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分质的研究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038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3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部分质的研究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十部分质的研究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十部分质的研究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十部分质的研究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十部分质的研究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部分质的研究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部分质的研究教学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质的研究,一、质的研究概述;二、设计模式;三、质的研究的研究提案;四、质的研究设计;五、搜集资料的方法;六、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七、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一、质的研究概述,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含义包括以下意思,1)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中进行研究。2)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通过长期深入实地验生活从事研究,研究者本人的素质对研究的实施十分重要。3)收集资料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如开放型访谈、参与

2、型和非与型观察、实物分析等收集资料,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4)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归纳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提升出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5)理解的视角:主体间性的角度,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6)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互动的关系,在研究中要考虑研究个人及其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要反思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和权力关系。,质的研究的基本结构,一般来说,不论研究者采取什么样的写作风格,研究报告通常包括下六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现象和问题;2)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个人的目的和公众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3)背景知识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者个

3、人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化背景等;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抽样标准、进入现场以及被研究 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式、写作的方式等;5)研究的结果,包括研究的最终结论、初步的理论假设等;6)对研究结的检验,讨论研究的效度、推广度和伦理道德问题等。,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之比较,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研究的目的:证实普通情况,预测,解释性理解,寻求复杂性,寻求共识 提出新问题对知识的定义:情境无涉 由社会文化所建构价值与事实:分离密不可分研究的内容:事实,原因,影响,故事,事件,过程,凝固的事物,变量 意义,整体探究研究的层面:宏观 微观研究的问题:事先确定

4、 在过程中产生研究的设计:结构性的,事先确定的,灵活的,演变的 比较具体 比较宽泛,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研究的手段:数字,计算,统计分析 语言,图像,描述分析研究工具:量表,统计软件,问卷 研究者本人,计算机 录音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样本较大 目的性抽样,样本较小研究的情境:控制性,暂时性,抽象自然性,整体性,具体收集资料的方法:封闭式问卷,统计表 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实验,结构性观察 实物分析资料的特点:量化的资料,可操作的 描述性资料,实地笔记,变量,统计数据 当事人引言等分析框架:事先设定,加以验证 逐步形成分析方式:演绎法,量化分析,归纳法,寻找概念和主题,收集资料之后 贯穿全过程研

5、究结论:概括性,普适性 独特性,地域性结果的解释:文化客位,主客体对立 文化主位,互为主体理论假设:在研究之前产生 在研究之后产生理论来源: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理论类型:大理论,普遍性规范理论 扎根理论,解释性理论,观点,看法,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成文方式:抽象,概括,客观 描述为主 研究者的个人反省作品评价:简洁、明快杂乱,深描,多重声音效度:固定的检测方法,证实 相关关系,证伪,可信性,信度:可以重复 不能重复推广度:可控制,认同推广,理论推广,可推广到抽样总体 积累推广伦理问题:不受重视 非常重视研究者:客观的权威 反思的自我,互动的个体研究者所受训练:理论的,定量统计的 人文的,人类学的,

6、拼接和多面手的研究者心态:明确 不确定,含糊,多样性研究关系:相对分离,研究者密切接触,相互影响,独立于研究对象 变化,共情,信任研究阶段:分明,事先设定 演化,变化,重叠交叉。,二、设计模式,(一)建构主义的模式 质的研究者认为,研究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而是一个循环往返、不断演进的过程。研究中的每一部分工作都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都受到上一轮循环中其他部分的影响。质的研究的循环过程表现为一个建构主义的探究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所有的组成部分都在流动之中,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二)批判理论的模式 与质的研究中其他流派相比,持批判理论范式的学者也认为质的研究应该遵循一种循环的模

7、式,但是他们更加强调研究的批判作用和政治作用。他们认为,研究应该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从整体意义上对人类的生态状况进行批判性的探究。这种模式十分关注研究的政治介入效果,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使社会上的弱者群体获得力量。在这个模式里,“经验”被认为是一种受到社会文化和历史压抑的“虚假意识”,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通过对其进行历史的回顾和批判性研究而达到“真意识”。整个研究过程是一个由经验到发明、发现、懈释和理解的循环。,(三)各种互动模式1垃圾桶模式:理论、方法资源、解决方法四种成分一起同时滚动2垃圾桶模式第二:又加入三个成分,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现象、研究者个人的关怀3和面模式4橡皮圈模式:研究目的、情景、

