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316修订版.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695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1316修订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论语1316修订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论语1316修订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论语1316修订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论语1316修订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1316修订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1316修订版.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13子路,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对学生读诗的要求对今天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怎么看待发展经济和精神建设?,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对学生读诗的要求对今天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

2、践中去。,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怎么看待发展经济和精神建设?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贯穿着怎样的辩证法思想?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

3、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急功近利,无法达到目的;贪求小利,做不成大事。,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问:谈谈对本段孔子答“仁”的理解。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答:孔子以“恭”、“敬”、“忠”三德为“仁”基本内涵。在家恭敬,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谨,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诚,显示出仁德的本色。,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分析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

4、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中行就是不偏狂,不冒进;也不偏于狷,不退缩。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怎么理解“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君子与他人和谐融洽,但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小人不能与人融洽友好,无独立见解,又不讲求原则。“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问:如

5、何正确评价一个人?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答:一个原则是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13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问:本段认为君子和小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区别?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

6、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答:君子不对人百般挑剔,也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但选才时,往往能量才而用,不求全责备。小人则相反。,论语14宪问,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问:谈谈“德”“勇”的关系。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孔子的道德哲学观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7、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问:孔子为什么认为南宫适是个君子?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14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段话体现孔子对于君子修行有什么要求?子路问怎样做

8、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应当智、勇、克制、多才、知礼乐,更应当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见利思义”的主张尤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问:孔子对于管仲的态度体现他的什么思想?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

9、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答:“仁德”思想。孔子认为管仲帮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不用武力用仁德,做到“事君以忠”,值得称赞。,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问:谈谈本段话的深刻含义。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为己”是说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提升的自己德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为人”是指学习是为了取悦于人或追名逐利。,14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问:这一段体现孔子“从政”的什么观点?

10、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答:为官者各负其责,脚踏实地,做好本职份内的事情。其实,任何职业者皆应如此。,142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问:理解本段含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答: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人不应该只会夸夸其谈、说尽大话套话,却一事无成。,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问:君子要有怎样的品格?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

11、我表述啊!”答:君子必需的品格很多,本段中强调三个方面:仁、智、勇。,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问:人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答:一个人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自强不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埋怨没人赏识你、了解你。,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问: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周游列国,勤勉不辍的什么样的精神动力?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也就是人要

12、有一点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精神。,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谈谈你对孔子修身的理解。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1444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其居于位

13、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简析本段观点。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注重长幼有序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孔子把孝悌当作君子修身的基础。,论语15.卫灵公,15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问:谈谈对“一以贯之”的理解。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要学与思相结合,认

14、真学习,深切领悟。,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谈谈对“失人”“失言”的理解。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一个人要学会善于利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失人、失言,就错失了学习和进步升华的良机。,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的生死观与“仁”之间有什么关系?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仁”比生命更宝贵。“杀

15、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问:结合本段谈谈人之间的相处问题。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一旦发生矛盾,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责己严,待人宽,这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原则。,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问:谈谈本段孔子对君子的看法。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君子应该有客观的道德标准,不以言论的原因重用人,也不以人的原因否定其言论。,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6、?”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问:在“忠恕之道”中儒家怎样处理人己关系?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借此消除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包含什么样的智慧?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计较得失,不纠缠小事,唯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才能成就大事。,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一段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大家都厌恶他,我

17、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一是不以众人之是非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要独立思考。二是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15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是怎样论述仁与道的关系?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才可把道发扬光大:若以道来装点门面,不是君子之所为。两者关系不可以颠倒。,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圣贤对待错误的态度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借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正确的态度是能否改过,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18、,无益,不如学也。”这段是怎样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否则十分危险。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论语16季氏,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问:简析孔子的交友之道。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答:交友要注重对方人品、人格。孔子提倡我们结交益友,去结交那些可以完善你

19、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16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问:孔子认为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乐趣”?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答:人应该追求有益身心的乐趣。以礼乐文化陶冶自己,与人为善,多交良朋益友。,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问:本段中孔子对人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教诲?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

20、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答:孔子希望人们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勤奋努力,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而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更糟糕了。,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问:概述本段主旨。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一个人在求知和修身过程中,要时

21、时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1611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问:为什么孔子说“未见其人”?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答:保持高洁品质,追求远大志向,向社会推行礼义是十分困难的事。,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

22、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问:陈亢到底有怎样的收获?,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答:要学诗才能懂得把握言语,要学礼才能懂得立身处世,要善于教育子女,不偏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