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339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8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技术最终培训作品,鸡冠小学杨秀英,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设计理念: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在文本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境就会被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3教材分析:,:20世纪是个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运用课文里的一些典型句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去试着造句也是培养学生积累的一种方式,因此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教学是本文的教学特色,重视朗读的生成。,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1

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归根到底、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过程与方法:3、查阅资料了解20世纪的科学成就。4、通过农耕社会与科技社会进行对比,理解科学改变生活。情感与价值:5、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重难点: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5、资源应用说明,6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

4、与长辈比一比自己的生活有哪些变化。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由“呼风唤雨”你会想到哪些人?(神仙、孙悟空)本课中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过渡引入: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去看看人们是怎么利用科学控制、支配自然的吧!二、资料展示与交流1学生自由谈谈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展示、张贴图片或资料)2 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3教师补充相关资料三 初读课文,指导学字词1学生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自由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的新词及句子多读几遍

5、并与同桌交流识字记字方法。3出示字、词卡,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耕字的变化,四学习课文(一)、学习一、二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出示重点句子过渡: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中“呼风唤雨”的英雄指的是谁?它靠什么“呼风唤雨”?2、齐读“是谁来呼风唤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3、分组朗读,体会“发明”和“发现”、“改观”和“改变”意思及句子含义。感悟设问句的作用。4、引导学生读句子(1)、多媒体展示: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6、2)、查字典、造句、举实例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两组意思相近的词。5、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自豪的语气)1、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你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说说他们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舒适和便捷?,3、引导学生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请用横线画出。(1)、播放多媒体课件(农耕社会与科技社会的对比)学生欣赏体会。(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对比方法:“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此时你会最先想到谁?“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

7、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3)、根据课文及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展示例句造句。过渡:在短短的百年间,科技让人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如此迅猛的发展、真是不可思议,这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4、理解体会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作用及说明的问题。5、教师小结: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这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学习五自然段过渡:不仅作者这么说,我们这么说,就连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索也认同。1、学生默读课文,酝酿体会伯特兰.罗索所说的话。2、讨论交流说说自

8、己的体会。3、教师引导体会“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4、全班交流朗读课文。三、发挥想象,拓展延伸1、自由畅想、讨论: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推动下,我们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的?你现在是小小的设计师,描绘一下你心中美好的前景吧。2、用语言表达或用画笔描绘。3、交流、展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七教学流程图,资料展示交流,生字学习,学习课文,学习一二自然,学习三四自然段,学习五自然段,发展想像 拓展延伸,八、学生活动评价表,九、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施计划,我的作品出色的地方,1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把课文的主要特征展示给学生2、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学生易于理解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1我的演示文稿动作效果设计不好。有点单调。2学生活动评价没有细致的去分。过于笼统3教学流程的设计比较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