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尿液常规.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416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尿液常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5,尿液常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5,尿液常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5,尿液常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5,尿液常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尿液常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尿液常规.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尿液分析,海军总医院检验科 马学斌,尿液分析又称为尿液检验,包括:物理学检验化学检验尿沉渣镜检肾脏疾病的首选检查项目,尿液分析,尿液的生成,尿液是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及重吸收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主要成分和性状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况,也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 尿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检验材料,其组成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道的病变,而且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所以自古以来,验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病手段。,尿液检查的目的,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协助诊断由于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安全用药监护健康普查和家庭监护,尿液标本的种类,随机尿,晨尿:常规,24

2、小时尿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电解质等防腐剂:甲醛,甲苯,盐酸,中段尿:培养,尿液的理学检查,尿量:正常:500-2500ml 多尿:大于2500ml 少尿:少于400ml 无尿:少于100ml尿色:无色、深黄色、红色、棕褐色、蓝绿色、乳白色透明度尿比密,尿量,正常:球-管平衡(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少尿:肾前性少尿 肾性少尿 肾后性少尿多尿:内分泌疾病 肾脏疾病 精神性多尿,血尿,血尿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所含红细胞量多少有关,尿液中含红细胞量多时呈洗肉水色。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结核及感染。,镜下血尿:离心后,RBC3个/HP肉眼血尿:1ml血液/L

3、尿液,血红蛋白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血红蛋白进入尿液中形成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酱油样色、隐血试验阳性。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恶性疟疾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尿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呈深黄色或黄褐色,振荡尿液后泡沫也呈黄色。在空气中久置被氧化成胆绿素而使尿成棕绿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乳糜尿,因淋巴循环受阻,从肠道吸收而来的乳糜液不能经淋巴引流入血而返流入肾,致使肾盂和输尿管处的淋巴管破裂,淋巴液进入尿液中,故尿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受阻等。,透明度,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液冷却后,可有淡红色尿酸盐析出,加热、加碱时皆可溶解。此种情形在天气寒冷时多

4、见。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若尿液呈碱性时,可有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呈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遇酸可产生气泡。菌尿和脓尿:细菌感染尿中出现大量的白细胞和脓细胞,尿液可呈白色浑浊。乳糜尿:为白色乳糜样尿液,见于丝虫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阻塞。这在肉眼下容易鉴别。,气味,气味来自尿内的挥发性酸和酯类。尿长时间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若新鲜尿有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等,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中毒患者尿常带酸臭味,吃葱蒜姜,韭菜,应用某些药物也可使尿呈特殊气味。,尿比密,尿比密指4时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固体总量成正比常用来衡量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5、【参考范围】成人晨尿 1.0151.025;随机尿 1.0031.030新生儿尿 1.0021.004,【临床意义】,增高:尿量少而比密增加,常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脱水等。尿量多而比密增加常见于糖尿病。减低: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肾衰竭影响尿液浓缩功能、尿崩症等。固定:当多次测量尿比密总固定在1.010左右低比密时,称为等渗尿,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尿液的化学检查,尿液分析试纸条显色比对卡,尿液干化学检查的项目,PRO,pH,GLU,BIL,URO,BLD,NIT,LEU,Vc,KET,SG,检测原理,用甲基红和溴酚蓝双色指示剂,通过其颜色变化反映尿液PH,

6、变色范围在5-9之间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约在6.5,波动在4.5-8.0之间,酸碱度PH,检测原理,尿蛋白定性实验:随机尿样定性检测总蛋白,方法有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尿蛋白试纸条法,尿蛋白定量实验:反映24小时尿蛋白的排泌量,比定性检测更客观,测定方法有双缩脲法,染料结合法等尿蛋白定性及定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PRO,尿蛋白质,正常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少,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不超过100mg。定性反应:阴性尿蛋白定性反应阳性即为蛋白尿出现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肾小球通透性增强,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或异常蛋白排泄增加的原因,原理,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

7、障的作用,阻止血浆中高分子量的清蛋白和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小分子量的蛋白,如:微球蛋白和溶菌酶可以通过,但滤过量很小,且95%以上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在上皮细胞内水解成氨基酸,再进入循环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可分泌T-H(Tamm-Horsfall)大分子糖蛋白进入尿液,但量很少,尿蛋白增高的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分子量的蛋白漏出,超过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中肾小管功能损害,抑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或阳性电荷蛋白的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审小管重吸收能力肾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泌尿系统无器质性改变,尿内暂

8、时出现的轻度蛋白质,多由剧烈运动,高热,寒冷,应激等引起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蛋白尿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异常表现,又称为直立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摄食性蛋白尿:食入或注射大量的小分子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而出现在尿中,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最常见,以清蛋白增多为主,分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混合性蛋白尿临床意义:各种肾小球疾病后期先后侵犯小球和小管,如慢性肾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尿蛋白定性为+各种间质性疾病先后侵犯小管和小球,如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同时侵犯两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等,病理性蛋

