生和他的同事发现犯罪集中于第1区、第2区;犯罪率自中心向边缘呈梯度变化曲线递减(从第1区向第5区下降);高犯罪率与高逃学率、高婴儿死亡率和高结构病率相联系,形成4个高峰。高犯罪区存在高度人口流动,经济高度依

10、赖性和大量的出租房屋。此外,人口结构中外国出生的人、黑人的比例很高。这里人声鼎沸、混乱肮脏。不管居民的伦理道德和特性发生什么变化,都保持着最高犯罪的记录。,在费城、波士顿等美国其他大城市也存在着许多类似的模式。这项研究坚定地证实了所谓“犯罪区”的存在。,同时揭示了城市自然结构与犯罪间的必然联系,即犯罪高度集中于城市堕落区。这些地方紧靠工业中心,充满了贫穷、犯罪、自杀、疾病、家庭解体。芝加哥保持高犯罪率的原因也适用于其他城市,除了人口构成中人种学的伦理因素的变化外,“犯罪因素以社会特性的方式代代相传”。,社会被划分为高犯罪区与低犯罪区,主要基于不同的社会规范、社会价值、儿童所面对的态度。在低犯罪

11、率区域,人们采纳单一的价值规则,家庭与其他形形色色的官方或非官方的机构不断地向儿童施加压力,强迫他们依附于常规道德规范,同时对抗反常规道德规范的影响。与此相反,生活在高犯罪区的儿童被千奇百怪的伦理道德所包围。虽然常规道德规范在此仍起支配作用,可是犯罪的传统与价值,异军突起,欲与社会一决雌雄。,生活在这种罪孽之城的儿童同时受两种影响:一方面,家庭、学校、教堂向他们灌输着道德文章;另一方面成人犯罪、偷鸡摸狗、投机倒把又向他们展示着男盗女娼。同在社会中,犯罪可视为不适当的、可恶的行径,亦可被看作正当、可接受的行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青年人在获取财富与威望的道路上可采纳常规与犯罪两种行为方式。,

12、美国素以“民族之熔炉”而著称于世。外国移民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结构。佛朗克.P.威廉姆指出:犯罪学理论,佛郎克P威廉姆著,1990年版。“对美国的警察与执法机构而言,民族熔炉与发财致富的美国梦成为社会治安中最头痛的事。无论什么时候,整个城市的邻里之间既无共同的价值观,又无共同的生活目的。人们认为法律不是他们分内的事,也不愿为社会安定作丝毫贡献。这一切促使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把这个城市作为他们理想的人类试验室。”,(四)其他有关社会生态的研究,1不同社会组织论(Differental Social Organization),不同社会组织论,又称不同社会结构论,是继社会混乱论之后的又一种现代犯罪社会

13、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社会组织论是对社会混乱论的修正与补充。社会学家之所以放弃社会混乱论,其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社会混乱论的概念对于解释整个社会而言显得既主观又含混不清;第二,社会混乱论假设社会中许多好的、健康的已经被破坏,这一假设缺乏理论根据;第三,混淆社会变化与社会混乱的界限,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社会变革会引起混乱,有些变革不会引起混乱;第四,社会混乱论的倡导者和早期社会变态学家的应声虫,他们采用分析概念,评价道德和正义的风尚,即把某些行为认定为社会混乱的象征,社会混乱的综合症状,被认定为是所谓的“坏东西”。婚前性行为、赌钱、饮酒等既不是社会组织破坏的标志,也不是什么“坏东西”。,

14、对所谓犯罪区域的细致调查证明,这些区域中并不缺少社会组织体制。如福德魏特(William Foote Whyet)证实,在他所研究的若干贫民区中,虽然呈现一种混乱局面,但却在建设着完好、体制复杂的社会组织,它是靠人际关系与相互义务为基础的。虽然社会组织不能行之有效地预防或抵御犯罪,但它本身确实存在着。事实上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或亚文化)带上各自不同的观念与信仰,很可能成为社会的财富。关键是要综合它们,而不是削弱它们,否则将会引起社会混乱。正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社会混乱论越来越不吃香,逐渐地被不同社会组织的概念所代替。,萨特尔林德(Edwin HSutherland)在早期关于不同接触论的阐

