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5713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昆虫的头部和颈部,昆虫的头部是体躯的第一体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头部主要结构有复眼、单眼、触角以及口器,后面有头孔。,第一节 头部的分节,目前,六节学说被多数学者所接受。这种学说认为,昆虫的头部由头前叶和六个体节构成。这六节为:上唇节、触角节、触角后节、颚节、下颚节、下唇节。,第二节 头壳的基本构造,一、头壳上的线和沟1、蜕裂线;2、颅中沟;3、额唇基沟(口上沟);4、额颊沟;5、围眼沟;6、颊下沟;7、后头沟;8、次后头沟,东亚飞蝗的头部,A.正面观;B.侧面观,二、头壳的分区,头顶或颅顶额唇基区,包括额和唇基。头壳侧面包括围眼片、颊、颊下区。颅侧区后头区和次后头区,合称头后区。,

2、后头,后颊,口后桥,三、头部的内骨骼,头部的内骨骼称幕骨。主要由幕骨前臂和幕骨后臂构成。,东亚飞蝗的幕骨,A.侧面观;B.腹面观,第三节 头部的感觉器官,头部的感觉器官主要有触角、复眼、单眼。口器上也有感觉器。,一、触角 ANTENNA,触角位于于头部的额区,其着生于膜质的触角窝内,围绕触角窝的骨片称为围角片,围角片上具一个突起,称为支角突,其与触角相关节。,(一)触角的基本结构,触角由 3 节即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触角的模式图解,(二)触角的类型,1、刚毛状:如蜻蜓,蝉,叶蝉等 2、线状(丝状):如蝗虫,螽斯,天牛等 3、念珠状:如白蚁、褐蛉等 4、锯齿状:如部分叩甲,芫菁雄虫 5、栉齿

3、状:如部分叩甲,雄性绿豆象 6、羽状(双栉状):如一些蛾类、雄家蚕 7、肘状(膝状):如蜜蜂、蚂蚁、象甲等 8、具芒状:蝇类 9、环毛状:如蚊子 10、棒状(球杆状):如蝶类和蚁蛉类 11、锤状:如郭公虫等甲虫 12、鳃叶状:如金龟子,刚毛状,线状(丝状),念珠状,棒状(球杆状),锯齿状,栉齿状,肘状(膝状),羽状(双栉状),具芒状,环毛状,鳃叶状,蛾的羽毛状触角,蝗虫的线状触角,郭公虫的锤状触角,金龟甲的鳃片状触角,叩头甲的栉齿状(梳状)触角,虻的牛角状触角,(三)触角的功能,触角的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和听觉。其表面具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昆虫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重要

4、作用。一般雄性昆虫触角较雌性发达。此外,昆虫的触角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例如,雄性芫菁的触角在交配时可以抱握雌体;一种幽蚊幼虫的触角能够捕捉食物;水龟虫成虫的触角能够呼吸空气;仰泳蝽的触角则可平衡身体。,二、复眼,复眼为视觉器官,能辨别近距离物体,特别是运动的物体。为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有。复眼位于头部侧上方,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由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小眼所组成。其小眼的大小和形态,各类群不同。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很大。大体上在3005000个之间。复眼的大小与种类和性别有关。在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有些类群,雄性的复眼较发达,大于雌性,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式;雌性复眼分离,称离眼式。,三、单

5、眼,昆虫的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感受光线的强弱与方向,不能成像。,昆 虫 单 眼 的 类 型,A一种秆蝇的头部;B一种隐翅甲的头部C一种皮蠹的头部;D一种鳞翅目幼虫的头部,背单眼,侧单眼,第四节 口器,口器又叫取食器,位于头部的下方或前端,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口器。咀嚼式:取食固体食物;吸收式:取食液体食物;嚼吸式:兼食固体和液体食物;舐吸式或虹吸式:吸食表面液体;刺吸式、锉吸式或捕吸式:吸食寄主内部液体。咀嚼式口器构造是较原始的标准类型,其他各种类型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主要特点是具有发达而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1、上唇2、上颚3、下

