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11月.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060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11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11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11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11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11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11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11月.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隋跃宇第九党支部2006年11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提示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一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 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这句话作了响亮的“注脚”“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

2、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一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活宽裕“四管齐下”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文件确定,将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四管齐下”解决增收难题,一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

3、迫切实际问题,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一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 建设新农村农村党员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4、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为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给农村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 建设新农村农村党员的作用,做宣传新农村建设的表率 农村党员应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宣传栏、黑板报、农家课堂、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积极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 通过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民心,才能激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做履行党员岗位职责的表率 农村党员应结合自身在设岗定责中的岗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特别是通过建立“党员一句话承诺”制度,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群共建新农村的发展

5、,二 建设新农村农村党员的作用,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农村党员要带头实践“八荣八耻”,带头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好党章赋予的职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远离封建迷信及黄赌毒,带头搞好村容村貌建设 在崇尚文明新风,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村规民约,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中起到带头作用,有效地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做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表率 农村党员要认真学习科学技术,掌握一到两门实用致富技术,勇于带头致富,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贫困群众,要采取结对扶贫、资金补助、传授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双带能力”,最终走向共同富裕,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6、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产物,也是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 只有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

7、相处;通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突出的村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 其基本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机遇,也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三农”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新农村建设为我们找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广大农村的结合点,找到了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

8、支撑点,找到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四 经济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决定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演进的根本力量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是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过程中的长期任务,四 经济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

9、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四 经济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从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为12.57。到2005年,这一差距比扩大到13.22。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尚有年收入不足668元的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人,年人均收入在669元924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4977万人,两者合计7587万人,四 经济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从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看,城乡之间教育、卫生、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明显从公共基础设施

10、和建设面貌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在相当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行路、用电、饮水、居住等困难问题。城乡建设面貌反差较大,农村人居环境较差问题十分突出需要看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四 经济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就难以根本改善,农村健康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就难

11、以持久,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四 经济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必须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使农村的生产力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 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农产品竞争力 必须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村繁荣和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 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结 语,胡锦涛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全党同志都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