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颈椎病病因和治疗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4410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的颈椎病病因和治疗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完整的颈椎病病因和治疗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完整的颈椎病病因和治疗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完整的颈椎病病因和治疗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完整的颈椎病病因和治疗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的颈椎病病因和治疗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的颈椎病病因和治疗方法.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颈椎病概述,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颈椎病的概念,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后部受牵拉应力,前缘受压缩应力,而产生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颈椎失稳、骨质增生,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继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症。,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又以推拿疗法最为有效,也容易为患者所接受。,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

2、统计,调查结果,(1952)对某城镇15岁以上居民调查,患病率为35.75%。(1965)在一个有27000人的矿区,从5000份病例中随机抽取500人调查结果272人确诊颈椎病患病率58.53%。,颈椎病的易患因素,年龄,该病中年以上人群的常见病,以40-60岁人群更多见,但是目前有年轻化趋势。,职业,Jackson(1958)通过8000例颈椎病调查指出该病好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之人。Irvine的调查认为重体力劳动者较非重体力劳动者的人群患病率高。综合国内外资料,会计、电脑工作人员、教师、缝纫工、仪表、装配人员患病率明显较高。,外伤,相当多的颈椎病患者曾有外伤史,Jackson报告800

3、0例颈椎病患者中90%与外伤相关。在有外伤史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在其伤后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患颈椎病。曹英山报道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日本学者调查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伤史。,解剖变异,William报道49例颈椎病人中6人有颈椎解剖变异,占12.24%。潘之清曾分析50例颈肋、颈7横突肥大者其中84%合并颈椎病,8例颈椎隐裂,3例椎体融合,3例颅底凹陷者全部合并颈椎病。赵定麟对140例非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检查,结果解剖变异者7例占5%。常见的颈椎解剖变异有,C2-3椎体融合、椎弓根椎板骨隆起、颈肋、C7横突肥大、颈椎隐裂、颅底凹陷。,生活习惯,习惯于高枕睡眠习惯用头顶物如印度、非洲

4、大陆、巴尔干半岛人以及我国朝鲜族妇女颈椎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人。习惯每天喝酒,每天喝酒100克以上。,【解剖生理】,颈椎共有七个,椎间盘六个,椎管和椎间孔由椎体和椎弓组成。八对颈神经和部分第一胸神经分别从椎间孔穿出。在枕骨与第一颈椎之间,第一和第二颈椎之间既无椎间盘,又无椎间孔,第一、二颈神经根离开脊髓后并不通过椎间孔,而直接沿椎体进入分布区。因此第一、二神经根容易遭受直接外伤。同样一、二神经也不存在受椎间孔压迫的可能性。,颈椎的解剖特点,寰椎 形状不规则,无椎体和棘突枢椎 椎体上方有柱状突起,为齿突,长约1.5cm,与寰椎的齿突关节面形成环枢关节。颈3、4、5、6椎 椎体矢状径平均为16mm,

5、横径为23mm,下位椎骨较上节为大。从正面观,椎体上面中部微凹,两侧偏后呈隆起状,称钩突。其与相对应的上一椎体下面的斜坡相咬合而构成钩椎关节隆突 其棘突长而粗大,因其明显隆起于颈项部皮下,故又名隆椎。横突较粗大,如横突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为颈肋)则可引起胸廓出口狭窄症侯群。横突孔较小,仅有椎静脉通过。,Luschka关节的解剖特点,起源及其形成过程 胎儿颈椎中不存在Luschka关节。大约在4-5岁时骨性钩突形成。Frykhal认为该关节只不过是延伸至椎体边缘的椎间盘组织因退变而形成的裂隙。日本学者林浩一郎报道钩椎部位在16岁时有关节腔存在,18岁时有滑膜组织存在,Luschka关节的生物力

6、学形成机制,钩突形成,由于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一方面使颈椎的活动范围增大,另一方面也使颈椎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微细损伤。头颅的机械性挤压和颈部的过度活动,使钩突与上位椎体之间的裂隙逐渐增大和增宽,形成关节腔。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高度降低,相邻椎体接近,钩突与上位椎体间的接触机会增加,刺激钩突表面的软骨增生,形成关节面。,继发退变骨赘形成,Luschka关节在颈椎的解剖中处于特殊的位置,它的内侧为椎间盘,外侧为横突孔,后内侧为椎管,后外侧组成椎间孔的前壁,在关节囊壁内有交感神经的脊膜返支,因此,Luschka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常会影响到周围的组织结构,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及临床表现。退变主要表现为钩