15、述中,把犯罪归结于社会混乱。由于社会混乱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问题,在修改了整个理论之后,他于1956年提出了不同社会组织(Differdntial Sociao Oranxation)的概念。在应用不同接触论说明个体获得犯罪的过程时,他用不同社会组织的概念解释各个地理区域的犯罪率差异。,萨特尔林德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存的不同社会组织正在感受着这种巨变后果。所谓不同的团伙或不同的社会组织,意味着美国已成为各种亚文化的大杂汇、各种思想的百宝箱。意识形成的变化包括:高度的滚动性、高水平的欲望与雄心壮志。金钱成为成功和自我价值的标志。文化冲突与道德冲突等,特别是文化冲突与道德冲突直接源

16、于各种文化集团的出现。集团甲的组织目的是犯罪;集团乙的组织目是抵御犯罪。,犯罪正是在这种混乱中产生的。有关不同社会组织论的最新观点表明: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的人们同时与犯罪、非罪、反犯罪三个集团接触。不同接触论解释了为什么同处于一个环境中,有人被犯罪拉下了水,有人则出污泥而不染。,2。文化冲突论(Culture Corfliet),犯罪社会派理论之一。英文中“文化”(Cultrer)一词含意广泛,与中文不对应。这里的文化除包括艺术和其他人类智慧形式外,主要指习性、风俗与某一特定时间与空间内的人类思想的总和。文化冲突论是芝加哥学派的又一代表作。端尼(Renue,1978年)指出犯罪学与犯罪哈禄德著

17、:文化冲突论也许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有关,其要源可追溯到生物学的观点,即表达的欲望与文化所创造的禁令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论的影响面与社会混乱论比较可谓小巫见大巫。它主要是解释人口迁移与新文化不适应的关系。,1938年赛林(Selin)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文化冲突与犯罪的关系。他指出,罪与非罪是对不同文化集团品行规范的直接反应。品行规范是行为的尺度,它决定着个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方式。在不同的文化集团中,人人都依照标准观点衡量行为的对错。即使在最简单的社会中,人们也是各种文化团体中的一员,言行举止也要受到特定品行规范的制约,当一个人面对相反文化集团的期望,就会产生问题。同上。随着文化的复杂与渗透,

18、往日的标准文化集团的数目会不断增加,但集团内的品行规范越来越难统一。当一个人放在特定状况约束他的反应规范处于自相矛盾的混乱时,文化冲突就会产生。混乱是冲突之母。例如,甲集团的品行规范让某人向东,乙集团却让他往西,冲突就产生了。,在进一步解释文化冲突的概念时,赛林采用了品行规范的观点,他把文化冲突分为两类:一类是最初文化冲突;一类是二次文化冲突。当母文化的品行规范与新文化遭遇时,产生最初文化冲突。塞林以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凶杀案来说明。一位意大利移民杀死了企图诱奸他16岁女儿的男孩。当警察逮捕他时,这位父亲失魂落魄,六神无主,茫然不知所措。因为按照古代的西西里遗风,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捍卫家庭声誉

19、的正当行为。人们把移民子女的犯罪行为也归结于最初文化冲突。这些儿童在两种文化下长大。父辈企图用母文化来约束他们,而子女们发现母文化与他们所跻身的大千世界是如此格格不久。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滋生的是羞愧难言、感情压力、自卑感等。这些心灵的创伤先是引起父子冲突,接着又成为犯罪的动因。,邵海姆(Shoham1962年),在以色列国考察了最初文化冲突与犯罪关系。从1957年到1958年,散居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各地的犹太人云集在复国主义大旗之下,这些移民后代的犯罪率比总人口平均值高30%。同样,土生犹太人与欧洲犹太人的犯罪率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也许源于移民对新文化的适应。土生土长的父亲,在故乡的土地

