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时期.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107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唐时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晋唐时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晋唐时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晋唐时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晋唐时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晋唐时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唐时期.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晋唐时期,王冰,生平和著作,约生于公元710804年。曾任唐代太仆令,后世因称王太仆。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经过分门别类、迁移补缺、阐明奥义、删繁存要以及前后调整篇卷等整理研究工作,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术思想,一、撰注素问,学传运气二、探微索隐,阐发医理三、辨证与治则,1.编次训解A.分类别目 B.迁移补缺C.加字明义 D.删繁存要将篇卷作了全面调整,把原有的九卷分成二十四卷2.阐发方义3.诠明运气-补七篇大论,学术思想-撰注素问,学传运气,1.研究自然规律,重视天人关系(1)论天人相应(2)论五运六气(3

2、)论亢害承制(4)论阴阳互根(5)论升降出入,学术思想-探微索隐,阐发医理,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亢害承制是原属运气学说的内容,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王氏首先将亢害承制的理论联系到自然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六气相承制约是万物生化的重要保证,如失于相承则无所制约,必致过亢为害。,学术思想-探微索隐,阐发医理,“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二气常存,盖由根固”。是对内经阴阳互根问题的精辟论述。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是从不同

3、季节阴阳互根的角度调摄法。,学术思想-探微索隐,阐发医理,2.阐述生理病理(1)对脏腑、经络生理的阐述“本藏之气”王氏认为五脏各有本气。“肝气温和,心气暑热,肺气清凉,肾气寒冽,脾气兼并之”。认识五脏的本气,对于探讨病机甚为重要。(刘完素)王冰认为不仅脾肺,肾脏在水液输布上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指出冲、任二脉与生育的关系。,学术思想-探微索隐,阐发医理,2.阐述生理病理(2)对病机理论的研究概括为四类:气动内成,不气动外成,气动内生,不气动外生。不同于“三因”之说。认为伤寒与温病不能混为一谈。温病、热病,就其病因来说,皆为冬伤于寒所致。但这种热病,与伤寒发热不同。伤寒发热的病机是“外凝内郁”。,学术思想-探微索隐,阐发医理,1.辨证论治 伤寒汗下不拘时日,应以脉证为凭。辨明阴阳水火虚实,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学术思想-辨证与治则,2.治疗法则 正治反治解释为:“逆者正治也,从者反治也。逆病气而正治,则以寒攻热,以热攻寒。虽从顺病气,乃反治法也”。对于郁证,他的阐述使素问五郁的治法更加具体明确,对后世影响颇大,使郁证的论治在中医学形成一门富有临床意义的学说。虚损病,“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后世医家多宗其说。血虚责肾,强调肾病对血液衰少的重要影响。颇符合临床实际。,学术思想-辨证与治则,思考题,1、王冰关于阴阳的论述。2、王冰对伤寒辨证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