7、变的增生肥大,骨赘形成。,椎动脉的解剖特点与颈椎病的关系,第一节 颈椎病的病因学,一、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一)椎间盘变性,由髓核、纤维环和椎体上、下软骨板三者构成的椎间盘为一个完整的解剖形态,使上、下两节椎体紧密相连结,在维持颈椎正常解剖状态的前提下,保证颈椎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后,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进而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各相关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我们将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视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

8、要因素。,1纤维环 其退变多始于20岁以后,早期为纤维组织的透明变性、纤维增粗和排列紊乱,渐而出现裂纹甚至完全断裂形成肉眼可见的裂隙。其病变程度与职业特点有关,有些工作常需要埋头于屈颈位,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者,以致髓核被挤向后方而增加该处的压应力。对纤维环的早期变性如能及早去除致病因素,则有可能使其中止发展或恢复。反之,在压力持续作用下,一旦形成裂隙,由于局部缺乏良好的血供而难以恢复,从而为髓核的后突或脱出提供病理解剖基础。,2髓核 此种富有水分与弹性的粘蛋白组织多在前者变性的基础上而继发变性。一般多在24岁以后出现,亦有早发者。由于粘蛋白减少和椎间盘内水份含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以致引起水分脱

9、失和吸水功能减退,并使其体积相应减少,渐而其正常组织为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时髓核变得僵硬,并进一步导致其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在局部负荷大、外伤多和劳损的情况下,由于椎间隙内压力的增高而使其变性速度加快。如此,一方面促使纤维环的裂隙加深;另一方面,变性的与硬化的髓核也可穿过后纵韧带裂隙而进入椎管内。在早期,此种突出之髓核为可逆性,经有效的治疗而还纳;如一旦突入椎管并与椎骨内组织形成粘连,则难以还纳。,髓核有可能沿着纤维环所形成的裂隙而突向边缘。此时,如果纤维环完全断裂,则髓核可抵达后纵韧带或前纵韧带下方,并可形成韧带下骨膜分离、出血等一系列过程。变性,3软骨板 退变出现较晚。在变性早期先引起功能

10、改变,以致作为体液营养物交换的半透明膜作用减少。当软骨板变薄已形成明显变性时,其滋养作用则进一步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如此,加剧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与老化。以上三者为一相互关连、相互制约的病理过程,当病变进入到一定阶段,则互为因果,并形成恶性循环而加速颈椎病的发展。,(二)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入到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

11、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至加速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椎间隙后方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的间隙,因多同时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此血肿既可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上的窦-椎神经末梢而引起各种症状,又升高了韧带下压力,因而可出现颈部不适、酸痛、头颈部沉重感等一系列症状。此时,如果颈椎再继续处于异常活动和不良体位,则局部的压应力更大,并构成恶性循环,使病情日益加剧,并向下一阶段发展。,(三)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纤维母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如在此间隙处不断有新的撕裂及新的

12、血肿形成,则在同一椎节可显示新、老各种病变并存的镜下观。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此骨赘可因局部反复外伤,周围韧带持续牵拉和其他因素,并不断通过出血、机化、骨化或钙化而逐渐增大,质地也愈变愈硬。因此,晚期病例骨赘十分坚硬,尤以多次外伤者,可如象牙般状。骨赘的形成可见于任何椎节,但以颈56、颈67和颈34 最为多见。从同一椎节来看,以钩突处先发居多,次为椎体后缘及椎体前缘。,(四)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1小关节 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早期为软骨浅层,渐而

13、波及深层及软骨下,最终形成损伤性关节炎。最后由于局部的变性及其他继发的关节间隙狭窄和骨刺形成而致使椎间孔的前后径及上下径变窄,以致容易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并影响根部血管的血流及脊脑膜返回神经支,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四)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1小关节 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早期为软骨浅层,渐而波及深层及软骨下,最终形成损伤性关节炎。最后由于局部的变性及其他继发的关节间隙狭窄和骨刺形成而致使椎间孔的前后径及上下径变窄,以致容易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并影响根部血管的血流及脊脑膜返回神经支,从

14、而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3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 其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此种现象不妨将其视为人体的自然保护作用。由于韧带硬化与钙化后可直接起到局部制动作用,从而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减缓了颈椎病的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恶化。,(五)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由于前述之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的同时,也使椎管矢状径减少,从而构成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时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核脱出、椎节的外伤性

15、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经受累症状。,三、慢性劳损,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1不良的睡眠体位 人的一生大约有1/3到1/4的时间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因疲劳而造成程度不同的劳损,并由椎管外的平衡失调而波及椎管内组织,从而加速了颈椎的退变进程。所以在临