6、颚4、下唇5、舌,1、上唇,接在唇基前缘的一块双层结构,外壁骨化,内壁膜质,具毛和感觉器,称为内唇。口前腔前壁。,2、上颚,是1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前端有切齿叶,用以切碎和撕裂食物;后部有臼齿叶,用以磨碎食物。两上颚一般不完全对称。,3、下颚,是1对位于上颚之后下唇之前协助取食的构造。其由轴节、茎节、外颚叶、内颚叶和下颚须5个部分组成,4、下唇,位于下颚后面、后头孔下面的片状结构,口前腔后壁。起托挡食物的作用。由 5 个部分构成:后颏、前颏、侧唇舌、中唇舌、下唇须,中唇舌,侧唇舌,5、舌,位于口前腔的中央囊状构成,表面具浓密的毛和感觉器,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有味觉。,上唇、上颚、下颚

7、、下唇围成的空腔称口前腔,口位于唇基与舌之间。舌将口前腔分为前方的食窦和后方的唾窦2部分。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种类:无翅亚纲、褶翅目、直翅类、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部分膜翅目成虫及很多种类的幼虫(如鳞翅目)或稚虫等,咀嚼式口器昆虫的危害症状:缺刻、穿孔或咬断、吃光、机械损伤可以使用胃毒剂灭杀。,二、嚼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为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所特有。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主要特点下颚、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嚼,蜜蜂的口器为典型的嚼吸式口器。上唇:简单的横片。上颚:呈棒状,发达,咀嚼花粉和筑巢。下颚:轴节细棒状,茎节宽而长,外颚叶发达刀片状,内颚叶退化,下颚须短小,分 2

8、 节。下唇:细长,基部八字形的为亚颏,与下颚的轴节相连;颏呈三角形;前颏延长,槽状,其侧腹壁骨化;中唇舌为多毛的管状,末端稍膨大;侧唇舌为一对薄而内凹的叶状结构;下唇须长,分 4 节。,蜜蜂的口器,三、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所具有的口器。特点:由粗短的锥形喙构成,前端具有唇状端喙。喙由三个部分组成:基喙、中喙、端喙,四、刮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的幼虫特有,头部退化缩入前胸,口器退化仅剩1对口钩,用其刮破食物,然后吸食汁液及固体碎屑。,五、虹吸式口器,鳞翅目昆虫所特有的口器。主要特点是有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2个下颚的外颚叶特别发达,互相嵌合成管状的喙。外颚叶横切面新月形

9、,两叶中间为食物道。外颚叶内具一系列骨化环,可以卷曲和伸直。,天蛾Xanthopan morgani体长约80mm,其喙伸展时可达270mm以能吸吮一种管状花里的花蜜。,六、捕吸式口器,捕吸食式口器为脉翅目幼虫特有。主要特点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1对刺吸构造,又称双刺式口器。上唇镰刀状,腹面纵凹,下颚外颚叶延长紧贴在上颚内侧形成食物道;下颚其它部分和下唇不发达,下颚须消失,下唇须发达。,草蛉幼虫的捕吸式口器,蚜狮,七、锉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蓟马类昆虫所特有。其特点是各部分不对称。喙由上唇、部分下颚和下唇组成。右上颚高度退化或消失,左上颚和2个下颚内颚叶特化成口针,下颚须、下唇须存在。,

10、A,B.一种蓟马的头部,示口器A.前面观;B.侧面观;C.喙横切面,八、刺舐式口器,刺舐式口器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昆虫所特有。上唇长,端部尖;上颚宽,刀片状,端部尖锐,能左右活动,与上唇一起切破人畜皮肤;下颚外颚叶形成坚硬、细长的口针,上下抽动使破开的伤口张开;下唇肥大柔软,端部具1对肉质唇瓣,唇瓣具一系列通向中央前口的横沟;舌变为1较细弱口针,唾道自舌中央穿过。虻类昆虫取食时切破人畜皮肤,唇瓣贴在伤口处,血液通过横沟流向前口,上唇和舌组成的食物道伸入口中。,虻的刺舐式口器,九、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是取食植物汁液和动物血液的昆虫所具有,既能刺入寄主体内,又能吸食寄主体液的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

