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外国文学.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368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外国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世纪外国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世纪外国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世纪外国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世纪外国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外国文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外国文学.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外国文学史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法国领导了古典主义运动,在18世纪领导了启蒙运动,将法国推向了文化大国的地位.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和现实主义文学中 到了20世纪,各种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派别,古典主义,古典主义(classicism)含有“学古”与“法上”两层意义,取法于古代上流作品,一直是各个时代古典主义的基本信念。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思潮,古典主义盛行于法国,而后在西欧各国广为流行,它是17世纪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崇拜古希腊罗马文化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突出特点,古典主义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理想模式,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

2、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因而被称为古典主义。,2.古典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16世纪,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路易十四有“太阳王”的称号,他统治的时代是君主专制鼎盛的时期,他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巩固王权。1实行重商主义政策。2建立绝对王权。3划分社会等级:僧侣、贵族、平民。4控制文学艺术,设立法兰西学士院。,法兰西学士院,法兰西学士院是1634年在首相黎世留的亲自敦促和庇护下成立的,学士院的院士成了文艺界中央集权统治的代表。为了使院士的身份成为社会上作家和学者羡慕追求的对象,政府规定院士的名额固定为40名,给他们以“不朽者”的称号,非得有一个院士死后,才能由其他院士共同选举另一

3、人来补充。这种制度一直维持至今。,男性俱乐部,法兰西学士院有很强的性别意识,院士都是男性。1980年3月6日,法兰西学士院投票选举一名新院士,以递补已故法国作家罗歇卡约瓦(19131979)空出的席位。选女院士的阻力很大,最后以出席人数35人的20票通过,接纳女作家、翻译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尤尔瑟娜尔(1903)为新院士,3.理性主义哲学,在17世纪,西方哲学史上出现了两大学派,英国经验派和大陆理性派。英国经验派包括1618世纪的培根、霍布斯和洛克,他们坚持外部世界是经验的基础,属唯物主义经验论者。贝克莱和休谟否认经验源于外界,认为外界是感觉或表象的总和,是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者。大陆理性

4、派是指1718世纪欧洲大陆上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唯理论者的统称。他们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只有用数学推理的方法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认为真理的标准是观念的清晰明白。,推崇理性主义,法国思想界推崇理性主义,社会上流行的思想意识是尊重理智,皈依理性,注重系统,推崇法则。对自然科学的探讨,伦理道德的建设,都是从理性主义出发。理性主义源于古希腊,推崇理性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独断性,主张用理性来衡量世界的现象,用理性来探索宇宙的真理,这替自然科学的发展打开了大门。,理性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文艺复兴是理性与热情相提并论。17世纪

5、法国是重理性轻热情。路易十四建立绝对王权,意味着对一切生活领域,包括经济和精神领域的全面控制。个人的首创精神、个人自由的任何表现,都受到绝对的压制。服从国家,履行对国家的义务,是个人的最高美德。这时的个人,已不再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由人,而是从属于规范和法则的人。约束力和限制力表现为无个性的理性形式,个人应当服从理性,应当按照理性的要求去做。理性主义哲学正好适合当时政治的需要,为君主专制效劳。,笛卡尔理性主义艺术观,在认识论上,笛卡儿把“理性”置于最高位置,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他说:“不管醒着还是睡着,永远只听从于理性的证明。”从理性出发,他认为艺术应该符合“明白与确切”的标准,制定严格的法

6、规。艺术创作应提倡理性,抑制情感冲动,为理性主义美学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在笛卡儿理性主义的影响下,一些文艺理论家制定出一套古典主义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法规。,理性主义美学从理性出发,认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通过个人服从国家来实现的,目的是要严守秩序,服从君主专制的国家机器。因此,他们用理想主义、思辩性、几何学来解释美、和谐、比例这些审美范畴。明晰性是美的最基本的特征,局部与整体的和谐是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基础。一切模糊不清的、不明确的、不可理解的东西都是丑的。,布瓦洛,理性主义美学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法者 在文艺理论方面总结了古典主义作家的经验,写成了诗体的理论著作诗

7、的艺术(1647),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理性是艺术的最高准则,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的主张:为了求美就要求真,也就必须摹仿自然。他所说的自然指的是体现在事物中的“常情常理”,人性自然。,布瓦洛的美学原则,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3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古典主义悲剧,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悲剧代表正统的古典主义 具体化的贵族意识,具有贵族倾向。,高乃依,高乃依(1606168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出身律师家庭,长期从事律师事务。16