16、床上常可发现有不少病例的初发症状是在起床后出现的。,2不当的工作姿势 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除因长期低头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外,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也大大高于正常体位,甚至可超过一倍以上。此外,由于同样的原因,某些头颈常向一个方向转动的职业,如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及教师等亦易引起颈部劳损。,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

17、指导的情况下。此外某些民间的头颈部练功法,例如当前流行的练功十八法等,对颈椎已有退变者不应提倡;否则,不仅可加重颈椎的退行性变,甚至可发生意外,尤以脊髓已有受压症状者,应避免增加头颈部活动量及频率的锻炼活动,以延缓颈椎的退行性变化。,四、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畸形主要有以下五种。以颈23和颈34最为多见,其次为颈45,多为双节融为一体,三节融合者罕见,间隔一节或二节形成双节双融合者亦少见。由于椎体融合,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关节原有的活动量势必转移至相邻的上下椎节。按照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当颈34以上椎节先天融合时,其下一椎节由于负荷增加而使该节的退变明显加剧,甚至出现损伤性关节炎,

18、如同时伴有椎管发育性狭窄,则其发病时间更早。而椎管宽大者,或是靠近上颈椎者,其发病则较迟。,【病因病机】,颈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其根部有一圆孔,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椎动脉从颈总动脉的后上方上升,进入第6颈椎的横突孔,向上于环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在其侧块部拐弯向后方,经枕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穿透硬膜后,走行很短一段即回合成基底动脉,分支至小脑、桥脑、延髓、大脑枕叶及内耳。当头转向右侧时,右侧的环椎关节为肌肉所固定,而左侧的环椎下关节面则向前滑动。故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可发生扭曲,致使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恶心、猝倒等。,骨赘的影响,椎动脉段的前外侧

19、就是钩椎关节,增生的钩突可压迫椎动脉并刺激椎动脉丛,使椎动脉痉挛、移位,结果导致狭窄或闭锁。C4.5、C5.6 水平也可因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病因病机】,外因 各种急、慢性外伤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产生症状。,【病因病机】,内因椎间盘退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颈椎间盘一般从30岁后开始退变。椎间盘的退变从软骨板开始,软骨板逐渐骨化,其通透性逐渐降低,这样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致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因此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发生增

20、生;同时钩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颈椎增生而产生症状有两种情况,一.是增生物直接压迫神经、血管;二.是增生物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后一类占颈椎病的绝大部分。增生物对神经、血管的间接压迫,是因为颈部过度或不协调的活动,使增生物对其周围软组织过度刺激而发生局部的损伤性炎症,因炎症水肿而发生间接压迫;颈项部受寒,使局部肌肉痉挛,血供减少,造成增生物对其周围软组织的过度刺激而发生局部损伤性炎症,而出现症状。,【病因病机】,

21、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由于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症状。椎体前缘增生,一般无特殊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对食管、气管的颈前刺激症状;椎体后缘增生,使椎管前后径变窄,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称颈椎病脊髓型;钩椎关节侧方增生,使椎动脉受到压迫,称颈椎病椎动脉型;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出现颈丛或臂丛的神经根症状,称颈椎病神经根型;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或对椎动脉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称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分型,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特征是颈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2.神经根

22、型: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减弱,有时连拿杯都觉得没有力,病情严重时,整夜疼痛难于入睡.颈椎病的症状有哪些3.椎动脉型:病人的征状是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胸痛.每次眩晕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长期从事财会,写作,打字,办公室等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临床表

23、现】,神经根型 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强,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脊髓型 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椎动脉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

24、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型 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混合型 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头后仰压颈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提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仰头旋颈试验头过伸、过屈试验,在临床检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患者的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颈椎变直,后伸活动受限。神经根型患者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上肢和手部出现放射性的麻木和疼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顶、叩顶试验阳性,血管试验(又称艾

25、迪森氏试验)阳性。在相当颈椎45、56或67平面,颈椎棘突病侧可找到明确的压痛点,并出现上肢放射痛。对比两侧上肢,病侧肱二头肌、三头肌萎缩、肌力减退、病侧握力下降、桡骨膜反射及上肢其他腱反射减弱。受压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脊髓型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并可出现髌、踝阵挛和病理反射等锥体束征。,对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可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正位片上有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病变;侧位片上可见到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变直或轻度成角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和关节突向前滑脱,受累椎间隙变窄,相邻两椎体的前缘或后缘有唇样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上可见到唇形骨刺伸入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

