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池培训.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511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密池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密池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密池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密池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密池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密池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密池培训.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密池技术培训,目 录,综述物化工艺技术说明控制参数工艺计算介绍主要设备及仪表辅助系统工艺流程图故障处理,综述,高度密集而且均匀的矾花最优化的絮凝反应极高的沉淀速率高度紧凑的结构完美的回流控制彻底的污泥浓缩污泥脱水无需预浓缩卓越的出水水质碱度和硬度去除最理想的操作平台耐负荷及流量变化冲击,1.高密池的优点,目标:沉淀,浓缩。初级处理:(1)去除悬浮物,胶体,总固体去除率达到85%以上。(2)浓缩产生的污泥,污泥浓度可达40g/L。(3)BOD5去除率可达到90%。,综述,2.高密池主要功能,物化工艺,颗粒尺寸分布,沉淀(综述)混凝絮凝斜管沉淀,物化工艺,1.沉淀,在水中,物体的密度决定其或沉或

2、浮,物化工艺,漂浮:木头,油,油脂等,沉淀:石块,砂粒,金属,污泥,物化工艺,静止,污泥沉淀:颗粒密度大于水体,t=0,t=30 min,t=2 hrs,搅拌的果汁,静止后的瓶子,1.沉淀,物化工艺,2.混凝,原水中包含非常细小的颗粒:悬浮颗粒,胶体。胶体间因相互排斥,阻止颗粒合并,从而导致沉淀困难。,物化工艺,2.混凝,混凝剂通过改变颗粒间的物理性质,致使其失稳:投加的混凝剂有助于颗粒间的失稳并能促使其产生微絮体。,物化工艺,3.絮凝,混凝工艺后是絮凝。通过投加絮凝剂致使微絮体及其他颗粒结合,从而产生较大的絮体,称之矾花。,物化工艺,3.絮凝,在这个过程中,如胶体一样悬浮物被去除。,通过机械

3、搅拌有助于增加微絮体,悬浮物及循环污泥间的接触机会进而提高絮凝的效率。,物化工艺,4.斜管沉淀,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澄清器,由于低流速,池体不得不满足最低池长的要求,以“捕捉”水中颗粒。,物化工艺,4.斜管沉淀,斜管沉淀:沉淀效率取决于颗粒的沉降速度(V0)及水流速度(V).,V,0,V,0,V,V,0,V,V,V,V,0,矾花下沉,矾花提升,物化工艺,4.斜管沉淀,斜管有助于改变水流方向进而改变絮体下沉速度和水流速度的相互关系。,物化工艺,4.斜管沉淀,因此,即使V0V,矾花将指向斜管的底部并被“捕捉”。经合并后,矾花不再因水流作用而置于斜管而在澄清器底部沉淀。,物化工艺,4.斜管沉淀,因斜管组

4、件的出现,澄清器将具有更小的池体(L取代L)及更高水流速度。,技术说明,沉淀区,混凝剂,聚合电解质,污泥循环,污泥排放,1.简图,技术说明,2.高密池沉淀区的作用,沉淀:在经过絮凝后,矾花因其高密度在池底快速沉淀。斜管沉淀:剩余矾花在斜管上滞留,在哪里它们结合成较大矾花并落入池底。在通过斜管组件后,处理后的水在集水槽收集。浓缩:沉淀于池底的污泥通过刮泥机(2只刮臂)收集后,在池底的污泥斗浓缩。浓缩后的污泥浓度可达40 g/L。,技术说明,2.高密池污泥循环及外排,污泥循环:为了强化絮凝反应效果,污泥被送回至絮凝反应区。其作用是优化矾花间的相互作用,使颗粒与矾花更快的结合。污泥外排:未循环使用的

5、污泥从高密池排放至污泥储存池,絮凝剂制备箱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2 g/L。絮凝剂溶液在稀释9倍后投加到系统中。投加量分配(理论):50%通过投加环投加到絮凝反应区 50%投加到污泥回流管线上,控制参数,1.试剂的控制参数,控制参数,2.絮凝区的搅拌速度,絮凝区的搅拌器可调转速:使絮凝反应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控制参数,3.絮凝剂及混凝剂的投加量,简单确认混凝剂、絮凝剂投加量的方法:烧杯实验:便于操作员获得最佳混凝剂投加量最佳絮凝剂投加量,控制参数,4.污泥在沉淀区短暂的停留时间,因污泥循环和外排缩短了污泥停留时间然而,污泥在沉淀区的停留时间由一下因素决定:外排的污泥浓度循环污泥浓度污泥床高度,控

6、制参数,5.污泥床,高密池沉淀区存在的污泥有助于污泥的浓缩重要说明:反应区的污泥床高度代表了高密池2个非常重要的要素,须经常监测。,控制参数,6.取样点,高密池内置有4个采样点用于监视不同位置的污泥情况。与泥位计结合使用有助于更为清晰的掌握污泥床的高度,并且可验证与泥位计探头测量结果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取样点的设置:1st 取样点:100%稠污泥2nd 取样点:100%稀污泥3rd 取样点:无污泥4th 取样点:清水,控制参数,7.污泥回流,在絮凝反应区,污泥体积代表了污泥的浓度1,0 g/L。,3 to 10%污泥,只有一个污泥回流且连续运行。通常,污泥循环量为原水流量的3%-5%,该值取决