8、研究的问题、方法和效度任何一部分的运动都受到其他部分的牵引和拉扯。5立体两维互动模式:螺旋圆锥体,不断向下旋转。,三、质的研究的研究提案,质的研究提案的组成部分1题目 签名页1.1完整的研究项目的题目和项目带头人1.2所有研究者的姓名和签名、工作单位、电话和传真号1.3经费预算、项目开始和完成的时间l.4申请人单位领导的姓名、签名、地址。,2摘要页(研究项目的内容摘要)3提案正文 31导论 32目的陈述 33文献综述 项目的重要性 研究的问题 34方法 341对研究地点和对象的描述 342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的过程 343资料分析 35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措施 36时间安排(研究时间进度),4推荐书

9、5附录51研究者的个人简历主要研究者的个人简历总结(每个人不超过两页)52同意书53访谈提纲54出版物研究者计划通过此研究项目出版的文章和专著。,四、质的研究设计,(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在选择研究现象之前我们需要特意为自己留出一段(或数段)比较长的时间,认真、细致、安静地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与善于倾听的同行、同事、朋友或家人交谈):“我的研究兴趣究竟在哪里?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够使我兴奋起来,一想起来就激动不已?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如此感兴趣?这些问题与其他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些问题之L和之外是否存在我更加关心的问题?我提出这些问题是否与我自己的终极关怀有关系?有什

10、么关系?”,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后,我们便可以着手对研究现象的范围进行界定了。一般来说,在设计阶段,研究现象的范围应该比较宽泛,以免排除掉其他重要的可能性。研究开始以后,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可以逐步缩小研究范围。质的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需要研究者随机应变,随过程的变化不断调整镜头。缩小聚焦的范围。比如,如果我们在设计时发现自己对中国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兴趣,可以首先将研究的现象限定在这个范围;今后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这些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中自信心的建立和变化尤为感兴趣,便可以将主要关注点放到“中国女大学生的自信心”上面。,除了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以外,在对研究现象进行

11、界定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自己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前设”塞到对研究现象的表述之中。比如,如果我们将一项研究的现象命名为“中学生因父母离异而学习成绩下降研究”,这其中就隐含了我们的一个前设,即“父母离异”必然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而如果我们不带这个前设对父母离异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可能会发现实际情况并不都是如此。此外,在这个陈述中“成绩下降”的具体所指根不明确,也可能隐含了研究者个人的某些前设。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很难知道这里所说的“学习成绩”指的是什么,什么情况属于“下降”,对谁来说是“下降”。也许对研究者来说,“这些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如父母离婚以前的分数高欺是学习成绩下降”;而对这些学生

12、本人来说,可能“考试分数”并不能代表自己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不如以前高”也不见得就表明自己学习成绩“下降”了。因此,我们在对研究现象进行表述时,要注意避免自己或社会上某些人想当然的前设。我们也许可以改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如:“从中学生的角度看待父母离异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影响”。,(二)确定研究的问题1有真实意义的问题2概括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中,多取后者3差异性问题与过程性问题4理论性问题、推论性问题、评价性问题与描述性、解释性问题。,(三)讨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个人目的 个人的关怀2实用目的3科学的目的。,例,假设有一位美国的女研究人员身材比较高大肥胖,不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方便,而且经常

13、在找工作和社交活动时受到歧视。如果她计划对美国社会里其他一些同样肥胖的妇女进行调查,看她们是如何处理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受挫的情况的,以便为自己所借鉴,那么她的研究便主要是出于“个人的目的”。如果她从事这项研究主要不是为了个人方面的关切,而是受一个肥胖人俱乐部的委托设计一个培训计划,以帮助肥胖人学会对付社会对肥胖人的歧视,那么她的研究就主要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又假设她进行这项调查纯粹是为了了解肥胖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为人类对肥胖人的理解增添知识,那么她的项目便主要是为了“科学的目的”。,虽然上面我们对研究的三种目的分别进行了探讨,但是在实际研究工作中这三类目的常常相互糅合在一起,共同对

