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360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展示,2011.广东卷,减 字 木 兰 花 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诗歌理解】这首减字木兰花词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词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只有在下阕表达了苏轼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整首诗可以这样理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

2、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减 字 木 兰 花 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从词中“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语句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早春(或初春)。这与韩愈原诗的意思相符。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

3、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读者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减 字 木 兰 花 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答:(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1)作答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初春的景象(可直接引用原文,但要用自己的语言连贯起来)然

4、后对春景的特点进行概括。题(2)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词中景象,揭示出其中的意蕴;二是直接引用原文词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分析出其中的意蕴。注意“结合全词”,不可只结合上片或下片。,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2011.安徽卷,琅 玡 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5、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选择了与安徽境内的琅玡山有关的古诗,体现出了地域特色。解答这种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古诗鉴赏知识。具体答题时,考生不但要细读诗歌,留意注释中是否有时局背景的介绍,以便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还应根据平时积累,进行综合思考,大胆推断,小心求证。对于本题而言,一些考生一看到注释中说“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就简单地判断该诗表达的是郁闷伤感的情怀。,琅 玡 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

6、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试题解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认真解读诗歌,二是没有利用初中教材中的醉翁亭记中所接触过的相关知识。对于第一问,诗歌描绘的画面,可以通过对四句诗的理解分析加以概括,难度不大。第二问,探讨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该诗不同于一般的贬谪诗,所表达的情感类同于醉翁亭记,曾自号“醉翁”的欧阳修并没有耿耿于怀,怨天尤人,郁郁寡欢,而是寄情于山水,悠然自乐。,【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琅

7、玡 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设问、互文等。常考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抑扬、用典、象征、虚实结合等。对于本题而言,题干已经明示“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考生答题时,就要分别指出三、四句中的实写、虚写内容,并简要回答出虚实结合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参考

8、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2011.课标卷,春 日 秦 国 怀 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诗题中的“怀古”二字以及诗的内容(可借助“注”对“消魂”的解说理解),判断这首诗表现了怀古伤今的哀情并不难。对此作“简要分析”,则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把握诗中意象如“荒郊”

9、“春草尽”“古碑”“苍山晚”“残阳(昏)”等包蕴的情感;二是体会诗作由秦地(注意“注”提示)今景(据“注”知是晚唐景象)而引发的对历史上强秦的怀想;三是准确分析出隐含在“怀古”之中的“伤今”之情。,【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答出怀古伤今之情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春 日 秦 国 怀 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

10、思秦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具体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抒情方法的鉴赏。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意象与情感的关系,亦即景与情的关系。,【参考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11.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试题要求首先

11、要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境与真景,再说明两者的关系。诗的首句点明画是惠崇画的,“烟雨归雁”是画中代表性的景物。二、三句,是诗人因欣赏画中的景色而产生的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湖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试题解析】多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最后一句是朋友的提示: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两者的关系”就是从画面中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参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

12、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道题借古人的评

13、语来设问,可以谈不同意,也可以谈同意。回答这道题,要理解题干“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再理清答题思路,即为什么这样夸张地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所谓的“太过”“太夸张”,是指诗人因画中的“烟雨归雁”景色而产生了联想,想到了“潇湘洞庭”的真景,就有了“欲唤扁舟归去”的想法。,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试题解析】从现实生活来看,这可能有些夸张,但从艺术欣赏上论,正是这种夸张,才表现出惠崇画境的妙处,它把诗人吸引进画境中了。前人认为,题画诗一般不宜全写画境,也不宜全写真境。全写真境,就成了山水景物诗;全写画境,一一描绘画中景物,失去了诗歌的联想与想象,就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参考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实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