8、29年开始创作。代表悲剧熙德(1636),贺拉斯、西拿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基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英雄。气势悲壮激越。,英雄悲剧,表现悲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冲突 以公民义务战胜个人激情 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家庭幸福。把爱情摆在次要地位。情节动人重于心理描写,英雄气概重于儿女情长。主张悲剧写重大题材。,熙德,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西班牙贵族青年罗狄克为了家族利益,失去了和施曼娜的爱情。又为国家利益,克服失恋的痛苦,走上战场,拯救了国家。他成为民族英雄,被人尊称“熙德”。国王英明贤达,让罗狄克与施曼娜结为夫妇。本剧提出了放弃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德标准。,拉辛

9、,拉辛(16391699)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出身财政官家庭,本人做过路易十四的史官。写作11部悲剧,一部喜剧。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刻和费德尔。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理性人物常常采用希腊史上的美人,多缠绵悱恻的艳史。情调阴柔平淡。,性格悲剧,拉辛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心理描写占主要地位,以恋爱心理为主。不重情节,以人物的动机和希望来决定情节的发展。主人公都是平凡弱者,多愁善感,意志薄弱,始终受感情冲动支配,悲剧结局是人物为情欲而牺牲。,安德洛玛克,拉辛的悲剧安德洛玛刻是这个原则的代表作。故事取材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同名悲剧。拉辛把它改编为一部宫廷内部多角恋爱,互相残杀的悲剧。安剧写了4个人的爱情纠葛。

10、国王卑吕斯(阿喀琉斯的儿子)不顾国家利益,要娶女俘安德洛玛克(赫克托耳的寡妻),遭到未婚妻爱妙娜(海伦的女儿)的嫉恨,命令追求自己的使节奥赖斯特(阿伽门农的儿子)杀死卑吕斯。卑吕斯死后,爱妙娜又悲痛自杀。奥赖斯特见状疯狂。3人在理性与感情冲突中做了情欲的牺牲品,惟有安德洛玛克做到理性与感情的统一。为了保全儿子,她答应与卑吕斯结婚,却决定在结婚仪式后自杀,保全名节。,古典主义悲剧的三一律,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三一律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它是对亚里士

11、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情节的“整一性”,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一周为限。文艺复兴意大利学者提出“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个地点”的主张。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它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义兴起后被打破。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莫里哀,一生平和创作,法国著名戏剧家,一生写了30多部喜剧。,艾略特说:,莫里哀的剧作悭吝人剧照、,.正是发生在这座金光灿灿的建筑里.,二伪君子,1.内容解析,艾略特说:,剧中“伪君子”达尔丢夫虽是贵族出身,但.,清教徒文学,16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文学走过了莎士比亚的高峰,进

12、入一个平缓期。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是由英国清教徒开展的,属于清教徒革命。在清教革命中诞生的文学属于清教徒文学,成为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内容。代表作家是诗人密尔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王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国会,新国会在选举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胜,这届国会存在到1653年4月,长达13年,史称“长期国会”,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界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史的开端。,清教

13、徒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对于清教徒来说,圣经是衡量一切的准绳,革命党人借用圣经来号召人民革命。清教徒主张过简朴节俭的生活,他们把剧院也当作“罪恶的娱乐”场所而加以抨击,1642年,资产阶级下令关闭伦敦剧场。清教徒精神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英国舞台沉寂,惟一重要的诗人是弥尔顿。,弥尔顿,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命文学的代表。他在政治上是激进派,宗教上属于独立派。革命期间,他写了很多政论文,批驳国内外反对派对革命的污蔑和攻击。他的文学代表作是晚年写的

14、三部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弥尔顿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有名的英国诗人。晚年失明。,失乐园,失乐园(1667)根据圣经题材改编,诗中塑造了撒旦形象,他是世界文学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撒旦是超人,具有权威、勇气、领袖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他是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诗人把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的典型来刻画。失乐园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复乐园,复乐园(1671)是弥尔顿的另一篇重要史诗,叙述耶稣不受撒旦诱惑替人类恢复乐园的故事。诗人把耶稣塑造成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形象。耶稣具有和作者本人一样的政治抱负:“我梦想从罗马的桎梏中把人民解放出来,把世界各地的暴行镇压下去。”史

15、诗的主题是教育人民,人类必须接受理性的启迪,以便把自己提高到足以享受自由的最高境界。,古典史诗的终结,弥尔顿的两部史诗,特别是失乐园,是古典史诗的最后一部杰作。西方古典史诗从荷马史诗开始,形成了写英雄史诗的传统。失乐园直接继承了荷马史诗和维吉尔史诗的传统。它不仅是宗教史诗,也是一部心理叙事诗,探索精神道德。它标志着英雄史诗的结束。黑格尔在美学中总结史诗,提出史诗在18世纪被小说替代。西方史诗自弥尔顿之后让位于小说。欧美小说继承了史诗传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史诗。,力士参孙,悲剧力士参孙(1671)采用圣经题材。它的主题是革命行动,充满对于斗争的热情和号召。古代大力士参孙被妻子出卖,过着痛苦的奴