14、研究的决策发生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这三种目的可能同时激发研究者从事一项研究,虽然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四)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第一、现有研究成果 指的是:在研究者将要探讨的研究现象与问题的范围内,目前学术界已经完成的有关研究及其发现。研究者在开始设计之前和之中需要对所有这些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是为了回答如下问题:“前人在这个领域已经作过哪些研究?我的研究在这个领域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通过此项研究我可以作出什么新的贡献?如果此研究问题前人还没有涉及,我的研究可以如何填补这一空白?如果此研究问题前人已经讨论过了,我的研究可以如何提供新的角度和看法?如果前人的研究中存在明

15、显的漏洞和错误,我的研究可以如何对这些谬误进行纠正?”,在设计阶段,研究者需要对有关文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详尽的检索。文献的类型、数量以及研究者对文献的把握程度都可以表明该研究项目是否处于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者本人的理论功底是否扎实。该项目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因此,在研究设计里研究者应该对如下问题有所说明:“我将对哪些研究成果进行检索?为什么这些成果对我的研究十分重要?有什么理论和发现可以用来指导或丰富我的研究?目前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所需要的资料?我将使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文献检索?我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方法?”如果在设计之前研究者已经在图书馆里和计算机网络上查到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可以将这些资

16、料的题目或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这些资料对于研究设计的审批十分重要,因为有关人员(如论文委员会、政府机构。财团)往往将文献资料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作为衡量研究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标准。,第二、研究者的经验性知识“研究者的经验性知识”指的是研究者本人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个人经历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了解和看法。在进行研究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问自己:“我自己在这个方面有哪些个人生活经历和观点?这些经历和观点会对研究产生什么影响?我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影响”,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特别强调对研究者的个人背景进行反思。质的研究认为,研究者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个人的经历和看法不仅影响到

17、个人从事研究的方式,而且对研究本身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经验性知识。“我的主观性是我能够述说的故事的基础,这是我的一个力量的支柱,它使我成为既是一个人又是一名研究者的现在的我。”任何观点都必须透过一定的视角才能形成,而研究者的视角与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看法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对某医院一些医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观察时,我的几位学生发现自己对医院里的拥挤状况感到如此吃惊,以致无法集中注意力对医生的工作进行观察,转而观察挂号大厅和病房外面排着长队的病人。他们对医院里病人如此之多、而医生却如此之少的状况感到非常气愤,结果在观察笔记的旁边不断地写下“需要增加医生和医疗设备”等字样。事后,通过进一

18、步思想上的挖掘,这些同学反省说,他们之所以对这种状况感到气愤,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已经年老体弱,很快也会经常需要光顾医院。而一想到自己的父母也将不得不在这种拥挤的状况下候医,心里就觉得特别难受。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不满情绪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观察内容和效果。如果他们在研究设计的时候就对自己有可能产生的这些想法和情绪进行清理,也许可以对自己将来的反应有所调整,或者对自己之所以产生这些反应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和监控。,对自己经验性知识的了解不仅对我们从事研究非常重要,而且还是我们形成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比如,我的一位学生之所以选择了“大学生退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问题,就是因为他

19、在学校的教务处工作,看到一些农村来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含辛茹苦把他们培养成材,好不容易考到北京来上大学,结果却面临退学的境遇,为此他感到十分痛心。他自己也来自农村,深深地感到一个农村家庭要培养一名大学生是多么地不容易。因此,他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使他对这些孩子特别关注,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来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第三、概念框架 质的研究者在明确了研究的现象、目的和问题,并已获得了以上背景知识以后,便可以开始着手构建研究的概念框架了。“概念框架”展现的是研究者的初步理论设想,通常包括:1)组成研究问题的重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2)研究问题的范围、内容维度和层次 研究者自己目前发展出来的工