7、于污泥数量及反应器及沉淀池要求的污泥浓度。,控制参数,8.污泥外排,污泥的外排体积取决于以下参数:排放泥斗体积进水流量污泥床泥位刮泥机力矩外排周期,高密池计算书.xls,工艺计算介绍,主要设备及仪表,1.主要设备及要求,前(后)混合池快速搅拌器:转速40100r/min。絮凝池慢速搅拌器:转速450r/min,最大线速度3m/s。撇油(渣)器:自动或手动。导流筒:安装于絮凝池内。刮泥机及桥架:安装于澄清池内,扭矩3050dN/m2,转速0.020.07m/s。污泥循环泵:25%原水循环量。污泥排放泵:间断排泥。斜管支撑及收集水槽:安装于澄清池内。,主要设备及仪表,2.主要仪表及作用,进水流量计

8、:检测进水流量调节污泥循环量及投药量。进水浊度仪及PH计:检测进水水质。进水液位开关:检测进水液位。泥位计:检测澄清池内泥位。出水浊度仪及PH计:检测出水水质。污泥循环流量计:检测污泥循环量。,辅助系统,主要辅助设施,混凝剂系统:主要药剂为聚铁,聚铝或三氯化铁等,投加点是前混合池。絮凝剂系统:高分子聚合物(PAM),投加点为絮凝池。石灰及碳酸钠系统(除硬度需要):石灰投加点为前混合池,碳酸钠投加点为絮凝池。冲洗系统:主要是为污泥泵,PAM及石灰碳酸钠投加泵管道冲洗。,高密度沉淀间PID图.dwg,工艺流程图,故障处理,1.絮凝反应器污泥浓度过低,絮凝反应器污泥浓度过低,回流污泥浓度过低,回流泵

9、故障,检查污泥回流,如必要提高低泥位设置值,重启污泥回流泵,检查低流量开关设置,污泥回流量过低,检查进水总悬浮物,如有必要回流比,搅拌器停转,检查后重启,加药故障,检查混凝剂/絮凝剂投加量,故障处理,2.絮凝反应器污泥浓度过高,故障处理,3.污泥床高泥位或高高泥位,故障处理,4.污泥床过低,高密池低泥位,测量不正确,检查污泥层探头,如有必要清洗之,过多的泥排除,絮凝剂投加过大,通过取样管检查高密池泥位如有必要降低污泥外排量,检查进水中悬浮物浓度,提高污泥回流量,进水悬浮物过低,在提高进水流量前,检查投药量和污泥床高度,进水流量提高,检查絮凝区的沉淀速度,检查絮凝剂投加量,故障处理,5.刮泥机过

10、一级扭矩,过扭矩:第一级,检查排泥浓度,如必要延长高扭矩排泥时间,高泥位,高浓度,通过采样管检查高密池污泥位如必要提高排泥量,防空高密池检查,外来物落入池内,提高刮泥机转速,污泥未收集到污泥斗,检查泥位,将絮凝剂只投加在投加环上,过扭矩激活,高扭矩时排泥时间过短,故障处理,6.刮泥机超二级扭矩,检查排放污泥浓度,如必要,提高过扭矩时,污泥排放时间,防空高密池,检查,有外来物落入高密池,提高排放量,污泥非常稠,过扭矩排泥时间过短,二级过扭矩报警,故障处理,7.斜管下出现污泥,通过取样管检查污泥床高度,如必要提高排泥量,高泥位,保持低泥位,提高进水水量稳定性,反复的进水量变化,大量泥积累在斜管下,

11、参见絮凝区污泥浓度过高,絮凝区浓度过高,矾花过大,减少絮凝剂投加量,反之,增加,絮凝剂故障,检查混凝剂配置及投加量,混凝剂故障,故障处理,8.堰出口处浊度过高,絮凝发生故障(絮凝剂投加,搅拌速度),参见“絮凝区污泥浓度过低”,絮凝区污泥比例过小,堰出口处浑浊,参见“絮凝区污泥浓度过高”,絮凝区污泥浓度过高,检查上清液浊度,如果矾花很好,调整混凝剂投加量,否则检查絮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故障,检查絮凝剂投加泵出口压力,检查絮凝区矾花,故障处理,9.堰口出现跑泥,絮凝区浓度过低(矾花过小,过轻),检查高密池污泥位,检查斜管下的取样管,排除部分高密池水,清洗斜管,斜管堵塞,出水中夹带矾花,参见“絮凝区污泥浓度过高”,絮凝区污泥浓度过高,污泥翻过出水堰,参见“絮凝区污泥浓度过低”,絮凝剂投加量不足,检查污泥沉淀速度,提高絮凝剂投加量,故障处理,10.高混凝剂消耗,故障处理,11.絮凝剂消耗过高,故障处理,12.出现大量悬浮物,降低污泥循环量,污泥排放量过小,出现大量悬浮物,参见污泥循环设置,原水悬浮物过高,提高污泥排放时间,污泥排放时间过短,QUES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