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形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形象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鉴赏诗歌形象,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偏重写景的诗歌),(偏重咏物的诗歌),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事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偏重抒情的诗歌),重点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即诗人自我形象,常见于写景、抒情类诗歌;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常见于写人的诗歌,如闺怨诗、边塞诗中的人物
2、形象。前者例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后者例如观猎中的将军的形象。2、塑造方法(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 诗人形象,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英勇豪迈、轻捷敏速的将军形象。,常见艺术形象,一、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
3、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
4、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常见艺术形象,五、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六、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渡荆门送别;李商隐 滞
5、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滞雨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常见艺术形象,七、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八、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雨
6、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元稹:离思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常见艺术形象,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设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翁形象?2、诗中刻画的形象有怎样的特征?3、请简要分析诗中的形象。答题规范思路: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总括:概
7、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性格特征+身份)具体分析: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外在的形+内在的神如:轻捷敏速 英勇豪迈,如:隐者;将军,解题常识,例:(2010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位少与人交往,避世脱俗的隐者形象。(第一步)全诗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
8、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第二步)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第三步),直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第一步)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步)作者通过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步),陆鸿渐,名羽,
9、终生不仕,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直练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直练3:简析下面这
10、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
11、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重点二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古诗中的事物形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陆游的咏物诗卜算子咏梅中写到的梅花形象。注: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解说见掌中宝,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12、如故。词中塑造了生长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困难处境中备受冷落的梅花形象,写出了它不屈服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即使零落成泥也要保持自己高洁品质的精神,表现出陆游性格孤傲,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解题常识,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设问方式:1、简析诗词中的某形象。2、指出诗词中某意象的含义。3、分析两首诗中某形象的不同。4、从某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5、简析诗中某形象表现出的情感意蕴。答题规范思路:分析形象=物象特点+物象的内在品质+物象意义答题一般套路:诗中塑造了()形象,(第一步)()(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第二步)抒写了()之情(概括形象的
13、意义)。(第三步),外在的特点与环境特点,与志的契合点若有表现手法必须指出。,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直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早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直练2、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石灰吟
14、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答案】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第一步)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第一步)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第一步),直练3:(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
15、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直练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衬托。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鹰的形象。
16、(2)下片的句子“老来猛气还轩举”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直练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雨后霜前着意红。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更凭青女留连得,一生开落任东风。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第一、二步)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的象征。(第一、二步)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
17、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第三步),形象比较时需要从答题的三个步骤的内容上进行比较作答。,直练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临江仙(晁补之)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词下片中的哪个意象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进行具体分析。答案:幽禽(写杜鹃也可)。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作者正是借鸟的悲啼来表现自己的悲苦心境的。青山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正是借“幽禽”的悲鸣直接道出“希
18、望回归现实,体现人生价值”的 心声。,重点三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意境),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答题时,要
19、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该画面(图景),并指出其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磁针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20、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象-境情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鉴赏意象类)2、结合全诗说说某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鉴赏意境类)3、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某景象的?(描摹图景类)4、请简述写景的作用。(概括作用类)规范思路:1、意象类:找出并描摹诗中意象+概括意象特点+揭示作用情感2、意境类:描图景+点氛围+析情感,解题常识,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21、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借助意象 品味意境,例: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案:(1)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四个意象(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二、把握画面,描摹图景,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
22、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渭川田家 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三、分析景物,概括作用,例: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1)作者用正面和侧
23、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2)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另有:(1)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情于景的关系),例:结合杜甫登高全诗,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描图景)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落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画面,(点气氛)渲染了肃杀,悲凉的氛围,(析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3、描摹图象类考虑四个方面: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4、概括作用类考虑三方面:对全诗情感基调的铺垫;对全诗氛围的渲染;景和情的关系
24、。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描写起什么作用?答:写出赤壁雄壮险峻的景色,(景物特点)渲染了古战争的气氛和声势,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营造了缓解气氛。(作用),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直练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直练2: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
25、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_(步骤二)_(步骤三)_答案:(步骤一)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步骤二)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步骤三)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
26、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 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7、,【解析】(1)首联出句写自然环境险恶,对句用胡马飞驰表现军情紧急。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在内容上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氛围;在结构上为下文描写边将出场作了铺垫。,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答案】(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