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35145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带下证(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带下证为毒邪感染,热伏胞中,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瘀滞、冲任受损所致。带下证以妇女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能为主要临床表现。一、护理评估(1) 了解患者月经史、生育史、流产史、经期卫生习惯。(2) 了解患者有无腹痛及其程度、性质。(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变化。(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带下。(5)中医证型:湿热瘀结证。证候: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气滞血瘀证。证候: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寒湿瘀滞证。证候: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暗,

2、苔白腻。肾虚血瘀证。证候:下腹绵绵作痛,腰做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暗淡,苔白。气虚血瘀证。证候: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暗,苔白。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取半坐卧位休息Q(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患者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有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和炎症局限,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Q测量患者生命体征,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注意观察患者腹痛情况,如突然腹痛加剧、拒按、高热、寒

3、战、恶心、呕吐,带下量由少增多、脓样、夹血、有恶臭,应通知医生,确定是否为脓肿破裂,并做好急诊剖腹探查的术前准备。患者若有腹胀,可轻轻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胃肠减压。遵医嘱准确给予抗生素、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并观察输液反应。(6)给药护理:中药主要起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宜饭后温服,服药后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7)饮食护理: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饮食宜富含营养、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8)情志护理:安慰患者,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带下

4、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提供相关治疗信息,以取得理解并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其心理支持。鼓励患者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9)临证(症)施护:寒湿者,避免久居潮湿之地,勿冒雨涉水,勿用冷水洗脚、沐浴,不可坐卧凉湿之地。脾虚者,勿过度劳累,遵医嘱针刺或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带下异常者,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清洗,勤换内裤。气滞者,应加强情志护理,若精神抑郁、乳房胀痛,应开导患者,使其保持精神愉快,以免肝气郁结,加重病情。(10)中医特色治疗护理:腹痛:a.遵医嘱给予下腹部中药热敷b.遵医嘱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带下异常: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者,可用消炎止带外

5、洗液等清洗外阴。月经异常: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痛经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三、康复及健康指导(1)注意防寒保暖,可参加轻微活动,禁止剧烈运动Q(2)注意经期、产后卫生保健,勤换内裤或卫生垫,保持外阴清洁。经期及月经未净禁性生活、盆浴及游泳,以防感染。(3)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急性盆腔炎应积极进行彻底治疗,否则转变为慢性盆腔炎,将导致病程较长。(4)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四、中医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1)慎起居,避寒湿,防劳累,节房事。避免不洁性交及滥交,丈夫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2)酌情进行中医康复操训练,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3)遵医嘱口服通腑合剂

6、,以清热解毒、润肠通便。(4)中医特色饮食调护:湿热瘀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小豆汤。赤小豆50g,冬瓜2小块,大米50g,姜1片,盐或糖少许。先将赤小豆和大米按的比例洗净,泡发一夜。冬瓜去皮、切片,不要太薄锅内加足够的水,烧开后,熬煮赤小豆和大米,至赤小豆开裂,加入冬瓜片同煮;熬至冬瓜呈透明状,加盐或加糖均可Q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食品,如乌梅、柠檬等。食疗方:佛手玫瑰花汤。佛手12g,玫瑰花10g,败酱草30g。将以上原料同时水煎,煎至300InL即可。寒湿瘀滞证: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品,如桃仁、荔枝等。食疗方:桃仁粥。桃仁、生地各10g

7、,粳米100g,桂心粉2g,红糖50go桃仁浸泡后,去皮弃尖,将桃仁、生地洗净后加入适量冷水,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煎。30分钟后,除去药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煮粥。粥熟加入桂心粉、红糖即可。肾虚血瘀证: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粥。黑豆100g,枸杞子35g,红枣5-10枚,料酒、姜汁、食盐适量。将原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急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黑豆烂熟,即可取汤饮用。气虚血瘀证: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桃仁粥。山药、桃仁各10g,粳米100g。桃仁浸泡后,去皮弃尖,将山药、桃仁洗净后加入适量冷水,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煎。30分钟后,除去药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煮粥。粥熟即可。(5)出院后患者如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