11、、蚤目、虱目及部分双翅目所具有。,上唇:盖在喙基部的三角形骨片。上颚:上颚口针较粗壮,端部有倒刺,是主要的刺破植物组织的器官。下颚:下颚口针较细,内面具两槽,左右合并形成食物道(粗)和唾道(细)。舌:位于口针基部,是与唧筒有关的特殊构造。下唇:延长成包被与保护口针的喙取食时口针交替刺入寄主组织内,分泌唾液,借助食窦唧筒吸食寄主体液。,蝉刺吸式口器,不同种类的刺吸式口器昆虫口器的构造有一定变化。雌蚊刺吸式口器的结构:口针6条。(上唇:上唇形成口针中最粗大的 1 条口针,顶尖,向腹面凹陷,与舌形成食物道。上颚:为口针中最细的两条口针,顶尖。下颚:形成两条口针,其端部具齿。舌:一条较粗的口针,其内为

12、唾道。下唇:形成保护口针的喙管。),雌蚊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危害症状:斑点、畸形、增厚、发硬、虫瘿、变色、卷叶。常见种类:蚜虫、蝽、介壳虫、蝉、蚊等。,口器的结构与危害特点及在害虫防治中的意义:不同口器的昆虫,危害状不同;不同的昆虫,口器结构不同,借此来识别昆虫种类;不同类型口器的昆虫,在害虫防治中,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口器与化学防治的关系:咀嚼式口器胃毒剂、触杀剂 刺吸式口器内吸剂 蚊 子熏蒸剂 虹吸式口器糖醋液诱杀,第五节 头部的变化与适应,一、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的关系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集中在头部,特别是复眼和触角对昆虫的生存及发展起重要作用,其大小、形状等均与觅食、求偶等功能

13、相适应。同样的环境中,非寄生性昆虫感觉器官比寄生性昆虫发达,因为寄生性昆虫找到寄主后,食物来源稳定,而非寄生性昆虫需不断寻找食物源。在非寄生性昆虫中捕食性昆虫的感觉器官比非捕食性昆虫发达,发达程度与寻找食物的难度成反比。同种昆虫,雄性昆虫感觉器官比雌性发达,因为求偶时,雄虫需要接受雌虫的信号,并寻找雌虫。,不同环境中的昆虫,感觉器官的进化总是向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穴居昆虫生活在弱光环境中,复眼和单眼常退化,触角的感觉功能增加,触角比地面生活的昆虫发达。如一种穴居蟋螽复眼退化,触角长度是体长的10倍;一种穴居甲虫复眼消失,触角长度近等于体长。,穴居性昆虫的复眼与触角的变化,A.蟋蟀 B.步甲,水

14、栖豉甲科昆虫上下分离的复眼使它们在水面游泳时可同时看清水面和水中的情况。,豉甲,二、口器的着生位置与功能的适应,昆虫由于取食方式不同,口器形状和着生位置变化明显,根据口器的着生方向,可将昆虫的头部形式即头式,分为3 种类型:1、下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在头部的下方,适于啃食植物叶片、茎秆等,是比较原始的头式。大部分咀嚼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和部分捕食性昆虫的头式,如蝗虫、螽斯和鳞翅目的幼虫等。2、前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头部的前方,颊与后颊扩大并向前延伸。大部分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等的头式。如虎甲、步行虫、草蛉等。3、后口式:口器伸向腹后方,大多数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头式。如蚜虫、蝉、叶蝉等

15、同翅目头喙亚目昆虫和半翅目昆虫的头式。,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头式的划分是相对的。访花昆虫的喙,很难判定属于那种类型。此外,昆虫头部由于求偶、生殖需要,头部的某一部分特别发达。如锹甲雄虫上颚十分发达,用以击败求偶竞争对手和取悦雌虫。一些象甲雌虫的喙很细长,这是由于产卵时要用喙在寄生植物的球果中啃一个洞,产卵在洞中。,锹甲雄虫,象甲,蜡蝉头部的变化,Laternaria laternariaBody length 70 mm,wing expanse 90150 mm,第六节 昆虫的颈部,颈部的外壁大部分为膜质,其内包埋有一些骨片,通称为颈片。颈的背面、腹面和侧面均有颈片,侧颈片尤其重要。侧颈片各为1对成一定角度的狭长骨片。颈片数目不定。,蝗虫的颈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