9、白尿,非肾性蛋白尿又称偶然性蛋白尿或假性蛋白尿由于尿内混有大量血,脓,粘液等成分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一般并不伴有肾脏本身的损害,经治疗后很快恢复肾脏以下泌尿器官炎症所产生: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理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称组织性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临床意义:在肾脏疾病如炎症,中毒时排出量增多,易成为管型的基质和结石的核心,病理性蛋白尿,特殊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有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如Ig轻链或急性溶血时的游离血红蛋白,肌肉损伤

10、时的肌红蛋白,急性白血病血溶菌酶增高等.这些小分子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球的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蛋白尿定性为+,检测原理,根据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原理,葡萄糖氧化酶特异性氧化-D-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醛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使指示剂氧化而呈现出兰色或红褐色如果采集尿液的容器残留氧化性的消毒剂可能出现假阳性,漂白粉,次亚氯酸可产生假阳性,大量酮体,维生素C,阿司匹林也可呈假阳性,葡萄糖GLU,尿糖的参考范围,正常人尿糖:0.56-5.0mmol/24h定性试验为阴性若定性方法测定尿糖为阳性,此时尿糖水平常达到50mg/dl,称为糖尿,尿糖的临床意义,血糖增高性尿

11、糖:糖尿病 甲亢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家族性糖尿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症暂时性糖尿:输入大量糖或应激状态下其他糖尿: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等假性糖尿:如Vc,尿酸,某些药物等,检测原理,酮体: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三者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脂肪酸氧化不完全,常出现酮体。在某些生理病理情况下,如剧烈运动,饥饿,妊娠呕吐,应激状态,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脂肪动员加速,肝对脂肪酸氧化不全,酮体生成增加,引起血酮过多,而出现酮尿。试条检测的主要是乙酰乙酸。,酮体KET,检测原理,尿胆红素BIL与尿胆原URO,血中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系统破坏后释放

12、出血红蛋白,分解成珠蛋白,铁,游离胆红素,非水溶性,不能从肾小球滤过,故正常尿中无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入肝形成结合胆红素,溶于水。当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超过域值,即从尿中排出,为尿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排入肠道转化为尿胆原,大部分重吸收回肝再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小部分从肾小球滤过,排出成为尿尿胆原。尿胆原与空气接触变为尿胆素,参考值,正常人尿胆红素含量为 2mg/L定性为阴性正常人尿胆原含量为 10mg/L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临床意义,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尿胆原阳性 溶血性黄疸,检测原理,正常人尿液存在硝酸盐,是机体的代谢产物,肠杆菌科细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尿路

13、感染多为肠杆菌科细菌引起,可呈阳性反应,变形杆菌有时呈弱阳性粪链球菌,淋球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呈阴性细菌感染量少,尿液量多时可呈假阴性假阳性:高比重尿,Vc,亚硝酸盐NIT,检测原理,根据血红蛋白接触活性法原理,通过血红蛋白的类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使邻联甲苯胺氧化变色。对少量红细胞(1-3/HP)就可显示阳性。输血反应,尿中出现强氧化剂可能呈假阳性,肌红蛋白也会呈阳性反应维生素V超过250mg/L时会造成假阴性,尿隐血BLD,临床意义,正常人血浆中仅有微量的血红蛋白(20-40mg/L)与结合珠蛋白形成HP复合物,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代谢,含量极微,尿潜血定性试验为阴性.阳性见

14、于:泌尿系统炎症,结核,肿瘤等溶血性疾病,不合输血各种中毒,感染,败血症,疟疾,烧伤等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检测原理,根据酯酶法原理,将尿中的白细胞转化为酯酶的测定,这种酶能水解一种3-羟基吡咯酯类底物,释放出酚,从而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高比重尿,淋巴细胞尿,高葡萄糖(10-20g/L以上)尿及低温(20C以下),清蛋白,维生素C,头孢菌素等均可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或假阴性。,白细胞LEU,Vc对尿液检测的影响,URO,GLU,BIL,NIT:假阴性或弱阳性KET:假阳性pH:降低SG:增高WBC,PRO:受干扰少,可使检测值偏低,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RBCWBC上皮细胞管型结晶,尿内常见

15、的各种细胞,尿内各种管型和类似管型的物体,显微镜下酸性尿中的结晶,1 尿酸结晶2 非晶形尿盐酸 3 草酸钙结晶,1 非晶形磷酸盐 2 三磷酸盐结晶3 磷酸钙结晶4 尿酸铵结晶5 碳酸钙结晶,图 4 显微镜下硷性尿中的结晶,1 非晶形磷酸盐 2 三磷酸盐结晶3 磷酸钙结晶4 尿酸铵结晶5 碳酸钙结晶,图 4 显微镜下硷性尿中的结晶,显微镜下硷性尿中的结晶,1 非晶形磷酸盐 2 三磷酸盐结晶3 磷酸钙结晶4 尿酸铵结晶5 碳酸钙结晶,尿沉渣,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的形态可以判断出血的部位:正常形态的红细胞来自于下尿路,畸形红细胞多来自于肾小球。,尿沉渣,红细胞,在浓缩尿中,红细胞失水皱缩,尿沉渣,

