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腧穴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970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与腧穴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络腧穴基础知识,一、经络,经络的定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通过和联络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生理功能,一、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二、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三、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阴阳气血的平衡必需经络系统的参与。四、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病邪侵犯人体,正邪交争,在体表部可出现异常的现象。,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要部分,又称十二正经。,手三阴(肺、心包、心),手三阳(大肠

2、、三焦、小肠),足三阳(胃、胆、膀胱),足三阴(脾、肝、肾),分别在四肢的外侧、头面和躯干,分别在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循行走向规律: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经络的循行分布,一、十二经脉,肺,心,脾,肝,肾,包,大,焦,小,胃,胆,膀,脏,腑,阴经,阳经,六阴经,六阳经,手,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手六经,足六经,手,足,太阴,厥阴,少阴,太阴,厥阴,少阴,阳明,少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阳,1、名称:,表里经同名经,内-阴-前缘-太阴-中线-厥阴-后缘-少阴外-阳-前缘-阳明-中线-少阳-后缘-太阳,2、循行:,手太阴肺经,手

3、之三阴,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2、循行:,1)手三阴: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2)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3)足三阳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4)足三阴: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4)足三阴: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二、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是空隙的意思,称“穴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

4、应点,又是针灸施术的部位。针灸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联络、传输、调节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腧穴的分类,大体可归为十四经穴、奇穴及阿是穴三类。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现有经穴361个,其中十二经脉的腧穴均为左右对称的双穴,有309对;任脉和督脉的腧穴为分布于前后正中线的单穴,有52个。共670个穴位。经外奇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阿是穴: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疾病,而以疼痛局部或疼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古称“以痛为腧”,多位于病变部位的附近。,腧穴的作用,

5、一、输注气血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渗灌、传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具备了抵御疾病、反应病痛、传入疾病、感受刺激、等功能。二、反应病症 当病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正气可以通过经脉、腧穴向外奋起以护卫体表。内在的病理状态又可通过经脉腧穴反映于体表。三、防治疾病 刺激腧穴部位时,各种刺激通过腧穴、经脉传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的目的。,腧穴的定位方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2)活动标志二、“骨度”折量定位法三、指寸定位法四、简便取穴法,三、常用保健穴位,手太阴肺经,起点:中焦止点:大指端循行部位:上肢内侧前缘脏腑联系:属肺 络大肠,列缺 肺经,定位 桡骨茎

6、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 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痛等症,尺泽 肺经,定位 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涨满、咽喉肿痛、急性吐泻、肘壁痛。,少商肺经,定位拇指挠侧,去甲角0.1寸。主治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少商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起点:食指外侧端止点:对侧鼻翼旁循行部位:上肢外侧前缘脏腑联系:属大肠 络肺,合 谷大肠经,位置:手背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挠侧中点。主治:“面口合谷收”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眩晕、咽炎、扁桃体炎、咳嗽、牙痛齿痛、耳聋、耳鸣、鼻炎、呃逆、口眼歪邪、三

7、叉神经痛、面瘫、落枕、半身不遂等病症。,合谷穴的简便取法,肩髃大肠经,位置:三角肌上缘,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肩关节疼痛、肩周炎,上肢不遂等,迎香大肠经,位置:鼻翼旁半寸,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衄,口角歪斜。,足阳明胃经,起点:眼眶下部止点:次趾末端循行部位:头面、胸腹、下肢前面脏腑联系:属胃 络脾,足 三 里胃经,位置: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主治:健脾和胃、宁神定志、益气回阳、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强身健体等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胃痛、呕吐、呃逆、腹痛、便秘、泄泻、痢疾、下肢瘫痪、痿痹,以及心悸;失眠、昏厥、休克等病症。,足三里的简便取穴法,天枢胃经,位置:脐旁

