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2521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4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一国货币当局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按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目标的影响力和影响速度,货币政策目标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目标层次,即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它们共同构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稳定物价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呈现基本稳定状态。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本来是针对一国所有能被利用的资源的利用程度而

2、言的,但由于测度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困难较大,而其中只有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的测度较为容易,因此,通常以劳动力的就业水平来说明社会经济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劳动力的利用程度,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不计算在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各国都把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基本平衡,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现象。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一国整个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

3、系:以上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最终目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另一方面,最终目标之间更多的是冲突性,这种冲突性指为实现某一个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常与为实现另一个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发生矛盾。即:同一政策措施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带来的效果可能是相反的。这种冲突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可选择四大目标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各国根据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中央银行的货

4、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而稳定币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稳步、健康、协调地发展,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在币值稳定基础上的发展。,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结果。虽然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发挥关键作用。但是,中央银行也仅仅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间接影响宏观经济目标,无法直接控制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设置中介目标的必要性:中央银行操作适当的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需要通过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才能影响到整个

5、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而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即货币政策有一个传导过程,因此就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某项最终目标而采取一些行动后,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该项最终目标的数值才会发生变化,在此之前,中央银行不了解自己所采取的行动的效力如何。当最终目标发生变化,结果不理想,中央银行再次采取行动时,还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了解此次行动的效力。这样,如果以最终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中央银行将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第二,最终目标除了受货币政策的制约外,还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除货币政策外,还受到技术装备水平、资本数量、劳动力的供给及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原因

6、,最终目标的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政策发生了作用,它们不能够及时正确地显示货币政策的效力。第三,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它只能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指导思想,并不能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操作提供现实的数量依据。显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为了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在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针对长期的最终目标制定出一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也称中介目标。中介目标应具备的条件:第一,可控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通常要求中介指标与所能适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第二,可测性。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

7、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第三,相关性。是指只要能达到中介指标,中央银行在实现或接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方面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也就是说,要求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第四,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只有选取那些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指标,才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达到最终目标。第五,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经济及金融环境不同,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不同,选择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也必然有区别。这是不言自明的。,中介目标:中间目标(远期目标)

8、: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操作目标(近期目标):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短期利率。,货币政策工具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短期利率,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利率,最终目标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中介目标,由于以上指标各有优缺点,因此,有些国家货币当局将其混合使用,如美联储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是:中间目标 货币存量 长期利率(真实或名义)M1 政府长期债券收益率M1、M2 公司债券收益率国内非金融债务抵押利率银行信用 市政债券收益率,操作目标银行准备金和 货币市场收益率基础货币(短期利率)银行准备金 联邦基金利率基础货

9、币 国库券利率非借得准备金 商业票据利率非借得基础货币 银行承兑汇票利率贴现和放款净自由准备金(非借得准备金指由出售证券或外汇获得的准备金),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工具:再贴现率的特点:再贴现率是一种短期利率 再贴现率是一种官方利率 再贴现率是一种基准利率(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再贴现率工具的运用:调整再贴现率:操作方向如下:,经济过热(或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经济紧缩(或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再贴现率规定再贴现条件:规定何种票据有再贴现资格,旨在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方向。再贴现率政策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运行机制:

10、,货币当局提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价,减少(或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商业银行的放款投资数量下降(或上升),货币供给量减少(或增加),降低(或提高)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量,准备金水平低于(或高于)预期水平,调整再贴现率对利率的影响效果:由于调整再贴现率影响了货币供给,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必然引起利率变动,但只能影响利率水平而不能改变利率结构。再贴现率工具的作用及局限性:作用:可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手段。可对市场利率产生“宣示效应”,起到“指示灯”的作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预期。(但这种宣示 效应有时不够直接,因此有些国家

11、用其他利率指标来起宣示作用,如美国),作为最后贷款人,可起到“安全阀”的作用。通过决定何种票据具有申请再贴现的资格,设定货币供应量的一些产业流向,扶植或限制一些产业的发展,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局限性: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其“宣示效应”,再贴现率不易经常调节 对利率的影响只是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措施。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方向:经济过热(或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

12、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济紧缩(或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政策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运行机制:,货币当局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少(或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商业银行的放款投资数量,减少(或增加)货币供给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利率的影响效果:同样只能影响利率水平不能影响利率结构准备金率工具的优缺点:优点:作用速度快中性,对所有存款金融机构有相同的影响更直接的告示作用紧急时刻使用,缺点:作用效果强烈如,在央行2010年12月11日宣布上调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后,据统计,约有近3500亿元资金被冻结。2003年9月

13、21日,人民银行提高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由6%调至7%,估计大体可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缺乏灵活性,不可频繁变动。可能造成商业银行经营困难,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以调控信贷量和货币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公开市场业务的内容及类型: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即中央银行买卖的有价证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操作工具:政府债券,尤其是短期国库券。英国、美国及少数信用发达的西方国家,都以买卖政府债券为主,尤其是短期国库券。因为在这些国家政府债券发行量大,市场交易也大,国库券在市面上的流通性和变现性很强,一般商业银行均乐于购买以

14、作为第二准备金,个人及公司也投资于国库券,以增强其资产的流动性。,中央银行仅以政府债券为对象进行买卖就可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就广义来说,在金融市场不太发达的国家,政府债券在市场上的流通量小,中央银行买卖的有价证券范围就要扩大到公开市场上的一些票据和债券。我国央行从2003年开始使用央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以下交易活动不属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范围:中央银行直接从国家机构获得的有价证券,这只是中央银行向国家提供贷款。中央银行作为“财政的代理机构”发行国家债券。公开市场交易的类型:直

15、接买卖,又称无条件买卖,即中央银行同证券交易商之间的现券买卖。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回购交易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所谓正回购是指中央银行向证券交易商卖出证券时承诺在未来特定日期重新买回这些证券。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所谓逆回购是指中央银行向证券交易商购买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证券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中央银行从事回购交

16、易是为了缓和金融市场的季节性波动及临时性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方向:经济过热(或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卖出有价证券经济紧缩(或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买进有价证券思考:运用央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的操作方向。,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运行机制:,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在公开市场上收缩(或注入)基础货币,减少(或增加)商业

17、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商业银行的放款投资数量,减少(或增加)货币供给量,公开市场业务对利率的影响效果:不仅能影响利率水平,而且也能影响利率结构。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政策工具相比的优点:具有主动性。具有准确性。具有灵活性。因此这一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目前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对象分析: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作用于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乘数。,(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房地产信贷控制预交进口保证金制度(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管制: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资产比率。利率限制。,间接信用管制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三、

18、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四、中美利率政策工具比较同时还应指出.doc,五、我国货币政策的特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受制于金融管理体制,无再贴现工具,代之以中央银行贷款和利率政策。货币政策的使用受制于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我国票据市场不发达,再贴现工具使用受限制。,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涵义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基本公认的有:货币数量增加后,对金融市场的利率

19、会产生影响,同时对股票价格或债券价格也会产生影响;利率或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和个人的消费欲望及现实支出;投资和消费变化后,国民生产总值自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为:,货币供给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具体来看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发生变化后会引起汇率、银行信贷和权益价格的变化,进而引起其它方面的变化,有以下途径:,货币供应增加,利率,银行准备金,股票价格,信贷,财富,汇率,托宾的q,商业投资,住宅投资,耐用消费品,净出口,投资,消费,住宅投资,商业投资,住宅投资,q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其资本的重置成本.q 高则投资支出高,反之则低.,平衡表渠道,家庭平衡表效应,公司净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银行贷款,投资,流动性发生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耐用消费品,住宅投资,股票价格上涨,利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