20、上不管多么贫苦,总是一家之长,威风凛凛。但一踏上以色列的土地,举目无亲、难以适应,更难保持往日的尊严。“工作不顺心、住房又很紧、没了自信心、家庭又失控”这几句话是对这位可怜父亲的真实写照。面对此情此景,作子女的更觉凄凉,在他们的眼中,父亲已先去了往日的尊严。儿童内心被失败与挫折所伤害、多愁善感,成为典型的文化冲突的心态。邵海姆说:“所有这一切极可能导致移民子女感情脆弱,寻求街头文化、变成少年犯罪者。”犯罪学与犯罪,哈禄德著。,第二次文化冲突,塞林关于第二次文化冲突的定义如下:社会是由单一的、结构紧密的类型向混乱的、不紧密类型发展的副产品。这种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各种因素使得文化具有多元性。这些因素

21、包括:千奇百怪的社会集团、彼此竞争的利害关系、定义含糊的人际关系、混乱无章的行为准则,过度发展的无人性的社会管理机构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冲突应运而生。人们各自属于不同的集团,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都有关于社会联系的不同解释,都对其他文化集团的社会价值持狭隘的蔑视态度。生活在如此万花筒般的世界中,人无论怎样,举手投足都可能触犯一个或更多文化集团的行为准则。,3。亚文化论(Subculture Theories),犯罪社会学代表理论之一,又译“次文化论”。亚文化英文为“Subculture”,其含义为:“在大文化中的一个特别的文化组,通常,在信仰与文化兴趣方面与大文化不同或抵触。”英国大百科

22、全书字典,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这里的“亚”是小、特别的意思,而不是次等的意思。迪福乐(DeFleur,1971年)的定义是:犯罪学与犯罪,哈禄德著。一种准则的模式,信仰、态度、价值、与其他文化因素存在于社会的特别集团与特别部分之中,但不代表整个社会的普遍特性。,亚文化千奇百怪,或政治信仰不同,或吃喝穿戴不同,或语言修辞不同。亚文化的接触模式有三种:(1)置身于亚文化之中,像参加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集团;(2)漂移入亚文化之中,像参加典型的吸毒集团;(3)创造新的亚文化,像组建犯罪帮会。,亚文化具有多种机能:(1)为本集团成员的行为找到合理化或中和的依据,特别是对越轨行为而言;(2)为获得

23、特定的物品(如毒品等)或服务提供便利,这一切对越轨行为的继续至关重要;(3)为越轨个体提供技术咨询,帮助改造完善技术。,迪尼泽认为,与越轨行为相联系的亚文化集团主要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社会学家认为这一段时间内美国社会内部阶级分化达到了高潮。按照职业与受教育的不同。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阶层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人们再也寻找不到昔日的美好时光,那时苦干就能获得成功,劳动的汗水可洗去往日的贫穷。现如今世风不古,江河日下,教育程度与职业背景成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古老传说中男子汉自强不息,白手起家,凭满腔热血,一身健力打天下的神话已随风飘去、渺茫难求。许多新移民由于受教育程

24、度不高,无法获得好的工作。与移民的先辈不同,先辈们先苦后甜,辛勤的劳动可获得成功,摇身一变,跻身于上层社会。新移民无法在经济上获得成功,苦海无边,沦落于贫民窟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贫民窟在美国叫“碎石子区”,这里的居民大都靠救济金为生。碎石子区的居民大都是下层社会的白人,他们在这儿也居住了二到三代人。这些栖身于移民区的后代仍身陷苦海的原因是心灵与身体的疾患或不良环境的结果。,从农村涌入城市的黑人也在碎石子区找到了落脚点。他们身无分文、无一技之长、目不识丁,所得到的仅是偏见与歧视。拉美的波多黎各人也是这儿的常客,他们有些仅是回国前在这儿停留一下,有些却扎根于此,乐不思蜀。波多黎各人的处境与