8、2寸主治: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痛经等,足太阴脾经,起点:大趾 末端止点:腹部(舌)循行部位:下肢内侧面的前缘属于脾络于胃,三阴交脾经,位置: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主治:月经不调,闭经,带下,阴挺,不孕,滞产,产后血晕,遗精,阳痿,遗尿,尿闭,脚气,失眠,肠鸣,腹胀,便秘,泄泻。,三阴交,三阴交脾经,血海脾经,位置:髌骨内上缘2寸。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贫血、荨麻疹、高血压、膝关节痛。,手少阴心经,起点:心止点:无名指内侧端循行部位:上肢内侧面的后缘属于心络于小肠,神门心经,位置: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桡侧端 主治:失眠,健忘,癫狂,心悸,心烦,手太阳小肠经,起点:小指外侧端止点:面

9、部耳前循行部位:上肢外侧面的后缘属于小肠络于心,听宫 小肠经,位置: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听宫穴动态取穴,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目内眦止点:小趾外侧端循行部位:头、项、背、下肢后侧面属于膀胱络于肾,睛明膀胱经,位置: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力减退,近视等,攒竹膀胱经,位置: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各种眼病,前头痛、呃逆、急性腰扭伤等。,委中膀胱经,位置:腘窝横纹中点。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吐泻、高热抽搐、中风昏迷、遗尿。,背俞穴膀胱经,位置:相应胸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半 肺俞 C3 心俞

10、 C5 肝俞 C9 脾俞 C11 胃俞 C12 肾俞 L2 大肠俞 L4,主治:相应脏腑病症。,昆仑膀胱经,位置:外踝尖与跟腱之间 主治:头痛,头晕,项强,肩背腰痛,足跟痛,足少阴肾经,起点:足小趾 止点:胸部(咽喉、舌)循行部位:下肢内侧面的后缘、腹部属于肾络于膀胱,涌泉肾经,位置: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主治:昏厥、精神病、癫痫、头痛、呕吐不止、中暑。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起点:胸止点:中指端循行部位:上肢内侧面的中间属于心包络于三焦,内 关心包经,位置: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之间。主治:心痛,心悸

11、,胸痛,虚烦,胃痛,呕吐,癫狂,头晕,肘臂挛急,呃逆,失眠等,手少阳三焦经,起点:无名指末端止点:眉梢循行部位:上肢外侧面的中间属于三焦络于心包,外 关三焦经,位置: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耳聋耳鸣、偏头痛胁痛、上肢痹痛等。,足少阳胆经,起点:外眼角 止点:第四趾外侧端循行部位:下肢、身体的侧面、头侧属于胆络于肝,风池胆经,位置: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主治: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风池胆经,肩井胆经,位置:大椎与肩峰联线的中点 主治:颈痛、肩背痛、乳痈、乳汁不下,足厥阴肝经,起点:足大趾

12、 止点:胁肋部循行部位:下肢内侧面的中间、腹部属于肝络于胆,太冲肝经,位置:足背1、2跖骨底前之凹陷中主治:头顶痛,眩晕,目赤肿痛,面挛,疝气,月经不调,崩漏,遗尿,胁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督脉,起点:长强穴 止点:上唇系带循行部位:身体的后正中线,百 会督脉,位置:头顶正中矢状线,入前发际5寸主治:头痛,眩晕,耳鸣,鼻塞,中风失语,脱肛,阴挺,巅狂,健忘,晕厥,虚脱,遗尿,内脏下垂,大 椎督脉,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项强痛,肩臂疼痛,发热咳嗽,气喘胸闷,骨蒸潮热,盗汗,命门督脉,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任脉,起点:会阴止点:下颏循行部位:身体的前正中线,中 脘任脉,位置:脐上4寸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肠鸣,腹泻等,关元任脉,位置:脐下3寸主治:小腹虚冷,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带下,痛经,闭经,虚脱,为人体补虚要穴,请指出以下穴位,合谷迎香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听宫,委中内关风 池肩井百会大椎中脘关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