20、作假设。概念框架可以用语言表述,也可以用图表直观地表现出来。建立概念框架的目的是促使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就用比较简洁、直观的方式将研究问题所包含的重要方面呈现出来。概念框架一方面可以将研究者心中隐蔽的一些理论假设明朗化,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研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发展自己原有的理论。这是一种在纸上思考的方式,叮以揭示研究者事先没有想到的一些意义联系以及现存理论中的漏洞或矛盾,帮助研究者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设计概念图不仅需要严谨的思维条理,而且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种“玩游戏”的态度,将各种概念进行不同的排列和组余,设想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比如,我们可以先采取“头脑风暴”的方

21、式对如下问题进思考:“我对这个研究问题已经有了哪些理解?这些理解是否可能形成一些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些关系是否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理论框架?我可以如何来勾画这个框架?”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一种思考性试验,对今后的研究结果预先进行猜测,比如,我们可以问:“如果又如何呢?”。,(五)确定研究对象第一、抽样的基本要求 在确定研究的问题和回顾背景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研究对象的抽样问题。在质的研究中,抽样不仅包括被研究者,即人,而且包括时间。地点、事件和研究者收集的原始资料。因此,在研究设计的阶段,我们就应该问自己:“我希望到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向什么人收集什么资料?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

22、地方、这个时间和这些人?这些对象可以为我提供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如何回答我的研究问题?”抽样的对象被确定了以后,我们需要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进行抽样。与量的研究不同的是,质的研究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随机抽样。质的研究的目的是就某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因此样本一般都比较小,采取的是“目的性抽样”的原则即抽取那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或事。,第二、抽样的策略1根据样本的特性进行抽样极端或偏差型个案抽样(抽取两端);强度抽样(较高信息强度和密度的个案);最大差异抽样(最大限度地覆盖研究现象中各种不同的情况);同质型抽样(一组内部成分比较相似的个案);典型个案抽样(具有一

23、定代表性的个案);关键个案抽样(对事情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个案);效标抽样(为抽样设定一个标准或一些基本条件,符合条件或标准的抽取02抽样的具体方式(研究者的角度);机遇式抽样(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目的性随机抽样(在符合目的的100人中随机);方便抽样(选择自己牢房内的犯人、自己的家人);综合式抽样;需要指出的是,抽样一词本身就带有推论的意思;样本有实证的味道,分别称为“选择”、“案主”更符合质的研究的初衷。滚雪球或连锁式抽样,(六)讨论研究关系第一、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1性别(1)对与自己性别关系比较密切的社会现象比较关注(男性:政治制度、社会问题;女性:人的平等、女性解放、情感问题

24、)(2)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做个人访谈(3)互动关系上,同性可能使双方产生认同感,但也有不良影响,如互相攀比衣着、相貌、地位。(4)影响研究关系和结果。男性习惯于控制谈话的方向、主题,女性被访者习惯随从;女性研究者可能缺乏自信;男性被访者容易蔑视女研究员;在落后地区,女性研究员会被当作女强人(5)双方不同性别,可能受到相互性方面的吸引与排斥。,2年龄(1)在实地长期追踪调查的多是年轻人,研究非社会允许团体或个人的也是年轻人多。(2)年轻人关注青少年问题的较多,老年人关注人生晚年。(3)老年人不喜欢接受年轻人的采访;老年人对年轻人的采访可能施加年龄的压力。(4)隐蔽式参与观察中,年龄会带来麻烦。,3

25、文化背静与种族(1)来自发达、先进的社会中的容易受到尊重、重视。(2)白人与黑人(3)少数民族(4)弱势群体(5)曾经受到欺侮的民族。,4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1)地位的高低会使研究者或被研究者感到紧张、有压力。(2)上下级。(3)被认为是上级派来的(4)地位相等,在同一单位或工作领域。5个性特点与形象服饰。,第二、研究者的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1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建构主义:研究者是学习者,被研究者是老师,批判理论:鼓动者 行动者后实证主义:研究者 对象,2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1)促成对某一类问题情有独衷(2)对自己的研究设计有影响(3)影响到与被研究者的关系(触犯法律的人是坏人,就很难保持中立)