25、其他居民相仿,特别是语言障碍和教育程度低这两把利斧,砍断了其向上爬的阶梯。墨西哥人也劫数难逃。总之所有非法移民的处境大致都是如此。饱尝长期艰难困苦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白种拉美人,也搬进了碎石子区。像黑人从农村涌入城市那样,他们同样面临对城市环境的新适应。他们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是由知识不足和技能贫乏所造成的。总之,从贫民区中的居民身上可以看到,与他们的祖先不同,他们很难爬出贫民区的深渊。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亚文化在此地区滋生繁衍。,4社会反常状态论(Anomie Theory),犯罪社会学理论之一。英文“Anomie”含义为:“个人或团体缺乏常规性的社会与伦理标准。”中文无对应词汇,可译作“反常状

26、态”。其理论核心为:个人成功的标志为目标和手段。如果某一个社会成员不能获得社会公认的成功目标。他就会通过改变目标或改变手段来达到个人实现,这就是犯罪或越轨。犯罪学辞典,张子路著,湖北辞书出版社,1898年版。,佛朗克.P.威廉姆认为犯罪学理论,佛郎克P威廉姆著。:“社会反常状态是指社会道德规范的崩溃与社会控制的瓦解。个人身如游子,漫无目的,既找不到价值,又没有约束,面对变化,束手无策,挫折压抑,冲突越轨是必然的结局。”,(一)达克海的理论达克海是社会反常状态论的始祖。他不同意犯罪是一种病态,相反,他认为犯罪是所有健康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犯罪是人们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它唤起了改革的浪潮人类社会进

27、步的基础。无论是科学家还是罪犯都可以被叫作发明家,为了使他们能得到创造的理想的环境,我们也应容忍一定数量的、消极的改革,即犯罪的存在。同样,达克海认为犯罪在促进社会进化方面起着直接的作用。犯罪不仅仅是社会将发生变化可能性的信号灯,同样也是促使每个人做好应变准备的“试剂”。有些犯罪或许反映了一种亲切的,虽然并非使人接受的、典型的行为方式。达克海的第二个贡献是,介绍了社会反常状态论,这与亚文化论的观点有直接联系。他说:“反常状态是特定的状况,在这种状态下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变得模糊不清,依照这些规则人们既不能对别人的行为提出预期,也不能指导自己在特定状况下的行为。无法无天再贴切没有了。”社会反常这个

28、词远在三百年前就出现了,达克海重新使用这个概念无疑对后来的社会犯罪学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二)罗伯特莫顿对反常状态论的贡献达克海所开创的基业到罗伯特莫顿的手中才得以发扬光大。莫顿考察了由社会反常状况所产生的越轨行为,在1938年提出了著名的定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犯罪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此之前,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对人的基本生理冲动抑制失败的结果。在承认某些生理假设的前提下,莫顿认为这种理论仍无法解释在各种社会结构中的越轨以及这种行为模式与种类的不同(如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1957年,莫顿选择了研究目标,致力于发现是什么社会结构在这些人身上产生了特定的压力,使他们偏离行为规范

29、。他的观点是,如果我们能确定一些社会集团,在集团内部由于高压而产生高犯罪率,越轨不是生物因素所致,而是被最恰当地解释为成员对自己选择的社会状况的反应。如果上述观点成立,那么,越轨行为将被看作同正常行为一样合情合理,天经地义。,莫顿发现在所有社会结构中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文化目标。它为个体的行为指明了方向。2.达到目标的手段和程序。手段和程序都必须是令人满意或允许的。尽管如此,这些行为规范并非绝对地直接代表到达目标的全部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人会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行之有效的方法绝非一条,也包括去偷去抢。但这些方法已超出正常行为之外。对方法的选择是由行为规范所限制的。,莫顿为当代美国社会勾

