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052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经济生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经济生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经济生活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经济生活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复习.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生活复习,经济生活知识体系复习示意图,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价格);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内容复习,其他职能,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结构,金属货币和纸币,基本职能,产生与本质,结算与信用工具,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交换,供求关系,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信仰、习俗,改 变,影 响,价 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价值规律基本内 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影响,生活,一般说来,需求量,相关商

2、品,生产,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需求),(供给),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知识结构,物价,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知识结构,变化,反比,做理智的消费者,健全消费心理,生态文明观念绿色消费主旨,知荣明耻艰苦奋斗,二重点难点分析,1、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但是,无论生产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会关心使

3、用价值和价值。,2关于货币的整体理解: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职能看,货币发挥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本质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从发展看,它经历了金属货币、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形式。(以上说明货币并不神秘)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3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两种重要经济现象(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2)通货膨胀指的是

4、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4价格与供求、价值的关系(1)价格由价值决定(唯一的决定因素):也可说价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价格与供求是双向制约(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注意:供求影响价格会形成两种市场状态,即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5等价交换的理解

5、(1)等价交换的含义:价格与价值相符(货币出现之前等价交换表现为双方商品价值量相等)(2)等价交换如何实现-在动态中实现: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长期交换过程来看,商品平均价格与本身的价值仍然是一致的,说明商品交换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6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与两种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决定(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分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社会必

6、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 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市场形成的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处于不利地位,7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2)直接因素: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3)决定性因素:价值扩展: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除商品本身价值(根本性)、供求关系(直

7、接原因)以及间接因素之外,货币(金银)本身价值的变化、市场垄断、国家宏观调控、纸币的发行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哄抬物价、地区差价、商品的新鲜程度等也会引起物价涨跌。,8价格变动的影响:两个角度(生产和消费),即供和求,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物价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价格下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退出,二、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一般说来,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3)替代品与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

8、用品影响较大,二、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供求,价格,生产缩小,供求,价格,生产扩大,(适应市场变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9影响消费的因素(1)客观因素:收入;物价水平;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其他因素。(2)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扩展-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社会保障制度等,10恩格尔系数及其变化(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同学们要注意有关论述题:如.材料可知(某地市)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2)变化原因:根本原因

9、: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3)变化表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之间呈反比关系),三易混淆知识点1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2外汇与外币3本币汇率与外汇汇率(外币汇率)4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和联系:5互补品与替代品的需求量变动,四热点问题1商家、企业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分析角度:商品的基本属性)2国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角度:商品的基本属性)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4CP

10、I(居民物价指数)上涨问题(分析角度:价格变动的因素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5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注意: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意义何在?6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分析角度:正确的消费观-课本21-22页),商品,货币,纸币,电子货币,本质,基本职能,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区别,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外汇与汇率,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外汇汇率,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法定,个 人,投资者,消费者,劳动者,储蓄,股票,债劵,商业保险,权 利,义 务,劳动合同,影响消费的

11、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商品的质量性能等,消费类型,产品类型不同,交易方式不同,消费目的不同,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观,不同的消费心理,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维权意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纳税人,第二单元知识线索,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从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4逻辑线索: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生产的制度背景创造财富的主体与主要场所如何筹集创造财富必需的资金,生产的制度背景,生产与经营,生产的体制背景,生产的现状,生产的时代背景,生

12、产的主体,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生产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融资,生产的要求,企业和劳动者,理论、实践证明;两个“毫不动摇”,新格局: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国有经济,大 力 发 展 生 产 力,我 国 的 基 本 经 济 制 度,坚持基本路线、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进步、改革,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的作用,国有经济,含义、作用,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地位作用,地位,含义,劳 动 者:,荣辱观

13、:劳动光荣,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知识结构,企业,利润,优点,机构,经营战略 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企业兼并、联合,企业破产,就业,劳动,我国:地位平等,贡献光荣,劳动者,如何实现,形势,个人:自主选择就业,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作用国企,国企改革的方向!,类型,法人,股东,50人以下,最低3万,2-200人,最低5百万,公司,制,市场:调节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重难点分析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两层含义:(1)生产决定消费:四个表现(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四个表现(P29页倒数第二段理解)2公有制的主体与国有经济的主导(1)区别:公有制的主体是指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例;国有经济的主导则强

14、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对全局和战略而言的)(2)联系:国有经济的主导是公有制的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及增强:课本32页最后一段,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公司经营

15、成功的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5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1)劳动