26、(4)研究结果的阐释,也会有个人的观念想法的痕迹。3研究者个人的经历影响到选题、进行、结果的解释与评价。,第三、局内人与局外人1具体的关系,2局外人如何理解局内人(三种有争议的观点)(1)局外人设法变成局内人(2)保持双重身份(3)全身心地投入(物我两忘、完全关注、复魅)。,(七)选择研究的方法第一、进入现场的方式1进入现场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研究者应设法了解当地的权利机构、人员关系以及人们一般认可的行为规范。如研究者认识当地的人或者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可以事先与这些人取得联系,尽量充分地了解当地的情况,听取他们对进入研究现场的建议。如果研究者与当地人不认识,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当地人中有没有态度比

27、较开明、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人,研究者可以亲自门拜访,看对方有什么高见。虽然研究者个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在进入研究现场时通常起主要作用,但是“局内人”的视角和经验对于研究者了解当地的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局内人”可以向研究者提供一些“文化主位”的观点和信息,而且还可以为研究者在本地从事研究提出。些有用的建议。,如果所研究的问题对当地人来说是一个敏感话题,研究者预料当地人不一定会热情地接待自己,那么研究者可以考虑事先到研究实地去进行一个初步的调查,看在那里从事此类研究是否可能。此外,研究者也可以在这个地方先做一项不太敏感的研究项目,借此了解当地人对外来研究者的基本态度,然后决定自己是否

28、应该从事此前已经计划好的研究项目。如果研究者针对一项研究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方案,也可以先到实地作个预研究,了解哪种方式比较合适。研究者还可以与其他曾经在这个地方作过研究的人员联系,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为了增加自己身份的“可信度”,研究者可以在研究开始之前请自己单位的领导写一封介绍信,或前请被研究单位的上级领导写一封批文。但是,这么做的时候必须十分小心。单位领导或上级的文件可能会给被研究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参加研究。此外,官方的文件还可能使被研究者认为研究者有一定的“来头”,与上级机关串通一气来对他们进行“监督检查”,因此而不愿意与研究者合作。,有时候,即使研究者获得了被研究者单

29、位的同意,但是出于保密原因该单位不愿暴露被研究者的姓名,拒绝研究者直接与他们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写封“盲信”,通过被研究者的单位与他们取得联系。,2确定并接触守门员 研究者在进入现场时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情况,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守门员”。“守门员”指的是那些在被研究者群体内对被抽样的人具有权威的人,他们可以决定这些人是否参加研究。“守门员”一般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合法的守门员”另一类是“不合法的、自己任命的守门员”。如果研究涉及到中小学学生,他们的家长以及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就属于“合法的守门员”之列,因为他们具有社会所认可的、决定孩子是否参与研究的身份和权力。对这类“守门员”,研究

30、者应该表示尊敬,慎重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努力获得他们的许可。但是,在有的文化群体里存在着一些自己任命的“不合法的”守门员,他们认为自己应该知道群体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应该对其他成员的行为有所控制。应该争取这些人成为被研究者。,3进入现场(1)隐蔽地进入 在有的情况下,研究者预料自己的研究肯定会受到“守门员”的拒绝,因此他们只能采取隐蔽进入的方式。比如,如果一位男性研究者计划对上海的贩毒集团进行研究,他不可能得到集团头目的同意。因此,他只能把自己装扮成一名吸毒分子或毒贩子,在毒品活动频繁的地方接近集团内部的人员来了解情况。隐蔽式研究使研究者避免了协商进入研究现场的困难,而且,研究者有较多的个人自由,

31、可以随时进出现场。但是,这种隐蔽的方式也有其弊端。由于研究者成了一个“完全的参与者”,他她不可能像在公开型研究中那样广泛地接触被研究者,只能在自己的角色范围以内与人交往。假设一名研究人员在一个学校里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平时进行隐蔽式研究。她/他也许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交谈的方式了解学校里的一些情况以及这些人的想法,但是她地不可能像一位公开的研究人员那样就一些敏感性话题(如学生的体罚问题、学校的财政收入问题)正式与校长或其他管理人员进行访谈。此外,撒谎总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研究者可能时刻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而且担心无意中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真相不慎败露,不仅会使研