30、画了一幅绝妙的写照:就成功而言,目标高于一切,目标神圣,不择手段。金钱是威信的标志,而挣钱的手段就无人理会。因此,非法所得的钱与血汗取得的钱,花起来是样的。这使人记起了一句古拉丁谚语:“金钱无臭味。”城市社会如同一帧白布,金钱的特性在上面画出了线条与色彩,这就是社会。在社会结构的不同层次中,金钱就是成功的象征;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一点点地奋斗,永无止境。,(三)适应模式,莫顿把实现社会目标的过程分为5个层次:遵纪守法、改革变异、仪式主义、逃跑主义、暴乱革命。,1遵纪守法。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遵纪守法是适应的最普遍的模式。人们按照这种模式选择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如果这种模式不能得到绝大多

31、数人的响应,那么尽管社会是稳定、持久的,也会逐渐被瓦解、分化。2.改革变异。当个人选择了社会文化所强调的特定目标,却违背了社会所允许的手段时,改革就发生了。在西方社会,只强调目标神圣,为达目标不择手段,必然要产生改革与变异。莫顿指出,当上层社会经济阶层遇到压力时,改革与变异的结果是混淆正常手段与违法手段的界限,把商业获利与白领经济犯罪的区别混为一谈。当下层社会遇到压力时,人们仍信奉金钱就是成功的信条。然而,穷人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应用正常手段,流干了血,累断了腰也成功不了。虽然人们常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成功在向每一个人招手”,可目不识丁、身无分文的人又怎样才能成功呢?在通往金钱王国的大

32、道上,法律所允许的大门不是向全民敞开的,不是向每个阶级所敞开的。下层阶级想打开这所法律允许的大门是很难的,对他们来说,邪恶、犯罪、敲诈却是可以选择的道路。莫顿曾说:“野心是美国基本的美德,野心在美国触发了基本的罪恶。”犯罪学与犯罪,哈禄德著。在一个把金钱奉为神灵的社会,在一个阶级结构限制某些阶级采用正当方式的社会,改进和变异就会星火燎原,越烧越猛。当遇到成功的压力时,“下层社会烧香拜神,上层社会制造丑闻”。下层社会乞求上帝的保护,上层社会制造了“韩国行贿丑闻”和“水门事件”。,3仪式主义。仪式主义指放弃或降低追求巨大财富的文化目标,或放弃对能成功地获得目标的兴趣。虽然选择这种适应方式的人们否定

33、了文化所鼓吹的“走在世界前面”的论调,并降低了自己的抱负,但仍被法定的行为规范强行束服。莫顿认为这种适应方式也许不能被认为是越轨,这种方式有两个特点:(1)明确地放弃了对目标的追求;(2)选择被认为是合适的方式与手段,一点点地向上爬,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逐步改善其社会地位。这种典型的适应方式可在美国下层社会中找到。由于父辈管得严、强调要安分守己,使得这个阶层的人很难有越轨行为,使他们选择了无过就是功的人生哲学。他们的座右铭是:“知足长乐”、“地有三江水,人无四海心”、“不要出人头地”、“爬得高,摔得重”。,4逃跑主义。选择这种适应方式的人大都是:“身在社会内,心在社会外。”他们并不真的把自己当

34、作社会的一员,既反对成功的目标,又蔑视实现的手段。手无缚鸡之力,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获得成功;心比天高,不愿做违法犯罪的营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只能采取逃避的方针,吸毒、酗酒、流浪,醉生梦死。这些被社会抛弃的可怜虫,既不能合法地获得成功,又拒绝采用违法手段,只能走上逃跑主义的道路。5暴乱与革命。采取这种适应模式的人,既不认同目标,也不认同方式手段,偏要别出心裁,创造新的社会秩序模式。当现存的社会制度被视作对合法目标实现的障碍时,暴乱将要发生。与其他反应不同,它要建立新的目标,也要寻找新的手段与方法。砸烂旧乾坤,开创新世界是它的宗旨。,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流派,现代犯罪生物学派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5、以美国为代表的有关生物学与犯罪关系的研究。与传统犯罪生物学派(如龙勃罗索派)不同,该学派反对粗略性实证,力图采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最新技术进行规律性探讨,试验样本也比较大。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投身于这一研究,增加了该学派的科学成分。近来,该学派在矫正分子生物学、学习能力研究、癫痫以及脑电波与反社会人格的关系上有所突破,具有一定的启迪与参考作用。,一、矫正分子精神病,矫正分子精神病,英文为“Orthormolecular Psychiatry”。该理论是由两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诺斯浦林(Linus Pauling)提出。他认为心理疾患和行为异常为身体内部的异常反应比率所致,这种比率的异常是身体结构

