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3803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命周期理论在劳动力供给的应用,BY 32小分队王洁 张彬 任艳芬 王守国 周元锋,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1、收入效应:给定闲暇是一种正常物品时,收入增加,人们更多地增加闲暇时间和消费,这就相应地降低劳动供给,此即收入效应。2、替代效应:劳动市场价格(工资)上升(或下降)将会减少(或增加)闲暇的需求,增加劳动的需求,因为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此即替代效应。,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个体对工资水平相对变化的总体反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劳动市场工资水平的上升将降低劳动供给;(低工资率下)反之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市场工资水平的上升则增加劳动供给。(高工资率下),

2、生命周期假说,这些分析都是静态的,没有考虑时间因素。跨期劳动供给决策问题也就是考虑了个体的生命周期行为,诸如个体年龄变化带来的工资变化等只有在生命周期中才能加以理解。生命周期假说: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的相互联系。该理论认为,每个家庭都是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的,即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 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企图。,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由于人们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内,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数也不同。近年来

3、,经济学家已经通过建立动态劳动供给模型进一步拓宽了劳动供给理论,这些动态劳动供给模型用于预测个体在整个成年的生命周期内的最优时间配置。,年轻阶段:较少的市场工作时间支出很少与闲暇有关,它反映了从市场工作到教育和培训投资即所谓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配置。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时间是在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早期:一机会成本低;二收益大 中年阶段:实际工资率迅速上升,额外1小时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对很高,所以有很强的工作动机,并且储蓄用于年老的消费,所以运用市场工作代替闲暇,较少消费。,老年阶段:在工资率迅速下降的阶段,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那么增加一单位闲暇的最优时间是一个人市场工作年限结束的时候。较早

4、的退休是对于因收入效应而导致的闲暇需求的理性反应。但是,在工资率迅速下降之前,人们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寿命的延长实现了“中年阶段”的延长,即相对的高工资率,高闲暇成本。所以从总体上看,退休年龄是在延迟。,就学、就业决策,张彬,生命周期延长的影响延长工作时间,推迟退休年龄延长教育时间,推迟就业年龄,延长工作时间,推迟退休年龄,(一)背景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当时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内的高级官员和全国各地最知名的专家齐聚北京,把脉中国下一步的社会保障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会上透露,由于老龄化加快,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在条件成熟情

5、况下延长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相关方案提出,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将退休年龄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条文,我国职工正常退休年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按照现行制度,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确因工作需要按规定缓退的,需报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并继续交纳养老保险费。,(二)现行政策,推迟退休年龄是客观趋势胡鞍钢:建议将男女劳动者退休年龄均延长到63岁或65岁,甚至更高年龄。郑梓桢:我国已经迅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再过10多年就会比较明显地显现出劳动力供给下降的情

6、况,因此考虑推迟退休年龄确有必要。彼得德鲁克:人们过去在65岁和现在79岁的心智和体力差不多。,(三)专家观点,1、此举对那些工作较为轻松的职工,特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来说是福音,但对于不少普通民众来说则是又加了5年“刑”。2、社保基金如果不够,政府就需要加大投入,增加投资收益;最重要的还要做好监管工作,保证老百姓的钱不会被人拿去亏空。3、对年轻人就业的担忧,他们认为,如果老年人不退出岗位,在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将更少。4、对企业来说,推迟退休年龄也是一把“双刃剑”。,(四)民众疑虑,综上,劳动时间的延长,退休时间的推后,主要造成以下影响减缓社会老龄化,暂时缓解养老基金缺口危

7、机避免高级技能人才过早流失,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加剧就业竞争,不利于提高社会劳动就业率,延长教育时间,推迟就业年龄,(一)原因:教育投资论。把教育看做是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受教育对未来能够获得更大收益的预期。教育消费论。把教育看做消费,近年来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为延长教育消费提供可能。,提高就业人口素质,有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降低劳动参与率,特别是青少年劳动劳动参与率,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青少年能够在早就业与低工资、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晚就业之间进行理性选择,使就业及就业时间的选择成为个人行为;政府不仅把青少年的就业压力也转移分散到每个人及每个家庭,而且政府也会在提供就业机会和