16、隶生活,但他并不甘心屈服。他渴望斗争和复仇的时机。在他做了长久的准备以后,终于打倒了敌人,获得了自由。这首诗号召年轻的一代要以参孙为榜样,把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下去。忠实地表达了双目失明的诗人的晚年心情。,18世纪启蒙文学概述,一、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 及其性质和特征,18世纪欧洲爆发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它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启蒙运动标志着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启蒙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启蒙文学,启蒙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18世纪启蒙文学具有以下突出特征:,第一,鲜明的倾向性;第二,强烈的现实性;第三,深刻的批判性;第四,人物形象的平民

17、化;第五,形式的通俗化;第六,明确的教诲性;第七,明显的功利性。,英国启蒙文学发展状况,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的肃清封建残余,为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呐喊助威。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并且使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完善。,二、笛福及鲁滨逊漂流记,1、生平: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对英国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笛 福,2、情节结构 鲁滨逊漂流记是用第一人称手法和主人公回忆录的形式写的长篇小说,根据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青年时期、荒岛生活、回国以后。,鲁滨逊漂流记插图,3、形象分析:鲁滨逊是世界文学史上

18、第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即恩格斯所说的“一个真正的资产者”。这一形象真实地概括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本质的特征:向往、开辟新的生活天地,坚信自己的力量,又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坚韧不拔开拓精神。此外,在鲁滨逊身上还体现了资产阶级推行的海外扩张的殖民政策以及强烈的占有欲望和私有观念。,然而,小说通过对鲁滨逊形象的塑造,也是对人的智慧和力量的歌颂、是对人的创造性劳动的歌颂,体现了欧洲文学中的人本主义传统;同时,在人物的身上又反映出浓厚的基督教意识,体现着欧洲文学中的希伯来传统。因此,鲁滨逊形象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中产生的艺术形象。,4、艺术成就:小说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它的真实性,采用了

19、主人公追述的方式,描写具体、逼真,更加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三、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生平:约拿旦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l6671745)是英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杰出的讽刺作家,也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当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早期上升时期,就看出了它的弊病,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揭露和讽刺,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2、代表作品:格列佛游记(1726)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航海为线索,以幻想旅行记的方式讽喻英国现实。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黑暗和腐败,抨击了英国政府的内外政策,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但在后半部分悲观主义思想比较严重。,3、艺术特色:小说最大

20、的艺术特点是高度的讽刺。把艺术虚构与现实讽刺巧妙地结合起来,虽然情节和形象是虚构的,但又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加上具体、精确的细节描写,写得极为逼真,给读者无可怀疑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四、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突破了家庭生活的范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描写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其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汤姆琼斯,体现了英国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主人公汤姆和恋人苏菲的恋爱故事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情节。,菲尔丁,小说极其广泛地描写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图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者批判了以金钱、门第为基础的婚姻,

21、揭露了贵族阶级的腐朽和种种社会罪恶现象,同时,也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善良。,汤姆琼斯插图,小说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塑造出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汤姆等。其二,在表现手法上,把流浪汉小说、冒险小说和家庭小说等体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全新的风貌。,汤姆琼斯插图,五、感伤主义,18世纪后期,在英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思潮感伤主义。感伤主义既是启蒙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矛盾的反映。作家们把现实矛盾看成是理性社会的罪恶,对其采取否定的态度。在艺术上重视感情的力量,注重描写平民形象,创造了一些新的小说形式。,感伤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萨缪尔理查生(Samual Richardson,1689-

22、1761):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最早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帕美勒(1741)和克拉丽莎。,劳伦斯斯泰恩(Laurence Sterne 1713-1768),主要作品有项狄传(1759-1767)、感伤旅行(1768)。,法国文学,一、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1、法国启蒙文学作为整个启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表现出强烈反封建、反教会的精神,在欧洲启蒙文学中最富有革命性和战斗性。2、法国启蒙作家都是多才多艺、有多方面成就的人物。,二、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创作,孟德斯鸠(Montesquieu 16891755)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他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23、。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品。假托两个波斯贵族青年到法国游历及对法国社会的观察,揭露和鞭挞了法国封建朝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种种弊端,嘲讽了教会的禁欲主义和频繁的宗教战争,是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部哲理小说,不但思想内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它的清新明快的散文风格对法国文学也有深远影响。,孟德斯鸠,法国百科全书派群像,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个有着多方面成就的人物,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悲剧和哲理小说。老实人是其哲理小说的代表作,全名为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作品通过老实人的种种意外遭遇,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和漫画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法国