36、缺陷的结果。这些缺陷为:基本微粒的改变,营养异常和生理缺损。浦林建议对异常行为的治病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在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建立最适宜的化学结构。例如,他利用服用大量维生素C作为治疗感冒的手段就展示出他新思想的奥秘。,矫正分子精神病反映了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的追随者们强调各种各样的少年罪错或犯罪行为都不是心理失常,而是生物化学或代谢方面的不平衡。例如,一个青年人涉嫌于暴力行为,不是由于他是被社会拒绝的被害者,也不是由于家庭破裂,而是由于一系列的生理因素所致:错误地减肥,营养不平衡或体内某些毒素的聚集过量,如水银过高而造成的身体不适和机能异常。,问题的争议点之一是关于儿童多动症。多

37、动症由不思休息、极度冲动或攻击性行为所组成。有人认为引起多动症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和低血糖,而这两种病因都是由于长期吃快餐所致,快餐是美国儿童的主要食物,其基本成分是糖、淀粉和有毒物质。正是这种有毒物质引起了“矫正分子”的不平衡。,汤姆逊、詹姆士等人指出:“患多动症的儿童常使教师和家长头痛,给他们戴上坏孩子的标志。这些孩子精力不能集中,无法正常学习,长大成人后知识贫乏。他们成为逃课的好手,又是犯罪的常客。”,“饥饿行为”,加州大学刑事司法协理员史泰文曹恩特(Steven Schoenthales)花费数年心血,潜心研究“饥饿行为”。他观察了5000个被监禁的儿童,这些儿童来自加州境内的十所矫正

38、机构。他在1985年得出结论:在九所矫正机构中,管理人员的目标是限制食品中的含糖量。带糖的软饮料被果汁所代替;糖块和快餐小吃被新鲜水果、蔬菜所代替;高糖的早餐被高营养的早餐所代替。自从食品结构发生变化后,所有的矫正机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肇事和违纪行为明显减少,下降幅度从2154不等。,二、学习能力丧失与少年罪错(Learning Disabilities Deliquency),学习能力丧失的定义为:“一种感觉和运动机能的损伤,因损伤产生生理异常,导致课堂活动异常。”常见的学习能力丧失有三种:第一,诵读困难。它是“一种儿童异常,丧失课堂常规活动,不能掌握读与写的语言能力”。第二,失语症,它包括

39、视听两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产生语意交流问题。第三,运动过度。它常与多动症通用,是一种“长期的、儿童所特有的症状,包括极度的不休息和精神不集中”。,证明学习能力丧失和少年罪错相联系的证据不足。莫瑞(Muzzay)1976年说: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声称,超过90的少年犯罪者存在某种程度的学习能力丧失,但这些结论总是显得牵强附会,证据不足。较少的研究组,对犯罪概念的混淆,不科学的研究方法等,均导致了结论的失真。凯利兹(Keilitz)等人在1982年曾证实学习能力丧失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犯罪率相同。,三、癫痫与犯罪(Epilepsy&Criminality),长期以来,癫痫与暴力的联系几乎家喻户晓。它所反

40、映的实质精神疾病与犯罪的联系。癫痫反应痉挛和突发是一系列的、成组的变异性、复杂性、混和性的产物,是一种“完全的病态”。,白车乐(Batchelor 1969年)注意到:癫痫与其说是行为失常,不如说是病状。“癫痫的特点不在于痉挛性突发,也不在于意识的突发,而是中枢神经的机能爆发。”有关脑刺激的研究证实,一些癫痫的突发可由电击抑制。,癫痫的研究古已有之。行为病理学家发现一些世界名人,仁人志士都患有此病。当一代天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指挥铁骑横扫北非时,人们惊奇地发现,癫痫病和世界的征服者们总是形影不离。,更有甚者,那些天才的艺术家、伟大的作家、无与伦比的音乐家如莫泊桑、梵高和本扬等都和癫痫有关。以致