8、提供就学机会之间做出理性选择。,(二)影响:,生命周期的变化对就学就业的影响就业时间延长,退休年龄推后。减缓社会老龄化危机,避免人才浪费,加剧就业竞争。就学时间延长,就业年龄推后。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就业。,小结:,结婚、育儿与就业决策,任艳芬,结婚与就业决策,中国育龄妇女的结婚年龄有一种后推的趋势结婚年龄的变化对女性劳动参与率有明显影响,结婚与就业决策,为什么要结婚?1.共同生活,平均生活费用下降 源于:分工的收益和规模经济的好处2.两性家庭内外生产率上存在比较优势 丈夫:在外工作 妻子:家务劳动,实现生产率的提高,结婚与就业决策,为什么结婚年龄后推?1.女性受雇用机会增加,两性工资性收

9、入差距减小.2.家庭收入提高,家用电器性能的扩展,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 家务劳动可选的组合方法增多 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比较优势减少3.推迟高风险性决策的情绪.,育儿与就业决策,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年龄有逐渐后推的趋势.中国父母选择生育孩子的数量减少.总和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对中国女性劳动时间的增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育儿与就业决策,1.子女的养育与父母就业,是通过时间与费用的分配,由各个家庭自行做出决策.2.数量决策:子女养育费用增加,教育的价格上升,育儿消耗时间所对应的工资率上升,导致育儿成本增加,因此,生育数量减少.3.质量决策:时间费用一定,数量减少,必然质量提高.人们在养育子女上耗费大量

10、时间与金钱,是希望提高其质量.,退休决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延迟退休年龄合理性解释,王洁,延迟退休年龄是客观规律,实践层面经济、社会、人口等发展 退休年龄的调整目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法定退休年龄都在往后推移,这似乎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潮流。,理论层面,理论基础:“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一个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在任何年龄分配到的用于消费的资源仅依赖于他的毕生资源,而与当前得到的收入完全无关。”为了追求生命周期内一生效用的最大化,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导致个人收入和储蓄在其一生中呈“驼形分布”。,退休年龄的后移成为必然,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分析:,

11、1.个人自我养老压力加大:工作年限减少和退休生涯增加并存。2.个人自我养老负担加重:工作生命周期比下降和退休生命周期比上升并存。,(1)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带来的实际劳动起始年龄下限上移,使得工作年限被挤压,同时,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引发的退休生涯扩张,将给个人自我养老造成巨大压力。(2)考虑到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预期寿命都有向后延伸的趋势,要提高工作生命周期比,降低退休工作比,只有延迟退休年龄。(3)就个人而言,可以使个人有更多的工作时期的积累,以满足退休生命周期比的延长需要,也可以顺应人力资本储存期延长的要求,同时相应延长其释放期,让个人可以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国家多做贡献;就国家而言

12、,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数量和结构上的优势,将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综上,退休年龄延迟具有以下合理性:,对年轻人就业的担忧,他们认为,如果老年人不退出岗位,在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将更少。对企业来说,推迟退休年龄也是一把“双刃剑”。,政策选择:,延迟退休年龄的原则:渐进和公平 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往往采用渐进提高的方式来改革。公平对女性和男性退休年龄和享受待遇 具体步骤:第一步,现在至2010 年,抑制提前退休;第二步,20102020 年,将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以每2年增加1岁的方式逐渐延长55岁;第三步:20202030 年,应该以每2年增加1岁的方式将女性劳动人口的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20302045年,将男、女退休年龄以每3年提高1岁的方式逐步延迟至65 岁。,总结:,基于生命周期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也出现 了年龄后移的普遍现象。,Thank You!,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