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090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立课程意识,“儿童中心论”主张课程应根据儿童的需求而呈现千差万别,课程就是让儿童自己去直接体验与经验,不必事先设计。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注意让学生直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得比较活泼;而缺点是忽视了人类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与文化遗产,课程的效益不高。,根据“儿童中心论”的课程设计,根据“社会中心论”的课程设计,“社会中心论”主张课程应直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计,可以按社会的分工来编制不同课程。其优点是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拉近了课程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基础知识的系统结构比较薄弱,也忽视了儿童的发展需求与学习心理。,根据“学科中心论”的课程设计,“学科中心论”主张课程要按科学(学术)的

2、分类设计成有层次、有系统的学科体系编制课程,让学生得到系统性强的知识,为科学整体的发展打好基础。其优点是重视对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和间接经验的直接继承,学生获得的知识基础比较系统扎实,而缺点是忽视了知识生成的体验,学生学习负担也重。,课程功能的转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新时期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生存;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会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做人。,课程结构的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类课程并举。课程设置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课程;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

3、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生活化。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实例,小学二年级学生在4个学期内共识汉字 1080个左右,平均1节语文课识字约13个。有人进行试验,在小学二年级结束时学生能够会认会写2500个常用汉字。也有人进行统计毛泽东选集(五卷本)和孙中山全集分别用字2553个和2673个,其中还有很多生难字。在小学二年级会认会写2500个常用汉字,有这个必要吗?,课程建设

4、与案例分析,资源开发的特点,资源的广泛性:对基地的资源作出了多方面深入的调查,并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包括了背景、内容。资源的针对性:根据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从多门类、多角度,都有可运用的资源,选择的资源能够进入课堂,进入实际教学。资源的适用性:资源的选择能够面对不同年段学生。从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学,基地资源可以从不同层面切入,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发形式体现了以下特点,期望点开发:根据教学中希望产生的结果而进行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如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问题列举开发: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可选择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特性分析开发:分析某个资源,寻找能够实现突显的教育功能

5、而后加以利用。如光荣院、新能源村。资源提取开发:将现有资源中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内容分离、提取、拓展再加以利用。如植物组培。条件开发:根据教学目标和目前已具有的条件,寻找可加以利用的资源。如鸟类生态环境。综合开发:根据教学目标,将不同类型的资源综合后加以利用。如森马铃薯基地。多种形式开发出的资源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课程的研发,课程研发思路清晰,包括了对资源描述,适用学段、课程,教学内容,活动建议等内容,具备了课程的一般特征。课程具有较强的自主空间,与学科课程相比,没有规定的教学内容,没有规定的学习形式,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基地实施课程。案例设计的配合,提供了资源使用的形式,对教师

6、指导教学,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课程实施的参照,使得教学具有可操作性。,问题研讨,课程开发要建立课程意识,站在课程的角度思考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关注课程性质、特征、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估等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开发课程不要有局限,要使资源运用得到最大化。例如语文课程,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基地都具有学习的空间,任何一次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教材内容只是提供参照。开发课程要有所评估,在开发过程中应包括预设评估的内容。如学生是能否接受,内容的适切性,实施的可行性等,随时评估,随时调整。,建议,根据项目研究的题目:“区域社会资源整合与应用基地实践版图

7、和菜单式课程研发”可以构建一个课程设计的思维路线图。用结构图加说明的方式列举出课程的分类,资源的利用,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的趋势,描述出设计课程的理念、课程的性质、特征,以及目标和内容。此图的含义说明先有教育目的和思路,后有配套的课程教育内容。提高课程研发的价值。而不是因为有这样的资源才开设这样的课程。每位课程研发者都可以根据所要开设的课程设计这样结构图。,基地课程组织图,学科课程组织图,综合课程组织图,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图,实践教育路线图,实践教育是基地优于学校的特点,在实践中学生得到的是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认清基地的教育特点

8、及教育优势,开设有序列的课程,发挥学校教育难以完成的教育内容,体现基地课程的特殊功能。,需要思考的问题,实践学习只是学习中的一个类型,不能代替所有的学习,但它是我们学生最缺的教育,有条件当然需要将其补上。因此在基地所进行的学习一定要体现实践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由资源而开发课程的形式应与设定目标而寻找资源的课程开发并举,逐步定位课程目标,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开发课程也需要注意效益,投入与产出应该相适应,开发出的课程需要有学校相应的机制来保证课程的实施。力图以基地课程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习中的自主体验、合作参与、探究创新,改变简单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开发须注意的问题,课程开发必须有所

9、依据,主要是教育的需求;课程开发须注意目的性,考验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如果再开发一个课程,那么它的目标除了内容上的变化外,还会有什么变化?课程开发应注意典型性,具有可迁移的教育功能;课程开发须注意非重复性,注意与已有课程之间关系;课程开发须注意可操作性,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实施;课程开发须注意整体性,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特征、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案例特点分析,认识的提升,理解实践性学习对学生的作用,学而时习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提高学习的价值。资源的利用,本土化、资源化、课程化,深度挖掘能够进入课堂的教育资源;与学科相

10、关联系实际解决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将书本上的知识用具体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体现了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学习,拓宽眼界,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程化的实施;前期的调查了解、中期的时间学习、后期的总结、评价提升;为课程规范化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学生的学习、教育相联系,体现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思考,案例中与学科教学联系的内容占主要部分。基地课程如何与学科课程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值得思考!资源是提供给学生用,还是为教师的教来用,这是对教育的一种的理解。基地课程如何实施,能否创造出一些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基本程序是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就像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学科实践活

11、动怎样学习呢?自主的教育活动是怎样的进程呢?需要老师们去创造。如文化内容的课程可以参照:把握文化的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受众人群、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为线索组织教学。,提升空间,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多为参观访问学习方式还可以更深入大胆,放手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给与空间,宏观调控用大主题引领。对资源的理解还需深入,能对教学、教育产生何种作用?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深入,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须思考。内容求全,易于泛化,重点不够突出,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完成无限的任务。评价简单化,不在一般性内容上下功夫,要在重点,针对实践性学习方面着力,要与目标制定相联系,要在目标的制定上多研究。,交流到此,请提意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