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869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课件: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复习课件: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复习课件: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复习课件: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复习课件: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课件: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课件: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质核心,构成,引起,联系,总特征,发展,联系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法体系,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 所谓“总特征”指的就是“基本观点”。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这两个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拓展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三者都是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3)矛盾

2、是联系的根本内容。(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你是如何理解联系的特点?,2.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是怎样的?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联系的特点,2.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是怎样的?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答案】(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

3、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各要素的顺序和发生作用的方向;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统筹考虑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1.(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1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

4、是因为(),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B.C.D.,【解析】从材料所给出的“深入研究”“材质特性”“板材”“经济效益”“商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公司能够根据“秸秆”和“效益”的固有联系,通过“另辟蹊径”突破了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正确,说法本身错误。,【答案】A,2.(2011年广东卷,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

5、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哲学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科技创新则不是,故A排除;任何研究活动都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任何研究活动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B、C说法错误;氢气的制作过程揭示了材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故选D。,【答案】D,3.(2011年天津卷,12)材料二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 645亿元增长到397 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

6、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解析】此题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从设问的角度看,本题要求运用哲学中的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组织答案时,只要运用相关原理和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答案】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要注

7、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4.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包括哪些内容?,1.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答案】第一、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发展,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二、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第三、在社会历史领

8、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综上所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方法论: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的原则。,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4.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包括哪些内容?,【答案】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包括:世

9、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例1、下列四个示意图中,能够准确表达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是,A.B.C.D.,【思路点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符合题意;没有体现发展;没有体现前进的曲折性。,【答案】B,1.(2011年北京卷,27)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10、,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状态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难度较大。抗生素由治病良药转化为产生“超级病菌”的推手,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种转化是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这种转化是一种倒退而不是发展,错误;病菌的前后变化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错误。,2.(2011年浙江卷,30)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

11、原因是(),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A.B.C.D.,【解析】本题为漫画分析题,准确理解漫画寓意是解题的关键。漫画中的双方只“羡慕”对方,茫然行动,不考虑结果,只看到了前进性,而忽视了曲折性,入选,排除;双方注重了愿望与结果的一致性,而没有慎重分析其对立性,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3.(2011年江苏卷,29)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

12、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B.C.D.,【解析】题中平面与圆锥曲线的交角变化是量变,引起截口几何特性的变化是质变,符合题意,故选D。题干的限定性要求是“这一变化过程”,材料体现了事物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前进,应排除;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答案】D,4、(2010广东高考)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

13、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发展观,所以立足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道路、发展的状态来分析。汉语要发展,凸显了发展的普遍性。通过新陈代谢可见发展的实质。汉语的生命力可见发展的前途。汉语经历一个过程,可见曲折性。吸收新元素,实现新发展,可见发展的状态。,【参考答案】(1)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

14、可抗拒的客观规律。(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表明对新生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5)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什么是矛盾?,2.矛盾的基本属性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我们应如何坚持两点论

15、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7.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1、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提示】(1)“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2)“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拓展】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讲的矛盾:(1)第一种情形:生活中讲的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阶级与阶级的矛盾,其实是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2)第二种情形:生活中讲的矛盾,还包括人们语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所寓),这是逻辑矛盾。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对立统一关

16、系,而逻辑矛盾是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二者有着天壤之别。,2.矛盾的基本属性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案】矛盾的基本属性包括对立属性(斗争性)和统一属性(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以矛盾的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3.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每一事

17、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方法论意义: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和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B.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事物的对立面,又要分析事物的统一面。,(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

18、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其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方法论要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遵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认识秩序。在实践中表现为抓典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等。方

19、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解决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3)主

20、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在事物发展的各种矛盾中,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

21、物的性质就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没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没有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虽然决定事物的性质,但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这就导致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使得矛盾主次双方的地位发生转化,从而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改变。,(3)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只有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认清事物的性

22、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6.我们应如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7.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

23、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例1一个渔夫从海里捕捞到一颗大珍珠,他欣喜若狂。可拿到手一看,发现了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觉得很不舒服,他想,如能去掉小黑点,珍珠将变得完美无缺,成为无价之宝。渔夫便开始去掉黑点,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剥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下列俗语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珍

24、珠上有黑点,去掉黑点,黑点没有了,珍珠也就不存在了,这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B体现了这一哲理。A体现了搞好局部的重要性,C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皆与题意不符。,【答案】B,例2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B.C.D.,【思路点拨】“孝”要因人而异,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回答体现了一个

25、共同的主题“孝”共性,排除,故选C。,【答案】C,图2,1.(2011年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绝对同一的观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B.C.D.,【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太极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矛盾双方的统一并不是双方的绝对同一,说法错误,应排除。,【答案】B,2.(2011年江苏卷,30)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

26、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解析】各地城市建设都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各地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B符合题意。A、C、D都与题意不符。,【答案】B,3.(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3)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论蕴涵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B.C.D.,【解析】此题以民间俗语为载体,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要求我们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