32、究者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而且会使被研究者感到受到了侮辱。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可能会毁之一旦,研究可能不得不因此而终止。,(2)逐步暴露式 在进入现场时,研究者如果预感到“守门员”有可能对自己的研究有顾虑,也可以采取逐步暴露的办法。在研究开始的时候,研究者可以简单地向被研究者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计划,然后随着被研究者对自己信任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展开。其实,大部分被研究者并不需要了解研究的全部内容和过程,他们最关心的是:“研究者是什么人?他她到底要干什么?我能够从这个研究中得到什么?”因此,我们只要对上面这几个问题作出解释就行了,不必详细介绍研究的具体程序和细节。另外,在质的研究中,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33、都会随着研究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研究者事先设定的步骤不一定会如期实现。一件始就向被研究者合盘端出一个复杂的研究计划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可能不符合今后真正会发生的“客观实际”。被研究者可能会对这个“堂而皇之”的计划感到不知所措,个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很好地与研究者合作,因此而拒绝参加研究。因此,在向被研究者介绍自己的研究时,研究者可以保持一种低调的姿态。,4选择交流方式 格拉斯纳和派司金建议,在向被研究者作介绍时,研究者可以提供如下下十二个方面的信息:1)研究者的个人身份证;2)研究的内容;3)研究的目的;4)处理研究结果的方式;5)选择研究地点和参与者的方式;6)参与者参加此项研究的风险和好处;7)对

34、参与者和研究地点保密,使用匿名;8)研究者希望进行观察或访谈的频率;9)当日从事研究的时限;10)请求对观察和语言进行记录、录音或录像;11)声明研究者不是来评论或评估对方,而是来理解对方的;12)声明被研究者是专家和老师;他们对研究者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无所谓对错。,有时候,在介绍了上述问题以后,被研究者可能还会问一些另外的问题,如:“我可以看你收集的材料吗?我会得到一份最后的研究报告吗?”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应该如实地告诉对方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并向对方解释为什么自己只能做到这一步。向对方做超出自己能力的许诺不但是不明智的,而且也是不道德的。许诺如果到时候不能兑现,不仅会使被研究者感到失望,

35、而且会使他们对研究者失去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任。,有的被研究者可能希望知道自己能够从研究中得到什么,当被问及这类问题时,我们应该坦率、如实地回答对方。首先,我们应该向对方表示感谢,为对方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帮自己的忙而深表谢意。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告诉对方本研究有可能为对方带来的“实用”价值。比如,如果研究结果得以发表,或者有机会向上级汇报,被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也许会得到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注意,有关领导也许会出面来解决问题。如果双方关系不错,研究者还可以向对方指出,也许研究可以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有机会把自己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向一位关心自己命运、愿意耐心倾听的人倾诉心曲,这本身也可

36、以算是一种“收获”;同时,有机会和研究者一起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被研究者也许可以对这个问题获得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也许不得不告诉对方,本研究对任何个人都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只是为人类了解自身增添一些知识而已。,研究者向被研究者介绍自己的研究的一般原则是: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对方产生不必要的猜忌或好奇;但要注意适可而止,过多或过少都不合适。当然,所谓的“足够”或“合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只能视研究的问题、情境、被研究者的身份等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如果一位研究人员到一所中学去了解学校的教学改革,学校的教务长很可能比一般的教师和学生希望对研究的内容有更多的

37、了解;而一个接受访谈的教师比一个受到观察的教师更有机会直接向研究者询问研究的详情。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将心比心,设想如果自己处于对方的位置,需要了解了什么情况以后才能决定是否参加研究。如果研究者提供的信息过少,被研究者可能心存疑虑,不知道如何判断对方的诚意和意图;而如果研究者提供的信息过多(特别是过于专业),对方可能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与对方合作,而且可能怀疑对方有意说服自己参加研究。如果被研究者对研究的计划有异议,研究者应该根据对方的意见对研究设计进行修改。进入现场是一件有得有失的事情,研究者应该在不违背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研究的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根据被研究者的要求作一些必要的妥