24、社会中流行的盲目乐观思想的批判。,老实人插图,伏尔泰,三、狄德罗和卢梭的创作,狄德罗(Diderot,17131783),18世纪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在戏剧和小说方面,拉摩的侄儿是其代表作。小说以对话的形式写成,通过对一个寡廉鲜耻的资产阶级无行文人形象的塑造,以辩证的方法挖掘和表现了主人公性格的矛盾,揭示了造成主人公畸形性格的社会原因,从而批判了社会罪恶。,狄 德 罗,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其早期论文论科学与艺术(1749)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指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在于

25、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产生,批判了封建专制,歌颂了人类的自然状态,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卢 梭,卢梭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是一部具有强烈反封建精神的书信体感伤小说。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贵族家庭担任教师,与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发生恋情,受到其父的反对,酿成悲剧。作者通过这一对青年的恋爱悲剧对封建等级制度、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进行有力批判。,新爱洛绮丝插图,德国文学,一、德国启蒙文学的特点,18世纪初的德国经过长期的诸侯割据,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因此,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民族意识、争取民族统一、创立民族文学。,二、狂飙突进运动,

26、18世纪70年代,德国产生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标志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和发展。这一运动因当时的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参加者多为具有叛逆精神的文学青年。它的主要特点是:1、在思想内容上抨击专制暴政,揭露社会黑暗,提倡个性自由;2、在艺术上崇尚感情,注重抒发个人内心感受,歌颂自然;反对古典主义、提倡民族风格。,三、莱辛的创作,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是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戏剧创作和文学批评。他的美学理论和戏剧实践为德国启蒙戏剧开创了广阔的道路。主要作品有论著拉奥孔(1766),汉堡剧评(1767176

27、9),戏剧爱米丽亚迦洛蒂(1722)等。,莱 辛,四、席勒的生平和创作,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奇席勒(JohannChristophFriedrichVonSchiller,17591805)是18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美学家。强盗(1780)是席勒的成名作。主要描写贵族青年卡尔与家庭决裂,投身绿林,幻想杀富济贫改造社会的故事,强烈地显示了反封建暴政的主题。,席 勒,阴谋与爱情(1783)是席勒全部创作中最富于现实主义和艺术魅力的一部市民悲剧。被恩格斯赞誉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阴谋与爱情插图,阴谋与爱情剧照,剧本围绕宰相之子菲迪南与音乐师女儿露伊斯的爱情悲剧而展开情节,集

28、中体现了18世纪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的尖锐、深刻的矛盾,歌颂了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大胆追求个性自由和纯洁爱情的青年一代,同时也暴露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五、歌德的生平和创作,1、生平: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德国最伟人的诗人,德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在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戏剧和小说,为当时德国文学的最高峰。主要作品有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1773)、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和诗体悲剧浮士德(17731831)等。,歌 德,歌德的书房,2、浮士德的结构,诗剧浮士德

29、是歌德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民间传说,它的写作经历了近60年之久。分为两部,共12111行。作品结构宏大,思想深刻。全剧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以两次赌赛为契机,描写了主人公进行人生探索的五个阶段。,浮士德插图,3、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整个诗剧通过浮土德一生的经历,表现了在黑暗、愚昧的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如何克服自身和外在矛盾,努力挣脱中世纪的束缚,不断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艰苦历程。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愚昧主义、禁欲主义,要求发展个性,创造事业,追求理想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4、浮士德形象分析:主人公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有丰富的知识、崇高的志向

30、、坚强的理性和坚定的信心。他积极向上,号召人们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注重实践,积极入世,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他在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性格上充满矛盾。,一方面不满足于现实,不迷恋平庸的生活享受,不断探索前进,追求理想的人生社会;另一方面又沉溺欲望,执著尘世,追求物质的满足和庸俗的享乐,有时还悲观失望,沉沦堕落,而前者是他性格的主流。,浮士德铜像,5、靡非斯特形象分析:靡非斯特是与浮士德对立的人物,象征着否定、失败、堕落等,是恶的化身。他讥笑人类的理性和力量,否定一切道德观念,肆意犯罪,无恶不作,集冷酷凶残、狡诈奸猾于一身。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个人主义冒险家、阴谋家的本质,是诗剧中“虚无主义”的代表。同时,这一形象也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和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是阻碍人类进步的邪恶力量,另一方面也有“造善”以及磨练和激励浮士德奋发向上的作用。,6、诗剧的主要艺术特点:,1、现实因素与幻想因素的相互交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2、注重从矛盾和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3、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运用抒情诗、叙事诗、民歌,古典诗剧、讽刺诗等多种文体,为内容寻找最恰当的艺术形式。不足之处在于过多使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晦涩难懂,不易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