26、窄等。部分病例可见有小关节半脱位。此外约有90的五十岁以上的正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椎体增生,这是正常的退变现象,如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属颈椎病。因此X线片所反应的阳性改变必须结合临床检查才有诊断价值。,签别诊断,在临床诊断时,颈椎病必须与脊髓神经根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锁骨上窝肿瘤等病相鉴别,只有在排除上述病症后方能施行推拿疗法。,【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手法须轻柔和缓。如需用较大力量的手法时,亦须在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粗暴猛烈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临床上由于不适当的手

27、法治疗而引起的医源性残疾虽然不多,但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推拿疗法,推拿疗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增强了清除自由基酶的活性,推拿后尿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巯基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含量明显下降。,用手法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使椎体滑脱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病变组织的修复。临床上以牵引为主,按压为辅是治疗本病的指导思想。,治疗原则,是疏筋活血,理筋整复。多采用滚、按、揉、拿、拔伸(或牵引)、拔伸旋转、拿搓、擦等手法患者正坐:医

28、者先分别按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然后,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10分钟,再用拿法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推肩臂部。,随后作颈项部拔伸法。临床常用拔伸法有两种,一种是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患者头晕。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颌部,并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另一种拔伸法是嘱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侧,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手扶健侧颞枕部,向上缓缓用力

29、拔伸,并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另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随颈部的活动在压痛点上施按揉法。最后,提拿两侧肩井并搓患肩至前臂反复几次。临床上治疗本病手法繁多,根据病情表现不同,各地医者可自行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辨证治疗:神经根型:上肢酸痛发麻明显者加用擦上肢部,并按揉曲池穴,拿合谷,局部擦热并配合热敷,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椎动脉型:去颈椎摇法,加用按揉风池、风府、翳风和一指禅推法于上述穴位及后脑枕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基底动脉供血而减轻消除临床症状。,注意事项,: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宜柔和,切忌暴力,脊髓型、高血压、血管硬化的患者不宜施用后关节整复手法。本

30、病发作时宜用颈托。患者应防止低头过久及避免在体位不正的情况下工作,避免肩负、手提重物。患者于睡眠时其枕头应高低适中,枕心不能太硬,应垫在枕项部。局部应保暖,避免项背部受风寒。,针灸疗法,原理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通过针刺深部组织的提插捻转,刺激了很多感受器、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加强了传入的粗神经纤维活动,减弱了细神经纤维活动。中枢神经递质和体液因素在镇痛中的作用疏通经络及其调整作用,针灸疗法,颈椎病的预防(略),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在坐姿上应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臀部和背部要充分接触椅面,双肩后展,两肩连线与桌缘平行,脊柱正直,两足着地.将桌椅高度调到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

31、的最佳状态,使目光平视电脑屏幕,双肩放松.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屈或过度后仰,以减轻长时间端坐引起的颈部疲劳.,1.坐姿正确: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确,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办公室工作者,还应不时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2.活动颈部:应在工作12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使得颈椎关节疲劳得到缓解.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3.抬头望远: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

32、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4.睡眠方式: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低.枕头:中央应 略凹进,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对着头颈部吹冷风.5.避免损伤:避免和减少急性颈椎损伤,如避免猛抬重物,紧急刹车等.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6.防寒防湿: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时受风寒侵袭.颈椎病患者常与风寒,潮湿等季节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冬季外出应戴围巾或穿高领毛衫等,防止颈部受风,受寒.7.预防

33、感染:积极治疗颈部感染和其他颈部疾病.,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2.对按头部_:_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功效:清脑明目,振奋精神.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3.按揉风池_: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颈后两侧凹陷处),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功效:疏风散寒,开窍镇痛.,4.拿捏颈肌_: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功效:解痉止痛,调和气血.5.按压肩井_: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

34、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行.功效:通经活络,散寒定痛.,6.按摩大椎_: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按摩大椎穴(位于后颈部颈椎中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各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功效: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7.对按内,外关_: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掌横纹以上2寸,两肌腱之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内关穴对面),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功效:宁心通络,宽胸行气,8.掐揉合谷_: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功效:疏风解表,

35、开窍醒神.9.梳摩头顶_:双手五指微曲分别放在头顶两侧,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动作2030次.功效:提神醒目,清脑镇痛.,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 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 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康复操,1.左顾右盼: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2.前后点头: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颈椎病预防保健操3.旋肩舒颈: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 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康复操,4.摇头晃脑: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5.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6.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颈椎病预防保健操祝您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