16、白细胞,新鲜尿液中白细胞形态完整,胞质内颗粒清楚可见,多分散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也可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脓细胞为坏死的白细胞,聚集成堆,结构不清。若发现多量的白细胞为泌尿系感染。,尿沉渣,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表层,少量出现无意义,阴道炎和尿道炎是大量出现,并且伴随着白细胞增多,尿沉渣,移行上皮细胞,又叫大圆上皮细胞,胞体较大,为白细胞的4-5倍或2-3倍,主要来自膀胱,尿中多量出现时,表明膀胱有炎症或坏死性病变,尾型上皮细胞,尾型上皮细胞,也叫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也叫肾盂上皮细胞,尿中增多时多提示肾盂肾炎,尿沉渣,酵母菌,泌尿道真菌感染时,可见到大量的真菌孢子及菌

17、丝,尿沉渣,细菌,细菌性阴道炎或尿道炎时,在尿液中可见到大量的细菌,尿沉渣,阴道毛滴虫,尿沉渣,透明管型,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偶尔含有颗粒。折光性比较弱,正常人低倍镜下可见0-1个,老年人浓缩尿中也可见到。肾盂肾炎,肾炎,心衰等可见增多。,尿沉渣,草酸钙结晶,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尿中出现一般无意义,当增多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及红细胞时,应考结石的可能,尿沉渣,尿酸盐结晶,菱形,三棱形,方形等,正常尿液中可存在,如伴红细胞应考虑 膀胱或肾的结石,或机体尿酸代谢障碍,尿沉渣,三价磷酸盐结晶,无色,透明,闪光,呈屋顶型或楞柱型,为碱性尿中常见的结晶。加醋酸可溶解。如经常从尿中检查出

18、,有形成磷酸盐结石的可能持续大量出现应排除甲旁亢,肾小管性酸中毒,骨脱钙等磷酸盐丢失的病理情况,尿沉渣,黏液丝,长线条形,边缘不清,末端纤细而卷曲,正常尿液中可出现,尤其妇女尿液中可多量存在。黏液丝大量存在时,表明尿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反应,尿沉渣,尿液中可见的其他成分,精子,油滴和乳液,花粉颗粒,尿电解质检查,原理:正常情况下体内钠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平衡,体内排出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肾经尿液排出。钠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并由肾小管回吸收,尿液排出的钠少于肾小球滤过量的1%。当肾有病变时,血钠浓度偏低,而尿钠含量增高。参考范围:正常人尿钠排出量为130-260mmol/24h(3-5g/24h),尿钠

19、(urine sodium)检查,尿电解质检查,尿钠(urine sodium)检查,临床意义:1,尿钠排出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钠血症,如呕吐,腹泻,严重烧伤,糖尿病酸中毒等2,一次性尿钠检测的意义: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对钠吸收减少,常呈急性少尿,一次性尿钠大于40mmol/L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重吸收钠能力正常,为急性少尿,呈低尿钠,尿钠小于30mmol/L,尿电解质检查,尿钙(urine calcium)检查,原理:钙的代谢受到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的调节,骨骼,肠道和肾是调节器官。以上因素发生病变时,均可影响到钙的代谢,导致血钙和尿钙的异常。参考范围:正常人尿钙为2.5-

20、7.5mmol/24h(0.1-0.3g/24h),尿电解质检查,尿钙(urine calcium)检查,临床意义:1,尿钙减少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骨钙动员和肠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尿钙减少或消失;慢性肾衰竭,慢性腹泻,小儿手足抽搐症。2,尿钙增加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自骨动员增多,血钙尿钙增高;多发性骨髓瘤时瘤细胞在骨腔内大量增生破坏骨引起血钙增高,肾功能受损更使尿钙增高。3,用药监护:如维生素D等的治疗效果,可作用用药参考计量。,尿电解质检查,尿钾(urine potassium)检查,原理:钾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在正常情况下,自肾小球滤过的钾98%被重吸收,而尿中排出的钾主要由远端小管

21、分泌,即K+-Na+,K+-H+交换的结果。钾的排出量随摄入量的多少而变化。参考范围:正常人尿钾为51-102mmol/24h,尿电解质检查,尿钾(urine potassium)检查,临床意义:1,尿钾排出增多见于呕吐,腹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症,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酸中毒,糖尿病酸中毒,以及服用药物如锂,乙酰唑胺等。2,尿钾排出减少,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钾摄入少,吸收不良或胃肠丢失过多。,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原理:在无尿路感染和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尿中有少量清蛋白存在,浓度在20-200ug/min的亚临床范围,称为微量清蛋白尿,但用常规的方法不易检测,需用放免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参考范围:正常人尿清蛋白排出率(UAE)为5-30mg/24h,尿微量清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在糖尿病,微量清蛋白排出率持续高于参考范围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也可见于大多数的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疾病等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剧烈运动与饮酒也可致微量清蛋白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