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课件第2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815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理论课件第2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民族理论课件第2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民族理论课件第2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民族理论课件第2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民族理论课件第2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理论课件第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理论课件第2章.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第一节 民族的产生,第二节 民族的发展,第三节 民族的消亡,第一节 民族的产生,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一般来说,民族这种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决定条件 2、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是民族形成的促进因素 3、国家的建立,是一些大民族形成的基础和保障,1、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 展是民族形成的决定条件,生产

2、力的发展是人类活动的成果:一方面,表明了人对自然环境取得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改变了人的活动方式,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社会后期,饲养业、种植业的形成导致新的社会分工并造成新的社会关系。生产工具制作的专业化,生产率的提高和分工的扩大要求货物的交换,导致私有观念的产生并改变了若干原始社会间战争的性质,使氏族体制中的婚姻关系和权力关系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氏族制度的崩溃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推动原始氏族、部落血缘人们共同体向民族地缘人们共同体过渡的决定性因素。,2、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是民族形成的促进因素,野蛮时代中级阶段,人类发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

3、他野蛮人中分离出来,畜牧业从农业分离。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人类发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第一次大分工导致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母权制被父权制所代替,出现男子独裁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最初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第二次大分工导致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出现贫富差别;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有了进一步分工。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发生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开始出现,并逐步从产业中分离出来,使得产品交换、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原始的民主和平等开始消失,氏族和部落制已不适应社会需要,开始向新的人们共同体过渡。这样,社会分工发生的过程也就成为促进民族形成的过程。

4、,“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地方局限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三个过渡”的科学论述表明: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中,实现了原始氏族部落制度向国家制度的过渡,同时也就实现了从局限于狭小范围的氏族部落共同体向一片区域的民族共同体过渡。,3、国家的建立,是一些大 民族形成的基础和保障,恩格斯说:由于农业和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之间的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氏族、胞族和部落的成员,很快就都杂居起来。在和平时期,每一个胞族和每一个部落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但是

5、那些住在胞族或部落地区内而不属于这个胞族或部落的人,自然是不能不能参与这种管理。这就扰乱了氏族制度机关的正常活动,于是设立了中央管理机关,以前由各部落独立处理的一部分事务,被宣布为共同的事务。一句话,氏族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了。只有当结合在一个政府之下的诸部落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时,民族方始产生。人类早期国家的形成促使文明民族的出现。,二、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原始社会,阶级社会,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原始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民族,(一)民族形成过程图解,(二)民族形成的时间,三个过渡理论:野蛮向文明的过渡

6、时代;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制度;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地域。揭示了民族形成时间:民族形成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期形成的。民族形成的序列(也是血缘关系逐渐淡化的过程)氏族胞族部落(血缘部落地区部落)部落联盟民族。,三、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恩格斯:“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由部落发展成了民族与国家。”自然辩证法这就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部落的二重性与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国家(社会组织),民族(人们共同体),部落(社会组织

7、人们共同体),第二节 民族的发展,一、民族发展的涵义,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提高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二、民族发展的动因,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经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

8、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民族间的生存竞争、种的蕃衍是影响民族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活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全集3卷)种的蕃衍作为自然行为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人类的蕃衍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人们为了生活必然要与他人建立某种形式的共同体。“这就是夫妻之间的

9、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个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和生产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及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成了社会结构的要素。,三、民族发展的内容,1、经济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民族经济发展是民族的其他各方面发展的前提、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根本性标志。商品经济是民族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政治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保障,民族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民主政治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和重要保障。,3

10、、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内容,民族的文化发展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民族是在这些文化的发展中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4、社会发展是民族发展的标志,民族的社会发展是一个逐步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过程。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阶段是民族发展到什么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5、种群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民族人口的发展,主要是指人口数量的发展和人口质量即素质的提高,一定规模的人口是民族壮大的一个标志。,四、民族发展的条件,(一)民族发展的内在因素1、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2、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3、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1、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 民族自然属性、民族社会属性和民族生

11、物属性是民族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民族的多维属性决定了民族发展的向度的多维性。民族发展既是社会性发展,也是生物性发展;既是物质性发展,也是精神性发展;既是个体的发展,也是种群的繁衍。,2、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民族结构是民族特征和民族要素的有机排列和组合形式。民族结构有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意识结构等多重结构。民族结构的协调优化,形成促进民族发展的合力,推动发展发展;民族结构的不合理不协调,形成制约民族发展的内耗阻力,阻碍民族正常发展。,3、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民族素质是民族在某些先天遗传因素基础上,后天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民族素质有身体素质、心

12、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等多种素质。民族素质的优化和提高,促进民族快速健康发展发展;民族素质低下和劣化,严重制约民族的正常发展。,(二)民族发展的外部因素1、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2、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1、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自然环境是民族生存发展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条件。一般来说,优越的自然环境促进民族发展;相反,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民族发展。,2、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社会环境是民族社会的阶级构成、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状况。一般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民主的社会制度、先进的思想文化、开放性的社会促进民族发展;相反,专制的社会制度、落后的思想文化、封闭

13、性的社会阻碍民族发展。,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交往互动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民族经济关系、民族政治关系、民族文化关系、民族婚姻关系等社会关系。一般来说,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发展;相反,不平等不和谐的民族关系阻碍民族发展。,四、民族发展的模式和规律,(一)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1、民族正常发展模式2、民族异常发展模式,(一)民族正常发展模式 民族依次由低级社会发展形和阶段向高级社会发展形态和阶段正常演进的发展状况和过程。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二)民族异常发展模式 1、民族滞后发展 2、民族畸形发展 3、民族跳跃发展,

14、1、民族滞后发展 民族长期停留于某一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而不能向高一级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正常演进的现象。,2、民族畸形发展 民族由于某些特殊内在或外部原因,出现发展比例失调、发展状态失常的畸形现象。,3、民族跳跃发展 民族由低级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越过一个或几个较高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直接向更高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跃迁的现象。,一、民族的分化,(一)同源异流(二)新旧并存(三)殖民分化,第三节 民族的消亡,(一)同源异流,古越人壮族、侗族、布依族、傣族、黎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二)新旧并存,古羌人藏族、彝族、哈尼族、白族、羌族、怒族、傈僳族、普米族,(三)殖民分化,欧洲人美利坚人、加

15、拿大人、巴西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南非人,二、民族的组合,(一)民族聚合(二)民族同化(三)民族一体化,(一)民族聚合,古夏人、古商人、古周人华夏-汉民族,(二)民族同化,鲜卑人汉民族,(三)民族一体化,56个民族56朵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三、民族的融合,(一)民族融合(二)民族消亡,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民族起源?民族形成的条件是什么?2、如何理解民族发展?民族发展包括哪些内容?3、民族发展有哪些影响因素和条件?其相互关系是什么?4、什么是民族分化?民族分化有哪些形式?5、什么是民族组合?民族组合有哪些形式?6、什么是民族同化?民族同化有哪两种基本类型?7、什么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与民族消亡是什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