41、人们仍要问,莫非是癫痫赋予他们天才和民主的特性?,居伊德莫泊桑(GuydeMaupassant),是一位法国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莫泊桑早就有神经痛的征兆,他长期顽强的与病魔斗争,坚持写作,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终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仅43岁。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癫痫有四种:,第一种,大癫痫。最常见、最剧烈的发作,持续暴发,突然丧失意识。第二种,小癫痫。多发于儿童,21岁以上成年人少见,表现为意识暴发和长期的辨认力丧失。第三

42、种,心理动力癫痫。症状为意识突发,在突发中常进行一些复杂的,有完整连贯性的行为。按通常的观点,这种行为包括凶杀等犯罪活动。第四种,杰克逊癫痫,又叫皮质性癫痫。与大癫痫症状相似。其特点是伴有肌肉抽动,从手足逐步扩散到全身。有关癫痫与暴力行为最有趣的例子是画家梵高。他用剃刀轻轻地割下自己的耳朵,小心翼翼地用棉花包好,而后交给妓女。梵高的行为是典型的“心理动力癫痫”发作时的自残行为。,心理动力癫痫常与凶杀联系在一起,以致这种疾病声名狼藉,路人皆知。但特耐(Turner 1962年)的学术报告指出在337名癫痫病人当中,仅有5人在发作期间产生过反社会行为。楼亭(Eodin 1973年)也报告在57例病

43、人中没有发现暴力行为。楼亭曾在他们发病时间用摄像机严密监视。此外,楼亭检查了700个有癫痫史的病人,仅发现了34例具有进攻行为。,四、自然因素与反社会人格(Phyzologieal Factors&the Antisocial Personality),一个世纪来,精神病的概念引入学术界。对精神病和反社会人格的诊断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犯罪的研究。人格变态的概念是什么?桑泽兰(Shterland,1978年)在题为心理失常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的论文中说明了概念。他认为变态人格诊断主要基于人格特征,而不是特殊的行为尺度。“反社会人格是一种对个人、团伙和价值忠实性的丧失。他们绝大多数麻木不仁、自我利益至上、

44、沮丧寡合、没脸没皮,不能从惩罚中吸取教训;动摇、屈服,坚韧性差;自以为是,拒绝他人的忠告。”,海威克利克(Hery Cleckley l964年)在他的名著心灵健康的标定中描述了反社会人格的种种特性,计16条:(1)貌似幽默、智慧,实际肤浅庸俗。(2)妄想和不合逻辑的狂想。(3)精神不清楚、神经质。(4)不可靠、不可信。(5)不信赖、不忠诚。(6)不知羞耻,无后悔之心。(7)从事反社会行为时毫无意识。(8)病态的自爱,对他人爱的丧失。(9)无是非判断能力,不能从经验中学习。(10)人际关系冷漠,缺乏交往。(11)目光特别短浅。(12)缺乏起码的人际联系和一般的礼尚往来。(13)想入非非,不能自

45、控(饮酒或不饮酒)。(14)自杀之心常有,却很少执行。(15)性生活异常,或毫无人性,暴似野兽;或力不从心,随便了事。(16)生活无目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籍贯广东梅县,生于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有影响力的著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大中华地区乐坛和影坛巨星,演艺圈多面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是1980年代华语乐坛的殿堂级歌手之一;1991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1993年主演的 霸王别姬打破大陆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他亦凭此片蜚声国际影坛,并获得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男主角奖;1999年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他主演

