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6181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城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口与城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口与城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口与城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口与城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与城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城市.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一 人口的变化 基础知识,1.人口的增长 模式:原始型:高、高、低 传统型:高、低、高 现代型:低、低、低2.人口的迁移 主要是经济因素,政治文化生态等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与资源、经济、科技、开放程度,人口与环境,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人口随时间推移形成的世代更替和人口延续。二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3.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4.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概念: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

2、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2.影响因素:A.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科枝发展水平 C.地区的开放程度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口素质与环境,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A: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如:地方病的产生。次生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等。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大不相同,人口迁移与环境,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人口

3、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长期改变)2.分类 按地理范围: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国内 由农村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主要的 由城市到城市、由城市到农村。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三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联系,有利于经济发展;缓解农村人地矛盾 对迁入地:开发了资源、改变了社会经济条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 造成压力。,中国人口迁移,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

4、的人口大迁移,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人口分布中心首次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1.安置失业人员 2.支援工业基地建设,3.支边 4.高校搬迁招生分配 5.水库移民 6.压缩城市人口 7.少量自发移民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方向: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上海:迁出迁入)原因:务工和经商。,试题题型,(08全国)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

5、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09年全国1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甲市可能是()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洲2四个地区 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B C D,09全国2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5

6、.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46题。,4.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过渡型)5.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6.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目前乙国

7、劳动力短缺,考点突破,1.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农民工及留守儿童的问题)3.人口增长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4.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的影响)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化问题)6.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7.人口移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二 城市与城市化 基础知识,1.城市的空间结构 形态: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城市的区位因素,一.地形与城市区位 1.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位于平原地区,百万 人口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200M以下的 濒海,沿湖和沿河的平原(中

8、:第三阶 梯,美:五大湖、沿海)2.热带地区多分布在高原(巴西)山区城市一般在谷地或开阔的低地(汾渭谷地),二 气候与城市区位,1.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 中低纬地带。2.世界大城市多分布在临海的边缘地 带,气候优于内陆。3.气候恶劣的干旱地区、高纬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很少有城市。,三 河流与城市区位,1.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2.沿河城市的区位类型:A.河流的起点和终点,如:江西的赣州 B.两河的汇合处:武汉,重庆、宜宾 C.河口:上海、广州 D.河曲度较大处和河心岛 瑞士:伯尔尼 法:巴黎 美:波士顿,1.国外 开发矿产形成的城市 煤城: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

9、 石油城:阿伯丁 金城:约翰内斯堡 2.我国以矿业为主的城市 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 石油:大庆、东营、任丘、玉门 煤炭:大同、鹤岗、抚顺、开滦、平顶 山、淮北 镍城:金昌,四 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五 交通与城市区位,1.城市分布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2.不同时代,区位不同:船马时代:河流、大道交点处;(邯郸)现代:公路、铁路枢纽沿线(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3.一个地区交通变化也给城市分布及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大运河:扬州、济宁),六 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1.政治中心多发展成为大城市 西安、洛阳、杭州、合肥;雅典、罗马 专门建政治中心: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2.军事

10、中心发展为大城市:斯大林格勒、洛杉矶。3.宗教中心: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市。,七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军事、宗教因素减弱2.交通、自然因素古今影响大3.科教、旅游、环境等因素逐渐增强。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 1.概念:人口向城市聚集和乡村转变 为城市的过程。2.主要标志: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衡量指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1.起步早:英国1800年20%,19世纪末占75%。2.城市化水平高:1925年前后达到高潮,70年代均达到70%左右。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环境、小城镇设施完善英、

11、美、西欧、日、北欧向小城镇回流。,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起步晚,发展快,50年代以后。2.城市化水平较低:我国39.10%(2002年)3.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力过剩造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 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失业人口多,就业困难。,二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人口)2.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扩大绿地面积。,城市的地域结构,第一节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12、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发展起 主导作用 2.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3.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 4.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二 城市的服务范围,1.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形成 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2.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相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一.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中各项活动由于由于竞争而导致同类 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面形成功能区。二.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和劳动单元混杂布 置,无明显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 区和低级住宅区。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住宅 区与

13、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三 商业区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 或街角路口处。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 筑物高大稠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四 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试题题型,(08北京)40.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区位优势从位置、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经营管 理

14、方式得以发展(选2的三个经济地带的东部经济地带)区位优势:临海,邻近港澳台;政策优惠;著名的侨乡,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作用: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07全国)36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公路、河流)沿线,交通方便。)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

15、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盛行风垂直风向的郊外,是合理的,现在已完全被新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增强,需迁出城区。),(07北京)36.(4)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简述城市化过 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8分)分布特点: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铁 路沿线。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图9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06全国1,(3)比较图9中A

16、、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 运输中的区位特点。(6分)(4)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 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 因素。(8分)(5)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 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写出目前经 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 线的名称。,关键词:河流交通区位特点A、E分别答。除交通外共同的地理因素答全,一个 都不能少。南北铁路干线答案:(3)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E位于河 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4)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 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 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 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17、长 江或河流)供水。(5)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此题不是很难,但特别强主干基础知识。比如铁路线,区位因素等。加强空间定位。错误:E答成环渤海,珠三角。A答成长江、黄河交汇点空间定位差。概念不清:区位条件答成特点 气候答成气温 叙述不全:地理因素只写自然部分 不写。经济部分(应:地形气候水文经济 交通社会)废话多不得要领不得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这里关键词是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我国城市华水平起步晚,发展 快,城市化水平较低(40%左右),城市发展不合理。从图中得出与 之相符的是丁。答案:D启示:这道题完全是课本

18、知识的应用,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基础知识 是根本,要扎扎实实掌握。尤其是课本上的大标题、小标题,一定要求背下来。,07全国1,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分析:关键词:与美国相比(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7080%)我国城市人口数不少(5亿多)增长率高(4。6%)比重较低(40%左右)比重增长率也较高。答案:C启示:这里边有个小计算,就是城市人口数,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低,但总量大,人口数并不少,这种小计算题近年出现不少,要求学生细心,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再有就是书中出现的一些数字,大约数要记一些,这是基本常识,不然有些题就不好做了。去年就有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尤其是大于1亿人口的国家的大约人口数。,考点突破,1.城市功能分区的位置、形态、特征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S大、S小点状、成片)2.大、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3.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距离)地租水平 离市中心的距离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4.城市区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5.城市化进程:初期、加速期、后期的特点问题和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同 城市化问题与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 后期 加速期 初期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