16、者劳动者应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发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2)企业:强化企业经营者素质,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国家: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易混淆知识点,1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即为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地位是平等的,但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即在经济体系中或经济制度中),两者地位则完全不同。3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质注意:只有国有、集体控股,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5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以雇用劳动为基础。6外资经济不同于三资企业:三资企业中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境内资本部分,不属于外资经济。7公有制、非公有制不同于混合所有制8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区别(1)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2)企业法人:是指企业本身,即

18、依法设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3)法人代表:是指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指法律规定的代表企业法人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由自然人充当)。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般法人企业的厂长或经理等。(4)非企业法人:是主要从事非经营活动,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第三单元知识线索,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3 整体把握: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对关系(原则)-效率与公平;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

19、作用;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五种财政支出;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个人消费品分配,兼 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劳动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基本 内容,决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公有制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保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主 体,并 存,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所有制结构所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二

20、重点难点分析1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注意区分:哪些是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重要性(利与弊)3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点之重)(1)三个方面: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两个“合理比重”)(2)两对关系: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国家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控制经济运行?(注意:几种财政政策的运用),5 财政收支平衡的理解:大体平衡、动态平衡6 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理解:69页7 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税收的作用: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退税、减税、免税、提高税率)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1、由税收的性质决定纳税人意识:(1)义务意识作为纳税人,积极履行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2)权利意识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三易混淆知识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的内容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原则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分配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明确一点:使用

22、范围不同,首先要看是在哪一类经济形式或哪一种所有制企业再做判断。比如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1)公有制企业:主要是按劳分配;(2)股份制企业:按技术要素分配;(3)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按劳动要素分配;(4)自办公司或企业: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3初次分配与再分配,4纳税人与负税人、征税对象的区别(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纳税主体。(谁来交税)(2)负税人: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3)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客体。(交什么给国家)5几种违反税法行为的区别:方式不同注意:(1)偷税漏税经常在一起,要区分开:偷税(又叫逃税)是一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漏税

23、是一种不知而犯的行为(不知道税法规定而没有去交税)。(2)偷税与骗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设法隐瞒应税收入,后者是骗取国家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四热点问题1积极的财政政策背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下滑(增速下降)主要措施:降低税率(免征利息税、降低企业增值税),增加财政支出(中央4万亿,地方18万亿),增发国债,扩大投资规模(十大措施,简称“国十条”参考学习资料三)2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注意;对个人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或意义?见“限时训练”13题)3结合汶川大地震、奶粉事件以及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应对措施,考查财政的巨大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第四单元知

24、识线索,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经济活动的背景与舞台(全书的关键内容)2知识体系:生产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生产水平现状(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 生产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生产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的应对之策: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二重点难点分析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手段(1)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2)主要手段:市场,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弊 端,计划,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市场经济基本矛盾的要求,优点,及时、灵活地反映、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利

25、用利益杠杆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手段,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国家行为(宏观调控),手段,目标,经济,法律,行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小康社会目标,市场调节的不足,要求,资源的有限性,全面发展、绿色GDP,税收政策,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计划,社会主义性质,法制化的要求,作用(2点),强制性的特点,(为主),(为主),(为辅),2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1)实现方

26、式: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利用价值规律(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即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2)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实质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格、供求、竞争三要素的相互作用就是市场机制。,3如何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1)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即主要作用)(2)国家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重点是加强诚信建设)(3)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4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任务)以及手段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原因:(1)加强宏观调

27、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3)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

28、济司法。(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三者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What)四个要点: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

29、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6、为什么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why)(1)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单纯追求GDP的增加,即数字GDP),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

30、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才能更加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7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how)注意区分: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有五大措施,与全面小康建设在经济建设上的三点新要求是不同的。(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

31、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扩大内需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4)加强能源

32、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8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有哪些?(“双刃剑”-机遇(积极影响)与挑战(消极影响)同时存在)它的实质是什么?(注意论述题)(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

33、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3)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补充: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

34、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9我国应如何应对加入WTO面临(比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等)的挑战?答:(1)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3)完善相关经济法律法规;(4)培养熟悉世贸规则的高素质人才;(5)企业增强竞争意识,面向两个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与狼共舞”。,10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答案:(1)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发展。(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

35、”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举措。(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4)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5)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6)增强规则和法律意识,主动适应国际惯例,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学会应对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反倾销指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安全。,三易混淆知识点1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区别提醒:自发性侧重于指行为、盲目性侧重于指决策、滞后性强调后果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必须会区别3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4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四热点问题1我国宏观的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考查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手段2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环境污染严重、投资消费出口三者不协调等,考查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3食品安全见考试报28期第二版“热点透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