38、协。,5处理进入失败 有时候,出于某种原因,被研究者可能拒绝研究者的请求,不愿意参加研究。拒绝本身对研究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研究者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对。比如,美国人类学家怀丁在加拿大娜瓦斯格夏省对黑人的生活进行研究时,当地人告诉他应该首先与当地黑人居住区的议员通电话,征求他的同意。在和议员谈话时,怀丁声称自己是美国的一名教授,对那些在主流文化之外的“黑鬼们”的生活特别感兴趣。结果,他遭到了议员十分有礼貌但非常坚决的拒绝。议员告诉他本地的“有色人种”已经过多地受到外来研究者的骚扰和伤害,他们已经对被当成“不同”的人而感到厌烦了。过后,怀丁通过进一步调查才意识到,他之所

39、以遭到议员的拒绝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当一些本地人建议他与议员通话时,他们只是表示一下自己对地方官员的尊重,并没有指望他真的这么做。按照当地人的惯例他应该首先与一位认识议员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通过这个人与议员面谈。这个中间人非常重要,因为他应该对研究者所犯的所有错误负责。而如果研究者直接与议员通话的话,则可以免去人们可能担当中间人的负担,因此他们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既然当地人都知道这么做是绝对不明智的,所以他们向怀丁提出这个建议时并没有指望他真的会这么做。其次,外人是不能用“黑鬼”这个词来指当地的有色人种的。这个词只能在当地人的社区内部使用,外人使用这个词语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在上面这

40、个例子里,研究者遭到拒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当地人的规范。但是,有时候研究者受到拒绝却可能与自己的行为毫无关系。比如,当派司金和一名助手一起对美国某学校的种族问题进行调查时,一位女教师拒绝接受派司金到她的教室里进行观察。而对他的助手季米,她却没有表示异议,因为季米比派司金年轻,而且刚刚从研究生院毕业。这位女教师觉得季米不会对她的教学构成威胁,因此和他在一起时感到很自在。而如果派司金到她班上来作观察,她会感到十分紧张,因为他是一个“重要人物”。因此,当遭到拒绝时,研究者除了检查自己的行为以外,还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个人身份(如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种族等)对自己进入现场有什么影响。,

41、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而遭到了拒绝,我们都可以设法换一个方式与被研究者进行协商。当然,被研究者不一定直接说明原因,我们需要自己多动脑筋,注意观察被研究者拒绝时所说的话以及他们的神情举止。通过对这些线索进行分析,我们有可能了解对方拒绝我们的“真实”原因,然后选择其他的方式与他们协商。正如有人所认为的,如果我们第一次遭到了拒绝,应该继续努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如若不开,下次再来”。有人则采取了比较迂回的方式,在遭到对方口头上的拒绝以后,又主动给对方写信,再一次向他发出热情的邀请。,五、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访谈法(二)观察法。,六、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一)阅读原始资料第一、投降的态度向资料投降向自

42、己在与资料的互动过程中的感觉和体悟投降第二、寻找意义。,(二)登录,1.思考单位1)被研究对象群体或个人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他们定义自己生活世界的方式;2)被研究者的行为规范、规则以及意义建构,包括那些他们明确说出来的、隐蔽的和有意拒绝回答的意义;3)被研究者的社会实践,包括他们平时行为中最小的单位以及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戏剧性和特殊性的事件;4)被研究者的社会角色,包括先赋的角色(如种族、性别、年龄等)和正式的角色(如职业、职务等)、人格特征、交往角色、角色策略、当事人故意做出某种角色姿态的原因和动机;5)人际交往、社会系统中的人际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邂逅相遇,包括交往的主要阶段如相遇对b知