46、的电影名作有:霸王别姬、阿飞正传、东邪西毒、倩女幽魂、胭脂扣等。,汉斯托奇在司法和犯罪心理学一书中把上述16种人格特性归纳为:“缺乏良心或良心不足;情感不成熟,自我为中心;无生活计划;缺乏爱和忠于爱的能力。”克利克认为反社会人格是一种“貌似人格但自我不能感觉的特征”。他在自己的书中举出个名叫丹尼的人:他从不承认自己行为有何不对,对自己极端个人主义的、损害他人的行为从未有悔恨的感觉。社会对他的一次又一次严惩他从不记挂在心上。这种惩罚丝毫没有降低他的自我中心意识。长期以来,他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毁灭,而他个人却整天“感觉良好”。,(一)脑电波研究脑电图技术(EEG)是利用特殊仪器捕捉脑细胞的电运动脑电

47、波,用电极与其联结并记录下来。1929年德国人首次用EEG读出脑的活动。正在活动的大脑使用电流振荡,其力量以每秒812次从百万分之一到5伏特中间摆动,此时波产生于后脑,波产生于中前脑。频率秒1825次。脑电图技术中的偏差,可用于诊断大脑损伤。1940年EEG技术被用于调查罪犯。这些年来,此项技术已显示了脑电异常与反社会人格的联系,特别是来自颞叶的低频异常或许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机能异常所致。这种能力异常使得抑制的学习变得困难,这种抑制是指向逃避惩罚的。没有抑制机能就容易犯罪。这一观点是十分重要的。,麦得尼克(Mednick,1981年)曾对265个青少年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所有孩子被分成三种:第一

48、种是72个孩子的双亲有精神分裂症。第二种是72个孩子有“神经病的父亲和行为失常的母亲”。所有病案齐全,可供查阅。第三种是控制组121人,父母双亲从未被诊治过。所有成员均受到严格的精神病史、神经系统和家庭背景的检查。采用脑电图技术对全体被试者中辨认出有病史的人。虽然这一发现不能证实在EEG表现异常的人将来会逐步走上犯罪道路,却可在少年还未犯罪前提出警告,因此,麦得尼克认为EEG或许将来被应用于预防犯罪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脑电图技术可以用于说明脑功能紊乱所产生的异常。异常可引起行为的偏差。脑电图技术的方法对诊断癫痫和其他脑机能有效。但酗酒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在脑电波记录中会明显表现出来,易产生混淆

49、。,恐惧程度特别低下,(二)皮肤传导研究当人处于兴奋、不安、焦躁、恐怖或其他感情突发时,手掌有汗液分泌,汗液增强了皮肤的导电性。人们利用此原理创造了皮肤电流反应装置。当人处于高度感情冲动时仪器会显示出高水准的反应。,早期研究者赖根(Lykken,1957年)指出,精神病型犯罪者的特征是:皮肤电流反应显示低觉醒状态;对指问的恐惧性反应呈现特别低下的水平。因此,赖根指出精神病患者之所以显示出对反社会行为低度抑制,显出无所谓的态度,是因为在经历此种行为时恐惧程度特别低下。后来的一系列实验证实这一结论是正确的。特别是暴力型犯罪,皮肤导电性极差。,(三)心脏不稳定性研究方肯斯坦(Funkenstein)

50、是著名的精神病专家。1949年他和同事判定了一种名叫“心脏不稳定性”的研究。这是一种持继性、超常性的心脏与心血管系统的应答反应,此反应与其社会行为有关。15名精神病患者都来自波士顿精神病院,这组病人都有暴力犯罪史。方肯斯坦仔细研究了他们的心脏,他们虽然没有任何特征表现出恐惧,却总是抱怨处在恐惧的包围中。方肯斯坦给每个病人注射肾上腺激素。这种药一般用于增加心动次数和升高血压。结果具有反社会行为的病人比正常人灵敏许多,心跳和血压都超速上升,这一结果以后被查特等人验证过。,林达(Lindner,1970年)等人曾对43名具有反社会行为的人进行了全面、仔细、深刻的分析。被试者或注射肾上腺激素,或服用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