43、、共同建构关系、关系低落、重新恢复关系、分手等;6)群体(如社会阶层、团伙和正规社会组织)及其适应社会环境的功能;7)居住地(由复杂的、相互关联的人、角色、群体和组织所组成)、居住地的边界领域及其维持生命的功能;8)社会世界(由一个巨大的但边界模糊的人群所组成,中心权威比较弱,具有高频度的社会变迁,人们的社会角色不正规);9)生活方式(一大群居住在同类环境下的人们为了适应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总体方式)。,在选择上述思考单位时,我们还可以问自己:1)这个单位的结构是什么?2)这个单位出现的频率是多少?3)导致这个单位发生的原因是什么?4)与这个单位同时出现的还有其他什么单位?5)这个单位的发展进程呈

44、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6)这个单位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设码1表示学习成绩、2表示学习态度、3表示学习效果等。现在可以用电脑软件(ETHNO、TAP、QUALPRODENG等)。,(三)寻找本土概念1什么是本土概念应该是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不必是研究者本人或研究者所属文化群体不知道的概念;不必是被研究者之间普遍使用的用语,可以是被研究者个人经常使用的特殊语言;不要将词语和概念混为一谈,被研究者可能在使用一个相同的词语表达一个不同的概念;,2如何寻找本土概念经常使用的概念;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概念;阅读时容易引起我们注意的概念;也可以采用一个文化客位的概念作为替

45、代(我不知道-自我怀疑)但尽量使用文化主位的概念。,(四)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将所有的码号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组合起来的系统登陆系统可以包括如下十一个方面:场景/情景;被研究者对事情的定义;被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被研究者看待人和事的方式;有关事情的过程;活动;事件;策略;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研究者使用的方法;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编码系统。,(五)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1类属分析: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被归入同一类别,并以一定的概念命名。2情境分析:将资料放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景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3结合 点与线的结合对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对特殊情况也有了具体的感受。,例,

46、情境分析:上小学前;上小学时;初中期间;中专期间;对孩子的未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在的态度是。类属分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心灵方面、智力方面、道德方面、个性方面、身体方面);家长提供的外部条件(上绘画班、买电子琴、上条件好的幼儿园、小学的学龄提前);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自己作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六)分析的手段1写备忘录分析型备忘录是最为常用的。包括:我目前找到了什么本土概念?我是如何找到这个本土概念的?我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本土概念?这个概念表达的是一个什么问题?我有什么资料可以用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些资料可以对这些本土概念作出什么解释?是否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释?我将如何处理这些不同的

47、解释?这个本土概念与其他哪些理论或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有联系?将来我可以如何进一步就这个概念进行探讨?2实地日记3总结和内容摘要4画图表(事件流程网络图、清单矩阵图、事件状态网络图5与外界交流。,(七)分析的思维方式因果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解释循环、回溯察觉之重组、直觉与想象。,七、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1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现象和问题;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包括个人的目的和公众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3背景知识: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者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和了解、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等;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抽样标准、进入现场以及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5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48、的方式、写作的方式等;6研究过程(用一种反思的态度详细报道);7研究的结果:包括最终结论、初步的理论假设等;8对研究结果的检验:讨论的研究的效度、推广度、和伦理道德问题等。,写作的基本原则深描:描述详尽细致,使人身临其境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言:区分清楚描述性语言与分析性语言,“我在观察汪小铃时发现她十分喜欢赶时髦”,避免使用对被研究者直接进行价值评价的语言考虑写作的对象-读者。,民族志的写作风格,现实主义的故事(作者象上帝,通观全局的视角)忏悔的故事(如实交代使用的方法和研究中的思考,再现研究的真实情景和自己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印象的故事(表现的是作者在某一时刻对某一研究现象主观感受,不具有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批判的故事(主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的大环境对研究结果进行探讨,以批判理论为指导思想)规范的故事(关心的是建立规范的形式理论,有明显的理论导向,正规、严肃、理论性强)文学的故事(借用文学的手法讲述自己在实地进行研究的经历,主要目的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理性分析,而是为了给读者一种情感上的冲击)联合讲述的故事(由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一起讲述的故事,双方同时拥有作品的创作权)现代主义民族志的写法(对话、民族志话语、超现实主义文本、诗歌、戏剧、小说、电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